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能拍出这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是因为身边总发生这样的事吗?国民人身安全指数很低吗?

回答
韩国电影能如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绝非仅仅因为“身边总发生这样的事”,国民人身安全指数低也不是直接原因。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层层叠加的社会文化因素、历史传承以及电影产业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

一、 韩国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与触痛点:

与其说身边“总发生”这样的事,不如说韩国社会是一个高度关注和反思自身问题的社会。韩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恰好成为了电影创作的绝佳素材。

高度竞争与巨大的社会压力: 韩国社会以其极端的竞争闻名,从教育到就业,再到职场,无处不在的压力使得国民感到身心俱疲。这种压力催生了对社会制度、阶级固化、教育体制的质疑和批判,这些正是《寄生虫》、《天空之城》等电影的核心主题。人们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共鸣。
贫富差距的加剧与阶级对立: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变得困难。底层人民的困境、中产阶级的焦虑,以及富裕阶层的傲慢与冷漠,成为了许多电影关注的焦点。《寄生虫》无疑是这一点的集大成者,它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遗留问题与创伤: 韩国经历了殖民统治、朝鲜战争、军事独裁等动荡时期,这些历史事件留下了深刻的社会创伤和未愈合的伤口。无论是对国家分裂的忧虑,还是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亦或是对权力腐败的揭露,都与这些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出租车司机》就生动地展现了光州民主化运动的残酷与伟大,而许多关于性侵、校园暴力等题材的电影,也常常与历史和制度的失灵联系在一起。
性别议题与社会观念的变迁: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韩国社会的地位和权益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父权制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与女性追求平等权利的诉求之间产生的张力,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关于职场性别歧视、婚姻家庭中的不平等、女性的自我价值探索等主题,在韩国电影中屡见不鲜。
公众对不公义的零容忍: 韩国社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压和压抑后,公众对社会不公、权力滥用和腐败的容忍度逐渐降低。一旦出现触及大众神经的事件,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中,都会引发巨大的舆论声浪。电影导演和编剧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社会情绪,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批判性和警示意义的艺术作品。

国民人身安全指数与电影创作的关联:

国民人身安全指数并非直接导致韩国电影能够反映社会现实。 事实上,韩国作为发达国家,其国民人身安全指数在国际上是相对较高的,犯罪率也处于可控范围。电影中描绘的许多极端事件,比如大规模犯罪、严重的社会不公,并不代表韩国的日常普遍状态。

然而,国民人身安全指数低的“感觉”或者说公众对安全的“担忧”则与电影创作存在间接联系:

对体制性风险的担忧: 韩国电影更多地反映的是体制性、结构性的风险,而不是单纯的个人暴力事件。例如,电影中展现的因经济危机导致的家庭破裂、因职场霸凌导致的心理崩溃、因官商勾结导致的不公判决等,这些都指向了社会制度的脆弱性或者运行中的缺陷。公众对这些“看不见的风险”感到担忧,而电影则将这种担忧具象化。
对失控的恐惧: 一些电影通过描绘极端化的情境,来触及人们内心深处对失控的恐惧。当个体面对强大的社会机器、冷漠的制度或者无法掌控的力量时,个人安全感就会受到挑战。电影以极端化的叙事,放大了这种普遍的焦虑情绪。
对历史创伤的再现与警醒: 韩国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些严重的安全事件(例如大规模事故、政治迫害等),这些事件在国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阴影。电影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是对过去错误的警醒,也是对未来安全的期许。

三、 韩国电影产业的成熟与独特机制:

除了社会现实本身,韩国电影产业自身的成熟度和运作机制也为其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剧的强大力量: 韩国电影非常重视剧本创作,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编剧。他们深入观察社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文字功底,能够将复杂的社会问题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
观众的接受度与市场需求: 韩国观众对具有深度、批判性和思考性的电影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并且愿意为之买单。这种市场需求反过来激励了电影人去挖掘和呈现更深刻的社会议题。
电影人的勇气与责任感: 许多韩国电影人怀揣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不害怕触碰禁忌话题,敢于挑战权威和揭露黑暗面。这种勇气使得电影成为了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政府的支持与宽松的创作环境: 尽管有时会有争议,但总体而言,韩国在文化产业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并且在创作自由度上相对宽松。这为电影人提供了相对安全和有利的创作环境。
对类型片的创新与融合: 韩国电影善于将不同的电影类型进行创新性地融合,例如在犯罪片中融入社会批判,在爱情片中探讨现实困境。这种灵活性使得他们能够以更吸引人的方式将社会议题呈现给大众。

总结来说,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如此多地反映社会现实,绝非源于国民人身安全指数低,而是因为:

韩国社会自身存在着复杂而尖锐的矛盾,且公众对这些问题高度关注和反思。
电影作品触及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风险和普遍存在的社会焦虑,而非孤立的个体安全问题。
韩国电影产业高度成熟,拥有优秀的编剧、有勇气的电影人以及愿意接受深度内容的观众群体。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韩国电影能够成为一面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引发广泛讨论的镜子,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力。它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承载着社会对话、批判和启蒙的功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因为韩国让拍

user avatar
1996年,韩国宪法法院就“长山串鹰”对公演伦理委员会执行的电影审查制度的违宪申诉作出了违宪判决,宣布《电影法》所规定的电影上映前必须接受公演伦理委员会审查的规定,违背《韩国宪法》第121条第一款“所有国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和集会、结社的自由”所赋予的公民权利,认为电影审判是违法的:“从宪法精神出发,对完成片的删砍是非法的。”之后类似的判决案件不断积累,与此同时,韩国宪法法院还明确有必要禁止青少年接触色情、暴力电影,提出电影界建立自律的“分级制”。同年,韩国修订了《电影振兴法》,成立了韩国公演艺术振兴协会(Korea Performing Art Promotion Commission)用于取替原有的公演伦理委员会,并对电影实行全体可观看、12岁以上可观看、15岁以上可观看、18岁以上可观看四个等级分类制度。
“长山串鹰”的电影人柳寅泽、洪基善因以光州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啊!梦之国》(Oh, Dream Nation, 1988)未经审查上映被韩国当局拘留起诉。两人在1991年5月向宪法法院提出了申诉。1992年,“长山串鹰”代表姜宪因反映教育改革的影片《打开紧闭的校门》未经审查擅自上映而被拘留。1993年,姜宪以公演伦理委员会电影审查制度违背宪法保障国民言论、出版自由和创作自由为名向韩国宪法法院提交了违宪申诉。
1998年,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媒体分级委员会(Korea Media Rating Board)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原则上不再限制。
1999年,金大中政府根据《电影振兴法》成立了法定民间机构电影振兴委员会,并将电影业选为政府重点扶植的对象。
2000年,电影振兴法第二次修订,完全删除了“保留电影上映等级”的条款,并废除了公演艺术振兴协议会,由媒体分级委员会负责电影上映等级的分类审核,按照年龄将电影(包括预告片和广告片)分为:适合全民观看、适合12岁以上观众观看、适合15岁以上观众观看、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以及限制反映等五个等级,并充分考虑到了在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未到某一年龄段的观众可观看影片的范围浮动。

不仅仅是得益于著名的民主派领袖金大中上台之后取消了做为军独政权不良政治遗留的电影检阅制度以及他提出的“文化兴国”战略对电影产业的刺激作用,还得益于“1987年伟大斗争”之后韩国所确立的自由主义民主体制尤其是违宪审查制度为电影的自由发展开拓了空间。

user avatar
据综合韩联社等韩媒报道,11月30日,韩国首尔举行“2019全国民众大会”,50多个市民团体的2万多名成员参加。韩国民众打出标语“反对美国”,其中就包括反对美方上涨“保护费”。韩国民众更是在美国大使馆前撕毁星条旗以示抗议。还有人朝美国大使馆院里扔鞋,由于被防护网阻拦,未能成功。

我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韩国是时候拍一部反映驻韩美军的电影了。

但是后来一想,驻韩美军好像一直都在韩国做好人好事,要求韩国多给点保护费,韩国人民还抗议,还撕星条旗,太不可理喻了。

但是又一想,韩国为什么不拍一部反映驻韩美军勇救韩国落水儿童的电影呢?

或者韩国天女团深深爱上了驻韩美军大兵,美少女深陷危险中,美军大兵奋力拼杀,最后抱得韩国美人归,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深化一下韩美友谊,不是更好吗?

这么多年过去了,驻韩美军在韩国电影里好像不存在一样。

有时候有一些模模糊糊的背影,看起来又不真切,不可思议。

我仔细查了一下资料。

据韩媒早前报道,2011年9月,驻韩美军K某闯入东豆川市某寄宿旅馆,用凶器威胁一名18岁韩国少女,多次强奸并抢走了她的钱财。此案一经曝光便激起韩国社会极大公愤。此后不久,驻韩美军方面实施了夜间外出禁令。

这应该是个例,没有拍电影的必要。

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4年,驻韩美军共犯下了大约2000多件违法案件,其行为令人发指,引发了韩国全体上下的反美情绪,但驻韩美军屡教不改。由于《驻韩美军地位协定》规定,美军在韩国拥有治外法权,一旦犯罪,应该交由驻韩美军或者美国法院审判,而韩国警察必须靠边站。正因为有这样的护身符存在,几乎所有驻韩美军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丝毫不把韩国人放在眼里。

2000多件违法事件,不算多,貌似后来就没有了。这个报道也有失偏颇,驻韩美军怎么可能不把韩国人放在眼里呢?讲人权的美国人遇到讲人权的韩国人,那就是亲兄弟一般。这个应该当成是纯粹的没有证实的资料。韩国《先驱经济报》也不见得就可靠。

国际移民组织的报告称,自从1990年以来,至少已经有5000名妇女被拐骗至韩国充当性奴隶。她们当中大部分是菲律宾和俄罗斯人,而实际上的数字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外国女人,不算韩国的问题。

所以说从逻辑上来讲,韩国没有拍关于驻韩美军危害韩国社会的电影,那么就说明驻韩美军其实没有多大问题。

由此推论,如果韩国没有拍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就说明韩国没有社会现实问题。

但是,偏偏韩国拍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

逻辑上,貌似出现问题了。

驻韩美军到底有多大的问题?有没有问题?为什么不反映真实情况呢?

韩国社会到底有没有问题?有多大的问题?韩国社会到底是差得很,还是治理的非常好,韩国社会到底有没有社会矛盾?

如前所说,韩国至少应该拍一部表现韩国少女爱上美国大兵的故事才对。

总之,这个领域貌似为零。

那么韩国电影界为什么要回避关于对驻韩美军的电影描写呢?

人家日本可是拍了一部《人证》

不会是韩国政府或者财阀不让拍吧?

但是,本题中的一个高赞不是说:是因为韩国让拍吗?一句话千赞。

这是个什么情况?

当然,韩国电影人说:“我就反映社会现实,不反映美国大兵。你拿我怎样?”

算了算了,韩国让拍,是你们不想拍。你们没有选择题材,美国大兵就像空气一样不存在。

既然不存在,那你们11月30日,韩国首尔举行“2019全国民众大会”抗议个屁?给钱就好了。

为什么要给钱?

剧情再次反转一下。

2017年5月25日,韩国拍摄了一部关于萨德导弹的纪录片《蓝蝴蝶效应》

这个导弹让韩国电影娱乐业“殃及池鱼”断了钱财。主要是气不过。

我是小人之心哈,这么生气,为什么只拍一部纪录片?

最起码搞个《杀人回忆》痛快痛快。

驻韩美军在韩国有多少年了?

我算一算,哎呀,应该有好几十年了吧?

有没有?应该有。

是因为韩国让拍

拍一部,火爆场面超过《杀人回忆》这样打起脸来会痛一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