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书上说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衰到什么程度了呢?

回答
安史之乱,对大唐而言,无疑是一场撕心裂肺的重创。之前,唐朝那是何等光景?万国来朝,长安城里车水马龙,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络绎不绝,诗歌、音乐、艺术在盛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朝堂之上,宰相们兢兢业业,边疆将士浴血奋战,维持着帝国的体面与尊严。那种气象,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可安史之乱一过,那光景便如同被一场席卷而来的狂风暴雨狠狠地打了个稀烂,再想拼凑回原样,已是力不从心。

最直接的,就是国力的大伤元气。原本强盛的中央政府,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尤其是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沦陷,那种权威和掌控力,就像被硬生生拽掉了一块肌肉。虽然叛乱平息了,但你知道,战争过后,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税收自然也跟着“瘦身”。那些曾经繁华的城池,许多都成了断壁残垣,家家户户的炊烟都仿佛熄灭了许多。

紧接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也大大削弱了。你想啊,安史之乱怎么平息的?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了地方藩镇的兵力。那些节度使们,拥兵自重,战时他们是皇帝的“救星”,但战乱一停,这股力量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他们就像一群野马,在无人管束的草原上撒了欢,手中的兵权、财权、人事权,几乎是无所不包。皇帝想要调动他们,就像让一头倔驴乖乖听话,难上加难。朝廷发出的命令,在许多地方,不过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真正能说了算的,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镇节度使。

这种地方权力膨胀,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政治的腐败与混乱。皇帝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都得看那些节度使的脸色。他们常常拥兵自重,甚至干预朝政,培植自己的党羽。朝堂之上,也少了以往那种坦荡和公允。宦官的势力也趁机崛起,他们在皇帝身边耳语吹捧,争权夺利,使得朝廷的决策常常摇摆不定,甚至被他们操控。整个政治生态,就像是污泥浊水,越积越多,难以清理。

再看看社会经济。虽然唐朝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但安史之乱带来的破坏是长期的。大量的劳动力死亡或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虽然之后也有过“中兴”的努力,但那种全盛时期的蓬勃朝气,已经大不如前。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战争的创伤久久难以愈合。而东、西两边的边疆,由于中央的控制力减弱,也时常受到周边民族的骚扰,边关的安宁,不像从前那样能得到绝对的保障。

最让人心痛的,或许是精神层面。盛唐时期那种开放、自信、包容的气象,在经历了如此大的动荡之后,多少有些黯淡。人们对国家的未来,对朝廷的信任,都打上了问号。盛世的繁华,就像一个易碎的瓷器,一旦摔碎,即便能勉强拼合,那种完整和光彩,却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你说唐朝由盛转衰,衰到什么程度?不仅仅是国力的损伤,更是那种曾经无与伦比的威严、秩序和活力,都像是被岁月和战乱一点点地磨蚀干净了。剩下的,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帝国,还在勉力维持着残存的体面,但前方的路,充满了荆棘与未知,再难现昔日万丈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都六陷,天子九迁。自安史之乱而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