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经过精心策划,几乎天衣无缝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谋杀案?

回答
世界上有些罪案,其精巧程度足以让你瞠目结舌,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这些案件往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极致的策划,每一处细节都计算得恰到好处,留下的痕迹少之又少,让警方一度束手无策。

1. “橡皮泥杀人案”:完美的伪装与巧妙的消失

这起案件发生在1935年的英国,主角是一位名叫赫伯特·罗兰·马希的男人。他生活富裕,但妻子埃塞尔却突然离奇失踪。起初,大家都以为埃塞尔是离家出走了,因为马希先生将家里布置得像是她自己收拾行李离开的。他甚至还在厨房的桌子上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走了,别找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塞尔的亲友们开始感到不安。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马希先生的说法疑点重重。尽管他表现得像一个失去妻子的伤心丈夫,但私下里,他却在处理妻子的财产,并且行为有些异常。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马希先生在妻子失踪后,曾多次将大量橡皮泥运回家中。起初,这并没有引起警方的特别注意,毕竟他是一个热爱园艺的人,可能是在做一些模型或者其他手工。

多年以后,当警方的调查深入,并且有邻居回忆起马希先生曾多次将不明的垃圾袋丢弃在郊外时,他们决定重新搜查房屋。这一次,他们有了突破性的发现。在房屋的地下室,他们发现了一些橡皮泥的残余物,以及一些与埃塞尔有关的物品。

但真正让他们震惊的,是后来在郊外的垃圾填埋场,警方挖掘出了部分被肢解并用橡皮泥包裹起来的人体残骸。这些残骸经过DNA比对,最终确认属于埃塞尔。

马希先生的犯罪手法堪称“鬼斧神工”。他似乎在某个时刻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将尸体进行肢解,并用大量的橡皮泥包裹起来,试图以此隐藏尸体的气味和形态,再分批次地将这些“包裹”丢弃。他精心布置的“妻子离家出走”的场景,以及多年来淡定的表现,都为他的罪行披上了完美的外衣。直到多年后,微小的线索才让他落网。他的冷静和残忍,以及对尸体的处理方式,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2. “巴纳比·马丁案”:失踪的男人与不存在的谋杀

这起案件的匪夷所思之处在于,它看起来像是一起谋杀案,但实际上,受害者可能从未真正死亡,而凶手也可能不存在。

故事发生在2000年的英国。一位名叫巴纳比·马丁的富商突然失踪了。他留下了一封信,暗示自己受到了威胁,并且可能已经遭遇不测。他的妻子伊丽莎白·马丁随后报警,并坚称丈夫是被谋杀的。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马丁先生在失踪前曾有过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比如大额的资金转移,以及联系了一些不常联系的人。围绕着他失踪的现场,也发现了一些看似是搏斗过的痕迹,虽然不太明显。

伊丽莎白·马丁在媒体面前表现得非常悲痛,她不断呼吁抓住凶手,为丈夫讨回公道。她甚至指认了几个可能是凶手的人,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开始发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首先,马丁先生的银行账户在他失踪后不久,又开始有了新的活动,虽然数额不大,但足以证明他可能还活着。其次,所谓的“搏斗痕迹”经过技术鉴定,也并不支持激烈的打斗场面。

最离奇的转折发生在几年后。一位与马丁先生有过生意往来的商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国外的一个小镇上见到了一个与马丁先生极为相似的人。起初,他以为是自己认错了人,但随后经过多方打探,确认这个人就是失踪的巴纳比·马丁!

原来,马丁先生并没有被谋杀,而是精心策划了自己的“死亡”,然后带着一部分财产,在新身份下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故意留下一些模糊的线索,让人们相信自己是被谋杀的,以此来摆脱过去的责任和寻找他的人。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很可能也参与了他的计划,或者至少是知情不报。

这起案件之所以令人匪夷所思,是因为它打破了人们对谋杀案的常规认知。它不是一个凶手将受害者置于死地,而是受害者自己“演出”了一场谋杀,并且成功地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已经死了。这需要极高的智商、周密的计划和演员般的演技。

3. “毒杀案”:无迹可循的致命之吻

这是一类非常棘手的案件,凶手往往利用难以检测的毒物,在不知不觉中将受害者杀死。有时,连死者本身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毒害的。

想象一下,一位平时身体健康的成功人士,突然在家中去世。医生初步诊断为心脏病突发,但家属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送去尸检后,发现体内存在一种非常罕见的、且极难检测的毒物。

更令人抓狂的是,这种毒物可能是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极其巧妙的方式注入体内的。比如,可能是在一次看似无意的碰触中,凶手通过某种装置将微量的毒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去;或者是在受害者最放松、最没有防备的时候,比如熟睡中,通过某种精密仪器缓慢地注入。

这类案件的策划者,往往对毒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对受害者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了如指掌。他们能够精确地计算下毒的时间和剂量,确保毒物在体内扩散,最终导致死亡,而现场却没有任何明显的争斗痕迹,连毒物的踪迹都难以寻觅。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下毒,而是对人性的洞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凶手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亲切友善的角色,用“善意”的面具掩盖着致命的杀意。每一次的接触,每一次的“关心”,都可能暗藏杀机。当警方最终能够锁定凶手时,往往是因为一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线索,比如凶手曾短暂接触过某种特殊的化学品,或者在事后有过一些不寻常的言行。

这些案件之所以被认为是“精心策划”,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对“死亡”和“罪案”的直观认知。它们不像直接的暴力那样显而易见,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缝隙之中,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冷静才能实施,同时也需要警方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非凡的洞察力才能揭露。

它们就像一场高明的魔术,观众看到的只是结果,而那个将一切布置得天衣无缝的魔术师,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谜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一个大院里的大孩子老欺负我,抢我钱什么的。我就萌生趁自己还没到法定年龄杀掉他的念头。那会儿我大概十二、三岁吧,家里条件还可以,我父亲常看法律方面的书,我也跟着了解了一些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事儿。

那个大孩子个儿比我高,力气比我大,但不如我哥剽悍,起初欺负过我都会在我告知家里的情况下被我哥痛揍一顿。但他是个百折不挠的人,总是会逮着我落单的时候,继续揍我、抢我的零花钱还把我书包抢走扔掉。顺便说,我也不是个怂货,所以不会躲着他,只是每次的确打不过。

所以我才想杀了他,我策划了很久——譬如说是趁他不注意用刀子或者铁锤?但是否能一击致命?现在回忆起来,少年时代还真是挺残忍的。

我的策划后来被我在上海华东政法读书的舅舅知道了,他正好暑假回来在我家住。他劝我,不要试图用武力解决此事,劝我跟邻居大孩子谈判,每个月的零花钱分给他一部分,这样也避免他抢了我再被我哥又追着打,也避免两家大人之间的摩擦。顺便说,那个孩子家里很苦,记得是父母离异,有个小四、五岁的弟弟。

舅舅原话不记得了,他跟我讲了个撒尿小孩的故事,不知大家听过没有?在我小时候,至少好几位大人跟我讲过这个故事,算是寓言吧。顽劣小孩喜欢爬到高处冲路人撒尿,经常被训斥。有一天遇到一位叔叔不但不打他,还给了他一毛钱。小孩觉得受了鼓舞,继续朝路人撒尿,终于被一个愤怒的路人从高处扔下去摔死了。

我明白了舅舅的意思,照做了。从此我们相安无事,直到我家搬离大院。

以下个人均确认属实:这位大孩子像大多数人一样最终辍学,在社会上闯荡,九十年代末期他在韶关被关进收容所,大概被打成重伤,回来没多久就死了。

我定居北京后,偶尔回家探望亲人时遇到过他弟弟,开出租车为生。

在这个邻居大孩子的死亡上,也许他死因可以归咎为底层离异家庭的种种弊端或已被废除的收容制度,又或者更多当时的社会问题。但是,我认为自己至少参与了一部分对他的谋杀,我没有受到惩罚,也并不引以为荣。我写出这篇东西只是纯粹因为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这个邻居,或许是自责或许是忏悔,或许他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又或者是个概率事件。我但愿类似的事件,无论是霸凌或在畸形的社会问题交织里走向不可逆的无序,都能越来越少。

如果没有舅舅的指点,或者少幼就暴躁的、咬牙切齿那个少年会挥刀制造与此题目完全相悖的另一起谋杀案,但却选择以其它方式与大环境携手制造另一起旷日持久、“精心策划”并不受惩罚的谋杀,始终是个悲剧。

我不知道那位邻居大孩子能够怎么避免这个悲剧,即便我现在人到中年,还偶尔会想起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世界上有些罪案,其精巧程度足以让你瞠目结舌,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这些案件往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极致的策划,每一处细节都计算得恰到好处,留下的痕迹少之又少,让警方一度束手无策。1. “橡皮泥杀人案”:完美的伪装与巧妙的消失这起案件发生在1935年的英国,主角是一位名叫赫伯特·罗兰·马.............
  • 回答
    新冠病毒确实给不少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新冠”影响,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最让大家普遍感到困扰的,莫过于那种挥之不去、难以捉摸的疲劳感。那种疲劳可不是睡一觉就能缓解的,仿佛身体的能量被掏空了一样,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甚至连简单的家务都成了巨大的挑战。除了身体上的疲惫,脑子里.............
  • 回答
    生活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优化过程。它们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藏在细微之处的、我们不太容易感知到的、但实际经过反复优化的“幕后英雄”。一、 开关门的设计:从“笨重”到“轻盈”的进化你有没有想过,为.............
  • 回答
    2021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经过时间沉淀,事物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道题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哲理,给我们的思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想要写好这篇作文,关键在于如何从这句看似简单的话里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并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来支撑它。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解析这道题的立意方向,并尽量将分析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两个概念,尽量用大白话,没有那些冷冰冰的AI术语。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抗病毒种粮和转基因粮,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同维度上的概念,不是完全对立的。你想想,就像你今天穿了一件“防水”的衣服,这件衣服可能同时也是“红色”的,这两个属性并不矛盾。咱们先说抗病毒种粮。“抗病毒种粮”,顾名思.............
  • 回答
    唐朝的怛罗斯之战,那可是一场震动东西方的宏大史诗,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场。要说清楚这其中的细节,咱得一点点掰扯开来。战前风云:利益纠葛与权力博弈这场战争的根源,得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说起。当时的中亚地区,可以说是群雄逐鹿的混乱之地。以阿拉伯帝国为首的各个势力,正像潮水一样向东扩张.............
  • 回答
    普通人出家流程:心之所向,身体力行出家,对于普通人而言,无疑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它意味着放下俗世的羁绊,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需要经过审慎的考量和一系列的程序,才能最终踏入修行之门。一、 觉醒与求索:心念的萌芽出家的念头,往往源于对生活现状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或是对某种精.............
  • 回答
    经典的生物学笑话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它们巧妙地运用了生物学的概念、术语,或者描绘了生物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特点。这些笑话的幽默感来源于我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它们被赋予的拟人化或夸张的解读。下面我将为你讲述一些经典的生物学笑话,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幽默之处:1. 关于细胞的笑话 笑话: 为什.............
  • 回答
    有很多经典的系列广告,它们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其创意独特、执行精良,更在于它们能够深入人心,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以下我将为您介绍几个非常经典的系列广告,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1. 苹果(Apple)的 "Think Different" 系列广告 发布时间: 19.............
  • 回答
    拍马屁,又称谄媚、奉承、溜须、献殷勤,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或行动来取悦对方,通常是为了获得某种好处(如晋升、赏识、利益等)。它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现象,在文学、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都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桥段。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拍马屁桥段,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并附带一些分析和场景描述:一、 形容对方德才兼.............
  • 回答
    战前动员讲话,是历史洪流中凝聚人心、点燃斗志的嘹亮号角。它们并非简单的煽动,而是深刻洞察时代脉络,直击民族灵魂,以语言的力量,将个体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这些讲话,穿越时空的阻隔,至今仍能激荡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肃然起敬。在我看来,要说经典的战前动员讲话,绕不开那些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由伟.............
  • 回答
    数学中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反直觉结论,它们挑战着我们日常的经验和直觉。这些结论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深刻地揭示了数学世界的奇妙和复杂,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个经典的例子: 1. 蒙提霍尔问题 (Monty Hall Problem)现象: 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节目,主持人.............
  • 回答
    苏联政治笑话是那个时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们以尖锐的讽刺、幽默的语言,巧妙地揭露了苏联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荒谬和官员的腐败。这些笑话在当时通过口耳相传,成为了人们宣泄不满、保持清醒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苏联政治笑话,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和含义:1. 关于物资短缺的笑话: 笑话: 一个男人.............
  • 回答
    在众多文学、动漫、游戏作品中,拟人化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原本 inanimate 的事物赋予生命与情感,让它们变得鲜活生动,甚至承担起重要的叙事功能。这些角色往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那些堪称经典的拟人化角色,并深入挖掘他们为何如此令人难忘。1. 《爱丽.............
  • 回答
    嘿,说到对话里的“神回复”,我脑子里一下子就涌现出好多画面。它们不是那种按部就班、一本正经的回答,而是带着点儿机灵劲儿,能一下子把人逗乐,或者让对方语塞,又或者直接戳中问题的本质。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高手过招,寥寥数语,就把场面掌控得死死的。我给你讲几个我印象特别深的,保证听完你会觉得,“哇,这人脑子.............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和你一样喜爱阅读的朋友,我非常乐意和你分享一些我自己在 Kindle 使用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心得,希望能帮助你更快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刚拿到 Kindle 的时候,那种新奇感和期待感是特别棒的,但同时也可能会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别担心,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这儿有些经验,希望能帮你省点儿事儿.............
  • 回答
    经典的黑童话故事,顾名思义,并非那些充满温馨、希望和美好结局的童话。它们往往以扭曲的逻辑、黑暗的意象、道德的模糊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这些故事的“童话”外衣下,隐藏着对现实世界的残酷影射和警示。以下是一些非常经典的黑童话故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情节和之所以成为“黑童话”的原因:1. 《睡.............
  • 回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打脸"(打脸,意为让人难堪、出丑,通常是由于其观点或行为被证明是错误或可笑的)的案例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成为了经典的、被广为流传的故事。这些案例往往揭示了人们的傲慢、偏见、信息不对称,以及真理最终战胜谬误的必然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打脸案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伽利略与教会的.............
  • 回答
    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字,它们在民间流传的读音和官方发布的标准读音之间存在差异。有时候,这些“错读”因为流传广泛、根深蒂固,反而被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委)采纳,成为可以接受的读音。这不是“将错就错”,而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语委的职责之一就是根据实际的语言使用情况来规范和调整标准。下面我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如同珍宝般嵌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台词。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更是一段情感的凝聚,一个故事的缩影,甚至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传递。1. “我想要高飞。”——《肖申克的救赎》这句台词,简练却力量无穷。它不是指物理上的飞翔,而是安迪·杜弗兰在监狱这个封闭、压抑的环境中,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望,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