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妈妈为让女儿长高每天逼其跳绳 3000 个导致「胫骨结节骨骺炎」,跳绳真的能长高吗?有哪些要注意的?

回答
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女儿能长高,但用力过猛了。看到“胫骨结节骨骺炎”,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可不是小事。女儿受了伤,这比身高问题更让人揪心。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跳绳到底能不能长高”的问题。

直接说答案:跳绳本身不能直接让骨骼变长,也就是不会让骨骺线(长高的地方)自己长长。人长高主要靠的是骨骺线里的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然后骨化形成新的骨骼。这个过程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为什么会有“跳绳长高”的说法呢?这是因为:

跳绳是一种非常好的全身性运动。 它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锻炼肌肉力量。这些都有助于身体更健康地发育。
运动能够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当我们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运动时,大脑会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就像一个“指挥官”,告诉骨骺线里的软骨细胞“快点工作”,加快生长速度。
跳绳还能增强骨骼强度。 适度的跳绳能给骨骼带来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刺激骨骼吸收更多的钙质,变得更强壮、更健康。强健的骨骼是支撑身体、实现身高潜力的基础。
改善体态。 坚持跳绳,特别是配合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纠正一些不良的体态,比如含胸驼背,这会让孩子看起来更高,也能为脊柱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

所以,跳绳本身不是直接“催熟”长高的药,而是一种促进身体健康发育、间接帮助孩子达到遗传潜力的方法。 问题出在哪里?就是那个“每天3000个”!这种“一日练,一日功”式的做法,完全忽略了孩子身体的承受能力和个体差异,变成了“过度运动”,适得其反。

至于女儿的“胫骨结节骨骺炎”,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运动损伤”。

胫骨结节位于我们小腿骨的上方,就是膝盖下方那个突起的地方,连接着髌腱。小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骨骺线还没有完全闭合,相对比较脆弱。胫骨结节处是髌腱附着的地方,当孩子进行大量跳跃、跑步等需要反复屈伸膝盖、髌骨受到牵拉的运动时,如果强度过大、频率过高,就容易对胫骨结节处的骨骺造成过度牵拉和摩擦,引起炎症和疼痛,这就是“胫骨结节骨骺炎”,也俗称“跳跃者膝”的一种。

3000个跳绳是什么概念?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孩子身体能够承受的正常运动量,尤其是对于还在发育期、骨骼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简直是“虐待”。任何运动,一旦超越了“适度”的范畴,都会变成伤害。

那么,跳绳对长高,我们应该怎么“跳”才对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为了孩子的健康长高,科学地引导:

1. 适度是关键,循序渐进。
不要追求数量上的极限。 孩子刚开始跳绳,可以从每天几十个、一两百个开始,逐渐增加。找到孩子能够接受、并且在运动后没有明显不适的量。
关注运动后的感觉。 运动后孩子应该感到精力充沛,而不是疲惫不堪,更不能出现关节疼痛。如果出现疼痛,那绝对是信号,必须停止。

2. 年龄和身体状况是基础。
并非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适合高强度跳绳。 一般来说,学龄期儿童(6岁以上)就可以开始尝试跳绳,但要从低强度开始。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虽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但骨骺线也还没有完全闭合,更容易受伤。
身体素质有差异。 有些孩子天生体质比较弱,或者有其他健康问题,更需要小心。最好能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体育教练,了解孩子是否适合进行跳绳运动,以及合适的运动量。

3. 正确的跳绳姿势很重要。
落地要轻柔。 跳绳时尽量用前脚掌落地,膝盖微屈,缓冲冲击力,而不是用脚跟着地,那样会对膝关节和脚踝造成更大的压力。
身体挺直。 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含胸驼背,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脊柱,也能让身体在运动时更协调。
手腕发力。 用手腕来摇绳,而不是大幅度转动手臂,这样更省力,也更容易控制节奏。

4. 跳绳前后的准备和放松不可少。
热身。 在跳绳前,一定要做充分的热身运动,比如压腿、原地慢跑、关节活动(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让身体充分活动开,提高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拉伸。 跳绳结束后,也要进行拉伸运动,特别是针对小腿肌肉、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帮助肌肉放松,缓解疲劳,预防肌肉僵硬和酸痛。

5. 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鞋子。
场地。 最好选择有一定弹性的场地,比如塑胶跑道、木质地板等,避免在过硬的水泥地或柏油路上跳。
鞋子。 选择一双缓冲性好的运动鞋,能够保护脚踝和膝盖。

6. 均衡营养是长高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 孩子生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比如鱼、肉、蛋、奶、豆制品。
钙和维生素D。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多吃奶制品、绿叶蔬菜,必要时可以遵医嘱补充。
其他营养。 也要保证锌、铁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它们对生长发育同样重要。

7. 保证充足的睡眠。
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 尤其是在深度睡眠时,分泌量最大。所以,保证孩子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长高至关重要。一般学龄儿童需要1012小时的睡眠。

8. 别忘了“静养”。
如果已经出现疼痛,必须停止。 孩子得了胫骨结节骨骺炎,最重要的是休息。在这个阶段,任何会引起疼痛的活动都应该避免。妈妈要做的不是逼迫她跳绳,而是带她去看医生,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
耐心恢复。 骨骺炎的恢复需要时间,要有耐心,等孩子完全康复后,再慢慢地、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

给这位妈妈的建议:

心疼您的女儿,也理解您希望孩子长高的心情。但是,爱孩子不等于用错误的方式去“催促”她。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

立即停止高强度的跳绳。
带女儿去看医生,确诊并接受正规治疗。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比如是否需要休息、是否需要物理治疗等。
理解长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营养、运动、睡眠和心情。过度追求某一个方面,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多关注孩子的整体健康。 鼓励她均衡饮食,保证睡眠,进行适度的、她喜欢的运动(不限于跳绳),保持愉快的心情。
多和孩子沟通。 了解她身体的感受,和她一起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而不是单方面强加。

长个子这件事,就像种一棵树,需要阳光、雨露、养分和时间,还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悉心的照料。急功近利只会拔苗助长,最终伤害的是那棵小树苗本身。希望您的女儿早日康复,健康快乐地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样跳绳,长高可能不太行,但是导致的“胫骨结节骨骺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后,进展到膝关节反曲的过伸畸形(Genu recurvatum)后,说不定可以去演艺圈发展,演个女特务呢。

(中间有一段稍微学术哦,忍忍哦,看到后面就懂了~)

“胫骨结节骨骺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的原因,是简单又暴力的。

如下图的股四头肌(quadriceps muscle)向下形成的膑腱(patellar tendon),附着在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上。

绿色圈中的这个位置,在特愿意参加剧烈跑和跳类型的运动的孩子中,每天会被反复向上牵拉,逐渐把胫骨表面的骨质拉得剥脱下来。严格上说,应是“每天剧烈运动被牵拉的剥脱损害,和每天自然修复”同时发生着,但是修复跟不上损害。所以,就会出现了一个红肿热痛等症状的持续炎性过程。可以参考下图。

这个“反复牵拉 → 剥脱”的过程,其实成人和儿童都一样会发生。但在生长发育期(比如9~14岁这个迅速长个儿的阶段)的青少年中,显得特别惹眼,主要有2方面原因:

  1. 这个年龄的孩子,心、肺和关节和肌肉的功能都好,真能耐受这种能硬生生地把肌腱附着点都拉得骨折的运动量,比如一天3000个跳绳啥的。而换成岁数稍微大一些的成年人,心肺功能跟不上了,关节功能受限了,或者就是肌肉不能耐受了,都会让这样的剧烈的运动量是达不到的,也就保住了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不被撕脱(avulsion);
  2. 划重点:在9~14岁这个迅速长个儿的阶段,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后面,有骨骺和生长板(growth plate),这个结构是相对不够坚固,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改变形态的。

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在受到反复撕扯损伤并且破碎后,会发现一些继发骨化中心(secondary ossification center)出现,可以认为是把上图中那些生长板(growth plate)的一部分给扯进了慢性骨折而破碎的胫骨粗隆碎片里,如下图。

这些移位了的生长板(growth plate)细胞继续长,就会在让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越来越高。可以说,原本是应该上下长个儿的骨头,向前方突出了一部分,时间长了,就变成这样了↓

看到这样的“美腿”,问一下“是不是小时候特别喜欢运动呀?”一般都有惊喜的回答。

言归正传,多数情况下,“胫骨结节骨骺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只要处理得当,什么坏结果都没有,顶多就是前面有个包。

但是,有些人因为生长板(growth plate)被牵拉而损害的太厉害了,可能导致负责胫骨平台前面的那些生长板(growth plate)就坏了,结果胫骨平台就不平啦。

如上图,就是红色圈里面的生长板(growth plate)被牵拉而损害的太厉害了,发育跟不上后面不受损的绿色圈子里的生长板(growth plate),时间一长,胫骨平台就出现了一个前低后高的斜坡状,侧面的X光片子看就是这样了↓

从外观上看,就成了文章开始的那个图一样的膝关节反曲的过伸畸形(Genu recurvatum),像常年演坐老虎凳的演员一样。

总结一下哦:这样跳绳,长高可能不太行,但是导致了“胫骨结节骨骺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后,腿可能变丑。但是再进展到膝关节反曲的过伸畸形(Genu recurvatum)后,说不定可以去演艺圈发展呢。

医学科普:要靠谱医学英语:太重要

user avatar

身高最重要的是遗传,

尤其是母本遗传,

大概率这个女人自己就是个冬瓜,

对高啊,瘦啊那么在意,

可问题是啊,

天天跳绳,

也不能让茄子树上结个辣椒啊!

再说决定人的永远是内在,

不传递给小孩正确的审美观,

自己的失败人生岂不是要复制一次?

user avatar

健身先健脑。

底层无脑鸡娃家长差不多就是这个反智调调。孩子是死剩下来的。


来月经怕啥,我初二164,一直到高三练体育之前都164,系统练半年体育,长了4厘米。

但是如果把运动训练学这本书给鸡娃党看,有几个人耐得住性子能把这个啃下来。


当然是抖音15秒视频里吹的跳绳增高省事咯。


怎么跳?技术动作细节?

不知道。


跳多少个?

不知道,看着办。


组间间隔多少?

不知道。


休息多久?

不知道,有毅力干就完了。


怎么拉伸放松?

不知道。


配合什么营养餐?

不知道。


这个训练计划适应了,怎么进阶?

不知道。



嗯,底层鸡娃党。

没文化不知道害怕,就是那么普信。



真的,买本书看看,又不贵。


何必吃别人嚼过的馍渣子。

那可是自己家孩子的腿。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这个妈妈没有常识,矫枉过正了,但仅以我之前跳绳的经历来看,我觉得跳绳对我的身高发育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别的专业答主也回答了跳绳长高的科学依据,我就不重复了。

我10岁左右因为疑似性早熟去看过医生,医生说我骨骺线闭合早,最多只能长到1米55,让我跳绳,说不定还有救(那时候也没打生长激素之类的方法)。我大哭了一场,然后乖乖每天跳绳。

我那时候不胖,只有90斤不到,跳得也不多,每天1000个,所以没有运动损伤。

而这个新闻里的女孩1米58,120斤,BMI=24偏胖,每天还跳3000个,没有休息日,所以受伤是早晚的事。

大体重大量跳绳,对关节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应该先控制饮食减重再跳绳,而且要有休息日,不能每天跳。

对了,我最后长高了没有?我现在166.5,但是初三以后果然如医生所说,再没长过个了。

就算是个例也好,给大家一些希望吧!至少用科学的方法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长高就当意外惊喜也是好的。

user avatar

日本女生表示震惊,158已经是巨人了,为什么还要增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