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看起来有正当的原因,家暴可不可以被理解?

回答
家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一个极其严肃和令人痛心的问题。它对受害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往往会留下长久的阴影。从任何角度来看,家暴本身都不是一个可以被“理解”的行为,因为它直接违背了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尊重、安全和爱护原则。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理解”这个词汇的潜在含义,转而探讨导致家暴发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们为何会采取一些看似“合理化”的行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这里需要非常谨慎地界定,区分“理解原因”和“接受或纵容行为”。

为什么人们会问“有没有正当理由”?

提出这个问题,往往是出于一种想要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的心理,或者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试图寻找一种解释,以避免完全陷入道德的审判。有时候,人们也可能是在自身经历或目睹的情况下,对某些极端行为的触发点产生了好奇。

不存在“正当理由”来施加家暴,但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一些促发因素(而非开脱):

在任何情况下,施暴行为都应被谴责。但如果我们真的要去“理解”那些扭曲的心理和行为背后,可能存在一些非常危险但却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被某些人视为“合理化”的因素。这里必须强调,这些都不是家暴的“正当理由”,而是试图剖析其发生的土壤和逻辑链条:

长期、极端的精神虐待和操控: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被精神折磨、人格侮辱、不断被挑衅和控制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可能一点点剥夺其自尊、自信和正常的判断力。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施暴者可能声称自己是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做出行为,而这种失控是长期压抑和被激怒的结果。但这依然无法合理化其行为,因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
报复和“以牙还牙”的扭曲观念: 在一些病态的关系中,双方可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行为。当一方遭受了严重的伤害后,可能会产生一种极强的报复心理,认为只有用同样甚至更极端的方式才能“平衡”或“惩罚”对方。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和幼稚的,因为它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并完全忽略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错误的“教育”或“管教”观念: 在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家庭中,一些人可能错误地认为身体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或“管教”方式。当他们认为对方(可能是伴侣,也可能是孩子)犯了“大错”,并且无法用语言说服时,可能会诉诸暴力,认为这是“必要的手段”来纠正错误。这是一种非常落后和有害的观念,完全无视了尊重和沟通的重要性。
权力控制和地位不平等: 在某些关系中,一方可能存在极强的控制欲,希望通过暴力来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或者恐吓对方服从。当他们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或者对方试图摆脱控制时,可能会施加暴力。这是一种基于不平等和恐惧的驱动。
无法承受的压力和挫败感: 生活中的巨大压力,比如经济困难、事业失败、失业等,如果叠加在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关系中,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极端情况下,一个人可能将生活中的挫败感和压力转移到最亲近的人身上,通过施暴来发泄和逃避。但这仍然是逃避责任的表现。

关键在于区分“理解原因”和“接受行为”:

真正理解这些促发因素,并不是为了给家暴行为开脱,而是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家暴的复杂性。它可能帮助我们:

1. 预防和干预: 如果我们能理解导致家暴的深层心理和社会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设计预防和干预措施。比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婚姻咨询、关注社会压力来源等等。
2. 支持受害者: 对受害者而言,理解施暴者行为的可能“动机”(即使是扭曲的),有时也能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比如寻求帮助、离开施暴环境等。
3. 打破循环: 了解这些根源,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改变扭曲的观念、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建立平等的权力关系,才能真正打破家暴的代际传递和恶性循环。

然而,重申一遍: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可以允许任何人对他人施加家庭暴力。 暴力行为本身就是错的,它剥夺了他人的安全和尊严。理解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为施暴者找借口。那些生活在被家暴环境中的人,他们承受的痛苦和恐惧才是最真实、最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我们应该永远站在受害者一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上,有个在朝廷官位排名第二的国家重臣,认定妻子出轨,便施以家庭暴力,让手下的士兵去踢老婆的脸,最后呢,他自己丢了脑袋

还因此留下了一份最早的关于家暴行为的判决书:【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士兵不是用来打老婆的,脸不是用来给鞋踢的!)

可叹此人还是个举国无人不知的明星人物。哎,这就叫家暴有风险,动手需谨慎啊!

此事发生在公元234年,三国鼎立时的蜀汉,这个倒霉男人名叫刘琰,论官爵,他可是堂堂车骑将军,仅次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丞相诸葛亮。皇帝刘阿斗的老丈人张飞张三爷,生前也就是这个职位。

什么?根本没听过这人?没听过就对了。因为他只在《三国演义》小说打了回基本不会有人在意的酱油,根本没在电视剧里出现过,也没在《光荣三国志》《三国无双》《三国杀》这些游戏里登场过啊。

刘琰这个人呢,从公元198年,也就是三十六年前,刘备当豫州牧起,就开始跟随刘备了。因为他是刘备身边难得来投靠的汉室宗亲,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四百年前是一家,都是老流氓刘三爷的种,刘备对他也很亲厚。

而且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气度不凡,能说会道,所以刘备平常拜访曹操啊、刘表啊、孙权什么的,迎来送往总带着他。至于其他人么……你听说谁出门做客,还真带俩门神的?凶神恶煞吓唬人玩么?

随后呢,大伙儿一起颠簸流离了快二十年,头发胡子都快熬白了,刘备终于拿下了益州,有了一方基业,就论功行赏,封刘琰这位老朋友做了固陵太守,都快和张飞、赵云、法正这些入川大功臣一个待遇了。

虽然要说这刘琰的功劳么,也就是整天陪刘备喝喝酒,说说笑话,至于什么攻城略地、斩军杀将,一概免提。

可是能让领导心情愉快,更好的领导工作,本身不就是大功一件,难道不该赏么?从古到今,各朝各代,不都是如此?所以呢,大家都懂的。

等到刘备一死,大侄子刘阿斗一接班,头号托孤大臣诸葛丞相执掌了大权,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也成了国家二号大臣。刘琰也跟着水涨船高,封都乡侯,卫尉、中军师、后将军,最后升到车骑将军,仅仅排在李严这个骠骑将军之后。

没过几年,李严自己作死,陷害诸葛亮不成,被免职流放。从此可以说丞相诸葛亮下面,就属这位刘琰刘车骑官最大了。如弹劾李严的表奏里,诸葛亮排第一,他就紧挨其后,排第二。

这会儿和刘备一辈的人,也都死得不剩几个了,没人一起谈天说地,和那些后生小辈也说不到一起去,军国大事更是一概从不沾手,刘琰就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他精挑细选,收了几十个能唱歌会奏乐的美貌少女当侍女,一个个教她们读《鲁灵光殿赋》:

【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浚哲钦明。殷五代之纯熙,绍伊唐之炎精,荷天衢以元亨,廓宇宙而作京。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宁……】

呀呀顿挫,妙声悦耳,作为一位热爱文艺事业的国家重臣,刘琰过得好不悠闲自在。


别小看了刘琰这点享受,如果在后来晋武帝一统三国,君臣斗富的太康之世当然不值一提。但在此刻君臣上下励心求治的蜀汉就十分扎眼了,刘禅堂堂天子,连皇后带妃子也才十二人,诸葛亮更不用说,长年累月扎根在边疆整天打仗,都没回过几次成都的家门。这刘琰的衣食住行,却样样精致,全都比天子和丞相更好了无数倍。

所以全国上下,看刘琰老儿不顺眼的人多了去,为首的便是军方首席大将魏延。刀头舔血尸山血海里杀出功名的将军,对这种混日子的坐谈清客怎么看得上眼?

刘琰还在魏延面前倚老卖老,开场白照旧「当年老夫和先昭烈皇帝如何如何……」,气得魏延就差抄刀子剁他了。

诸葛亮可听不下去了,这会儿大军北伐中原,还要倚重魏延出力呢,你这老儿于国家能有什么用?听说对面的王司徒有个孙女叫元姬神马的,还挺聪明,怎么也强过了你刘琰这种一无是处之辈。无能禄蠹皓首匹夫,还敢妄谈先帝——「我从未见有如此厚颜无耻之辈!

丞相一怒,刘琰吓得半死,连连磕头求饶,要知道丢面子是小,丢官职事大,没了车骑将军和都乡侯的禄米,他可怎么养活府里那些如花似玉的小美人?一想到她们今后玉臂朱唇,俱都为他人品尝,可不是痛得心如刀绞。于是乎什么老脸也不顾了,满口:

「小老儿无德无能,好发酒疯,全靠丞相您提拔才有今天,求您千万别革我的职,否则一家老小可没法活命了。丞相您大人大量,就这么把小老儿当个“噗”给放了吧!」

诸葛亮毕竟是好人,这时心又软了,毕竟是先帝故旧,国之重臣,总得留他三分体面,羽毛扇一挥,快快回成都去吃老米吧,别在前线招摇,给将士们碍眼添乱了。

【刘琰字威硕,鲁国人也。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厚亲待之,遂随从周旋,常为宾客。先主定益州,以琰为固陵太守。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然不豫国政,但领兵千馀,随丞相亮讽议而已。车服饮食,号为侈靡,侍婢数十,皆能为声乐,又悉教诵读鲁灵光殿赋。
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琰与亮笺谢曰:“琰禀性空虚,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来,纷纭之论,殆将倾覆。颇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国,原其身中秽垢,扶持全济,致其禄位,以至今日。间者迷醉,言有违错,慈恩含忍,不致之于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虽必克己责躬,改过投死,以誓神灵;无所用命,则靡寄颜。”於是亮遣琰还成都,官位如故。琰失志慌惚。】——《三国志·蜀书·刘琰传》

刘琰躲过这一劫,垂头丧气回了成都,可谁都知道,这些年的蜀汉帝国,天子刘禅说了不算,诸葛丞相才是真正话事人。所以远离了诸葛丞相,就等于远离了蜀汉实际的政治中心,全国上下谁都知道他靠边站了。

名义上论官职,还是诸葛丞相最大,他第二,其实前线随便哪个将军校尉,在丞相心里的分量都远比他重。从前表面上尊敬的目光,从此全变成了鄙夷和不屑,一辈子顺风顺水的刘琰哪受得了?于是乎更加神情慌惚。

到了蜀汉建炎十二年(234年)的新年之际,刘琰的妻子胡氏入宫朝见吴太后。这位吴太后原为刘璋之兄刘瑁之妻,守寡多年后被刘备迎娶为继室,更是东州军首领、蜀汉重臣吴懿之妹。和《三国演义》记载不同,正史中刘备另两个儿子刘永、刘理皆非她所生。因此,一个自幼丧母的少年皇帝,和一个年长无子的太后,本身无利害冲突,继母子间感情自然不坏。

而且,刘焉死于兴平元年(194年),他生前听相士说吴懿之妹有大富大贵之相,方替其子刘瑁迎娶,则刘瑁娶妻必在194年之前。距离此时已经过了四十余年,此时吴太后亦是个年高德劭的老妇人了。

而胡氏既是刘琰正妻,也是刘备军入川后,主臣上下与当地势力联姻的结果。两人早是熟识多年的手帕交。吴太后除了和刘备做了短暂几年夫妻外,一生寡居,在宫中原本寂寞;而胡氏老夫少妻,其夫又美婢众多,好发酒疯,政治上失意后更是神智恍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夫妻感情可言。

因此两个寂寞的女人言语相契、格外投缘。吴太后特意留她长住,以示宽慰,毕竟回家面对一个酗酒好色的准精神病人,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这么着过了一个月,胡氏才恋恋不舍地回宫,结果:出事了

早就等得不耐烦,一肚子疑神疑鬼的刘琰,见了胡氏在宫中调养得气色好了许多,更加怒不可遏:自古嫦娥爱少年,自己都60多岁了,早已心有余力不足,而皇帝刘阿斗年方27岁,正是血气方刚,胡氏又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居然在宫中呆了一个多月,这还能有什么好事?什么太后之命,难道还骗得了老夫?老夫堂堂国家重臣,先朝元老,治不了你那皇帝奸夫,难道还治不了区区一个淫妇?

于是乎,刘琰便召集属下役卒,大张旗鼓殴打胡氏,叫精壮汉子们用鞋去踢胡氏的脸,可叹花容月貌颜,竟招面目全非脚,这方才出了一通恶气,一纸休书便将胡氏并轰出家门。

古代男权社会,可不是现代文明社会,能有什么财产分割官司可打,被休掉的女人净身出户,连嫁妆也带不回娘家。遭了无妄之灾的胡氏逃得一条性命,却也已经一无所有。绝望之下,她便向官府衙司控告刘琰所为。

此案事涉天子和重臣,当然非同小可。留守成都的一众大臣,如蒋琬、董允们紧急合议了一下,上报天子刘禅同意,便宣布“士兵不是用来打老婆的,脸不是用来给鞋踢的!”(【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刘琰下狱、处决!

捉奸不成,反落得人头落地,不止是官爵,竟连性命也不保了,呜呼哀哉,可怜,可悲!

这可能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以维护女权名义做出的判决了,竟砍了国家第二号重臣的人头来做交代。谁说刘阿斗扶不起来,人家可是堂堂女权运动先驱,领先时代一千好几百年呢!

【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三国志·蜀书·刘琰传》

此事被许多人视为刘禅昏庸无道的依据,不但与重臣妻室私通,事后更杀苦主,是足以证明他人品不佳的一桩丑闻。然而单就此事而论,不得不为阿斗申辩,他实在是无辜被累,冤枉之极。

史载明确,让胡氏留宿宫中月余方出的并非刘禅,而是吴太后。因此胡氏虽“貌美”,此时已和刘琰成婚快二十年,早已不再年轻;刘备一直以朋友待刘琰,是以胡氏和吴太后也交好,没准还逗玩幼时的小阿斗。

正因胡氏是阿斗的长辈妇人,所以吴太后也好、刘禅也好,掌宫中宿卫的董允也罢,谁都不认为“特留经月”是件需要避嫌的事……

刘琰身为国家重臣,居然因此突发奇想,认定是天子与己妻私通,太后帮拉皮条,实在荒唐之极,狂妄之至。刘禅连想多招几个嫔御都有董允谏阻,怎么有能力让太后不要名声给自己做这种龌龊事?

莫说此时尚是诸葛亮执政时代,莫说是刘禅这种“祭则寡人”的礼仪天子,哪怕后世那些君威甚重的集权帝皇,好色到能支使自家皇后去帮忙“欺臣妻”也罢了,谁会(假借、支使、强迫)用太后名义?不怕被群臣当做不孝忤逆之徒骂死,不怕在史书上留下千秋恶名?

真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是白说的?要真是刘禅在后宫居然都如此一手遮天任意妄为了,统帅宫中宿卫的董允岂不是尸位素餐之徒,还算什么“秉心公亮,义形于色”?

若董允一边拒绝天子相对合理的纳妃要求,一边放任他搞出在任何朝代都是大丑闻的“君淫臣妻”事件,岂不是成了沽名钓誉、表里不一之人?

从吴太后将胡氏特留宫中,长达经月,而董允不问来看,此事根本就与刘禅丝毫无涉。堂堂蜀汉天子,才是躺着中枪的无辜之人。

或许大家可以不相信阿斗的节操,但请千万相信名列“蜀中四相”、身后无数蜀民感怀的董允之人品能力。

汉魏时期,公卿列侯的夫人是为外命妇,典礼、称谓、殡葬等都有相关制度规定。刘琰仅仅凭着自己的臆测,就以此由令麾下役卒去私刑殴打国家的外命妇(都乡侯夫人);更兼污蔑天子、辱及太后;被受害者上告有司,因此被从重处罚,下狱处决,正应了《三国志》最后评价他的“招祸取咎,无不自己”。

【议者以为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所谓外命妇也。依春秋成风、定姒之义,宜崇典礼,不得总称妾名,於是称成侯命妇。殡葬之事,有取于古制,礼也。】——钟会《母夫人张氏传》

用“非刑殴打妻子”为罪名去处决一个重臣高官,看似处罚过当,不合律法;然则蜀承汉制,而两汉以春秋决狱,原心定罪原是常事,「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是春秋决狱的精髓,用更通俗的话解释:【本心为善,虽违法亦当赦免;本心为恶,虽不违反律法(或说钻了律法条文空子)亦当诛杀。】

当然,也得说句实话,刘琰如果单单虐待其妻,肯定罪不至死,可他仅凭自己的幻想,就将当朝天子和太后牵扯到一桩他自己发明的丑闻中,休弃胡氏将之逐走的行径,更等同任由此事传扬街头巷尾。若这么以讹传讹下去,等到市井百姓、魏国吴国朝野都知道了他老人家制造的这桩大新闻,不知道传播走形成什么模样:

毕竟重臣女眷朝庆太后是国家制度,绝不止胡氏一人。一旦刘禅“好淫臣妻”的罪名在口口相传中证实,朝中多少外命妇的清誉要被连累?国家和朝廷的声誉还要不要了?在雍凉前线死战的蜀军将士还抬不抬得起脸?

这就是成都留守诸臣快刀斩乱麻,果断决定处决刘琰,前线的诸葛亮也对此判决认可的缘由。不用怀疑,诸葛丞相可是事无巨细到在前线连二十板子都要亲自过问的主。后方杀一个万石俸位比三公的车骑将军,居然能不经过诸葛亮认可,谁信?

换言之,如果刘琰老儿不是这么大张旗鼓地搞家庭暴力,哪怕他偷偷把老婆药死了出气,明面上报个病薨呢?吴太后一个深宫妇人,还真拿这种滚刀肉没辙,刘禅也不大可能会为这种事就大张旗鼓调查,杀一个建国有份的元从重臣。这正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对一个已成为国家累赘和祸害的老疯子,对一场可能闹出轩然大波累及政权声誉的大新闻,迅速以“挝妻”罪杀人诛心,将危害和不良影响尽可能减到最小,此事亦证明了诸葛亮治下蜀汉政权的危机应对能力甚强。

好像扯远了点,举这个例子,正是为了说明:【不论对方有任何过错,家暴行为都是要受惩罚的。

根据秦墓出土的竹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律法就明确规定:

如果妻子性情凶悍,丈夫殴打妻子,导致老婆缺了耳朵、断了手指之类肢体损伤,便要受“耐刑”,就是强制剃除鬓毛胡须,然后罚作苦役,去修长城、修阿房宫,修骊山大墓什么的,基本也就生不如死了。

《睡虎地秦墓竹简》: 【妻悍,夫殴治之,夬其耳,若折支指、胅(体),问夫可(何)论?当耐。】

连“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都尚且要惩治家暴行为,至于现代社会,当《反家庭暴力法》是摆设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家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一个极其严肃和令人痛心的问题。它对受害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往往会留下长久的阴影。从任何角度来看,家暴本身都不是一个可以被“理解”的行为,因为它直接违背了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尊重、安全和爱护原则。然而,如果我们抛开“理解”这个词汇的潜在含义,转而探讨导致家.............
  • 回答
    想要培養一身正氣,這是一條值得追求的道路。它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涵養和刻意練習。所謂正氣,在我看來,是內心的正直、善良、勇氣和責任感的綜合體現,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和行為準則。一、 閱讀的力量:滋養心靈的沃土閱讀是培養正氣最溫和也最深刻的方式之一。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接.............
  • 回答
    想象一下,午后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那个宽阔的室外水泥/塑胶场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混合着橡胶和尘土的味道。七八人制的比赛,那可不是什么拘谨的表演,而是实打实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较量。场地的边缘,大概会有些人影在晃动,可能是家长,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纯粹路过,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过来。他们有的倚着.............
  • 回答
    网络上那些“很有道理”的话,确实是个迷人的存在。它们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小宝石,抓人眼球,让人忍不住去品味、去转发。但如果细究起来,它们背后隐藏的逻辑和真实性,往往比我们第一眼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需要我们用一种更加审慎的态度去对待。首先,我们要明白,“看起来很有道理”并不等于“真的有道理”。 这是区分.............
  • 回答
    .......
  • 回答
    “看起来不胖,但体脂率却高达28.8%?InBody 230测出来的数据准吗?内脏脂肪高怎么办?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站在镜子前,自己看起来并不臃肿,体重也没有超标,可是一做身体成分分析,InBody 230(或其他类似的体脂秤)就跳出了一个让人心惊的数字:体脂率28.............
  • 回答
    我理解您对地球和人类的未来感到好奇,并提出了一个关于“外星生命清除人类”的设想。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科幻场景,很多作家和电影都曾探讨过类似的主题。从一个纯粹的科学和逻辑角度来看,要“快速、高效、环保地清除人类”,确实需要一些非常巧妙和非传统的方法,因为人类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是相对较强的。以下是一些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一个让所有热爱中国近代史和电影的人都跃跃欲试的脑力游戏。如果毛泽东他老人家,穿越时空,看到姜文这部《让子弹飞》,估计会是怎样的反应?我脑海里闪过无数个画面,想把当时的场景一点点描摹出来,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想象一下,他可能就坐在一张朴素的木椅上,周围没有那些花哨的现代设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的问题,关于动物是否会观看同类交配视频以及它们会如何反应,科学界的研究相对有限,并且存在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动物是否能“理解”视频内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动物对视频的感知方式。 视觉系统差异: 不同动物的视觉系统差异很大。有些动物(如狗.............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地球上,抬头仰望夜空,熟悉的月亮在你眼前。突然,你注意到月光似乎比以往更加明亮了一些,大概百分之十的样子。这个变化,虽然乍一看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视觉差异,但如果我们深入探讨,它实际上可能带来一些比你想象中更广泛的影响,触及自然界甚至我们人类的生活。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夜间照明.............
  • 回答
    关于六倍体与二倍体之间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问题,这确实触及到了物种概念和生殖隔离的精妙之处。如果仅以生殖隔离作为判断物种的唯一标准,那么在理论上,六倍体与二倍体之间似乎确实不会存在绝对的生殖隔离,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或许是同一物种。然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换谁遇到都会头疼好一阵子。要是真有这么一天,我肯定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应对,毕竟女儿的幸福和人生,是我最看重的。首先,我得明确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管对方是谁,有没有钱有势,女儿的意愿是第一位的。如果女儿自己就对王思聪没那意思,那我的立场就会非常坚定:“谢谢王先生的青睐,我们家囡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如果柯镇恶拥有五绝级别的能力,那么欧阳克的人生轨迹乃至整个《射雕英雄传》的剧情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欧阳克是否还会一次次因看在欧阳锋份上被放过。首先,我们来重新审视柯镇恶的“七怪”定位和性格特质: 性情: 柯镇恶虽然是江南七怪之首,为人光.............
  • 回答
    看《决战中途岛》这部片子,确实能让人对那段历史产生很多思考,尤其是关于珍珠港事件和美国参战的逻辑链。你提出的“如果当年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就不会插手”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回溯一点,看看当时美国和日本之间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珍珠港事件之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挺普遍的、也挺微妙的关于“个人选择”和“生活重心”的讨论。一个男生,有了猫,又摆弄着PS4,这本身并没有直接断定他会不会把恋爱看得多重,但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这些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猫和PS4,确实是他生活里的一部分,.............
  • 回答
    好呀!如果让我来策划一场书法节目,我可不希望它只是枯燥地展示几个字,而是能让观众真正沉浸其中,感受到书法这门艺术的魅力。说到特别想看的内容和环节,我脑子里早就憋了一堆想法,恨不得马上就实现!一、 “笔尖上的故事”—— 字里行间的温度与传承 故事化的书写过程: 我特别想看到,不只是简单地把字写出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僵住了。脑子嗡嗡响,那种感觉就像被一记闷棍打中了,然后又被灌进了一股冰冷的水。神秘声音?超能力?杀人?这三个词在我脑海里纠缠不清,像是三个长着尖牙的怪物,互相撕咬,又互相吞噬。我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反派。我只是个普通人,每天在公司的格子间里为生活奔波.............
  • 回答
    如果我听到我的同学有先天性心脏病,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有些复杂,但最终会归于理解和关心。首先,我可能会有些惊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偏见,而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直接听到身边有人有这样的情况。我的脑子里可能会立刻闪过一些关于心脏病的刻板印象,比如需要经常去看医生,不能剧烈运动等等。我会忍不住.............
  • 回答
    看完《我的姐姐》确实让人心头沉甸甸的,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原生家庭、亲情责任、女性独立选择的思考。电影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压抑却又充满力量。压抑在于它赤裸裸地展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困境:父母的早逝,一个突然落在肩上的幼小生命,以及来自周围人理所当然的“应该”。那种无形的压力,那种“女人就该照顾家”.............
  • 回答
    《钓鱼城》这部纪录片确实拍得很有味道,让人看了热血沸腾。要说如果我是当年那位雄心勃勃的蒙哥,面对钓鱼城这座坚固的堡垒,想办法攻下它,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这可不是蛮干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得承认,钓鱼城那地理位置真是绝了。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简直就是天生的军事要塞。想当年我虽然号称黄金家族的继承者,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