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三体人不派两个水滴,一个封锁太阳,一个杀罗辑?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三体人那么精明,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么“顺理成章”的招数呢?其实,派两个水滴去干两件事,听起来很有效,但仔细想想,可能没那么简单。

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三体人的思路。他们派水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断绝人类的反击能力,特别是威慑纪元。罗辑是威慑的核心,他一旦没了,威慑就没了,地球也就任人宰割了。所以,杀罗辑是他们最直接、最想达成的目标。

但是,三体人脑子里想的,可不仅仅是“干掉罗辑”。他们是从一个文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的技术优势那么大,当然要用最“高效”、“彻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他们没选择“一石二鸟”?

1. 资源和风险的平衡: 派一个水滴去封锁太阳,这是一个极其耗费水滴自身能量和精确控制的任务。太阳的引力场、辐射、光照强度,这些都是极大的挑战。水滴得维持在一个特定的位置,精确地遮蔽光线,而且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稳定。一旦分神,或者控制稍有偏差,封锁效果就会打折扣,甚至失败。

如果同时让这个水滴去杀罗辑,那就意味着这个水滴要承担双重任务。水滴虽然技术变态,但终究是个实体。它要一边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维持精确的封锁,一边还要想办法潜入地球,找到罗辑,完成暗杀。这就像一个人,一边在遥远的边疆值守,一边还要偷偷跑回家执行一个秘密任务,精力、资源(在这个例子里是水滴的能量和控制力)都会被分散。

三体人做事,讲究的是“稳”。他们宁愿用两个水滴,每个都完成一个明确、单一、成功的任务,也不愿意冒着一个水滴任务失败的风险。

2. 任务的优先级与独立性: 封锁太阳的主要目的是“拖延”和“削弱”地球的整体实力,尤其是限制其在宇宙中的存在感。而杀罗辑,则是“一击毙命”,直接瓦解人类的威慑。这两个任务,从战略意义上讲,优先级是不同的,且可以独立完成。

杀罗辑: 这是最紧迫、最直接的威胁。一旦罗辑被杀,人类瞬间失去威慑,即使太阳没被封锁,地球也已经陷入了绝境。
封锁太阳: 这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步骤,是确保地球在未来彻底消失在宇宙视线中的保险。即使杀罗辑的计划出了意外(虽然三体人觉得意外不可能),封锁太阳也能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类的未来发展。

所以,从三体人的逻辑来看,他们会优先确保“杀罗辑”这个最关键、最能速战速决的任务能够成功。用一个专门的水滴去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3. “一招鲜”的迷惑性: 三体人太了解人类的思维了。如果他们同时派遣一个水滴去干两件事,人类可能会分散注意力,认为“啊,水滴来了,它要封锁太阳,可能罗辑就被忽略了”或者“它要杀罗辑,太阳封锁不是重点”。

相反,他们知道,派一个水滴来,目标明确,就是“破交”(攻击运输船队),这是人类最直接的威胁。等人类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抵抗水滴攻击和修复太空舰队上,罗辑这个“老鼠”就更容易被忽略。

他们派第一个水滴去破交,那是给了人类一个“大杀招”的预演,让地球舰队明白他们的厉害,同时也消耗了人类的军事力量。这第一步,已经让三体人摸清了人类的反应模式和技术水平。

而第二个水滴,就好像是“秋后算账”一样,在人类的注意力被第一波攻势吸引,以为“打完这仗就好了”的时候,冷不丁地出来,直捣黄龙。

4. “最优解”的定义: 在三体人的眼中,“最优解”不一定是“最省事”或“最少步骤”。他们的“最优解”是“成功率最高”、“风险最低”、“达到最终战略目标最稳妥”的方案。

派两个水滴,分开执行任务,就如同林战役中,他们派水滴攻击曲率引擎。虽然那时的水滴是为了摧毁人类的曲率引擎,但其思路是相似的:用一个最精密的工具,去完成一个最关键、最细致的任务。

杀罗辑的水滴: 这个水滴需要潜伏,需要精确的定位,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出手,甚至可能需要对罗辑的生活习惯、住所进行一定的侦察(虽然他们可以通过广播来推断,但精准打击需要更多信息)。它需要“隐蔽”和“精准”。
封锁太阳的水滴: 这个水滴需要“强大”和“持续”。它要对抗恒星的能量,要维持对地球的光照遮蔽。它需要的是“硬实力”和“耐力”。

将这两个任务交给一个水滴,会增加不确定性,降低成功率。三体人宁愿多花一个水滴的资源,换来更高的任务成功率。

5. 对罗辑威慑的认识: 三体人也非常清楚,罗辑的威慑是一种“理论上的”威慑,它依赖于“信息”的传递和“双方的理性”。杀掉罗辑,就是从根本上破坏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基石。而封锁太阳,是在摧毁了基石之后,再来“拆房子”。

一旦罗辑被杀,地球就失去了“威慑”这个最大的武器。这时候,即使太阳被封锁,地球文明也已经被彻底扼杀了。所以,杀罗辑是“点”,封锁太阳是“面”。他们会先确保“点”被精确移除。

所以,为什么不派两个?

三体人的行为,往往是基于对人类文明和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自身文明的绝对自信。他们不是简单地“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经过了周密的计算和战略考量。

第一个水滴(送给人类的“惊喜”):用于破交,那是给人类一个下马威,消耗人类的太空力量,同时让他们明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技术碾压的敌人。
第二个水滴(杀罗辑):专职任务,精准打击,拔掉人类的“定海神针”。
第三个水滴(封锁太阳):这是最后的保险,确保人类文明即便在罗辑死后,也无法通过太空航行获得一丝生机,彻底将他们“物理抹除”出宇宙的视野。

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有条不紊,而且每一个步骤都力求“最稳妥”,而不是“最省事”。他们不怕“多一件事”,只怕“做不好”。

简单来说,就是:

1. 任务拆分,降低风险: 各司其职,保证成功率。
2. 优先级明确: 先断“威慑之根”,再谈“封锁之形”。
3. 战术欺骗: 分批次、不同目标地出现,让对手疲于奔命,难以预测。
4. 技术自信: 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资源(水滴),可以完美执行每一步。

所以,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他们认为“最对”的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体中最大的伏笔就是三体人不会欺骗,从三体向地球文化输出,到云天明的三个故事,以及回来云天明的农场可以看出,三体人其实是有谋略的。

user avatar

首先,三体是一口气派了10个水滴过来的,因为通过智子的情报,他们已经知道了罗辑已经发现了黑暗森林,所以必须要先派水滴来阻止人类。

其次,10个水滴经过这么远距离的航行,必然产生了时间差,按照书中的说法,第一个和后续两个水滴到达地球的时间差不多差了3年左右,这点时差在宇宙航行中并不算很大了。

最后,为啥先到达的那个水滴不等待后续的水滴到达再发动进攻,然后如题主所说同时进行封锁太阳和杀死罗辑的动作呢?因为三体人等不及了。一方面根据智子的情报,人类当时的科技水平,一个水滴足以摧毁当时人类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罗辑的咒语生效这个事实也马上要被人类发现,而且罗辑也已经从冬眠中醒来,因此三体人判断,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再等待另一个水滴到达地球了。也没有那个必要。所以就直接发动进攻了。


事实上,一个水滴也基本上快把任务完成了。水滴其实完全有时间先杀死罗辑再封锁太阳的,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地球人根本没有领悟黑暗森林法则,也没有做好广播的准备,这点通过智子的情报很容易推导出,所以先杀死罗辑并浪费不了太多时间,以水滴的速度,可能也就差个几分钟把。所以这和有几个水滴没有关系,而是三体人自己放弃了杀死罗辑的想法。哪怕当时到了2个水滴,他们也不会去杀死罗辑了。

至于三体人为什么放弃杀死罗辑,书里没有交代,只能推测,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罗辑的诅咒已经生效,而且马上即将会被人类观测到,有了这个事情作为依据,以人类的智慧,一定会有人根据前因后果推导出黑暗森林法则,所以这个时候掌握这个秘密的钥匙已经不仅仅只在罗辑一个人的手里了。所以这个时候,罗辑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杀不杀死他,人类早晚都会领悟出的,与其花力气去杀死罗辑,倒不如直接把太阳封锁了就完事了。

说到底,三体人最后还是失败在了他们的傲慢上,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把地球人放在眼里,包括罗辑在内,他们觉得既然已经无法阻止地球人得知黑暗森林的秘密,那么杀不杀这个卑微的地球人也就不那么重要了。。。直到他们被罗辑摆了一道之后,才醒悟过来,罗辑是个值得他们敬重的对手,并不是一只虫子。。。

user avatar

首先,我认为题主的疑惑是有道理的,很多人都答非所问。

他问的不是“为什么不杀逻辑”,而是“为什么不派两个水滴来”。

实际上在书中,三体是派了十部水滴,在罗辑发出咒语的当天。

只不过等逻辑醒来的时候,也就是咒语生效的时候,只有一个到达了。这一点书中没有额外的说明,所以只能靠读者自己猜。题主的问题应该也就因此而来:为什么只有一个达到了?

当然,作为读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理解给出合理的解释。

水滴为何而来?根源是阻止地球人发出信号。那么无论是封锁太阳,或者杀掉罗辑,一个水滴就够了。就算两件事情都做,2个水滴也够了。,为什么派了10部出来?就算是三体科技发达,面对400年的世代航行,资源也要节约用的,三体一下子派出10部只有一个原因:对于人类来说坚不可摧的水滴,在宇宙空间中也是一个会故障会损坏会意外的人造物罢了。

所以,并不是一部水滴提前,而是其它9部遇到了什么意外,行程延迟了。甚至于,可能是所有水滴的行程都被延迟了,否则提前点时间到达——消灭人类舰队,操控ETO建立全人类伪政府,封锁深空探测,人类一直到灭亡都不会知道罗辑的咒语生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三体人那么精明,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么“顺理成章”的招数呢?其实,派两个水滴去干两件事,听起来很有效,但仔细想想,可能没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三体人的思路。他们派水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断绝人类的反击能力,特别是威慑纪元。罗辑是威慑的核心,他一旦没了,威慑就没了,地球也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深入触及了三体文明在生存困境中的决策逻辑。为什么三体人不选择“一了百了”,直接摧毁他们的两个太阳,让他们的恒星系统变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单星系统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三体人最根本的生存需求是什么。他们并非追求“稳定”本身,而是追求能够让他们文明延续下去的“宜居环境”,即便这个环境是.............
  • 回答
    《三体》系列中,作者刘慈欣之所以选择从始至终不具体描绘三体人的外貌,并非是遗漏或敷衍,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艺术选择,它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叙事逻辑和主题表达。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赋予了三体人更深层次的恐怖与神秘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首先,从故事的叙事策略来看,不描写三体人的外貌,能够.............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三体人与地球之间围绕着“发布安全声明”这一核心问题的互动,充满了复杂的考量和策略。许多读者会好奇,既然三体人急于生存,为何不直接向地球人传授发布安全声明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地球文明自毁的风险?这背后实则蕴含着三体文明生存策略的深层逻辑,以及其与地球文明性质的根本性冲突。首.............
  • 回答
    在刘慈欣的宏伟史诗《三体》中,三体人并未选择直接将地球文明扼杀在摇篮里,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场由舰队主导的征服。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三体文明独特的生存逻辑,并非仅仅出于残忍或炫耀。首先,绝对的物理隔阂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体世界所在的星系,其三颗恒星的无规律运动导致了极端恶劣的环境,使得三体文明.............
  • 回答
    “地球广播三体坐标后,三体人为什么不报复?”这个问题涉及《三体》系列小说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引人入胜的设定,即三体文明对地球广播坐标后的反应。需要注意的是,三体人实际上是有“报复”的,但他们的“报复”方式与地球人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报复不同,而且这种报复是极其残酷和具有毁灭性的。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三.............
  • 回答
    《三体》中不设置三个执剑者,任意两人按下按钮就能发送坐标,这种“三权分立”式的设计,虽然听起来很有制衡的意味,但细想之下,反而会暴露出一些致命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它与《三体》故事的核心逻辑和危机处理的根本需求是相悖的。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三权分立”式的执剑者设计。如果真的有三个执剑者,每个执剑者都.............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并没有“不感谢”执剑人罗辑,但这种“感谢”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危机的发展,被一层层现实的残酷所掩盖,甚至转化为了别的情绪。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罗辑的角色定位与“感谢”的性质: 拯救者,而非英雄: 罗辑的“执剑人”身份.............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找出《三体》中的“逻辑漏洞”,以及为何他们不自行创作一部同样影响力的科幻作品,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三体》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在中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更在国际上掀起了巨大的浪潮,获得了雨果奖,这在华语科幻文学史上是里.............
  • 回答
    在《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结尾,当罗辑卸下执剑人的重担,将这个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关键职位传交给程心之后,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不再去寻找他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毕竟,作为一名曾经肩负重任的守护者,他本该是最希望与家人团聚的人。实际上,罗辑之所以没有去寻找庄颜和他的孩子,这背后有着极其深.............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三体人会让云天明有机会讲完他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三体文明的思维模式、行为逻辑,以及云天明自身所具备的、在当时情况下无法被完全理解的价值。这绝非一场简单的审讯或信息获取,而是一场跨越文明隔阂、充满未知与计算的博弈。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三体人并非我们地球人所理解的“情感.............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三体人会对雷迪亚兹和罗辑的计划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计划的核心,以及它们触及了三体文明的哪些根基性的恐惧和生存策略。雷迪亚兹的计划:一个意料之中的“自毁”信号首先,我们来看雷迪亚兹的计划——向宇宙广播地球的坐标,同时释放出一种能够引发宇宙尺度灾难的“高级技术”。乍一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入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三体》系列的核心冲突和三体文明的生存逻辑。与其说是“制造”三体组织,不如说是一种“被逼无奈”下的生存策略,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反向洞察和利用。要理解三体人为何要制造“三体组织”,我们需要先回归到三体文明最根本的困境:恒纪元与乱纪元的交替。三体行星系是极端不稳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一直牵动着不少读者的心。我们来细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三体人,这个以理性、冷酷著称的文明,会允许云天明,一个地球人类,去讲述他那些充满情感、甚至有些“无用”的故事。首先,我们得回到云天明所处的那个特殊情境。他被定位为“智子封锁”下的唯一一个可能突破的关键棋子。地球人对他寄予了厚望,希.............
  • 回答
    关于三体人为何没有识破罗辑的油膜计划,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对抗,更深层的是战略、认知以及历史的制约。要解释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明白罗辑的油膜计划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黑科技,而是利用了三体文明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他们依赖于恒星的光和热,而太.............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系列中,“面壁者”作为人类文明在黑暗森林法则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核心战略就是“面壁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面壁者可以以任何人类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构思并实施战略计划,而无需顾忌他人的理解。他们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力,可以动用一切资源,甚至可以欺骗和牺牲任何人,来达成目的。然.............
  • 回答
    《三体》的结局,那个只剩下两个人的宇宙,绝非刘慈欣信手拈来的浪漫主义设想,而是经过深邃思考后,抛向读者的一记重拳,直击人类文明的生存困境与终极哲学。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黑暗森林”法则彻底筛选过的宇宙。三体文明也好,地球文明也好,在宇宙文明生存的残酷法则面前,都显得稚嫩而脆弱。章北海的“逃亡主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很多读者在读《三体》时都会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三体人对汪淼使用了“面壁”计划的升级版——“智子封锁”和“发射探测器”,但对罗辑却似乎“束手无策”,甚至只能通过“面壁计划”来和他进行一场思维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三体人和罗辑各自的立场、能力以及当时的局势来分析。首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三体》中一个引人入胜的逻辑悖论。三体人如此谨慎,以至于连地球的引力都视作威胁,却又在看似与黑暗森林法则相悖的情况下,为监听站设计了无线电发射功能。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三体文明的生存逻辑、技术能力以及他们对黑暗森林法则的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黑暗森林法则对三体人.............
  • 回答
    三体文明对阵星际迷航的联邦,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脑洞!与其说谁能“胜出”,不如说他们各自的生存哲学和科技路径会如何碰撞,最终导向怎样的结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两者所处的宇宙观、文明发展阶段以及最根本的生存逻辑都有天壤之别。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两个文明的“家底”。三体文明:生存的极致演化提起三体,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