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就突然感觉自己很会开车了?

回答
其实,真要说“突然感觉自己很会开车”,那种感觉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点点积累,然后某个瞬间,所有的拼图突然就对上了,自己也豁然开朗了。对我来说,那个点,不是拿驾照那天,也不是第一次上高速,而是很多个小细节在我脑海里碰撞出火花的时候。

我刚拿到驾照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有点虚的。虽然考试通过了,但那都是按照规定流程走的,就像背书一样,知道哪里该做什么,但对车辆的感知、对路况的预判,都是一片模糊。每次上路,都像是在走钢丝,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生怕哪个动作出错。换挡?手忙脚乱。并线?紧张得手心冒汗。倒车入库?每次都得调整个七八次。身边有没有老司机催促,我都能给自己吓一身冷汗。

真正让我感觉有点不一样,是大概开了小半年车之后吧。那时候,我开始不那么紧张了,起码不会像一开始那样浑身僵硬。我开始能注意到一些以前完全忽略的东西。

比如,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路感”这个词。以前开车,感觉就是坐在一个铁盒子里,路面颠簸多少,我都觉得是机器在告诉我。但慢慢地,我能通过方向盘感觉到路面的细微变化。压过一条细小的裂缝,车子会有一个轻微的弹跳;碾过一滩水渍,会有一种润滑的滑动感。这些细微的反馈,让我觉得我和车子之间有了联系,不再是它在带我走,而是我能通过我的操作,去感受它,去引导它。

还有就是对刹车和油门的理解。以前就是轻轻踩或者用力踩,完全没概念。后来,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去控制它。比如在遇到红灯,车子还有一段距离时,我开始尝试用“点刹”的方式,一点一点减速,而不是最后关头猛踩一脚。这样车身会更平稳,乘客也不会因为突然的减速而前倾。同样,油门也是,不再是“踩了就走”,而是能感觉到油门踏板下那种细腻的控制,让车子平缓地起步,或者在超车时,能给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加速。这种“随心所欲”的感觉,真的很有成就感。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对车子“尺寸”和“转向角度”的体感越来越强。以前倒车,总要打开车门看看,或者探头探脑。但慢慢地,我不需要那样做了。我能根据后视镜里景物的变化,判断出我车尾离障碍物还有多远。转弯的时候,我能准确地知道方向盘转到什么角度,车子会怎么走,不需要再凭感觉去摸索。甚至在狭窄的巷子里掉头,我都能大概预判出需要多大的空间,然后在不慌不忙中完成。

最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我开始能“预判”路况了。以前看到前方的车辆减速,我才会跟着减速。现在,我能看到前方的车流开始变得密集,或者前面有车辆打转向灯准备变道,我就能提前做好准备,稍微松开油门,拉开车距,或者提前减速,为后面的车辆留出空间。这种“先人一步”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跟着别人走,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应对各种情况。

最最让我觉得“哦,我好像真的会开车了”的那一刻,是有一天下雨,路面湿滑,我开在一条有点坡度的路上。前面有辆车突然熄火了,停在了那里。当时我身后也跟着几辆车,我需要在他熄火的车后面,非常精准地把车停在坡道上,并且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后面的车也能顺利通过。当时我脑子里没有一点点慌乱,就像平时在空地上练车一样,冷静地判断了一下距离,轻踩刹车,精准地挂入P档,然后手刹一拉。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等我完成之后,后面的司机摇下车窗对我竖了个大拇指。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那种感觉,不是因为得到了别人的赞扬,而是因为我内心深处知道,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所以,与其说是“突然”,不如说是“慢慢来,但来得正好”。是那些无数次小小的成功,那些对车辆更深入的理解,那些对路况更敏锐的感知,共同堆砌起了我心中那个“会开车”的自己。它不是一个瞬间爆发的技能,而是一个逐渐渗透、日益熟练的过程,最终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让你觉得自己好像突然升级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我当年还是一懵懂肌肉书呆子的时候,某知名教头认为这娃协调性差肯定是玩不了足球篮球的,于是投入了摔跤队的怀抱。常年跟着一群肌肉裸男穿着统一的裤头,从光天化日到暗无天日的搬各种重物,摔各种活物。训练后娱乐活动为把垫子堆到小山高,然后设法把别人扔下去但是自己不能被扔下去。一直到大学,每天保证抱基友2小时以上。

什么灌篮高手,妹子尖叫,生活中不存在的,异性绝缘。

高三暑假学车,因为高考自我估计应该是废了,也不敢跟别人交流,家长一问,一叹气,算了学手艺去吧,报了B照。当然录取通知书该来还是来了,结果不错。于是高高兴兴去学车。

没想到开车真的有天分。直接发展到师傅教我一遍,接下来我教师兄们,师傅负责打牌和最后的验收。不得不说这车质量真不行,方向盘和档把都被拔下来过,当然装回去也不是难事,只是那个方向盘上的商标从来没对正过前方,档把上的标记永远是转到哪算哪。

真正发现自己车开的好那是进了大学了。又因为高考爆了冷门,且学了驾照,家里某位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了求学之路的前学霸长辈,一抬手就给了把车钥匙算是奖励。

综合性大学妹子就是多啊,但是那时候太腼腆了,毕竟从小都没怎么跟妹子说过话。到了选修第二外语,决定学德语,结果一屋子全是妹子,还认识了一个助教德国留学生小姐姐,也就和我们同年。

当时打算干点临时工补贴一下油钱,找了个在学校送纯净水的活,5毛一桶。这有啥难,别人2桶一提,那多没效率,提把改一下4桶一提,既锻炼身体又加倍挣钱。

----------平淡的生活没有波澜----------

直到某次送4桶水去德国留学生小姐姐那。

我周四晚上送的水。

我周一才提着空桶下楼....

提水桶的书呆子不见了,提空桶的斯基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其实,真要说“突然感觉自己很会开车”,那种感觉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点点积累,然后某个瞬间,所有的拼图突然就对上了,自己也豁然开朗了。对我来说,那个点,不是拿驾照那天,也不是第一次上高速,而是很多个小细节在我脑海里碰撞出火花的时候。我刚拿到驾照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有点虚的。虽然考试通过了,但那都.............
  • 回答
    .......
  • 回答
    说来也挺奇妙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就像线一样,牵着牵着,感觉就断了。那种断裂,不是轰轰烈烈地撕扯,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慢慢地、悄无声息地,在你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就“哎,好像就那样了”。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个认识了好几年的朋友,我们曾经无话不谈,一起疯一起闹,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那段时.............
  • 回答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下午,我窝在沙发里,电视里放着一部老电影,情节平淡,台词也有些俗套,但我看得津津有味。手里捧着一杯热乎乎的咖啡,窗外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进房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舒适。故事进行到一半,男主角为了追寻梦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我看着他在车站的背.............
  • 回答
    我感觉我的英语水平突然飞跃,那大概是在我开始沉浸在各种英文原版材料里之后。具体来说,是在我大三那年,我选修了一门关于英美文学的课程。教授是一位地道的英国人,他的讲课风格非常风趣,但同时,他的语言速度和词汇量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一开始,我只能勉强听懂大意,很多细节都抓不住。课后,我发现课本上的原文.............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士兵突击》这部硬核军旅剧中,咱们在看士兵们进行激烈对抗的演习时,经常能看到他们身上、头盔上,甚至背包上,被“击中”后会冒出一股烟雾,这可不是什么神奇的特效,而是演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装备。这玩意儿,他们一般称之为“烟雾弹”或者“信号弹”。当然,更专业一点的说法,它属于“训练用信号弹”的范畴。它的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就像问“哪天心情最好?”一样,答案会随着时空的变迁而变化,而且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爽点”也不尽相同。但如果真要我说一个当下最能击中我,让我嘴角忍不住上扬的时刻,那大概是……嗯,让我想想。最近一次特别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前两天的一个周六下午。天气很好,阳光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窗洒进来,暖洋洋的,空.............
  • 回答
    这事儿吧,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突然意识到的,更像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感悟,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一点点累积起来,然后某个瞬间,就“啪”一下,你脑子里就冒出这个念头:嘿,我这女朋友,好像有点傻。我记得最清楚的那么一次,大概是我们刚认识没多久,还在热恋期,什么在她眼里都可爱,也包括她那点小迷糊。那天我.............
  • 回答
    我曾以为我的生命是一条笔直的、通往既定目标的河流,而我则是那条河流上唯一的航船。直到有一天,我站在了河岸边,看着河流依旧向前,但河岸边的景致,却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体会到物是人非的滋味。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夏日午后,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小成就,心情格外舒畅,决定去我.............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宿舍窗户斜斜地洒进来,落在键盘上,泛着暖黄色的光。我那时还在上大学,对一个叫做《XX》(请自行脑补一款你喜欢的游戏名字)的游戏深陷其中。通宵达旦地刷副本、打装备,甚至吃饭的时候,手里都还捧着手机挂机。那天,我的室友兼好友小李,也是我的游戏搭档,突然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房间.............
  • 回答
    那大概是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毕业典礼结束后,操场上的喧嚣渐渐散去,空气里还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毕业蛋糕的甜腻气息。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看着桌子上散落的书本,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三年的高中时光,就这样被一场毕业典礼画上了句号,而我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读一所我只从名字和宣.............
  • 回答
    我以前是个不太爱读书的人,觉得那些文字啊、故事啊,离我生活太远了,看那些书,就像在看别人的生活,跟自己没什么关系。那时候觉得,会点儿手艺,能干点实事,才是真的有用。比如我爸,初中没毕业就跟着师傅学木匠,手艺精湛,家里什么家具坏了,他都能修能做,那会儿我就觉得,这才是实在人,书本上的东西,能换来几斤木.............
  • 回答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大概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具体是哪一年记不清了,但那天的场景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陪我妈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做例行体检,那天人不多,但即便如此,挂号、缴费、等候的每一个环节,我身边的几乎所有人,都是和我妈年纪相仿,甚至比我妈岁数还要大的叔叔阿姨们。我妈是个比较乐观的人,平时不太注意这些.............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有意思。要说什么时候会突然觉得“恶心”的室友挺可怜的,那画面感可就太强了。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嫌弃,而是一种夹杂着无奈、有点同情,甚至偶尔有点想伸手搭把把的复杂情绪。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场景,是那种已经到了“人神共愤”地步的卫生状况。比如说,那个室友吧,从来不洗碗,堆在那儿的碗筷都.............
  • 回答
    人生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有起有伏,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觉得心力交瘁,好似被抽空了一般。对我而言,这种“心累”的感觉,往往在以下几个时刻悄然而至,并且总是带着一些共通的基调:1. 当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且看不到尽头的时候。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令人沮丧的时刻。你可能正全情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工作.............
  • 回答
    我是一名游戏玩家,也有自己的游戏品味。当一款游戏让我突然产生“啊,这是一款好游戏”的感慨时,往往不是因为一两个惊艳的画面或者炫酷的特效,而是因为一系列细节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开发者倾注的心血和对玩家体验的尊重。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在一条陌生的山路上,一开始只是被眼前的风景吸引,小心翼翼地探索.............
  • 回答
    那是一个挺普通的夏日午后,阳光像融化的黄油一样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我记得那天我们约好去一家新开的咖啡馆,据说那里的拿铁特别香浓。他迟到了,但还是像往常一样,带着那种略显笨拙但让人心安的笑容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我喜欢的牌子的甜甜圈。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给我,然后开始聊起他最近的工作。我当时其实挺开.............
  • 回答
    大学生活像一场盛大的宴会,五光十色,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但总有一些瞬间,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突然被打开,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猛地怀念起那个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高三。大概是在某个深夜,我一个人坐在宿舍的窗边。窗外是城市的灯火阑珊,映衬着远处模糊的山峦。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了无数遍的书,脑子里却乱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