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又想起无情对了。
无情对是指,上下两句独立看都意思清楚,但连在一起看就毫无逻辑,一点不相干(一般对子上下句是有关系的,或相同,或相反),但上下句每个字都对仗很工整。
这是上大学时,古汉语老师讲解“寻”的意思时举的例子。
据说无情对是张之洞发明的。他是大才子,搞洋务、骂李鸿章之余,很爱玩这些文字游戏的。发明了就得推广么,于是他的门客幕僚们都学会了。
有一次聚餐,张香帅提议整一把。一个清客出了个上联:木已半寻休纵斧。(这是老师讲的重点,寻的本意是长度单位,八尺为寻。类似的,常也是长度单位,两寻为常。寻和常都是常用的长度,所以寻常引申为平常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树都长四尺高了,就别砍它了。
另一个幕僚对了下联:萧何三策可安刘。不管萧何是不是真的有三条计策帮助刘邦,反正这句话是有逻辑的,是个完整的句子。
这就是典型的无情对,对上了。两句话一点联系没有,但每个字都能对上。木和萧,都是植物;已和何,都是虚词;半寻和三策,都是数量词;休和可,都是副词;纵和安,都是动词,斧和刘,都是武器(刘本意是一种斧钺,故从立刀旁)。
对仗极其工整,联系丝毫没有,可打九十分。
张之洞听了哈哈大笑,说:果然一点不相干。
笑完愣了,哎,我这句话tm的也是无情对啊!
木和果,都是植物;已和然,都是虚词;半和一,都是数词;寻和点,都是量词;休和不都是副词(还tm的都是否定副词);纵和相都是动词;斧和干都是武器(干本意是盾牌)……
比原下联还工整啊,天衣无缝,一百分啊!
我估计张文襄一定惊出一身冷汗:难道,我tm的是个天才?
《三枪拍案惊奇》这部电影有个点评非常拍案惊奇:
上联:孙红雷人,张艺谋财
下联:小沈阳萎,赵本山寨
横批:闫妮大爷(演你大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