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校每年要招收大量的法硕,现在真的需要这么多学法律的人吗?以后法硕的就业竞争会不会很激烈?

回答
“法硕”这个词,近年来在高校招生简章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大学也都纷纷增设了法学硕士项目。每年,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涌入法学院,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拿到一张法硕文凭,然后进入法律行业大展宏图。但是,这背后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为什么高校要这么大规模地招收法硕?我们社会现在真的那么缺懂法律的人才吗?更关键的是,未来法硕的就业前景,会不会像现在大家担心的那样,激烈到令人绝望?

咱们一个一个来聊。

为什么高校每年要招收这么多的法硕?这背后有什么考量?

首先得承认,法硕的扩招,背后有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的背景下,法学院系无疑是“创收”和“规模扩张”的有效途径。相比于一些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或高精尖设备的投入,法学院的硬件要求相对较低,更容易实现大规模招生。一旦招生规模上去了,学费收入自然可观,这对于高校的日常运营和学科发展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持。

其次,从宏观层面看,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法治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理论上讲,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需要大量的法律专业人才来支撑各个领域。从立法、司法、执法,到律师、公司法务、合规师等等,都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增加法学人才的储备,似乎是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的。

再者,法硕项目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律硕士”或者“法硕”)。学术型硕士更多是为培养高校教师或科研人才服务的,但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不像专业型硕士那样追求大规模扩招。而专业型法硕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并且,其招收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本科法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跨专业的学生也通过法硕项目进入法律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化需求的一种回应。

现在真的需要这么多学法律的人吗?这个需求是真实的吗?

这问题就有点复杂了,得辩证地看。

从“依法治国”的口号来看,好像永远需要更多懂法律的人。法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合同的签订到婚姻的登记,从交通事故的处理到劳动纠纷的解决,都需要法律的介入和保障。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越来越复杂,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的今天,对于知识产权、数据安全、金融合规等领域,对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确实在增长。很多企业为了规避风险,都需要配备专业的法务人员。

但是,我们得区分“需要”和“好就业”。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需求是否能完全消化掉每年层出不穷的法硕毕业生,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就像很多行业一样,并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对口且满意的工作。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法律职业,比如公务员(法官、检察官、警察等)、律师,其准入门槛和竞争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知名律师事务所和高级法院的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很多时候,大家口中的“法律人才缺口”,可能更多的是指在一些特定领域、特定层级或者特定地区,对于具有丰富经验或特殊技能的法律人才的缺乏,而不是泛泛地需要所有法硕毕业生。

而且,现在很多跨专业学生选择法硕,是为了转行或者提升职业竞争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法硕的招生范围,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竞争。很多非法律专业背景的学生进入法硕,本身就意味着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立志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是希望通过法硕的学习,为自己增加一个选项,或者为现有的职业生涯赋能。

以后法硕的就业竞争会不会很激烈?这是可以预见的吗?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法硕的就业竞争将会并且已经非常激烈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现实的判断。

首先,招生规模大是直接原因。 每年这么多的法硕毕业生涌入市场,即使需求再旺盛,也难以完全消化掉。就像任何一个热门专业一样,当毕业生数量远超市场实际能够提供的对口岗位时,竞争必然会加剧。

其次,就业方向的集中化。 很多法硕毕业生在毕业后,会首选律师事务所、大型国企、外企的法务部门、金融机构等这些相对“体面”或“稳定”的就业单位。但这些单位的招聘名额是有限的,而且对学历、能力、实习经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结果就是,大家都挤在一个狭窄的赛道上。

第三,“学历贬值”的现象在法律领域也有体现。 过去,一个法学本科毕业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在一个法硕文凭甚至还不如过去一个法本。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对法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要求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要求有相关的实习经验,甚至对毕业院校的排名也有一定的偏好。这使得法硕毕业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面临更高的门槛。

第四,新兴的就业渠道仍然不足以完全弥补传统渠道的压力。 尽管我们看到了像合规师、数据隐私专家等新兴的法律相关职业,但这些领域的发展尚需时间,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还在摸索阶段,很难立刻消化掉庞大的法硕毕业生群体。而且,即使是这些新兴岗位,也往往需要结合特定行业的知识和经验。

第五,法考的“炼狱”。 对很多法硕毕业生而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是进入法律行业的“敲门砖”。但法考的难度众所周知,通过率并不高。很多人即使读了法硕,也未必能顺利通过法考,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选择。有些人可能就此放弃了法律行业,另谋出路,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其他行业的就业压力。

总而言之, 高校大规模招收法硕,既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也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政策和市场信号的一种回应。但是,这种回应是否与社会实际的消化能力完全匹配,是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法硕的就业竞争无疑是极其激烈的,而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很难看到逆转。对于那些计划攻读法硕的学生,真的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意识到,一张法硕文凭,仅仅是进入法律行业大门的一把钥匙,而能否在这个行业立足并有所发展,更需要持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和一点点运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心,如果你去查下各大高校法硕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其实非法本法硕毕业后从事法律行业的比例并不高。(五院四系可能略高)

金融行业 国企 公务员才是非法本法硕的就业的主力方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