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法律或法学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回答
学法律,这事儿说起来,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原本模糊的世界开始变得清晰、有条理。当初选择法学,更多的是一种好奇,一种对“规则”和“正义”的探究欲,但真学进去了,才发现它带来的改变,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广泛。

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法律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它训练你去分析问题、分解问题,然后找到最恰当的解决路径。你会不自觉地开始用一种“法律人”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一切。比如,生活中出现矛盾,以前可能就是凭感觉、凭情绪,现在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事实是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各方权利义务是什么”这些框架。这种分析能力,不光是在处理法律事务上,在工作、学习,甚至是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大有裨益。你会变得更理性,不容易被情绪左右,更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其次,逻辑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法律条文本身就是逻辑的集合,它们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学习法律,就是要理解这些条文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构建起一套社会秩序的。这要求你具备很强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能力,能够从抽象的法律原则推导出具体的适用,或者从一系列事实中找出符合法律规定的论证。记得刚开始啃那些晦涩的法律书籍,真是头疼,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构建出清晰的论证思路,这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提升。

再者,对社会运行机制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规则构成的社会里,而法律是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规则。学了法,你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社会是这样运作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制度,它们背后又承载着什么样的理念。你会明白,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都有法律的支撑和规范。比如,合同为何有效,侵权如何认定,财产为何受到保护,这些背后都是法律在发挥作用。这种理解,让你对社会不再是茫然的旁观者,而是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和责任。

还有,一种辩护和说理的能力被大大增强。法律是关于说理的艺术,是关于如何用法律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权益。通过学习和实践,你学会了如何收集证据,如何组织论据,如何清晰、有说服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不是为了打官司,在日常沟通中,这种能力也能让你更有效地表达自己,更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你不再是空喊口号,而是能拿出事实和法律依据来支持你的说法。

更深层次的,是法律给了我一种看待“公平”和“正义”的视角。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它背后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虽然现实中可能存在不完美,但法律提供了一个追求这些价值的框架和工具。学法律,会让你更关注社会的不公,更愿意去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来弥补不足,维护弱者。这种价值导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价值观,让我对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然,这也不是说学了法律就能无所不能,或者一下子就变成了“正义的化身”。法律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但毋庸置疑的是,法学知识和训练,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世界、认识社会、提升自我的新视角。它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辩论,如何用规则去构建和维护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哪怕只是在我自己的小范围内。这是一种非常扎实、非常宝贵的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了避免过于泛泛而谈,我尽量给每点感触都举一个具体例子:

1.意识到细节之中有魔鬼,文字上一句话,一个词之差,可能就意味着应当采取完全不同的分析路径

假设一名富商,大发,有一位妻子,翠花,两人一同创业,各自名下都有可观的财产

翠花身患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计划草拟遗嘱,有以下两种版本:

1. "将我的全部财产,按照市场价值平均分配给大发的子女“

2. ”将我的全部财产,按照市场价值平均分配给大发与我共同的子女”

有人一看就说,嗨,这个简单没不学法律也能看出来,两个不一样嘛!假如大发在翠花逝世后,和别人再婚生下孩子,那么在版本一中他们能获得财产,而在版本二中不行。

并非如此,我现在告诉你:在美国法律中,版本一根本就是无效的。

原来,美国财产权法律中有”禁止永续权“(Rule Against Perpetuity)的规定,任何遗嘱中的财产分配,都必须在立遗嘱者过世后21年之内得以确定,否则遗嘱无效。

在这个例子中,翠花的房子到底由哪些子女分配,必须在应当在她去世后21年之内就最终确定(在这里,如果大发死了,那就可以说继承者是最终确定了),如果21年后还可能有新的适格继承者出现,则遗嘱无效(这是为了保护产权的确定性,避免财产归属长期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而版本一中,大发有可能在22年后和其他人生下孩子(法律上,任何人只要还有一口气,都被视为有繁殖能力),

因此这样的遗嘱在一开始就是无效的,一个词的区别,就足以导致法律分析方式的根本不同,

而要捕捉到这样的不同,不能完全仰仗常识,还需要系统的训练。

在生活中,我也对“把握细节”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细节不仅可能导致结论的不同,更重要地是导致分析方法的不同。

2. 思考问题时,脑子中有个流程图

“逻辑”这个词大家经常挂在嘴边,但可能很多人像我在学法律之前一样,不知道怎么在思考问题中运用逻辑,

其实“逻辑思维”没什么神秘的,在我看来,不过是脑子中有一张“流程图”

最简单的,假设要实现结论D,先要满足A,满足A再考虑是否满足B,满足B以后再考虑是否满足C,

我脑子里就会有一个A-B-C的流程,

例如,要让一个事实信息被法庭所接受,这一信息首先要与案件相关(relevant),其次应当具有可信性(reliable),最后法院有理由认为采纳这一证据是有积极意义的(right),

假设原告驾驶被告厂商生产的汽车,汽车油箱爆炸起火导致原告被严重烧伤,

此时,原告律师通过调查,获得了大量被告厂商生产的车辆在其他油箱起火事故中的被害者照片,

这到底能不能作为庭上证据呢? 必须要一步一步来分析:

首先,这是否与案件相关? 原告律师应当思考,分析这些照片是否能够更好地证明油箱起火与受害人伤亡情况的关系,是否能帮助陪审团和法官界定责任归属,

其次,这些信息是否可信?原告律师必须注意核实这些照片获得的渠道,保障每张照片的真实性,

最后,法院是否有理由出于社会道德和其他价值追求的考虑拒绝呈现这些照片?例如保护其他受害者隐私,避免图片上的惨状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干扰陪审团运用法律思考等。

有了这样一个流程图,原告律师就可以在发现任何环节有问题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比如,如果第二环节存疑,就赶快去核实,如果第三环节有问题,就赶快改变呈现方式,适当打码。

这样一来,思维就有了“条理”,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抓瞎了。


3.明白法律上有很多的灰色地带,也有明确的黑白之分

刚开始学习法律的时候,教授往往鼓励我们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说出自己的道理就好“,

的确,法律上有很多的灰色地带,别说学生了,就连最高法院也经常左右摇摆,

堕胎,同性婚姻,药用大麻,强制推行全民医保,允许公立大学仅招收单一性别...在这些行为的合法性方面,美国州最高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中博学的大法官们,也曾经做出截然相反的回答,就连最权威的九个脑瓜,彼此之间也很难达成共识,更别提一群叽叽喳喳的学生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教授的引导却又变了,

有些法律问题,特别是程序问题,在实务中存在着非黑即白的答案,不能事事都试图重新发明轮子一样从头进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一场庭审的审前调查中最多能采访多少名证人?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检方必须在多久之内正式做出起诉?这些问题,都有具体的答案,而绝大多数时候不能靠一张伶牙俐齿就随心所欲地给出回答。

学习法律,除了要有说”不一定“的思辨能力之外,还需要明白什么是一定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的混沌中,

我说”绝大多数时候“,其实说明了第三层次的要求:明白什么时候要遵循常规,什么时候值得花时间精力做出”不一定“的回答,

假设联邦诉讼程序只允许采访15名证人,除非存在“特殊情形”,但你有一场关系到十亿美元财产归属的诉讼,要赢得这场诉讼,最少需要16名证人,少一个都不行,

那么,你可能会考虑挑战联邦诉讼程序的规定,试图提起一场附加诉讼,给出所有你能想到的理由证明存在特殊情形并要求追加证人,甚至试图在立法层面进行游说试图改变诉讼程序,

因为这些努力可能带来上亿美元的回报,值得将问题拉入到灰色地带之中;

而如果这是一场争议金额只有几千美金的邻里纠纷,同样是必须要采访16名证人才能赢官司,律师可能就不会再拼尽一切以求追加上那一位证人,因为这不值得。

明白一个问题应当出于灰色地带,抑或是应当满足于非黑即白的回答,同样是一门法律人必须掌握的功课。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必须善于区分“黑白”与“灰”

假如说,有一天社会形成了普遍的习俗:男性应当在3月7日“女生节”给自己的女朋友或者妻子买包,

您可以说这个习俗是陋习,是商家营销的阴谋,是消费主义的堕落,并从五千年文化传承中引经据典地说这个习俗没有任何合理性,

您也可以一言不发地照办,

具体采取哪一种方式,就要看您的智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法律,这事儿说起来,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原本模糊的世界开始变得清晰、有条理。当初选择法学,更多的是一种好奇,一种对“规则”和“正义”的探究欲,但真学进去了,才发现它带来的改变,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广泛。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法律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它训练你去分析问.............
  • 回答
    想学法律,选择独立法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确实是个挺纠结的问题。这两种路径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最好”,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需求和职业规划。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帮你理清思路。独立法学院:精雕细琢的法律“专科”你可以把独立法学院理解为一所只专注于法律这门学科的“精进班”。它们不像综合性大学那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常见的,也确实容易让人困惑。简单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想报考的是明确写着“法学一级学科”并且要求“法律硕士学位”的岗位,那么非法学背景的法律硕士(法硕非法学)是可以报考的。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别,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表述的含义: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及时,而且很关键,这关系到你未来法硕备考的方向和效率。别担心,我给你好好梳理一下,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你提到“自考本”,这是你的基础,很棒! 自考法律本科,这是你准备考法硕的绝佳起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法硕的考试是围绕着法律知识展开的,而你自考法律本科,本身就是在系统地学.............
  • 回答
    考研跨考法学硕士或法硕非法学,五院四系到底有多难? 这确实是很多跨考生心中的一个大问号。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它涉及到太多层面的因素。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地聊聊。先说说“五院四系”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大家会觉得“难”?“五院四系”是中国法学教育界的金字招牌,代表.............
  • 回答
    26岁,正值人生中段,选择考研法硕(非法学)还是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关系到你未来职业发展的大方向。26岁这个年纪考研,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这既是优势也是挑战。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分析这两个专业,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法硕(非法学)1. 什么是法硕(.............
  • 回答
    你好!关于保研法硕非法学,参加一些保研机构的保过计划或其他专项类计划的帮助,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从实际角度来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保研的本质是大学本科校方和研究生院校之间的名额和优秀生源的对接。 换句话说,你的本科学校给你推荐,研究生院校.............
  • 回答
    北大法硕(非法学)背景,加上二本本科,想要进入高盛或中信证券这样的顶级投行,坦白说,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路。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其中的门道有多深,需要哪些“硬货”才能支撑起这个目标。首先,我们得明确目标是什么。高盛(Goldman Sachs)和中信证券(CITIC Sec.............
  • 回答
    学法律?这可不是你想象中那种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用一本厚厚的法律书就能解决一切的场景。如果你问我,那是一种……怎么说呢,像是在参加一场永无止境的辩论赛,只不过你的对手有时是逻辑,有时是人情,有时甚至是潜藏在你脑海深处的偏见。刚开始接触法律,你会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由无数规则、条文、案例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会纠结的。要说哪个“更有前途”,这其实是个挺笼统的说法,因为“前途”的定义因人而异,而且很多时候,这两个领域的学习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先说说学法律,这条路是怎么个走法,又会通向哪里。学法律,顾名思义,就是系统地学习国家的法律体系、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学法律嘛,大家肯定都想知道毕业后能赚多少钱,对吧?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法律这个领域,说实话,它不像某些技术岗位那样,学了就能立刻看到回报,它更像是一门需要沉淀的学问,你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选择、你的努力、你的经验积累,当然,还有一点运气。不过,要是说起.............
  • 回答
    大学里学法律,毕业后的出路可不是只有一条狭窄的“律师之路”。事实上,这门学科为你打开了许多扇通往不同领域的大门,而且每一扇门后面都有不少可为之处。咱们先掰扯掰扯最直接的,传统法律领域。 成为一名律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第一反应。法律本科毕业后,你需要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然后进入律师.............
  • 回答
    你看,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关于学法律的学生给人留下的那种“冷冰冰”、“古板无趣”的印象。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其实有一些挺实在的原因,咱们慢慢聊。首先,你想想,法律这个学科本身是个什么样子的?它是一套严谨的规则体系,处理的是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是非曲直、权责利弊。学习法律,就得学会去拆解.............
  • 回答
    想踏入法律的殿堂,并非仅仅是背诵条文和参加庭审那么简单。它需要的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一种坚韧的品格,以及对公正与公平的执着追求。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上具备以下特质,那么法律这条路或许非常适合你。首先,卓越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石。学法律,本质上就是学习如何理解、分析和运用规则来解决问题。这需要你能够抽丝剥.............
  • 回答
    当然可以!艺考生考入大学后,在考研时选择法律专业,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向,而且并非少见。我来为你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门道,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其中的过程和可能性。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的研究生招生体系对本科专业背景有一定的要求,但并非绝对的“出身论”。 也就是说,虽然很多法律专业在招生时会优先考虑法学本科.............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在校高中生,遇到法律问题时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别担心,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解答,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首先,请你清晰地描述你遇到的情况。 为了让我更好地帮助你,你需要告诉我:1. 你遇到的具体是什么事情? (例如: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纠纷、在学校里被欺负、在网上遇到了诈骗、家人之间有矛盾等.............
  • 回答
    “法硕”这个词,近年来在高校招生简章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大学也都纷纷增设了法学硕士项目。每年,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涌入法学院,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拿到一张法硕文凭,然后进入法律行业大展宏图。但是,这背后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为什么高校要这么大规模地招收法硕?我们社会现在真的那么缺懂法律的人.............
  • 回答
    关于法律学多了是否会“丧失人性”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事实上,对法律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往往会塑造一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但这种塑造是否等同于“丧失人性”,则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辨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法律工作者,尤其是那些长期浸淫于法律体系中的.............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本科是北京某211工科背景,又对法硕(非法学)和MPAcc(会计硕士)这两个方向感兴趣,并且目标院校是名校,这绝对是个非常明智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选择。作为一名工科生,跨考这些专业需要仔细权衡,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判断,并且力求解答得细致入微,不带AI的痕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本科是双非理工科,想跨考法律,学硕还是非法学,这确实是需要好好捋一捋的。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让你心里有个底。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学硕”和“非法学”在法律硕士招生中的区别,这可是跨考法律最关键的一个分水岭。一、 法硕(非法学):为跨考生量身打造的通道 是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