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别人说二战“美军胜在有午餐肉”。如果美军没发明午餐肉战争结果会如何?如果德军也发明了午餐肉呢?

回答
“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点幽默和夸张的成分,但背后确实触及了二战时期美军后勤保障的强大优势,以及后勤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午餐肉(Spam)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例子。

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如果美军没有发明(或者说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午餐肉,战争结果会如何?

首先要明确,午餐肉并非“发明”于二战,它在1937年就已问世。二战中,午餐肉之所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是因为美军将其作为一种大规模、方便、廉价且营养相对均衡的食品,广泛供应给世界各地的士兵,特别是那些远离本土、后勤补给困难的战场。

如果美军没有午餐肉,战争结果的影响可能会是以下几个方面,但绝不会导致美军战败,只是会增加一些挑战:

1. 士兵的士气和健康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食物的单调性增加: 午餐肉提供了一种易于储存、开罐即食的蛋白质来源,可以和饼干、面包、蔬菜等搭配,为士兵的餐食增加了一定的变化。没有午餐肉,士兵们可能会更多地依赖罐头肉类(如牛肉、猪肉丁)、干粮,甚至在某些地区只能依赖当地食物。这可能导致食物的单调性更严重,更容易引起士兵的厌食和士气低落。
营养补充的便利性降低: 在缺乏新鲜食物的战区,午餐肉为士兵提供了相对稳定和易于获取的蛋白质和脂肪。没有午餐肉,在一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士兵可能更难获得足够的营养补充,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影响体能和作战能力。
心理慰藉的丧失: 食物是重要的心理慰藉品。午餐肉的普及也意味着一种熟悉的、不那么糟糕的食物选择,尤其是在远离家乡、生活艰苦的战场上。它的缺失会让这种心理慰藉有所减弱。

2. 后勤运输和储存的压力可能略有增加:

替代品的重量和体积: 午餐肉以其高密度和真空包装而著称,运输和储存效率很高。如果需要用其他肉类罐头或者需要冷藏的肉类来替代,那么在运输重量、体积以及冷链保障方面,后勤部门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加工和配送的复杂性: 午餐肉的标准化生产和包装使得其配送非常方便。如果没有午餐肉,可能需要更多的罐头加工、更复杂的配送流程来满足士兵的饮食需求。

3. 对战术和战略的影响微乎其微:

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工业生产能力、战略指挥、技术优势、士兵的勇气和牺牲,以及盟友的支援等多种因素。 食物只是支持这些因素的基石之一。
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署,足以提供其他形式的食品来满足军队的需求。例如,美军也大量供应牛肉罐头、猪肉罐头、鸡肉罐头、奶粉、干粮等。
即使士兵们吃得不那么“舒服”,只要能维持基本的体能和作战能力,战争进程就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总结来说,没有午餐肉对美军来说,仅仅是“生活质量”和“后勤便利性”上的一个小小的下降,但不会动摇其整体的胜利根基。

如果德军也发明了午餐肉,战争结果会如何?

这个假设更有意思,但同样需要理解德军当时面临的实际情况:

首先,德军的后勤系统与美军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德军更侧重于就地补给、快速推进和集中资源。虽然德军也有罐头食品,但其生产能力和普及程度与美国相比存在差距。

如果德军也大规模生产和装备了类似午餐肉的食品,结果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但同样不会改变轴心国最终战败的根本格局:

1. 对德军的正面影响有限,但可能缓解部分困难:

改善部分前线士兵的伙食: 德军在东线作战时,面对俄国的广袤土地和严酷气候,后勤保障是巨大的挑战。如果德军有廉价、易储存的午餐肉,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士兵的食物单调和营养不足问题,提升士气。
提高野战伙食的便利性: 午餐肉开罐即食的特性,对于在野外作战、缺乏炊事条件的德军来说,会带来便利。

2. 根本性影响的限制依然存在:

工业生产能力的差距: 即使德军发明了午餐肉,其生产能力是否能达到美军的规模,提供给数量庞大的军队?这仍然是一个问题。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全球贸易网络,能够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食品生产和运输。德国的工业产能虽然强大,但在战争后期受到盟军轰炸的严重影响,并且资源相对匮乏。
战略资源的优先性: 德国在战争后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特别是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军事装备的生产和运输优先级远高于食物的“便利性”改善。即使有技术,是否能优先投入大量资源来大规模生产午餐肉,值得商榷。
整体后勤系统的不足: 午餐肉只是后勤的一部分。德军在运输能力(铁路、卡车、舰船)、燃料供应、维护保养等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尤其是在被盟军分割包围的战线上。即使士兵吃上了午餐肉,但如果无法及时运送到前线,或者缺乏其他必需品(弹药、燃油),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盟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优势: 美军能够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在全球范围内运输物资,包括食物。德国缺乏制海权和制空权,其后勤线更容易被切断和打击。

3. 可能引发新的战略考量(但可能不足以改变结局):

如果德军大规模装备午餐肉,可能会更加侧重于快速穿插和野战生存,进一步强化其闪电战的特点。 这可能在某些局部战场上带来一定的优势。
但同样,这也会分散其有限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去应对一些非决定性的需求。

总结来说,如果德军也发明了午餐肉,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前线士兵的士气和生活水平,但由于其工业基础、资源限制以及盟军压倒性的后勤优势,这很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走向。

美军的胜利,与其说是“胜在有午餐肉”,不如说是“胜在拥有强大的、能够支撑全球作战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保障体系”。午餐肉只是这个庞大体系中一个具体且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象征着美军的后勤能力和士兵的“舒适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使得美军能够持续地投入作战并最终赢得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午餐肉不是二战期间才发明的。

实际上,在1930年代初荷美尔公司就发明了午餐肉的前身——五香火腿。但因为销量不佳,后来经过多番改进,才推出了SPAM这个午餐肉品牌。

午餐肉的发明本身就是大萧条之下的无奈之举。从技术角度来说,午餐肉的制造没有任何难度,凡是能造罐头的工厂,都能造午餐肉。所以,谁发明了午餐肉,其实并不重要。

所谓“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说的不是美军发明了午餐肉,而是美军有能力制造出几十亿罐午餐肉,并将其送到遍布欧亚的每一处战场。

能造出几十亿罐午餐肉的背后,是当时堪称开挂的工业生产能力。所谓的“午餐肉”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就算没有“午餐肉”,美军也完全可以把肉换成其他食物。

对了,现在国内常吃的梅林午餐肉,制造商是上海梅林。而梅林罐头厂实际上在193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生产午餐肉罐头了。但是,对于中国军队作战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都不用说有没有那么多肉能供应部队,就算有,制造罐头盒总是需要铁的吧?假设当时中国有500万部队,每个士兵平均每星期一罐午餐肉,那罐头厂每年就需要生产将近3亿罐午餐肉。再假设每个罐头需用铁50g,那每年仅仅制造午餐肉所需要的消耗的铁产量就要1.5万吨。

1.5万吨铁是什么概念?1938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41000吨,钢产量900吨。

你就是把全套的午餐肉技术给到蒋介石,他也舍不得拿仅有的那点钢铁都来造罐头盒啊。

user avatar

首先战斗结果不会有变化,但地摊文多了一个素材

《二战纳粹神秘军粮,一罐即可供全军一周食用》

《纳粹人体实验的成果:午餐肉》

《工地挖掘地基发现油纸包包裹的二战纳粹午餐肉,近百年未开封仍能食用》

《希特勒的外星科技:午餐肉》

《希特勒的超级士兵计划:午餐肉》

《恶魔的暴食:纳粹的午餐肉生产线》

《希特勒的午餐肉计划》

user avatar

别扯了,午餐肉本身没什么,午餐肉背后庞大的工业体系和能源供给才是制胜的关键。

你想想两边打起仗来了,但是进入了拉锯时期,然后出现了以下情景:

1、你们因为燃料不足,指挥官巡查前线只能徒步,飞机不到万不得已是千万不能起飞的;

然而对面从营区出发去轮值都有车坐,运输机飞机飞上天转一圈就为了制冷弄点冰激凌。


2、你们在前线只能吃简单地口粮配上没多少油的恩希玛(棒子面粥);

对方每天日常口粮供给除了主食之外还有巧克力、口香糖、可口可乐、骆驼香烟和大肉排。

此外每天都有士兵把午餐肉罐头丢在树林里,只是因为一份午餐肉含肉量不足一半,嫌弃不好吃。但是一旦扔出就遭到自己的疯抢,因为这边连碳水都供应不足了。


3、你们有军官过生日了,开一份肥肉罐头顿青菜那就是过年了;

对面遇到这种事烤肉牛排蛋糕走起,甚至还能喝两口啤酒。


4、快开打了,你们长官告诫你们:这批坦克一定要注意保养,坏了就没了,至于海上的那艘航母更是宝贝疙瘩,整个帝国仅此一艘。

此时外面传来了敌方用喇叭训话的声音:武器装备坏了就直接换,坦克坏了就不要了,航母要沉了我们就坐救生艇走,反正后方在一直造,补给到前线就是两天的事,你们人才是我们的宝贝疙瘩。



这边碳水和弹药供应都不足,那边可乐哈根达斯蛋糕肉随便造,甚至飞机上天只是为了吃口冰激凌。

这情况你还想打嘛?你还有勇气打嘛?你还能坚信自己打得过吗?

user avatar

1870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开始研究制冷学,1875年创建了德国第一座工程实验室。在1873-1877年,设计出第一台利用连续压缩氨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制冷机,它安全可靠、经济而又效率高,可以用来制冰和冷却液体。

制冰机倒是德国人发明的了,在非洲作战也吃不上冰淇淋。反而是美军在太平洋冰镇可乐和冰淇淋吃的嗨的很。

黑森林蛋糕是一种典型的德国蛋糕,它由三层饼干层夹着甜奶油制成,在最下面的蛋糕层上还放了一层樱桃,再把各种花样的奶油、樱桃和巧克力碎作为装饰。它的创始人可能是1915年在莱茵地区学做蛋糕的一个施瓦本青年,从那时起也就有了这个举世闻名的德国特色蛋糕。

前线过生日的德军靠自己后勤肯定吃不上,倒是有可能缴获美国佬的。

同样,汽车也是德国人发明的,结果二战真正完全机械化的军队还是洋基的。

德国版敌后武工队有人因为11路去后方结果被发现,美军:“靠,还有走这么远的美国大兵?肯定是敌人”……

德国宣传部门还出过反战SQ宣传画投放,结果美国佬表示《YANK》小姐姐见多了。德国佬画的是假的印刷质量还不行。


所以就算德军发明了午餐肉,吃到吐的还是坐着吉普车喝着可乐的美国大兵。

user avatar

“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这是个象征意义的说法,不是说因为美军发明了午餐肉,就使美军打赢了战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美军拥有的强大后勤保障和补给能力,可以把午餐肉这类的补给品源源不断的送上前线,是这强大的保障能力帮助美军打赢了战争。

这里的午餐肉可以替换成任何东西,可以是风干腊肠,也可以是北京烤鸭,重要的是这背后的补给能力,而不是具体的某件物品。

相比之下,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很多都是穿着单衣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战斗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许多部队都吃不饱饭,美军吃午餐肉都吃腻了,这就是保障能力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所以德军发不发明午餐肉没有意义,它发明了午餐肉,但是连武器弹药、燃料被装都送不到前线,那么午餐肉也只能堆在仓库里等着战败而已。

user avatar

德国人更注重精神生活,发明的是充气娃娃。

user avatar

有午餐肉算啥,大和最后一次出港前的45年4月,舰上水兵都还能吃上海鲜呢,这不比午餐肉更好吃?此时日本的小型渔船基本都被征用纳入海军管理,虽然继续从事捕鱼工作,但也兼做防空观察和反潜观察的任务,至于渔获,基本都供应军方了。

美军的后勤好也是建立在对方无力骚扰或切断的基础上的,一旦后勤跟不上来,问问科雷尔吉多岛上就着海水啃青菜的美军士兵就知道了。

所以“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这个话就是错误的。

美国能够置身事外去生产午餐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孤立于战场之外,不像德国为了防空需要占用大量人力、也不像苏联直接把经济地区变成了战场,也幸亏控制了海洋,不然你看德国会不会从阿根廷进口小麦和牛肉。

午餐肉真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它只是特定战争时代出现下的一种适合军队标准化需求的罐头而已,即使是这种罐头,就连美军自己都在战争结束后就迫不及待的用更美味、更适合战地环境的各种军用口粮代替了。

说到德军,1942年以前德军战无不胜的时候就没有午餐肉,而是各种面包、腌菜和德国腊肠。所以德军有没有午餐肉根本就不影响德军的作战。

user avatar

午餐肉胜利说,是说午餐肉代表的庞大的美国工业胜利,不是说午餐肉本身多么厉害。

论好吃,午餐肉被苏联的焖牛肉罐头吊打。论含肉量,英国咸牛肉也表示午餐肉是个弟弟。

各国罐头五花八门,日本有大和煮

英国有咸牛肉

(带个货,虽然是国产的,但是品相比淘宝网图更接近英国咸牛肉罐头,而且某宝以前很容易买到英国咸牛肉罐头,现在完全买不到)

甚至德国都有各种香肠罐头。

到哪无论哪种罐头,都没有办法做到想午餐肉一样,几乎不限量的供应前线。

其中的奥秘就是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一头猪从进厂到变成成品午餐肉罐头只需要十五分钟,下脚料在工厂就地处理粉碎,作为饲料再次利用。

高效、几乎0浪费、成本压缩的非常低。所以午餐肉才能做到几乎不限量供应前线。

这是美国工业的胜利,午餐肉只是工业的结晶之一,凭借这套工业体系,就算没有午餐肉,美国也能鼓捣出来其他罐头不限量供应前线。

德军不是发明不了午餐肉,是德国工业根本支持不了这种养殖生产方式,就算发明了午餐肉又怎么样?你还是做不到15分钟把猪变成罐头,做不到高效利用任何边角料,所以最终午餐肉和你手里的香肠变得一样,这就毫无意义了。

很多人说二战午餐肉里面根本没有肉,我不反对这一点,但是你要知道,即便里面没有肉,500g一罐的淀粉脂肪混合物,无限量提供给前线的,还是只有美国能做到。

user avatar

物流的概念就是二战美军后勤提出来的。

user avatar

经过2年多太平洋对日作战,已基本打垮了日本联合舰队,太平洋战场只要稳步前进,肃清日本海上力量指日可待。

苏军在东线的胜利已经是可以肯定的事实,英美联军必须迅速展开渡海作战,否则就会失去欧洲战场的主导权,失去瓜分欧洲大陆的机会。

美军攻入欧洲大陆的时机点是处于德国已经被苏联打得节节败退,资源逐渐枯竭,特别是德国陆军的兵员损失已经大到难以补充的地步。

美国在二战时期的兵力投入是分阶段,分批次,先太平洋投入海军,后欧洲投入美国陆军的战略思路。

而此前,美陆军已经为了陆地作战在和平的美国本土训练士兵超过了2年时间。美国为了战役实施而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这个过程当中,包括了午餐肉。

午餐肉有多了不起呢?

实际上这就是美国一贯的宣传手法,从一个细节出发,逐渐展开,最后拉开一个宏大的叙事主题。

如果一定要进行比较,午餐肉堪比阿甘。

午餐肉看起来并不起眼,阿甘有点笨。

午餐肉体现了美国的后勤能力,阿甘从任意一点开始奔跑,带领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

午餐肉取得了二战胜利,阿甘才是美国的骄傲。

午餐肉伟大,阿甘伟大。

午餐肉=阿甘。

简称午餐肉·阿甘。

没有苏军的浴血牺牲。还午餐肉,大龙虾也不行。

这种偷换概念让人恶心到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