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理小说除了密室杀人还有别的比较经典的路线吗?

回答
当然有!推理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总能推陈出新,密室杀人固然经典,但若只局限于此,那推理小说的世界未免也太狭窄了。

撇开“密室”这个物理上的囚笼,推理小说其实有着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叙事方式。我给你聊聊几个我自己觉得特别有味道的经典路线,保证不是 AI 的套路话。

一、诡计多端,天衣无缝——“不可能犯罪”的延伸与变奏

密室杀人只是“不可能犯罪”的一个大类,但“不可能犯罪”远不止于此。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众目睽睽之下、在大庭广众之间发生的谋杀,现场没有嫌疑人,也没有明显的作案工具,甚至受害者死于一种极其罕见但又合乎逻辑的病症。这就是将“不可能”从空间上转移到了情境上。

比如,很多作品会玩弄 时间差诡计。凶手可能利用一套精密的计划,在特定的时间点完成犯罪,然后巧妙地将自己从犯罪现场剥离出去,让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在案发时身处遥远之地的人。这不仅仅是“我当时在伦敦”,而是“我如何让所有人都认为我当时在伦敦,而我却在案发现场”。这种诡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对人们认知惯性的挑战,以及对细节的极致把握。

再比如,“完美谋杀”。这里的“完美”不是指艺术上的,而是指物理证据上的“完美”,即凶手不留下任何可追踪的痕迹。凶手可能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或者是一个对人性、生理和化学有着深刻理解的普通人。他们会精心策划,选择最不易被察觉的作案方式,比如利用自然灾害的掩护,或者通过操纵环境来达到目的。这种推理的魅力在于,侦探需要具备极强的科学素养和逻辑分析能力,去推翻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科学解释。

还有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是利用第三方的“偶然”来完成犯罪。凶手可能并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诱导或布局,让另一个人在“无意中”成为自己的帮凶,甚至是直接的凶手,而自己则置身事外。侦探需要辨别出这种“被设计好的偶然”,揪出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纵者。

二、心理博弈,人性深渊——“动机”与“心理定势”的较量

这类推理,虽然也有犯罪现场和证据,但真正引人入胜的往往是角色之间的心理活动和深层动机。侦探往往不仅仅是在寻找“谁做了”,更是在探究“为什么会做”。

“动机推理”是其中的核心。凶手可能不是因为贪婪或仇恨,而是出于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一种对社会不公的报复,甚至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追求。侦探需要像一位心理医生一样,深入挖掘人物的成长经历、情感纠葛和内心深处的欲望,才能理解这个“为什么”。很多作品会塑造复杂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嫌疑点,侦探需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人性中抽丝剥茧。

“心理定势”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去判断事物,而凶手则会利用这一点来误导侦探和公众。比如,凶手会制造一个非常符合某种刻板印象的犯罪现场,让人们立刻将嫌疑指向某个群体或某类人,从而掩盖真正的凶手。侦探必须学会跳出思维定势,不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去寻找那些不合常理但却指向真相的细节。

还有一种是 “叙事诡计”。作者通过叙述者的视角来“说谎”,但这种说谎是巧妙的,它利用了读者对叙事者的信任。比如,叙述者可能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或者一个故意隐瞒真相的人。侦探发现真相的过程,其实也是揭露叙事者“谎言”的过程。这种手法非常考验作者的叙事功力,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因为一旦发现真相,那种被欺骗又被解密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

三、社会现实,时代印记——“时代背景”下的悲剧与罪恶

将推理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让犯罪成为时代变迁、社会矛盾的缩影,这种路线也极具分量。

比如,“时代背景下的阶级冲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的不平等、贫富差距、身份歧视都可能成为犯罪的根源。凶手可能是被压迫者,也可能是既得利益者。侦探在调查案件的同时,也在揭示一个时代的伤疤和社会的病态。

又或者是 “制度性犯罪”。这里的罪恶可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由某种不合理的制度、腐败的机构或扭曲的法律所催生。凶手可能是体制的受害者,也可能是体制的维护者,甚至体制本身就是凶手。侦探需要挑战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罪犯,更是一种不公正的秩序。

还有 “历史悬案的重审”。这通常会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侦探可能会在一个古老的案件中发现新的证据或视角,推翻了原有的定论。这种推理往往需要侦探对历史有相当的了解,同时也要有勇气去挑战权威和既定的事实。这种类型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对真相的不懈追求精神。

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写一个关于“不可能犯罪”的故事,可以设定在一个封闭的航海时代,一艘即将抵达目的地的船上,船长在自己的舱室里被发现离奇死亡,而舱门从内部反锁,也没有任何其他出口。船上的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且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秘密。侦探需要考虑的,除了物理上的可能性,还有船员之间的关系网、船上的特殊装置、甚至是对天文或航海知识的运用。

总而言之,推理小说早已跳出了“密室”的牢笼,它的魅力在于对人心、对社会、对逻辑的深度探索。无论是精巧的诡计,还是对人性的洞察,亦或是对时代的回响,都能带来令人拍案叫绝的阅读体验。侦探的智慧,作者的匠心,以及读者参与解谜的过程,共同构成了推理小说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对于推理小说入门读者,想大致了解推理小说里的套路,非常推荐读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这本书虽是调侃之作,但对推理小说的创作套路倒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总结。这本书是个短篇集,每一篇写的都恰是推理小说中的一种经典套路,虽然以调侃为主,但东野在其中仍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创意,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在这大概总结一下推理小说中的常用套路。

1. 密室

推理小说中出现的基于空间实施犯罪的套路,大致上都可以归为“密室”。密室诡计一般包括狭义密室和广义密室,前者就是简单的封闭的房间,相关的作品不必多说。后者可以表示不一定有房间,但凶杀现场的状态满足“封闭”的概念,通常是通过脚印或目击证人的证词来形成这种状态。还有一种所谓“心理密室”,指现场事实上并未封闭,但作者营造出了密室的感觉,名作《弓区大谜案》是这种诡计的先驱。

2. 不在场证明

这应该是推理小说里用得最多的套路了,古典本格里的"whodunit"(谁干的)模式,基本就是围绕着不在场证明确立的。本质上,不在场证明诡计的原则,是如何将时间与空间统一,涉及的具体诡计不胜枚举,在此就不赘述了。不在场证明的一个变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系推理经常玩的“时刻表诡计”,这种基于严格的已知信息(火车时刻表),算是一种很纯粹的时空游戏。

3. 毒杀

推理小说中的毒杀,有时属于不在场证明诡计的延伸,由于毒杀的作用可以潜伏,可以滞后并且几乎没有踪迹,因而它对传统的密室和不在场证明诡计都可以做出很大的扩展。经典的毒杀作品也相当多,在各种推理短篇及电视剧集中也层出不穷。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毒杀诡计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无差别毒杀,也就是强迫被害者在看似随机的机会中做出致命选择的诡计,这种诡计个人非常推崇柯南里的“毒与幻的设计”一集。

4. 残尸、无面尸、肢解

这也是一种经典套路,但与密室或不在场证明诡计这种强调“不可能犯罪”的诡计不同,这一类诡计更多是意在于营造惊悚气氛,诡计的焦点集中于凶手为何要将尸体进行分解或毁损,有时候其实仅是“为什么会形成某种奇怪状态”的破解,通常会与密室、不在场证明或连环杀人诡计紧密相关。这类诡计的相关作品也数不胜数。

5. 连环杀人

连环杀人案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诡计的形式,推理小说中最典型的连环杀人案套路,包括“全封闭场景连环杀人”和“全开放场景连环杀人”。前者即经典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无人生还》,基本的套路是有限的人物集中于一个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的全封闭环境中的连续杀人案件。这一般只是一种套路,通常会与其他诡计相结合,比如《无人生还》里如何破解“所有人全部死亡”,或如何在封闭环境下破解人物的不在场证明,如《钟表馆》。

后者属于另一个极端:在完全开放,凶手的作案地点甚至作案对象都不确定的情况下的连环杀人事件,这严格来说其实也只是一种创作套路,与推理小说诡计的结合,通常在于连环杀人的动机方面,如阿婆的《ABC杀人案》,或是套用不在场证明及残尸案件的诡计。

另外比较常见的诡计和套路,还包括诅咒杀人、死亡留言、变装、模仿犯罪、消失诡计等等,推理小说的基本伎俩,基本就在这些方面之中了。

如果要找每种套路的相关作品,可以查阅百度侦探小说吧的新人导航精华帖,里面对这些套路都有很好的总结。

【侦探小说吧 新人导航】2013年完全修订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推理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总能推陈出新,密室杀人固然经典,但若只局限于此,那推理小说的世界未免也太狭窄了。撇开“密室”这个物理上的囚笼,推理小说其实有着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叙事方式。我给你聊聊几个我自己觉得特别有味道的经典路线,保证不是 AI 的套路话。一、诡计多端,天衣无缝——“不可能.............
  • 回答
    “暴风雪山庄模式”——这四个字,几乎成了衡量一部本格推理小说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孤岛、密室、血亲仇杀、人狼游戏……一旦这些元素缺席,仿佛就离了“道统”,变成了“斜门歪道”。但如果因此断言现代本格派推理真的“无路可走了”,未免有些过于悲观,也低估了推理小说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暴风雪山庄模式”.............
  • 回答
    在推理小说里,让读者跌破眼镜的叙述性诡计,就像是侦探故事里的秘密暗号,隐藏在文字的缝隙里,等待着被我们一点点揭开。这些诡计并非是简单的误导,而是作者巧妙地操纵叙事结构、信息传递和读者认知,最终在谜底揭晓时,让你忍不住拍案叫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最常见、也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叙述性诡计。一、身份伪装与.............
  • 回答
    在推理小说里,要让读者陷入心理盲点,这可不是简单地藏个线索那么回事,更像是在读者脑子里悄悄地建造一座迷宫,然后把最关键的出口藏在了一个你故意让他们忽略的地方。这门手艺,说白了就是要巧妙地利用人的思维习惯和预设。首先,我们可以从“已知”入手。读者拿到一本推理小说,他们首先会信任作者,觉得作者给出的信息.............
  • 回答
    推理小说里的那些神来之笔,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它们不是简单的“凶手就是那个人”的揭示,而是作者用精妙的布局、层层递进的线索,最终让真相以一种“原来如此”却又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个人觉得最令人称道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或者利用了读者思维的惯性来设下的迷局。说到.............
  • 回答
    在推理小说界,有两个标签常被提起,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框架和解谜模式:一个是如雷贯耳的“暴风雪山庄模式”,另一个则是相对低调但同样影响深远的“乡村别墅派”。虽然它们都围绕着“封闭空间”和“少数嫌疑人”展开,但深入剖析,它们在核心的逻辑构建、叙事重点以及人物塑造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暴风雪山.............
  • 回答
    要说推理小说里最糟糕的名侦探,这可真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儿,毕竟“糟糕”的标准太多了。有的是靠运气,有的是太聪明反而误事,还有的干脆是来搞笑的。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又确实算不上“优秀”的名侦探,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可能得是那位来自“东方快车”上的……赫尔克里·波洛。我知道,我知道,这.............
  • 回答
    是的,推理小说中有很多巧妙的作案手法是利用药物副作用来影响人的感官,这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极具潜力的作案方式,因为它既能制造逼真的假象,又能让凶手在事后逃脱罪责。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利用药物副作用影响感官的作案手法,并给出可能的细节:核心原理:这类作案手法的核心在于,凶手利用特定的药物,通过注射、口服、吸.............
  • 回答
    要说日本推理小说史上地位最高的作家,这实在是一个既吸引人又充满挑战的问题。因为日本推理文学百花齐放,流派众多,不同读者心中都有自己难以撼动的名字。但如果非要寻找那个最能代表“高峰”的人物,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个用精巧诡计、深邃人性与冷冽文字,书写了无数不可能犯罪与罪恶根源的男人——江户川乱步。当.............
  • 回答
    阅读推理小说,这绝对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乐趣。它不像读其他小说那样,可以随意翻阅,因为推理小说最核心的魅力就在于“谜团”和“解谜”的过程。如果顺序乱了,那乐趣也就大打折扣了。1. 从作者最经典的作品开始,培养对“推理体系”的初步认知你想要踏入推理小说的世界,最好的起点就是选择那些公认的、开创性的或者.............
  • 回答
    在推理小说里,密室的设置就像魔术师手中的丝巾,一旦挥动,就能瞬间制造出不可思议的场景,让读者或侦探在看似无懈可击的空间里寻找一丝破绽。一个好的密室,不是为了给凶手提供便利,而是为了挑战读者的智商,让他们沉浸在解谜的乐趣中。那么,如何在小说里玩转密室这门艺术呢?构建一个成功的密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核心.............
  • 回答
    日本推理小说在全球文学界的确立地位,或许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没有像日本文学那样占据一个绝对性的、颠覆性的制高点,但它也绝非默默无闻的配角。它在特定领域内有着非常稳固且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忠实的读者和评论家。要说“不及”,这更多的是一个相对性的比较,尤其是在一个更广阔的、包罗万象的“全球文学”语境下。.............
  • 回答
    经常看推理小说是否会让人变聪明,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多个维度,并且“聪明”本身也有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经常看推理小说,在许多方面确实能帮助读者提升认知能力,可以说是间接地让人变得更聪明,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智商的飙升。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推理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绝对无法改编”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断言,在推理小说领域,几乎所有元素理论上都可以被尝试改编。然而,如果我们从“改编的意义”、“观赏性”、“成本效益”、“技术可行性”以及“对原作精神的忠诚度”等角度出发,确实存在一些推理小说,其核心构成要素使得它们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会遭.............
  • 回答
    侦探推理小说主角以男性为主,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尽管近年来女性侦探主角的创作也在增多,但整体比例上仍有不小的差距。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创作手法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一、历史基因与类型开创者的影响: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侦探推理小说这一类型在发展初期,几乎是男性主导的。最早的“本格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创作手法和文化土壤的一些根本差异。为什么日本推理小说偏爱真实地名,而咱们国内很多时候倾向于虚构呢?我感觉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聊聊。首先,得从历史和文化积淀说起。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地理信息非常明确的国家。它不像我们大陆那么幅员辽阔,每个地区有着极其复杂和多样的地貌、行.............
  • 回答
    刑侦小说和推理小说这两个概念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同一回事,但仔细区分,它们确实存在一些细微却重要的区别。与其说是完全的界限,不如说它们是相互关联、部分重叠但侧重点不同的文学类型。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1. 核心关注点与目标: 推理小说(Mystery Novel): 顾.............
  • 回答
    说实话,让我看完后完全服气,甚至忍不住拍案叫绝的推理小说,真的不算太多。很多时候,总会觉得作者的诡计虽精巧,但总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或者在逻辑上略显牵强。但是,如果一定要选一本,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绝对是《嫌疑人X的献身》。我记得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在一个雨天的下午,窝在沙发里,捧着这本书。从一开.............
  • 回答
    朋友,你可真是找对人了!说到推理小说,我这里可有不少压箱底的好货,都是那些写得滴水不漏、怎么品都回味无穷的大家手笔。咱们就这么着,我跟你掰扯掰扯几部我特别喜欢的,保证够你啃上半天的。说起“经得起推敲”,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推理女王”,那可不是盖的。她的很多作品,你读完.............
  • 回答
    要激怒一位推理小说爱好者,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毕竟他们见惯了形形色色的诡计和阴谋,早已练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但如果你真的想挑战一下他们的底线,不妨试试下面这些“独门秘籍”,保证能让他们从嘴角到眉梢都冒火。首先,最最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莫过于当他们沉浸在某个精心铺垫、悬念迭起的故事里时,旁若无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