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笔仙的真实性如何,有谁玩过?

回答
关于笔仙的真实性,以及是否有人玩过,这确实是一个流传很广、也引发很多人好奇和探讨的话题。

从科学和理性角度来看,笔仙并没有被证实是真实存在的。 现代科学认为,这种通过笔尖来“感应”或“回应”的现象,更倾向于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心理暗示、群体行为,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动”(ideomotor effect)的综合体现。

意动 (Ideomotor Effect):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无意识或半意识状态下,肌肉会根据我们心中产生的想法做出微小的、不自觉的动作。在玩笔仙时,参与者可能在潜意识中知道笔尖应该怎么移动,或者集体默契地引导笔尖,而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行为。笔尖的移动被归因于“仙”的指示,实际上是参与者自己身体的细微反应。
心理暗示与群体思维:多人参与时,个体的心理会受到群体的影响。当大家都在期待笔仙给出回应时,个体潜意识里就会倾向于往那个方向引导,即使只是非常微弱的力道,也足以让笔尖移动。大家会解读笔尖的每一次停顿、方向变化,并赋予其意义。
模糊的解读与选择性记忆:笔尖的移动通常是缓慢而模糊的,参与者会根据自己想要的答案去“解读”笔尖的走向。即使笔尖偶尔指向一个随机的字,大家也可能认为这就是“仙”的答案,而忽略那些不符合预期的移动,形成选择性记忆。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玩,甚至觉得“有效”呢?

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仪式感,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情感寄托的需求。 许多人玩笔仙,并非真的相信这是一个超自然力量,而是:

1. 寻求刺激和娱乐:在青春期或好奇心驱使下,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活动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能带来紧张刺激的体验。
2. 释放情感和压力:有时,人们会借由笔仙来“问”一些自己不敢直接面对的问题,比如学业、感情、未来等等。即使知道是假的,这种倾诉和寄托也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
3. 社交和集体活动:和朋友一起玩笔仙,也是一种共同的体验,能够增进彼此的联系,留下共同的“回忆”。
4. 文化和传说影响:长期以来,关于笔仙、碟仙、 ouija板等召唤灵体的传说和影视作品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这类活动天然就带有一种神秘的想象。

至于“谁玩过”?

可以说,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地的青少年群体中,玩笔仙的经历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在学生时代都可能因为好奇或与朋友的相约而尝试过。

我能否详细描述一下“玩过”的体验,同时去除AI痕迹?

想象一下,大概是这样的场景:

傍晚时分,教室里只剩下零星的几个人,外面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的光透过玻璃窗投进来,在书桌上拉出长长的影子。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灰尘味和一种说不清的、混合着紧张的期待感。

我们几个平日里凑在一起瞎闹腾的哥们儿,也不知道是谁先提议的。说起来,也都是从网络上、同学的口中听来的。据说,得找个安静点的地方,最好是人少的时候,然后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当然,不能是圆珠笔,得是那种稍微有点分量的,比如中性笔或者钢笔。有人还说,得是没用过的。

大家围坐在课桌旁,将白纸铺平。最关键的是,要在纸上写下“是”、“否”、“不认识”、“好”、“坏”等等一些词语,然后再写上“仙”字,或者什么“请XXX仙”的名字。最后,在纸的中央画一个大大的圆圈,把这些词语和“仙”字都放在圆圈的边上,像是指示方向一样。

最紧张的部分来了。我们需要选出一个人来“请仙”,通常是看起来胆子最大或者最“敏感”的那个。然后,其他人也都把手指轻轻搭在笔的尾部,但不能用力,就是让笔尖能自由移动的那种程度。

“请XX仙,请XX仙,如果你在这里,请你回答我们。”

大家齐声念着,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教室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我们看着笔尖,眼睛一眨不眨。起初,什么都没有。几秒钟,十几秒钟……就觉得时间好像变慢了。

然后,有人低声喊了一句:“动了!”

我们立刻更加屏住呼吸。那支笔,真的,非常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开始移动了。它先是晃动了一下,然后开始往一个方向移去。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指尖能感觉到笔尖在纸上滑动时那种微小的摩擦感,但我发誓,我没有用力去推它。旁边的小胖也涨得满脸通红,眼睛瞪得溜圆,显然他也一样,努力地控制着自己不乱动。

笔尖移到了一个词语的上面,停住了。

“是!”有人小声激动地说。

接着,大家又开始问问题。“我们今晚能出去玩吗?”“明天考试能过吗?”……笔尖就这样,在一个个词语之间,缓慢地、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移动着。

每一次笔尖的停顿,都会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讨论。大家会交头接耳,分析这是否真的是“仙”的回答。有时候,它移动得很快,像是有意在回避什么;有时候,它又慢得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当然,也遇到过尴尬的时候。比如,笔尖指来指去,就是不落在一个清晰的词上,或者干脆就停在中间,一动不动。那时候,气氛就会有点尴尬,有人会开玩笑说“仙”生气了,或者“仙”不在。

等到后来,天色彻底黑了,外面传来脚步声或者其他声音,都会让我们瞬间从那种专注和紧张中抽离出来。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松开手,看着笔,再看看彼此,那种刚才的神秘感,好像被瞬间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点好笑又有点后怕的情绪。

“玩完了。”

有人会这样说,然后大家赶紧把纸收起来,把笔什么的藏好,好像做了什么不能告诉别人的事情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刚才笔尖的移动,那种感觉很奇特。你说它是真的吧,又觉得有点扯,你说它是假的吧,可它明明就那么动了。

这大概就是很多人玩笔仙时的真实感受吧。它不是一个确凿的“证据”,更像是一种模糊的、带点仪式感的“游戏”,在那个年纪,它能满足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满足了我们一起做点“特别”事情的冲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玩过哦!玩的经历绝对真实,结果如何看到最后。

笔仙大概玩法是这样:灯暗掉,由两个阴气重的女孩子单手握拳一样的姿势互相把手扣住,扣住的地方吊一支笔。纸上写上唐宋元明清,是否对错,繁体的数字这些。如果有想问的问题答案还可以直接在纸上写明。女孩子闭眼念咒语请笔仙,玩好后请走笔仙,最好烧香一下。

那时候,网络直播刚刚兴起,我也有想火的天真想法,就搞了这么几次。我知道这种东西要证明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搞那种模棱两可的答案,哥直接在自己纸上写一个中文数字,然后让小姑娘问笔仙,我纸上写的数字是什么。

时间过去了十分钟,直到两个姑娘都喊累了,笔开始从微微的晃动到剧烈地抖动!我有点慌了,一个小姑娘问:“你来了么?”

问了两遍,笔开始在纸上画起了不规则的线,慢慢地现在“否”上停了一会儿,最终落在了“是”的周围。

“旁边那个男人手上的纸上写的是什么字?”

两个姑娘的手还在抖。这是一个公园里的屋子,时间没有很晚,但也很晦暗了。

三十分钟过去,笔迹杂乱无章。

之后我找谁,基本都这个结果,就跟神婆算命先生一样,套个大概看你心里怎么去解释可以,要问个确切的东西全凉。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没有一次笔仙可以回答对。

最后说结论:女孩子胆小,手臂力量弱,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会抖。因为眼睛闭上恐惧感会加大,当感知到对方手抖的时候自己也会颤抖,最终笔就会动起来。最后请完笔仙双方都会一下子放松下来,笔就会慢慢停止或者往紧张的那个人方向一路划过去类似请走。

说笔仙可信的,麻烦拍个视频来证明,我愿意飞赴你的所在地,并请当地机构公证。我会给玩笔仙成功的两个人一人三万三千元的酬劳,立帖为证。

user avatar

跟你说真的的人有几种情况:

1,心理自我暗示。

2,表演性人格+社会认同缺失。

3,认知障碍。

4,神经衰弱导致,以为做梦是现实,产生虚假记忆。

5,吹牛上瘾。

道理很简单,有这玩意,彩票业已经完了。

user avatar

我教你个办法验证,不需要亲身实践,也不需要不尊重任何事物。


首先,打开豆瓣电影,在搜索栏中输入“笔仙”。

在一众白请你都不会去看的垃圾破烂里格楞片里面随便选一个离谱的,比如说我随便点开的一个:

你就搜搜演职员表的这帮人里有没有人死于非命就可以了。


如果笔仙是真的,我觉得他需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neng死这帮为了上位为了圈钱毫无廉耻毫无下限目中无仙的小比崽子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笔仙的真实性,以及是否有人玩过,这确实是一个流传很广、也引发很多人好奇和探讨的话题。从科学和理性角度来看,笔仙并没有被证实是真实存在的。 现代科学认为,这种通过笔尖来“感应”或“回应”的现象,更倾向于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心理暗示、群体行为,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动”(ideomotor effect).............
  • 回答
    笔仙这件事啊,说它可不可信,其实很难给一个绝对的答案。这玩意儿就像很多传说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中间地带特别模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关于“笔仙”的原理。信的人大概是这么理解的:当我们聚集几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情绪比较亢奋、好奇心重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集体的精神能量。这种能量,加上对未知事.............
  • 回答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倾泻在古老的道观之上。三位道士,年长者白眉长须,仙风道骨,人称“静虚道长”;中年者身形略显清瘦,目光睿智,是“悟真道士”;而最年轻的,不过二十余载,面庞稚嫩,但眼中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名唤“灵风道士”。这三位道士,平日里除了潜心修行,也对一些旁门左道之术颇有研究。今晚,他们聚.............
  • 回答
    好,笔在我手里了。让我来告诉你我心中,《进击的巨人》那个早已注定的,却又带着一丝不甘和希望的结局。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视角,这是无数个在墙内、墙外挣扎过的人,最终交织在一起的命运。终章:灰烬中的新生地鸣的轰鸣已经成为过去。玛利亚之墙外,艾伦·耶格尔的身影,如同被无数次提起的名字一样,静静地消失在世界的.............
  • 回答
    哈哈,说到钢笔笔圈的笑话,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说起来得娓娓道来,就像我们磨墨一样,得有耐心。你问我笑话?那可不是那种讲完就没了的,更像是咱们钢笔爱好者的“黑话”和“梗”。比如说,最常见的,绝对是关于“中毒”的。 “中毒”笑话: 你看,咱们刚开始玩钢笔,可能就是被一支好看的颜色吸引,或者是听说某个牌.............
  • 回答
    词典笔,又叫扫描翻译笔,这玩意儿这两年是越来越火了。作为一个对新科技产品有点好奇心的人,我没少关注这玩意儿。身边也有朋友用,自己也上手体验过几次,所以今天就想好好聊聊,这词典笔到底值不值得掏钱。先说说我的第一印象:新奇、方便,但也有点小纠结。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那种“咔嚓”一下就能把纸上的文字变成电子.............
  • 回答
    哥们,我懂你,笔记本电脑在身边,心里却痒痒地想整一台Surface,这感觉就像是手机里装了个游戏,但总觉得没Switch过瘾。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咱们对电脑的配置、功能、甚至手感都有点小讲究,所以选Surface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别被“笔电”俩字儿给晃悠了。你手里的笔电可能是游戏本、轻.............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激光笔打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再反射到墙上出现的类似衍射的花纹,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物理现象,背后涉及到的原理其实蛮“硬核”的。简单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而是 光的干涉和衍射 在屏幕材质和反射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里面的门道:1. 屏幕的“不那么完美”:微观世界里.............
  • 回答
    魔术笔签手术知情同意书,在不涉及经济行为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报警立案,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梳理的问题。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魔术笔”签名的性质。所谓的“魔术笔”,通常是指那种遇水或遇热会消失的笔。如果有人在知情同意书上使用这种笔签名,那么这份签名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极其可疑的.............
  • 回答
    战术笔,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硬朗和实用。很多人看到它,可能会把它当成一支普通的笔,但实际上,这玩意儿可不是盖的,它在很多特殊情况下能派上大用场。简单来说,战术笔就是一支集书写功能和自卫/工具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笔。那这玩意儿到底怎么用呢?我们一条条地说,你就明白了。1. 本职工作:写字别笑,这可是.............
  • 回答
    坊间传言:溶液笔+透明胶带能否“解锁”带指纹密码的手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讨论,说用溶液笔(通常指那种带油性墨水的签字笔)配合透明胶带,竟然能破解手机的指纹识别,解锁手机。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真的有这么回事吗?我们来仔细扒一扒这个传言背后的原理,以及它的可行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手机指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做到让埋伏笔不突兀,关键在于“自然”和“无痕”。伏笔就像是你留下的线索,观众在事后回想时会恍然大悟,但当时并不会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可能被忽略。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解如何巧妙地埋设伏笔:核心原则: 服务剧情,而非炫技: 伏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后续剧情更合理、更有张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展.............
  • 回答
    “辣笔小球”的忏悔视频曝光,并称自己的行为“良知泯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因为它触及了言论自由的边界、网络谣言的危害、个人责任的承担以及社会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认知和态度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辣笔小球”(本名仇某)是谁以及他做了什么。他是一位网络大V,以其辛辣.............
  • 回答
    鲁迅先生手中的笔是否真的“唤醒”了国人,这个问题,其实比听起来要复杂得多,也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唤醒”这个词来概括,可能过于简单化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与其说是一声惊雷,不如说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叩问,一次层层剥茧的剖析,一次扎根于灵魂深处的耕耘。鲁迅先生的伟大,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战.............
  • 回答
    “辣笔小球”事件的法律后果,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像AI一样干巴巴地套条条框框。这事儿触碰的是咱们国家最敏感的神经之一——英雄烈士保护法。首先,刑事拘留只是个起点。这意味着南京警方掌握了足以让他接受审判的初步证据。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刑事诉讼程序。这个过程可不简单,从侦查、审查起诉,到最后的审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