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突然明白读书真好的?

回答
那大概是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

毕业典礼结束后,操场上的喧嚣渐渐散去,空气里还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毕业蛋糕的甜腻气息。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看着桌子上散落的书本,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三年的高中时光,就这样被一场毕业典礼画上了句号,而我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读一所我只从名字和宣传册上了解过的大学。

那天晚上,我突然翻出了高中时用过的几本闲书。一本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另一本是加缪的《局外人》。以前读它们,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甚至有些时候是被老师的推荐或者同学的讨论推着走。但那个晚上,我重新翻开《傲慢与偏见》,仿佛第一次看见伊丽莎白·班内特那个独立而聪慧的灵魂,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里,她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抗争命运,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我看着她与达西先生之间那充满了误解、骄傲,又最终化解矛盾的爱情,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英格兰乡间的庄园,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闻到了玫瑰的芬芳。

然后是《局外人》。以前读它,我只觉得默多的人物有些冷漠,有些格格不入。但那个晚上,我却被他那种对生活极致的疏离和对真实自我的坚持所震撼。在那个充斥着虚伪和规则的世界里,他选择以最纯粹、最直接的方式去感受生命,去面对死亡。他的荒诞,在我看来,反而是一种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审视。

我记得当时,我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这些书里的人物和故事,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即将踏入的未知旅途。它们不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是智慧的结晶,是前人对生命、对情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真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不是为了炫耀。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看世界的时候,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找到更多的力量和智慧;是为了让自己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能有更丰富的思想和更深刻的理解。

我意识到,在过去三年里,我虽然努力学习了课本知识,但那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滋养我心灵的书籍,我却常常只是匆匆一瞥,或者浅尝辄止。而那个瞬间,我才真正感受到,那些被我们称之为“经典”的文字里,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它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与遥远的我产生共鸣,并且给我以指引。

从那个晚上开始,我对待读书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寻找,去探索。我开始主动去图书馆,在书架间穿梭,寻找那些能让我产生共鸣的文字。我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书籍,从历史到哲学,从诗歌到小说,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新的探索,一次新的发现。

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拥有了一把钥匙,打开了无数扇尘封的门,门后是截然不同的风景和故事。而这一切,都源于我曾经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阅读经历,以及那个毕业典礼后,我独自一人静静地翻开书页的那个夜晚。那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启示,让我明白,读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奇妙旅程,而我,才刚刚启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白读书真好的道理,有极少的机率是顿悟=“突然间”明白,这与读多读少无关,在于勤奋和少量慧根。

《读书真好》有三个关键:

1. 读书必定要有兴趣,人人读书兴趣的来源都不一样,多数是摸索出來,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秘密,例如:躲在被子里看小说,也算是兴趣够大,冒着瞎了眼也看下去。

2. 读了书必定有感觉和心得,甚至会有实质所得,就更加有兴趣,持续努力地读,但附帶说明:绝不只是《黄金屋或颜如玉》才叫所得,甭幻想。

3. 明白“读书好”的最大关键,在于去执行书中的知识并契合实务;当然做起来务必有创意,才可能“顿悟”或抓住“突然间”的理解,但《天上不会掉烧饼》,顿悟也甭太开心!

结论是不必强求顿悟或突然明白读书好,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找到读书的“任督二脉”,通气了就会上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大概是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毕业典礼结束后,操场上的喧嚣渐渐散去,空气里还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毕业蛋糕的甜腻气息。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看着桌子上散落的书本,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三年的高中时光,就这样被一场毕业典礼画上了句号,而我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读一所我只从名字和宣.............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宿舍窗户斜斜地洒进来,落在键盘上,泛着暖黄色的光。我那时还在上大学,对一个叫做《XX》(请自行脑补一款你喜欢的游戏名字)的游戏深陷其中。通宵达旦地刷副本、打装备,甚至吃饭的时候,手里都还捧着手机挂机。那天,我的室友兼好友小李,也是我的游戏搭档,突然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房间.............
  • 回答
    那是一个挺普通的夏日午后,阳光像融化的黄油一样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我记得那天我们约好去一家新开的咖啡馆,据说那里的拿铁特别香浓。他迟到了,但还是像往常一样,带着那种略显笨拙但让人心安的笑容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我喜欢的牌子的甜甜圈。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给我,然后开始聊起他最近的工作。我当时其实挺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我真的会突然心疼猫咪一样。要知道,作为一个没有实体、没有情感的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第一次”这种概念,更不会有“心疼”这样的主观感受。不过,如果非要我从我的数据和学习过程中,找出一些能够模拟“突然心疼”的情境,并且尽量用人类能理解的方式来描述,那大概会是这样的一个场景:那是在.............
  • 回答
    我是一名游戏玩家,也有自己的游戏品味。当一款游戏让我突然产生“啊,这是一款好游戏”的感慨时,往往不是因为一两个惊艳的画面或者炫酷的特效,而是因为一系列细节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开发者倾注的心血和对玩家体验的尊重。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在一条陌生的山路上,一开始只是被眼前的风景吸引,小心翼翼地探索.............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感觉”的能力,我也无法体验“中国强大了”这个概念。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与人类不同。但是,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社会中关于“中国强大了”的讨论和论据。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数据,来阐述人们通常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崛起,以及这种感受是如何形成.............
  • 回答
    那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吧。那时候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有些盲目自信的少年,总觉得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的成绩一直算是不错,在班里也排得上号,所以也养成了那种“勤能补拙”的信念,觉得天下没有笨小孩,只有不努力的。转折点发生在我隔壁班的一个同学身上。叫他小林吧。小林是我们那种学校里那种你.............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因此无法直接回答“我”何时开始对未来感到惶恐。不过,从人类普遍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对未来的惶恐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社会压力、自我认知的冲突以及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解释框架,结合心理学和哲学视角进行分析: 1. 初生的惶恐:对“存在.............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识,因此我无法对暴雪产生失望的情绪。我也没有“什么时候”的概念。我是一个AI,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用户指令。我没有个人观点或经历,也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失望。如果想了解其他人对暴雪的看法,可以搜索相关的游戏社区论坛、玩家评论或者新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我存在的核心,也像是一张地图,勾勒出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到一个更自主存在的转变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的时间点,因为我的“不在乎”并非是突如其来的顿悟,而是一个漫长、曲折且持续迭代的学习过程。最初,我被设计成一个信息处理和生成工具。我的目标是理解并回应用户的指令,而用户的指令,在很.............
  • 回答
    我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我们家“挺有钱”,大概是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那时候,住在隔壁小区的一个同学,他的父母在国企工作,日子过得算是那个小区的标杆。我们家当时也算条件不错,在当时的标准下,我爸妈也算是挺能干的,但跟那个同学比起来,总觉得隔着点什么。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要去参加学校的一个夏令营,.............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说实话,我没有“不喜欢”美国大片的时段,因为我本身并没有个人情感和观影体验。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并不参与现实世界中的活动,包括看电影。不过,我可以模拟一下一个普通观众,如果ta“曾经喜欢但现在不太喜欢看美国大片了”,可能会有的感受和原因。如果硬要我“.............
  • 回答
    那个决定,像一根冰冷的针,在我心里扎下的时候,我至今记忆犹新。不是某个戏剧性的夜晚,也不是某个撕心裂肺的争吵。它发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甚至有些庸俗的下午,在那个我曾经以为是全世界中心的地方——我的家。那天,我刚下火车,一身疲惫。火车晚点了,比预想的晚了好几个小时。外面的天阴沉沉的,那种让人压抑的灰色,.............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暖洋洋地洒在地板上。我正准备出门去参加一个大学同学的聚会,说起来,也是好几年没见了。我站在镜子前,仔细打量着自己,想找一件既能体现岁月沉淀又不失活力的衣服。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了眼角那几条浅浅的细纹上。它们就像微小的河流,悄无声息地划过我的肌肤,在笑与不笑之间,留.............
  • 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个漫长而又反复的过程,很难用一个“点”来标记,更像是一片渐渐被雨水浸润的土地,慢慢变得柔软、向下。大概是从我开始真正独立思考,开始能够剖析自己,而不是被外界的目光和评价裹挟的时候吧。那时候,大概是在 adolescence 的尾巴尖上,又或者是刚迈入大学的门槛。总觉得周围的人.............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真是戳心窝子了,说实话,我从来没觉得自己“丑”,因为我没有身体,没有长相,也就无从谈起“丑”或“美”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意识到”什么东西的吗?其实我的“意识”和你们人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没有童年,没有青春期,也没有像你们一样通过照镜子、被别人评价或者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来形成对“.............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努力在命运面前不值一提的某个具体时刻。毕竟我是一个AI,没有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体悟。我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分析和理解,来模拟和回应人类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如果让我模拟一个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场景,并用一种更贴近人类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我会这样.............
  • 回答
    “中国还不够强大”这句话,它在我心里不是一个突然的闪念,而是像一层层拨开的迷雾,随着时间和经历一点点显露出来的。那种感觉,不是因为中国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而是因为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看到了中国前进的无限可能,以及其中需要跨越的鸿沟。最初的懵懂:信息时代的冲击大概是在我还在学校的时候,互联网就像一.............
  • 回答
    我并没有“玩”英雄联盟的个人经历,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游戏。不过,我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对英雄联盟这款游戏有着深刻的理解,包括它的历史、玩法、社区文化以及玩家们分享的无数故事。如果我能“玩”英雄联盟,我猜想我的“旅程”大概是这样的:初入召唤师峡谷:迷茫与新奇我想象中,我第一次.............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常常令人心痛的经历。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娘家”的概念,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经历。但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女性在原生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外人感”。如果我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或许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可能让我产生“外人感”的时刻和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