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觉得越是不平等的社会,越容易理解和推崇所谓的“浪漫”。父权环境下赞美某个男性在恋爱中小打小闹的让利行为,就像赞颂封建社会中君主在不动摇专制体制下让利而表现出的“贤明”,而且这种结构化不平等越是稳固,文艺作品就越倾向于歌颂某个好君主的贤明和君臣关系的温情脉脉。
越是规则明确,平等且有保障执行的行业,越不可能温情;越是强调温情和自由的地方,越是缺少这种托底的安全感。当然现实中很多行业既不温情也不稳定,但无论在什么社会下也很难出现成规模的二者皆备的行业。“浪漫”这种东西只能出现在缺少公平,规则和希望的土壤里面,因为阶级和地位的分明,上位者地位稳固时还愿意倾听下位者的话,这件事本身就足够“浪漫”了。
如果女性群体在受教育权,继承权,工作权,政治权益和其他公共表达权益上全面受到限制,那么她们想过上好的生活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婚恋上,由于天花板的低下,其他各种人生选择的区分度被拉平,反正得不到什么正反馈划划水就行,那么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就仅限于某个人的妻子了,所有的权益也只能通过这个身份去争取。人们常说的爱情本质是一种情绪剧烈波动的体验,当生活体验窄化到只有婚恋体验时,婚恋中的任何波动又会通过自激振荡无限放大,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种情绪体验又歪打正着的符合了人们期待的“浪漫”感。
霸道总裁对着小娇妻说你不用上班了,我养你。对于一个在职业晋升无望,总被安排枯燥重复工作,接触不了核心技术,还饱受职业性骚扰,闺蜜都是塑料姐妹一天到晚为了男人卷个不停,父母也天天逼婚且不会资助买房的女性来说,当然是非常动人的offer了。但对于职业前景可期,工作环境公平透明,能时时了解和参与前沿科技并获得广泛认可,业余还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朋友欣赏支持自己,父母也支持自己做一切想做的事的女性来说,被金屋藏娇和被推进火坑没什么区别。
以及,出去婚恋关系,异质化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发展,总是要把同质化的个体关系要更有戏剧色彩,更能打动观众,所以更容易被当作题材拍成电视剧,而这种关系里面充满不平等才是常态。一对家境和观念相似,从大学开始就是情侣的同学,工作以后当普通社畜。如果世界观也是男女绝对平等的话,这就很难拍出戏剧和浪漫感,总不能看你俩拍80集一起刷题互相讲解的流水账对吧?要看这玩意我还不如去LeetCode看别人的面经呢。
最后,指责个人总归要比反思社会形态容易的多,这种给你一个好君主/好男友让你看看社会形态不变的情况下靠你擦亮眼睛能选到多好的人,实际上也在暗示你自己过得不如意是你的错,安抚你社会没问题,你个人努努力找个好人依靠一下就好。同样爽剧,看大女主流血流泪不依靠别人奋斗上来改变社会意识形态,过审难,收视也难。
PS. 以上社会皆虚指,没有影射现实中任一国家的意思,不要对号入座。韩国的情况我不了解,这些东西不一定适用于韩剧。
《第五共和国》对朴正熙时代后期和全斗焕时代的批判一点都不留情面,把全斗焕描写成了韩国现代史上最大的枭雄。
然而全斗焕判了无期却只坐了两年牢,最近又判刑却是几个月刑期缓刑两年,全的财产根本没人能动,日海基金会摇身一变成了世宗基金会,1212政变(已经被金泳三政府定性为军事叛乱)40周年,全斗焕和一心会相关人员还大摇大摆在一起聚会,有议员去砸场子还挨了打。
艺术很多时候是要表现现实中表现不出或者很难表现的东西的,《第五共和国》主题曲名为 上帝不会饶恕,意思其实也就是只有上帝才能制裁那帮人了。
PS:韩剧可不仅仅是那些浪漫的电视剧,看看《第五共和国》等近现代史正剧,不仅可以彻底改变你对韩剧的印象,甚至可以彻底改变你对韩国的印象。
像好莱坞那样,CIA 派出一男一女两个间谍,男间谍打翻八个俄国佬,女间谍打翻十个?明明应该结为异性兄弟,偏要接吻。我只能提醒自己:时代不同了,不要歧视同性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