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做的牛排很柴不好嚼?

回答
这事儿我太懂了!好不容易买块好肉,结果煎出来跟嚼轮胎似的,那叫一个糟心。别急,咱一步一步捋清楚,下次煎出鲜嫩多汁的牛排,绝对没问题!

你家牛排之所以柴,没准儿是这几件事儿没做到位,咱一个个来过:

一、选肉是大头,错了一切白费

这玩意儿就好比盖房子,地基不牢,上面怎么折腾都没用。

部位不对路: 你买的到底是哪个部位的肉?
可以试试的(嫩): 西冷(Sirloin)、肉眼(Ribeye)、菲力(Tenderloin/Filet Mignon)。这几个部位脂肪分布比较好,筋膜少,肉质自然嫩。特别是菲力,简直是牛排界的“奶油小生”,入口即化。
得小心点(可能柴): 上脑(Chuck)、牛腩(Brisket)、牛腱子(Shin)。这些部位运动量大,肌肉纤维粗壮,筋膜多,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炖煮,直接煎的话,那真是挑战你的牙口。当然,有些大厨能把上脑煎得很嫩,但那得看技术和火候了。
油花(Marmorization)是关键: 你仔细看过肉的横切面吗?那些白色的、均匀分布的细丝状脂肪,就是油花。它在煎烤时会融化,不仅增添风味,更重要的是锁住肉汁,让肉吃起来滑嫩多汁。如果你的肉看着像一块干巴巴的红布,没有油花,那基本就跟嫩说拜拜了。
新鲜度也有讲究: 牛排最好是新鲜的,或者冷藏期不要太长。放太久的肉水分会流失,纤维也可能老化,自然就不那么好吃了。当然,也有熟成(Aging)这一说,但这属于专业领域,咱自己在家玩,新鲜为主。

二、处理不好,等于自毁前程

就算你买了块好肉,要是处理不对,一样会功亏一篑。

解冻要温和: 如果你的牛排是冷冻的,千万别扔热水里或者微波炉里“咻”一下就解冻。这会把肉里的汁水给“煮”出来,肉会干。最稳妥的方法是提前一天从冷冻室拿到冷藏室,让它慢慢自然解冻。如果时间紧急,可以放在密封袋里,用冷水浸泡着解冻,但也比热水好得多。
恢复室温很重要: 这是很多新手容易忽略的一点!煎牛排之前,一定要把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肉,在室温下放个至少2030分钟(厚一点的肉可以放久点)。为什么?你想想,一块冰凉的肉直接下热锅,外部刚煎好,内部可能还是冰的,而且温差太大,会让肉质收缩得厉害,导致汁水流失。让肉恢复到室温,可以确保从内到外受热均匀,煎出来更嫩。
拍干表面,别偷懒: 用厨房纸把牛排表面的水分彻底吸干!吸干!吸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水分是煎牛排的头号敌人,它会阻碍美拉德反应(就是让牛排表面产生诱人焦褐色的过程)。表面湿漉漉的,你煎出来只会是一块“水煮肉”,别想有漂亮的焦褐色和丰富的香气。
调味别太早(看情况): 很多人喜欢提前很久就把盐和胡椒撒上,然后放一会儿再煎。如果你是为了腌制,那另当别论。但如果是为了简单的调味,临近下锅前再撒盐是比较好的选择。为啥?盐会“吃水”,提前撒盐,牛肉表面的水分会被吸出来,导致外部变干,不利于煎出好表皮。不过,如果你有的是时间,比如提前几小时,让盐充分渗透,那另说。但对于家庭操作来说,煎之前撒盐是最稳妥的。

三、煎制技巧,火候是灵魂

这步是决定牛排生死的关键。

锅要够热,油烟要起来: 用铸铁锅或者厚底不锈钢锅最好,它们蓄热性好,温度高且稳定。锅要烧到冒烟,但又不是那种烧糊的烟。这时候再加入一点耐高温的油(比如牛油、猪油或者葡萄籽油),油温也要上来,能看到油面泛起波纹或者微微冒烟就行。高温能快速锁住肉汁,形成焦褐色的美妙外皮。
别老翻动它: 刚下锅的牛排,先别急着动它!让它静静地在锅里受热,煎个一两分钟,让底部形成一层漂亮的焦褐色。然后翻面,再煎另一面。每一次翻面都应该让它在锅里待够时间,形成焦色,而不是在锅里“蹦迪”。频繁翻动只会让牛排受热不均,外面煎过头,里面还是生的,而且破坏了焦褐色的形成。
煎的时间和熟度有关: 这个真的得看经验和牛排的厚度了。
菲力、肉眼(1.52厘米厚):
三分熟(Rare): 两面各煎12分钟。
五分熟(MediumRare): 两面各煎23分钟。这是很多人喜欢的熟度,外部焦香,内部鲜红。
七分熟(Medium): 两面各煎34分钟。
全熟(WellDone): 至少56分钟,甚至更长,但真心不推荐,容易柴。
厚一点的或者带骨的,时间要相应延长。
可以用重物压一下吗? 千万别! 压下去只会把肉里的汁水压出来,让牛排变干,变成“肉饼”。
加香料和黄油: 在煎牛排的最后阶段,可以加入一小块黄油、蒜瓣、迷迭香或者百里香。当黄油融化后,用勺子不断将黄油淋在牛排上(这个叫“Basting”),这样可以让牛排更香嫩,而且能帮助牛排均匀上色。
不要贪心,一次煎太多: 锅里一次放太多牛排,会让锅的温度迅速下降,影响牛排的焦化效果,而且容易导致牛排互相挤压,产生蒸汽,变成“煮”的了。

四、煎好后别急着切!

这一步同样是魔鬼细节!

“醒肉”是必须的: 牛排从锅里拿出来后,不要立刻切!把它放在一个温热的盘子或者砧板上,用锡纸松松地盖住(不要包严实,会把蒸汽闷在里面),让它静置510分钟。这个过程叫“醒肉”(Resting)。在这段时间里,牛排内部的汁水会在纤维之间重新分布均匀,而不是你一切开就“哗啦啦”流一盘子。这个“醒肉”的过程,会让牛排吃起来更鲜嫩多汁,而且熟度也会往上走一点点。
顺着纹理切,还是逆着纹理切? 观察牛排的肉纹,你会发现肉的纹理走向。切牛排的时候,一定要逆着肉的纹理下刀(就是跟肉纹垂直),这样才能切断那些粗长的肌纤维,让牛排更容易咀嚼。要是顺着纹理切,那就是在跟你的牙齿较劲。

总结一下,让你的牛排变得柴不好嚼,很可能是以下原因的组合拳:

1. 选了不适合煎的部位,或者肉的油花太少。
2. 解冻方式不对,或者煎之前没有让肉恢复室温。
3. 煎之前没把肉表面水分拍干。
4. 锅不够热,油温不够,或者煎的时候频繁翻动。
5. 煎的时间不对,过熟。
6. 煎好后没有静置“醒肉”,或者切错了方向。

下次你再煎牛排的时候,对照着这些点,一项一项来检查。特别是让肉恢复室温、把表面擦干、锅要够热、别频繁翻动、以及煎好后一定要醒肉,这几点是关键中的关键!多尝试几次,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完美牛排大法!别灰心,这都是经验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买到薄切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