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想开始在我大学的余下日子里多读一点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回答
太棒了!在大学的剩余时间里培养阅读习惯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它不仅能拓宽你的知识面,还能提升你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甚至对你的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为了给你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细致的推荐,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你的信息。不过,即使没有这些信息,我也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全面的入门指南和一些普遍适用的经典推荐。

第一步:了解你的兴趣与目标(这部分可以帮你自我评估)

在推荐具体书籍之前,请先思考一下:

你现在对哪些领域或话题感兴趣?(例如:历史、哲学、心理学、科学、艺术、经济学、文学、社会学、个人成长、技术发展等等)
你希望通过阅读达到什么目的?(例如:提升学术能力、了解某个行业的现状、培养批判性思维、放松身心、获得灵感、学习新技能、理解更广阔的世界等等)
你目前的阅读习惯如何?(是刚开始接触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喜欢快节奏的故事还是慢节奏的思考?偏爱虚构还是非虚构?)
你是否有特别想避开的题材或风格?

即使你现在不确定,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从一些经典入门书籍开始,逐渐发掘你的兴趣点。



通用性的入门指南与推荐策略

如果你还不确定从哪里开始,或者想广泛涉猎,以下是一些为你量身定制的策略和推荐:

1. 从你现在专业相关但又稍有“拓展性”的书籍开始:

为什么? 这能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同时也能让你看到自己专业与其他领域的交集。
如何做?
请教你的教授或学长学姐: 询问他们认为对你的专业有启发性的“课外读物”。
寻找你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 但不要选那些过于晦涩难懂、需要大量背景知识的。可以选择一些概论性、综述性的书籍。
关注跨学科的“热门”读物: 比如,如果你是理工科学生,可以看看一些关于科学史、技术伦理或者科技对社会影响的书籍。如果你是文科生,可以看看一些关于数据分析、经济学原理或者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书籍。

2. 从那些“塑造思想”的经典作品入手:

这些书往往能提供新的视角,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哲学入门:
《苏菲的世界》( Jostein Gaarder): 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哲学启蒙小说,通过一个名叫苏菲的少女收到神秘信件的故事,串联起西方哲学史的主要人物和思想。它用引人入胜的情节讲解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核心问题,非常适合初学者。读起来像一本侦探小说,但内容却极其深刻。
《理想国》(柏拉图): 如果你对西方哲学有更深入的兴趣,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绕不开的经典。它探讨了正义、理想国度、哲学王的统治等重要概念。虽然是对话体,但内容非常有启发性。可以找一个好的译本和注释本,会更容易理解。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这是一本罗马皇帝写给自己的哲学随笔,充满了关于人生、道德、责任和内心平静的思考。它的语言朴实而充满智慧,非常适合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汲取力量。

历史的宏大叙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Yuval Noah Harari): 这本书以宏观的视角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智人如何成为地球的主宰,以及农业革命、科学革命等重大转折点。它充满了颠覆性的观点,能让你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Jared Diamond): 这本书试图解释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的文明,而不是其他大陆的文明,最终主导了世界历史。它从地理、生物、环境等角度出发,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对于理解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动力非常有帮助。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洞察:
《思考,快与慢》( Daniel Kahneman): 这本书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撰写,揭示了人类思维的两种模式——“快思考”(直觉)和“慢思考”(理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书中充满了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能帮助你认识自己的认知偏见,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Gustave Le Bon): 这本书分析了群体心理的特点,揭示了在群体中个体如何失去理性,变得容易受到煽动和影响。对于理解社会现象、政治动员、媒体传播等有深刻的洞察。虽然写作年代久远,但其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3. 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的书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辨别信息、独立思考至关重要。

《事实》( Hans Rosling): 这本书通过大量数据和图表,揭示了世界在健康、教育、贫困等方面的真实进步,挑战了许多我们基于刻板印象而产生的错误认知。它鼓励读者用数据说话,用事实思考。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Neil Browne & Stuart Keeley):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教你如何识别论证中的陷阱、评估证据的可靠性、提出有力的质疑。它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方法,让你成为一个更主动、更有效的思考者。

4. 提升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

《少有人走的路》( M. Scott Peck): 这本书探讨了成熟的心理和精神发展之路,强调了爱、纪律、选择等重要概念。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变得更好”的速成手册,而是帮助你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责任。
《原则》( Ray Dalio): 这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分享了他的人生原则和工作原则,涵盖了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如何处理挑战、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这本书内容详实,操作性强,能给你很多关于如何构建自己人生和事业的启发。

5. 文学作品——体验不同的人生与情感:

文学是了解人类情感、经历和社会的绝佳途径。

经典小说(根据你的口味):
如果你喜欢经典:
《百年孤独》(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和象征意义。
《杀死一只知更鸟》( Harper Lee): 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种族歧视、童年成长和正义的故事,感人至深。
《傲慢与偏见》( Jane Austen): 英式古典文学的代表,讲述了男女主角在社会背景下的情感纠葛,语言幽默而精妙。
如果你喜欢现代/当代文学:
《追风筝的人》( Khaled Hosseini): 关于友情、背叛、救赎和家庭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阿富汗,感人肺腑。
《活着》(余华): 讲述了一个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洪流中的苦难与坚韧,充满力量。
《1984》( George Orwell): 极具警示意义的反乌托邦小说,探讨了极权主义、思想控制和个人自由。

第三步:建立你的阅读习惯

光有书单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坚持和享受阅读:

设定小目标: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每天读多少页或多少本书。可以从每周读完一本书或每天阅读2030分钟开始。
创造阅读环境: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远离手机干扰,创造一个适合阅读的氛围。
利用碎片时间: 等车、排队、午休都可以是阅读的好时机。可以准备一本随身携带的书,或者使用电子阅读器。
加入阅读社群或小组: 和同学朋友一起讨论书籍,分享你的感受,这能增加阅读的乐趣和动力。
做笔记或写读后感: 记录下你喜欢的句子、新的想法、产生的疑问。这能加深你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并帮助你梳理自己的思绪。
允许自己“不读完”: 如果一本书读了几章后实在提不起兴趣,不要强迫自己读完。大学时光宝贵,应该把时间花在让你真正受益和享受的书籍上。可以先放一放,等以后状态好了再尝试,或者直接换一本。
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 除了纸质书,你也可以尝试电子书、有声书。有时候,用不同的方式接触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验。
多去图书馆或书店逛逛: 亲自翻阅书籍,感受纸墨的芬芳,有时候你会意外地发现惊喜。



在你开始阅读之前,请再花几分钟思考一下开头提到的几个问题。 如果你能提供更多关于你的专业、兴趣和目标的信息,我可以为你提供更具体、更符合你需求的书单。

例如,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可能会推荐:
《代码大全》系列(技术实践)
《黑客帝国与哲学》(技术与哲学思考)
《浪潮之巅》(科技发展史)

如果你是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可能会推荐:
某个特定流派或作家的代表作
文学批评理论的入门读物
与你研究方向相关的经典作品

无论如何,开始阅读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祝你在大学的剩余时光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是我读过的一部分社科或者社科相关的书籍(有些读的很完整,有些只读了部分),看过的我将用粗体进行部分描述和介绍。我的感想是,读过之后,对于中国历史会有新的认识(完全不同于教科书和一些常见的误解),并且会对一些现在的社会现象有独立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我认为收获很大,希望也能帮到你。如果没时间或者觉得很难,也可以继续熟读其他传统书籍,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意见仅供参考,有些内容我的记忆也不是很清晰,如有错误或模糊之处,欢迎指出。请关注我,并点赞;将不定期更新。


之后,我将更新一部分,关于Python和CS学习的内容;里面提供了学习Python,我认为最简单可行的路径,而不是列举一堆思维导图唬人。(见底部编程学习链接)


仅以此图纪念下,即将下线的东铁线中期改型列车(MLR)列车;图为:雨天,在东铁线大学站交汇的MLR和千九(之前错认为2列MLR了)。

比较专业的

1 《游牧者的抉择》王明珂

游牧生活方式的起源早于农耕吗?游牧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吗?为什么中国周边操(半)游牧的部族(匈奴,鲜卑或诸羌)的生活方式差异那么大,社会组织结构的差异为什么如此巨大?看完本书,你将得到一个很棒的回答。

“游牧”不只是一种生产、消费与交换的经济手段,它还需要特定的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来与之配合……对于熟悉定居文明社会价值体系的“我们” 来说,游牧社会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挑战、刺激我们的知识理性;因为这样的刺激,我们或可得到些反思性新知。
——王明珂(本书作者)


2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赵鼎新

这里补一个八卦:赵鼎新老师是复旦大学的生物本科,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知名高校)”的生物类博士学位后;改读了本校的社会科学类的博士学位,并最终成为社会学方向(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实在生猛。。。

秦赵长平之战,《史记》等史书记载:赵军的伤亡数在40万左右,双方动员的兵力和民夫,加起来有100万之巨(就算史书夸大,打两次对折,双方的人数也应有30万之巨)。而同时期,世界的其他地方,例如古罗马,一次战役动员的军队上限也仅在10万之下?为什么,古代华夏在那么早,执政者的支配能力就如此强大,能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动员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输“)?东亚的其他地方,例如日本,直到战国末期(1600年)的关原合战,敌对的东军和西军,双方的军队和民夫的总人数也才~20万;伤亡的上下限根据不同的估算也在(数千~1.5万)之间,战争的烈度远不及华夏?为什么华夏的君主,在那么早就能驱动那么多人去战场送死呢?

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何在?奠定于何时?
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中国历史研究,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试图回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拣选的虽是春秋战国的历史,注目的却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性格和社会结构,并由此推断儒法国家产生的渊源与性质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作者以形塑中国历史模型的关键时期——东周至西汉前叶为研究对象,分析此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爆发的战争如何驱动国家集权化进程,此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郡县制、科层制、强国家等特征,皆起源于这个关键时期。
在东周的尽头,一个儒法帝国冉冉升起,至今仍然笼罩着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
1、大历史观的回归
中国为何是所谓的儒法国家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
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史...

本书提供了一个有趣和有用的视角,值得阅读。另外,我不完全同意本书的意见。部分看法(很不完整)见下面链接:




3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经典,无需多说。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4 《叫魂》 孔飞力

经典,无需多说什么。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5 《危机与重构》李碧妍

”唐末藩镇时代“是割据的时代,也是变革的时代;绝对不像教科书和一些地摊文学描述的那般庸俗和不堪。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6 《货币金融学

看完本书,你会了解到”货币“是什么?为什么”美元“是世界货币?西方世界内部金融结构的差异,及美国的特殊性。

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因此,本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写。此外,围绕次贷危机,本书适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
虽然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最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7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你会重新认识”义和团运动“的。

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作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宗教、尚武、民谣等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8 《总力战与台湾》 伊藤正己

没看,但有人推荐;想自己找个时间看一下。


9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仇鹿鸣

我没看过这本书,但是刷了好几个(好几遍)作者关于“三国两晋”历史的讲座,获益良多;刷新了我对魏晋南北朝的许多认识。想必这本书也不错。如果不想看书,推荐看视频:

这是其中一个。


10 《衰世与西法杨国强

里面的“科举篇”值得细读,将科举的来龙去脉,剖析得一清二楚;为什么要1)设科举,2)科举的考题为什么越来越僵化,3)有什么废科举?“丁戌奇荒”篇也很值得阅读。

注意:本书的作者超级喜欢用长句,我读起来很不喜欢。

经历18世纪的康乾盛世后,数十年间清王朝就跌入了忧患丛生的衰世之中。在西力东侵和西潮激荡的历史背景下,外来的器物与制度长驱直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力度改变着中国的世道人心。然而就在中国社会身不由己一变再变之时,背负着厚重传统的晚清士人,仍祈望循着历史的旧径为家国找寻出路。新旧事物的纠结缠绕中,泊来品不断转化为中国的内在之物,却难以被中国社会完全消化,之前的陌生也就变成了后来的夹生。急剧的新陈代谢,促使中国旧的社会结构由脱榫走向解体,但旧邦新造的道路却依旧曲折而漫长。本书是作者近年读史留下的一些思想痕迹,汇聚了作者对晚清中国新的思考、理解和解释。

偏通俗和休闲的,但质量绝对可以:

1 《人类简史[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很棒。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2 《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 @马伯庸

非常值得看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上面是其中一段,很不错。


3 《年羹尧之死》 郑小悠

喜欢甄嬛或者四哥的,不妨看看,棒极了。我是从这本书里面知道,雍正皇帝强迫式的人格,体现在:1)给年羹尧定罪的时候;工工整整;2)“爱之深,恨之切”,需要年羹尧的时候,是“小甜甜”,不需要或者感觉被年大将军“伤了心”,就连牛夫人都不如。现实中,我们中有不少人是这样的人,或者领导是这样的人。可以学习下,十三爷和鄂尔泰是怎么与“四爷”交往的,颇有警示。PS:我自己学得并不好。

本书围绕着年羹尧与雍正君臣关系的演变历程,全面回顾了年羹尧一生从得意到失意的宦海浮沉:年少时科场高中,入仕后步步高升,在胤禛继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立下赫赫战功后位极人臣,但最终身死名裂。在此叙述之中,作品从新颖的角度,立体而真实地展现了年羹尧性格的复杂多面。
全书还依托奏章、信件、皇帝朱批等原始资料,立足于对史实的细致剖析,还原了雍正帝如何精心布下罗网,软硬兼施地分化甚至清洗年羹尧的军政势力集团,并最终下狠手诛杀年羹尧。此外,对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中的虚虚实实,细致地予以客观分析,并对其死因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
名家推荐:
历史普及读物不容易写,既要有趣,又要扎实,还要引发思考。小悠的作品,达到了这样的
要求。
——郭润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雅俗共赏,神形俱备。
——张帆(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

4《清代的案与刑郑小悠

推荐,举四肢推荐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博库·钱江晚报春风悦读盛典”年度新人奖得主郑小悠新作,重新审视清代一系列典型案件,解析其制度设计的漏洞所在。
◎一系列几度反转的惊世奇案,折射出清代的治乱兴衰。
◎帝王心术、官场规则、制度弊端、人情罗网,如何盘根错节,使得清代法律的天平摇摆不定、案情的走向充满变数?
◎为何清代律例设计精细,却难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原本寻常的普通案件,为何会升级成内幕重重、震惊朝野的大案要案?
◎皇帝的政治意图、个人好恶如何影响案件的最终裁决?


5 《孤筏重洋》

作者是上个世纪的一位挪威学者海尔达尔,透过个人真实故事,讲个人兴趣可以让一个人走得多远。

其他:

《韩非子》 《商君书》 《盐铁论》

另外:

不妨背诵一些文字,记忆力是智力的基础。《春江花月夜》?


最后推荐一个不错的《西游记》相关的up主,下面是其中一个视频,不错:




最后,我打算阅读下《论语》,《孟子》和《大学》,我发现,我对“原始儒家”的了解很一般。


编程相关,里面提供了学习Python,我认为最简单可行的路径,再次希望关注和点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