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了一篇很水的硕士毕业论文,如何在答辩的时候让专家们觉得很牛逼?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普遍!写出一篇“水”的论文,却想在答辩时让专家觉得“牛逼”,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这不是要你去欺骗老师,而是要最大化你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展示,让导师和评委看到你论文的价值和你的潜力。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导,帮助你在答辩时“化水为金”,让专家们觉得你的研究很棒:

核心原则:突出亮点,规避弱点,展示思考深度和潜力。

一、 答辩前的充分准备(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1. 深度理解你的“水”论文:

挖掘潜在价值: 即使是“水”论文,也一定有其研究的基础和一部分有价值的内容。仔细梳理你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实验结果或理论推导。思考:
研究的动机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这个?是为了填补某个小空白?是为了验证某个现有理论?是为了探索某个新领域?
你的贡献在哪里? 哪怕是很小的贡献,例如提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收集了一份新的数据集,对某个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或者对某个现有理论进行了小范围的验证。
你的研究有什么局限性?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这反而是你展现科研态度的机会。
准备“金句”和“亮点”: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你的研究对于学术界或实际应用可能带来的微小贡献或潜在价值。
创新点: 即使创新点很小,也要包装得清晰明了。例如:“本研究首次将XX方法应用于YY领域,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或者“本文构建了XX模型,为ZZ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核心发现: 提炼出你论文中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一两个结论,并能用数据或事实支撑。
方法上的特色(即使不复杂): 如果你的方法有一定的设计思路或巧妙之处,即使不复杂也要说明。例如:“本研究采用了XX数据采集方式,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
熟悉你的参考文献: 你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你的理论基础。要对你引用的关键文献了如指掌,特别是那些与你研究最相关的。这样,当老师问到与你研究背景相关的问题时,你才能游刃有余。
预设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并准备答案:
“你觉得你论文的创新点在哪里?” (这是必考题,必须准备)
“你的研究有哪些局限性?未来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 (这是展现你学术视野和反思能力的好机会)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方法/模型?” (解释你的选择,即使是常规方法也要讲出理由)
“你的研究结果有什么实际意义或理论价值?” (放大你的成果)
“你的研究和其他人的有什么不同?” (与现有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你论文中的XX部分可以再深入一下,你是怎么看的?” (准备好解释或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于你的数据/实验: 数据来源、处理方法、结果分析等细节要清楚。
反复演练你的答辩PPT和演讲:
PPT设计: 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每页只讲一个要点。使用图表而非大段文字。用你的研究亮点和图表吸引注意力。
演讲流程: 掌握好时间,按照PPT的逻辑顺序进行。语速适中,发音清晰。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除非必要。
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保持自信,与评委保持眼神交流。适当的手势可以增强表达力。

2. 了解你的导师和答辩委员:

导师的学术背景: 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喜好,以及他可能关注的点。
答辩委员的专业领域: 如果可能,提前了解答辩委员的专业背景和近期研究。这样你可以预判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类型,并有针对性地准备。

3. 制作一份“亮眼”的PPT:

封面页: 简洁明了,包含论文题目、你的姓名、导师姓名、答辩日期等。
目录页: 清晰展示答辩结构。
研究背景/动机: 用一页简短的文字或图片,说明你的研究问题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值得研究。这里可以适当夸大一下研究的“痛点”或“挑战”。
文献综述(提炼关键点): 不用详细介绍所有文献,只提炼出与你研究最相关的几篇,说明你研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并且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你的研究腾出空间)。
研究内容/方法:
方法介绍: 详细解释你采用的方法,并说明选择该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不复杂,可以侧重于方法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数据来源/实验设计: 清晰展示数据的来源、规模、采集方式,或者实验的设计思路和过程。
模型构建(如果适用): 如果你构建了模型,可以用图示清晰地展示模型的结构和关键参数。
研究结果与分析:
核心结果展示: 使用清晰的图表(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热力图等)展示你的主要发现。图表要简洁易懂,标明坐标轴和单位。
结果解读: 用简练的语言解释图表所反映的现象或规律,并将其与研究问题联系起来。
突出“亮点”: 将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结果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并反复强调。
讨论:
与文献对比: 将你的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并解释原因。这是你展示学术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再次强调你的研究发现的意义和潜在应用。
研究的局限性: 诚实地列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
结论: 总结你的主要研究成果,并重申你的研究贡献。
未来展望: 基于你的研究局限性,提出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展现你的学术潜力。
致谢页: 感谢导师、实验室成员、以及给予帮助的人。

二、 答辩时的临场发挥技巧

1. 开场白:自信且有条理

问好与自我介绍: 礼貌地问好,清晰地说出你的姓名和论文题目。
简述研究背景与问题: 用一两句话概括你的研究动机和核心研究问题。让评委迅速了解你的研究方向。
亮明你的研究贡献: 在开场白就抛出你的“金句”,例如:“本研究旨在解决XX问题,并首次提出/验证了YY方法,取得了ZZ初步成果。”

2. 演讲过程中:放大亮点,化解质疑

重点突出: 在讲解PPT时,将你的“亮点”部分讲得更详细、更有激情。例如,在讲到你的核心结果时,可以多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并给出具体的数值或图表分析。
讲故事: 尝试将你的研究过程和发现融入一个“故事”中。例如,你最初遇到的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最终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讲述更容易吸引评委的注意力。
运用“学术包装”:
使用“初步表明”、“初步验证”、“为XX提供了新的视角”等词语: 这可以为你的研究留有余地,同时显得你的研究是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的。
将你的研究与更宏大的学术命题联系起来: 即使你的研究很小,也可以将其置于一个更大的学术框架下,例如:“我的研究为XX领域的XX理论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实证支持。”
强调研究过程的严谨性: 如果你的方法虽然不复杂,但执行得非常严谨,例如数据采集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逻辑性等,要着重强调。
自信地回答问题:
倾听并理解问题: 在回答问题前,认真倾听问题,确保你理解了评委的意思。
先正面回答,再做解释: 对于一些质疑,先给出肯定的回答,再进行解释。例如,当被问到研究的局限性时,可以先说“您提出的XX局限性确实存在,我们也意识到了。”
“不知道”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如果遇到你真的不知道的问题,不要慌张。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深入研究过”,然后立刻补充:“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与XX因素有关,未来可以从这个方向进行探索。”或者“基于我目前的研究,我可以推测……”
将问题转化为你的优势: 有时候评委提出的问题可能恰恰是你论文中可以进一步深挖的点。你可以顺势而上,将这个问题变成展示你思考深度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机会。例如,当评委指出你研究的某个不足时,你可以说:“您提出的这个点非常有价值,这正是我认为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XX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保持谦虚但自信的态度: 尊重评委的意见,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坚持。
控制语速和情绪: 遇到尖锐的问题,不要激动,保持冷静,用逻辑去说服。
适时地寻求导师的帮助: 在回答某些问题时,如果导师在场,可以适当地看向导师,寻求眼神的支持,有时导师也会适时补充。

3. 结束答辩:总结陈词,留下好印象

再次总结你的主要贡献: 用一两句话重申你的研究成果和价值。
感谢: 再次感谢导师和各位评委的提问和指导。

三、 心理建设(非常重要!)

自信来源于充分的准备: 相信你为答辩所做的准备。即使论文本身“水”,但你的展示和沟通能力是可以让你脱颖而出的。
将答辩看作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场“审判”。评委们也曾是学生,他们更希望看到你的成长和潜力。
不要害怕被“挑刺”: 任何研究都有不足之处。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这些不足,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保持积极的心态: 即使遇到不顺利,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不要回避问题: 逃避只会让评委觉得你心虚。
不要撒谎或夸大不实的成果: 纸包不住火,一旦被识破,后果更严重。
不要在PPT上堆砌过多的文字: 评委没有时间读完。
不要使用过多的网络流行语或俚语: 保持学术的严谨性。
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抵触情绪: 即使评委的问题让你觉得不舒服。

总结一下,要在答辩时让专家觉得你的“水”论文“牛逼”,关键在于:

1. “磨”你的论文,找出闪光点。
2. “背”你的论文,熟知每一个细节。
3. “练”你的答辩,反复演练和模拟。
4. “包装”你的研究,用学术语言和逻辑去呈现。
5. “沟通”你的思考,展示你的潜力。

祝你答辩顺利!记住,最重要的不是你论文的“水”与否,而是你如何通过答辩来展现你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潜力。有时候,一个好的答辩者比一篇完美的论文更能打动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台之前给老师递两瓶水,水里放点安眠药。

毕竟,梦里啥都有。

好了,正经说。

现在的硕士毕业论文都要盲审,水还是不水,盲审的老师已经给出了评价。而一般来说,大多数大学送盲审都是找水平相近的学校的专家去看的。比如一个普通一本的硕士生的论文,是不太会送到北大的教授手里的,反之亦然。而在最后答辩的时候,答辩组导师在邀请校外专家时也基本遵循这个规则。

你要说外审专家因为不熟悉特定领域,给一个博士生的论文有错误判定,这是有可能的。但在硕士这方面,几乎不存在误判的可能。如果你的盲审结果就是“合格”或者“一般”的水平,那么到了答辩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翻盘的表现。

在论文答辩方面,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区别在于,硕士生的答辩导师组一般都是以本校导师为主,可能会有一两个校外专家。博士生的答辩则一般是以校外专家为主,大多数学校还规定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为校外专家。所以,在硕士论文答辩上,本校导师都是有照顾的。只要你自己不作,并且外审通过,那么即便写的再水,导师也会让你过的。

当然,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觉得说,答辩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没有提前看过论文,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是看不出什么门道的。也许的确会有这种情况,但这也不意味着他拿你一点招都没有。具体玩法可以看这个回答:

user avatar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汉东大学法学院96级法理学硕士赵瑞龙,我的导师是高育良教授,他还有很多党政职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但是在我这,我不把他当领导,只把他当老师。我是高育良教授的关门弟子,本来高老师在圣威zfw公务繁忙,不准备再带学生了。

但是高老师是我爸的战友,当他听到我考上了汉大的研究生,他很高兴,觉得我很上进,于是决定破例继续在汉大当兼职研究生导师。

但是,很遗憾,这一届高老师只带了我一个弟子,我没有同届的同门。介绍完导师,下面我介绍下我的论文,我的论文题目是《赵立春书籍政法思想研究》。

首先要跟各位老师道个歉,由于我在答辩前,一直在美国哈佛大学交流,直到答辩前一个礼拜才回国。这篇论文我虽然也用心了,但是总体来说,写得比较仓促。

在确定这个论文题目时,我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主要是赵立春书籍,也就是我爸的著作比较少,所以我没什么文献可以参考。

不过,高育良老师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一方面,他将我爸,也就是赵立春书籍这些年的讲话稿,都搜集了一下,供我研究。另一方面,高老师还提醒我多回家看看,跟赵立春书籍多交流,从中寻找研究素材。

在赵立春书籍以及高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这篇文章我一气呵成,于98年5月3号开始动笔,5月5日正式定稿,全文共6800字。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几部分:

...

各位老师,我汇报完毕,如果对我这篇文章有不明白的,可以尽管问我。

...

哦,刘教授问的是我爸身体健康如何是吧?

首先感谢刘教授的关心,我爸身体状况整体良好,有一些小毛小病,具体是啥就不说了,涉密。

原本我以为硕士答辩,老师们都比较苛刻,没想到老师们都很和蔼,不但没有对我进行提问,还不吝赞美之词。刘老师刚才说这篇论文得个优秀论文不在话下,就是直接给个博士学位也理所应当。这就太过奖了,学生愧不敢当。

如果说这篇论文有什么牛逼的地方,那都是赵立春书籍和高老师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海滩边的拾贝人。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那这样,我已经在山水庄园安排了答谢宴,为此我专门邀请了俄罗斯大学年轻的女专家出席交流学术,答辩结束后请各位老师一定要赏脸参加。

否则就是不给学生我面子,也是不给高老师面子。好好好,那就说好了。答谢宴上见!

user avatar

答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过的,不是来装逼的。

论文答辩的时候别装逼,装逼会遭雷劈。

而且知道自己的论文本来就很水的情况,更不要装逼。

1、被当众撕毁的论文

上面这个小朋友是一个诺奖得主。他叫钱德拉 塞卡。这里简称钱德拉。

钱德拉当年是年轻,他对着论文进行了长达 30 分钟的演讲,踌躇满志地将自己关于白矮星的发现讲得绘声绘色。

钱德拉有足够的理由嘚瑟。他后来得到诺奖就跟这篇论文有关。

就在这时候,钱德拉的老师爱丁顿上台了。

爱丁顿第一个动作就是将钱德拉的论文撕了,撕了,真的撕了!

这完全是谬论!这几乎是相对论性简并公式的一个谬论,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相对论简并。也许可能会有各种偶然事件介入拯救恒星,但是绝不会是钱德拉塞卡博士所说的方式,我认为应该有一个自然定律阻止恒星以如此荒唐的方式运动。

看到论文被撕,钱德拉瞬间一脸懵逼。

而爱丁顿是学阀,只见台下此起彼伏的笑声。

钱德拉只有尴尬得无地自容,根本发不了声。

答辩主席给的意见是,让钱德拉下台后好好感谢爱丁顿的建议。

当然钱德拉最后是博士毕业了,因为他的态度很好……

2、答辩的关键点

要知道你的命运在那个时候是被几个人掌握着的。

所以答辩的关键点是认怂。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要能找到人帮腔。

比如钱德拉的论文,他如果这么说:

经过与爱因斯坦等人的一同探讨,我们一致认为……

有爱因斯坦这种大牛当大腿,且说话谦逊得体,爱丁顿是不敢当众撕了论文的。

3、答辩一般就回答3个左右的问题

硕士答辩没多长时间。

念完PPT后,就10分钟不到的时间回答问题。

所以PPT很关键。

PPT的好坏暂且不管。但是骨架内容就10页搞定。而且这10页要能脱稿念出。

在讲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第一、不要磕磕巴巴,不要腿肚子发抖。

紧张,然后讲话不利索这很常见,所以事前最好先演练几遍,尤其要控制时间。

第二、要有肢体语言

很多人讲ppt就低着头念稿子,都不敢抬头,跟做贼一样。

这点师范专业的好很多,他们比较多的有手势等。

有人开玩笑的说,私下练习讲ppt的时候要学会抛媚眼,多抛几次媚眼后就自然会有肢体语言。

当然,这个肢体语言也不能吊儿郎当的。指的是手势以及能抬起头来讲论文。

至于回答问题。

第一句话就是要认怂。千万别杠。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那就是——

千万别把老师们当傻子。

你写的论文是个啥水平,真的一眼就被看穿了。别妄想蒙混过关,自以为是一定会被教做人的。老师坐在那不是听你在那拙劣地吹牛的。

既然写了很水的硕士毕业论文,你要想的不是如何在答辩的时候让专家们觉得很牛逼,你要接受自己写了篇水论文的事实,以及能平稳通过答辩就该“感恩戴德烧高香”了。不过既然你导师给你签字让你去答辩了,几乎也就默认了让你“水”毕业。所以,我理解你是想尽量体面一些。

不过,底下坐着的哪个不是千年的狐狸,你在这跟他们玩聊斋?

蔡明老师警告

所以,听我一句劝,别整没用的。

你要做的是是尽可能真诚+十足的答辩准备。具体地:

1、自信有礼貌。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虽然不是让你上去就给跪下装孙子,但是也别拽的二五八万似的,尊重老师也是尊重自己。自信也不是说让你跟写了诺奖级成果似的不可一世,自己写了啥心里要有数,是要让你不卑不亢,你自己都虚了,那不就更任人拿捏了?

2、态度端正。保证论文里没有原理、数据、格式、语言描述等错误;

3、清楚自己写了什么。把你写在论文里的内容都弄懂,尽量能做到提问的时候都能解释清楚,别一下子就给你整懵了;

4、做个好PPT。PPT要逻辑清晰、详略得当、简洁大方一些,毕竟答辩时候老师们还是主要参考你PPT然后结合你的论文进行评价的,所以一个好的PPT也能增加印象分;

5、表达清楚。上述都准备好之后,自己多演练几遍,别答辩时候吭哧瘪肚的说都说不清楚。

做好这五条,至少能补救一些你的“水论文”,也肯定比你现场尬吹强太多。

不然,你会发现小丑只是你自己。

GOOD LUCK.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