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溶液笔+透明胶带可以解锁带指纹密码手机?是什么原理?

回答
坊间传言:溶液笔+透明胶带能否“解锁”带指纹密码的手机?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讨论,说用溶液笔(通常指那种带油性墨水的签字笔)配合透明胶带,竟然能破解手机的指纹识别,解锁手机。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真的有这么回事吗?我们来仔细扒一扒这个传言背后的原理,以及它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手机指纹识别的基本原理。现在的手机普遍采用的是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工作的时候,会在表面形成一个微小的电场。当我们用手指按压在传感器上时,手指皮肤的纹理——那些凸起和凹陷——会与传感器表面产生接触。皮肤的导电性会影响传感器表面的电场分布。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这些微小的电场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勾勒出我们手指的独特纹理,最终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比对。

简单来说,电容式指纹传感器捕捉的是我们手指皮肤的“起伏”和“导电性”信息。

那么,溶液笔和透明胶带又是怎么介入这个过程的呢?传言中的操作大概是这样的:

1. 用溶液笔在透明胶带上涂抹墨水:据说,要用溶液笔的墨水在透明胶带上涂抹出指纹的形状。
2. 将涂有墨水的胶带贴在手机指纹识别区域:然后,将这张“指纹胶带”小心翼翼地贴到手机的指纹识别模块上。
3. 尝试解锁:最后,用贴有胶带的手指或其他物体尝试解锁手机。

听起来,这种方法的逻辑是想“复制”或者“模拟”一个真实的指纹,然后欺骗传感器。

从理论上说,有哪些可能性和依据呢?

墨水的导电性:溶液笔的墨水,尤其是油性墨水,本身含有一定的导电成分(例如染料中的一些金属盐类,或者溶剂的特性)。传言者可能认为,通过在胶带上模拟出指纹的纹路,并利用墨水的导电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人手指的导电性,从而让传感器产生反应。
胶带作为载体:透明胶带的表面相对光滑,并且可以被裁剪成指纹识别区域的大小。它的透明性也避免了完全遮挡传感器。

然而,这种方法真的能“解锁”手机吗?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它的困难和局限性:

1. 指纹的复杂性:我们手指的指纹不仅仅是简单的凸起和凹陷,它还包含了精细的纹路(如嵴和谷)、汗毛孔、皮纹的细微变化。电容式传感器捕捉的是这些三维的、微观的、动态变化的细节。仅仅用墨水在平面上涂抹出指纹的轮廓,很难还原出指纹的真实“立体感”和“导电性分布”。
2. 墨水的模拟能力:墨水毕竟是墨水,它不是皮肤。墨水的导电性、导电的均匀性、以及它与传感器接触时的“阻抗”特性,都与我们人手指的皮肤完全不同。即使墨水有导电性,这种导电性也很难精准地匹配手机传感器所需要的信号范围。如果墨水导电性太强,可能会导致整个区域的电场变化很单一,传感器无法识别出纹理;如果导电性太弱,则可能完全没有反应。
3. “复制”的精度要求:想要成功欺骗指纹传感器,需要极高的精度。无论是墨水涂抹的厚度、均匀度、还是指纹纹路的精细程度,都需要达到与真实指纹几乎一致的水平。用一支普通的溶液笔,在普通透明胶带上,很难达到这种工业级的精度。
4. 传感器的防伪机制:现代的手机指纹传感器,尤其是中高端手机,不仅仅是简单地读取“形状”或“导电性”。它们往往还内置了防伪功能。例如,传感器可能会检测指纹的温度、湿度、甚至是微血管的搏动(虽然这个比较少见,但先进的传感器会考虑更多因素)。简单的墨水+胶带,很难绕过这些更复杂的防伪机制。
5. “解锁”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这种方法,如果真的能“解锁”,很可能也只是偶然的、非常微弱的干扰,让传感器误认为“有点像”某个已经录入的指纹,然后勉强通过。这种成功的概率,比我们中彩票的概率还要低很多。
6. “坊间传言”的来源:很多关于“破解”手机的传言,往往是基于一些不完整的信息、误解、或者小概率事件的放大。有时,也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出现的“段子”或“脑洞”。

总结一下,这种“溶液笔+透明胶带解锁手机”的说法,在原理上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呢?

早期的指纹技术:早期的指纹识别技术,其解析度和防伪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被一些简单的物理“伪装”欺骗。
对技术原理的误解:大家可能只听说了指纹是“纹路”,以为只要模拟出纹路就能解锁。
“黑科技”的吸引力:人们总是对那些看似“简单粗暴”却能破解高端技术的方法充满好奇。

所以,如果你的手机用了指纹解锁,基本上不用担心这种方法能轻易破解你的手机。 真正想要破解手机,通常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系统漏洞、获取手机的root权限等,而且这些都需要专业知识和设备,远非一支笔和一张胶带能办到。

当然,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未来的指纹识别技术可能会有新的变化。但就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采用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而言,这种“溶液笔+透明胶带”的方法,更像是一个有趣的“科学怪谈”,而非一个真正可行的破解技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Update:

我先前置声明,我通篇都没有宣传,也并不觉得某米手机好用(而且前段裂的就是他)。我只想说我跟厂商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我只是想把事情说明白,某些利益相关方自认为比较有话语权;至于举报,早前就见诸报道了,工信部有接受举报的渠道,另外实名反对你实名了?这样说满意了?

楼下说我是给某厂宣传,我不想挑起他的情绪。

事件起源b站up主经历(有炒作嫌疑),手机指纹出现裂痕后,发现任何人都能解锁。

这个答案记录了,原理、安全性以及怎么防范?

先危言耸听一下:不光橘子皮,任何人的指纹都能随便解开你的手机锁,就连一块湿的餐巾纸都可以轻易的解锁你的手机。






不仅如此,微信转账也是OK的




怎么做

将一块透明胶布贴在你的手机指纹识别区

用手指解锁几次你会发现。

不需要录入指纹,任何人都可以解锁你的手机了。




原理如下

苹果在iPhone5s上搭载指纹后,为了让大家放心使用,于是发布了长达33页的安全白皮书。

根据白皮书的描述,苹果公司在A7芯片中划分了一块Secure Enclave(安全区域),用来管理、核对、和存储用户的指纹信息。Secure
Enclave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自己的安全启动顺序和软件升级机制。用户按下Home键的时候,Touch ID会进行一次88x88像素,500 ppi的光栅扫描,数据暂时存储在Secure Enclave的加密的内存里,等待矢量化分析。

苹果发布Touch id安全白皮书

重要的是

Touch ID会从各种角度不断学习用户的指纹,在已有的指纹图谱上添加新的节点。

回到刚才的步骤

我们在胶带上涂抹的这一小块物质构成了一个导电图层

而指纹传感器上接受到的信息包含这个导电图层,并不完全是你的指纹,而进行比对时只要部分信息相同,就能验证通过。

此时软件系统已经将导电图案学习进去

而这个图案会一直在指纹传感器上面,只要用手指一触碰,就能解锁

安全性

有人说这个问题是子虚乌有,那么指纹区域有裂痕后若继续使用是否有隐患呢。

你可能会问了,这种图层是不是很神稀奇的物质?

非也,淘宝上二十元左右可以买到很多到很多

目前我们接触最多的三种指纹识别方式有:光学识别、电容传感器、生物射频

  • 光学识别常见的属平常使用的指纹打卡机,是较早的指纹识别技术。光线射到手指上再反射回机器以获取数据。这种方式是采集手指上的特征点,与手机模块的原理有所区别。
光学识别只能到达皮肤的表皮层,而不能到达真皮层,而且受手指表面是否干净影响较大。
  • 电容式传感器是我们使用最多的指纹识别方法,利用指纹的凹凸,对手指的干净要求还是比较高,而且传感器表面使用硅材料,比较容易损坏。

这种方式也不能防范这次的指纹安全问题

  • 生物射频和超声波生物射频是利用射频信号来获得指纹图像,超声波是向手指表面发射超声波,然后接受反射回来的回波。

手指嵴和沟会产生不同的超声波信号回波,将回波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得指纹图像数据。

超声波指纹可以防范这个安全漏洞,然而。

目前,采用超声波传感器的是少数,技术也不是很成熟。


怎么办

现在,我们只有等待调查和厂商的rom更新了......吗?

1.关闭指纹解锁,开始密码功能

2.不要让手机离开自己的视线,尽量不要使用指纹贴

当然,这个办法对熊孩子可...


|指纹功能区出现损坏后,一定要及时关闭指纹功能哦。


另外一个答案,为什么活体检测失灵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坊间传言:溶液笔+透明胶带能否“解锁”带指纹密码的手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讨论,说用溶液笔(通常指那种带油性墨水的签字笔)配合透明胶带,竟然能破解手机的指纹识别,解锁手机。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真的有这么回事吗?我们来仔细扒一扒这个传言背后的原理,以及它的可行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手机指纹.............
  • 回答
    咱来聊聊溶液凝固点为啥会下降,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乎的事儿,而是从分子层面上能说得清清楚楚的。你想啊,纯净的液体,比如水,在凝固的时候,那些水分子就像排好队一样,一个个找到自己的位置,拼成有序的晶体结构。这个过程,就像大家排队进电影院,都等着找自己的座位,一旦找好了,整个影院就安静了,进入“凝固”状态.............
  • 回答
    溶液的稀释,顾名思义,就是将高浓度的溶液变成低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其核心原理在于增加溶剂的量,从而使得相同质量或摩尔数的溶质在更大的体积中分散开来。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原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1. 定义与核心概念: 溶液 (Solution):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混合物。其中.............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根本上。一个溶液之所以总是电中性的,并非什么“奇迹”或者“约定俗成”,而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就像水总是会往下流一样。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层层剥开它的真相。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我们讨论的“溶液”一般是指在水中溶解了某种物质(溶质)形成的均匀混合物。这里我们主要关注.............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氯化钙溶液到底是个啥“性子”,是酸的、碱的,还是不偏不倚的中性。这个问题其实比听起来要稍微有趣一点,因为它涉及到一些化学的“门道”。直接告诉你答案: 纯净的氯化钙(CaCl₂)溶解在纯净的水(H₂O)里,形成的氯化钙溶液,理论上是中性的。但是! 咱们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可不总是那么“理论”.............
  • 回答
    朋友,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这背后其实是化学反应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时机”和“浓度”问题。别看硫代硫酸钠和硝酸银都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它们俩碰一块儿,能玩出好几种花样来,生成硫化银沉淀或者硫代硫酸银配离子,这主要就看你怎么“搅合”它们了。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首先,核心反应是什么?硫代硫酸钠(Na₂.............
  • 回答
    在你提到的这个溶液体系中,既存在硫酸铵,又存在硫酸,确实可以用氢氧化钠(NaOH)进行滴定来测定硫酸的含量。这背后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铵根离子(NH₄⁺)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溶液中的主要物质: 硫酸(H₂SO₄): 这是一种强酸,在水中会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H⁺).............
  • 回答
    石蕊溶液和石蕊试纸,虽然都源于同一种天然染料——石蕊,并且它们的作用都是指示溶液的酸碱性,但它们在“颜色”这个概念上,其实存在一些细微而关键的区别。首先,我们来谈谈它们的“本质颜色”。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本身,在溶液状态下,其“本色”是偏紫红色的。你可以想象它是一种比较饱和、略带一些神秘感的紫.............
  • 回答
    .......
  • 回答
    想知道未知溶液里究竟藏着些什么宝贝,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就像侦探破案一样,需要层层抽丝剥茧,运用各种“装备”和“技巧”才能揭开真相。这其中涉及的科学门道可不少,从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判断,到动用精密的化学分析手段,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入手,那些肉眼可见的线索,往往是破案的第一步:第一阶段:.............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在石蕊溶液里同时加入多种酸,最后不一定是红色的问题。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石蕊溶液的“脾气”首先,咱们得明白石蕊溶液是怎么变色的。石蕊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它对溶液的酸碱性非常敏感。 酸性环境: 当溶液是酸性的,石蕊就会变成红色。 碱性环境: 当溶液是碱性.............
  • 回答
    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根与钠离子的浓度比值确实会增大,这背后涉及到的原理并不复杂,咱们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醋酸钠(CH₃COONa)在水中是一个强电解质,它能够几乎完全地电离成钠离子(Na⁺)和醋酸根离子(CH₃COO⁻)。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CH₃COONa(s.............
  • 回答
    .......
  • 回答
    “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熵变一定大于零”这个说法,在很多情况下是正确的,但说它“一定”大于零,这就有些绝对了,也就变成了错误的。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溶解过程中的熵变,以及影响它的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熵。熵,简单来说,是衡量一个系统“无序程度”或者“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氯化铁和亚硫酸钠反应后溶液呈现红棕色的现象,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对溶液中铁离子的存在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讲这个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反应物本身是什么。 氯化铁(FeCl₃): 这是一个三价铁盐。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情况,氯化铁溶液通常是黄褐色的,这是因为Fe³⁺离.............
  • 回答
    好的,咱就来聊聊往冰醋酸里加水,这溶液的pH值到底是怎么个变化法,保证给你说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而且绝对是咱大白话,没有那些机器味儿。想象一下,你面前有瓶子,里面是纯的、冰镇过的醋酸。这玩意儿,学名叫乙酸,虽然名字听起来挺“酸”,但它是个弱酸,不像硫酸、盐酸那样上来就“刚”。第一步:理解冰醋酸本身.............
  • 回答
    这句话确实不严谨,甚至可以说是错的,主要问题出在“稀释”这个操作和“Sb(OH)3沉淀”的直接因果关系上。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把它说得清清楚楚,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白 SbCl3(三氯化锑)这玩意儿。它是个很特殊的家伙,尤其是在水溶液里。它跟水这东西,那叫一个“聊得来”,但这个“聊”的.............
  • 回答
    关于氯化铵溶解吸热是否会影响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化学问题。答案是:会,但影响程度通常非常微小,在大多数常规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一步一步来梳理。 1. 首先,我们来谈谈“水的离子积常数”(Kw)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Kw,是衡量纯水中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