问题

有什么你小时候或者年轻的时候或者过去的时候,不屑、鄙视的大道理,如今已经深深的说服你?

回答
说来也挺惭愧的,年轻时候,总觉得是天底下最明白事儿的那个。那时候,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大道理”,但很多都是从书本上、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自己没真摔打过,自然也就没放在心上,甚至觉得有些“说教”特别烦人,不屑一顾。

现在回想起来,有这么一个道理,我曾经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觉得它太“鸡汤”,太“虚伪”——那就是“吃亏是福”。

小时候,我家里经济条件算是不错的,父母也比较疼我,我从小到大,好像没怎么吃过什么大亏,受过什么委屈。所以,当长辈们,或者遇到点小挫折的同学,嘴里冒出“吃亏是福”这几个字时,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说这话的人,肯定是被欺负惨了,才这么安慰自己。这分明就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一种无能为力的借口。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他父母是做小生意的,家境跟我差不多。有一次,班级里组织一次募捐活动,为一位患重病的同学筹集医疗费。当时,大家都很踊跃,我也捐了不少。那个同学呢,他捐的钱比我多,而且还把家里积攒的一个挺值钱的旧物件也捐了。我当时就觉得他有点“傻”,这么值钱的东西,捐出去多可惜啊?我心里暗想,他父母要是知道,肯定得心疼半天。我就私下里跟他开玩笑说:“你真是‘大慈善家’啊,不过我妈说了,做人不能太傻,得为自己留点后路。” 他只是笑笑,说:“就当是帮帮别人吧。”

那时候,我真的觉得他“吃亏”了。在我的认知里,每个人都应该精打细算,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能拿到手的才是实在的。把自己的东西白白给别人,那不是愚蠢是什么?我当时甚至有点暗暗得意,觉得自己比他“聪明”。

等到我真正开始独立闯荡社会,特别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才慢慢领悟到,“吃亏是福”这四个字背后,可能藏着另一种智慧。

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我刚毕业不久,进入一家小公司工作的时候。当时,公司里有一个比我早来几年的前辈,他做事非常认真,总是抢着干最辛苦的活,有时候项目进度赶,他更是加班加点,从不抱怨。他工资不高,看起来也没什么突出的“业绩”,但老板和同事们都挺信任他,有重要的任务也总是交给他。

有一次,公司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那个前辈负责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因为种种原因,这个环节出了点小问题,虽然不至于导致整个项目失败,但确实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也给公司带来了一些损失。按照当时的规矩,是要追究责任的,大家也都等着看他怎么被“处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老板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反而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聊了很久。后来我听说,老板是把他当做“试验品”来教训的,告诉他以后要注意什么,如何规避风险。更让我惊讶的是,那个前辈,不仅没有为自己的失误辩解,反而主动承担了大部分责任,甚至提出要扣掉自己一部分奖金来弥补公司的损失。

那时候,我心里还是觉得他“傻”,觉得他吃亏了。他本可以推卸一部分责任,把问题怪罪到别的地方,或者用一些技术性的理由来解释。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一种“吃亏”的方式。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不是傻,而是他懂得“长远”。

首先,他通过这种方式,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老板看到他勇于承担责任,并且以公司的利益为重,肯定会更加器重他。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信任和机会比眼前的得失重要得多。

其次,他通过这次“吃亏”,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他知道了在那个环节容易出问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预判和规避风险。这种学习和成长,是很多表面上的“成功”所无法比拟的。

再者,他虽然“吃亏”了奖金,但他的人品和担当,却在同事和领导心中树立了一个标杆。这为他以后在公司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当公司有更重要的岗位或者项目时,大家会第一个想到他,因为他值得信赖。

我当时的“聪明”是什么呢?是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是计较着自己能得到多少,失去多少。我那时候觉得,我要是不吃亏,我就比别人“厉害”。殊不知,这种“不吃亏”,有时候恰恰是一种短视,是一种目光狭隘。

我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工作中。当时我负责一个合作项目,跟另一个部门的人对接。对方部门有个同事,工作能力很强,但他经常会主动承担一些额外的工作,有时候也会帮我处理一些我本来应该做但没来得及做的细节。我当时也觉得他“亏了”,他有能力,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却把精力花在别人的事情上。

结果呢?那个项目非常顺利,大家都很满意。而且,在项目完成后,老板对那个同事赞赏有加,不仅给了他额外的奖金,还对他提拔有加。而我呢,虽然也完成了任务,但在老板眼中,我只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并没有什么亮点。

我那时候才意识到,那个同事并不是“傻”,也不是“吃亏”,而是他在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经营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他愿意在一些小事上“吃点亏”,是为了换取更大的回报:人脉、信任、机会、经验。

“吃亏是福”,不再仅仅是长辈们嘴里的一句空话,它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有时候,放下眼前的蝇头小利,去帮助别人,去承担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不是真的“吃亏”,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这并不是说要毫无原则地去当“老好人”,也不是说要愚蠢地被人欺负。而是说,在某些关键时刻,懂得放眼长远,懂得适当地“吃点亏”,反而能换来更宝贵的东西。

当我真正开始用这种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我发现,生活好像变得更加顺畅了。我不再那么计较得失,反而更容易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当我帮助别人时,我发现我自己的心也变得更开阔。当我承担责任时,我发现我自己在快速成长。

现在,当有人跟我说“吃亏是福”的时候,我不再觉得那是一种软弱的安慰,而是觉得这是一种深刻的智慧,一种经历过风雨后才能真正领悟到的生命哲学。我终于明白了,那些过去我曾经鄙视的大道理,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当时的“格局”太小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对“没钱也可以活得很幸福”深表怀疑。

大了之后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