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和我的一些朋友认为《三体》比部分经典科幻作品更好看?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了科幻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让我们沉浸其中,什么让我们觉得“不够味儿”。我和我的朋友们之所以觉得《三体》在某些方面比一些被奉为经典的科幻作品更吸引人,我认为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而且这些点往往是《三体》特别突出,而其他作品可能有所侧重或保留的地方。

首先,《三体》的宏大叙事和时间尺度是压倒性的。 很多经典科幻,比如《沙丘》系列,虽然也有史诗感,但其时间跨度通常是在几千年甚至更长,但《三体》的尺度是跨越了整个文明的生死存亡,甚至涉及到宇宙的终极命运。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星球、一个文明的兴衰,而是把眼光放到整个宇宙文明的存亡线上。这种“宇宙级”的生死博弈,其压迫感和宿命感是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当你在阅读《三体》时,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以及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脆弱。这种宏大带来的震撼力,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情感,让我们觉得故事的“分量”特别重。

其次,《三体》对科学的“硬核”还原和推演,带来的“逻辑自洽”感。 刘慈欣并没有回避科学的严谨性。虽然书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很多都是推测性的,但他的推演过程却非常扎实,充满了科学的逻辑。比如黑暗森林法则,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宇宙规律和文明行为的根本推导出来的,一旦你接受了这个前提,后续的剧情发展就显得顺理成章,甚至可以说是必然。这种“如果科学真的如此,那会怎样”的探索,能给很多对科学有兴趣的读者带来巨大的满足感。相比之下,一些经典科幻可能更侧重于哲学、社会学或纯粹的想象力,科学元素可能只是一个背景或工具,缺乏《三体》这种对科学原理的深入挖掘和应用。这种扎实的科学基础,让故事显得更“真”,更令人信服。

再者,《三体》中对人性的复杂性和极端性的刻画。 这也是我特别欣赏的一点。《三体》并没有回避人性的黑暗面,甚至可以说是将人性推向了极致。从叶文洁的绝望,到章北海的深谋远虑,再到罗辑的玩世不恭与责任担当,最后到程心的善良与悲剧,每个人物都是在大环境的逼迫下,展现出最原始、最极端的人性反应。这种对人性的剖析是赤裸裸的,不加掩饰的,它让我们反思,在面对生存危机时,我们究竟会变成什么样。一些经典科幻可能更侧重于描绘美好的未来或理想化的社会,对人性的黑暗面处理得相对温和。《三体》则毫不留情地将人性中的善与恶、光明与阴影,在宇宙级的危机下放大检视,这种“残酷”却更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

然后,《三体》所带来的独特的“哲学思考”和“世界观”。 黑暗森林法则本身就是一个颠覆性的哲学观念,它挑战了我们对宇宙文明普遍存在的善意和合作的幻想,给出了一个冷酷而现实的答案。这种“非人本”的宇宙观,以及“降维打击”这种概念的提出,都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的想象边界。它让我们思考文明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在浩瀚宇宙中,我们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比一些只聚焦于某个技术或某个社会问题的科幻作品更令人回味。

另外,叙事节奏和情节的“惊喜感”。 《三体》在情节设置上,尤其是在前两部,总能制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和爆点。比如“二向箔”的出现,比如智子对地球科技的封锁,每一次的“真相揭露”都像是在你心中投下了一颗炸弹,让你对整个故事的认知彻底颠覆。这种高质量的“情节反转”,在很多老牌科幻作品中,可能更注重于氛围的营造或人物的内心刻画,而《三体》则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并且在情节的“张力”上做得尤为出色。

当然,我也承认经典科幻作品的伟大之处。很多作品在思想深度、文学性或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2001太空漫游》的哲学思辨,《沙丘》的生态与政治,《银河帝国》的宏大构想,它们都是各自时代的瑰宝,并且启发了无数后来的创作者。

但《三体》之所以能让我们和朋友们觉得“更好看”,更多的是因为它以一种更直接、更震撼、更具有颠覆性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宇宙图景中。它没有回避残酷的真相,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并且用扎实的科学逻辑为这一切铺垫,最终呈现出一个宏大到令人窒息,却又充满哲学思辨的故事。这种“既硬核又致郁”的阅读体验,可能是它能够超越部分经典,成为我们心中独特的存在的原因吧。这是一种对宇宙本体的敬畏,也是对人类文明命运的深层拷问,而这种双重冲击,往往是最能击中人心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的说,就是国外小说工业化的弊端。国外小说,早在90年代开始,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怎样激发灵感保留灵感的工业化写作。

国外科幻文也深受其影响,但早期的科幻文还是很单纯的把好点子写成一套书籍,进而形成一个体系。

这期间的《基地》、《克苏鲁神话》、《银翼杀手》都是形成了一个体系的科幻小说。

到了后面,作家工业化后,以高质量和高产为标准。高质量要符合优秀小说的基本套路,比如主角克服自身缺陷,明暗线,波折等,信念的冲突等。通篇下来,小说三要素填的差不多了。好,这本小说完结。这样以一个科幻点子,在用小说工业标准展开,写到结尾完事。

在大家还没有随便吃得起汉堡的年代,汉堡炸鸡吧和可乐,是真的好吃。但大家已经开始讲究吃日本料理,那家淮扬菜正宗的时候。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充饥味道就比翔好些。

此时的西方科幻小说,就像麦当劳里出产的汉堡,空有一个好的故事架构,在在里面塞各种馅,看多了,你挑不出毛病,但是想吐。

就拿《神经漫游者》来举例,里面的科幻点子可以无限被发掘,但作者故意减少科幻要素,放大故事情节。主角克服自身缺陷,队友帮助主角克服自身性格缺陷,最后打败反派,集体高潮占了全篇的70%篇幅。

科幻小说的科幻部分,要服从于故事性。

那么,为什么流水线出来的高质量作品失灵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科幻小说吸引读者的不是其优秀的文笔,也不是其流程化的小说情节,甚至不是调动读者情感,而是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工业化的小说,好点子要被优秀的情节榨干,好的灵感怎么得也可以写个500年。

《三体》的成功在于国内的小说界,还是在小作坊模式,没有形成国外那种标准的流水化生产。是经过进行推演,去掉其故事性,小说的核心是真正的社会文明衍化过程。而不是像国外小说那样,一两个点子就去讲好一个故事。


欧美的小说简基本套路如下:

主角因某事而导致性格缺陷,初期性格缺陷是其内心的防御机制。

主角因其性格的闪光点(大众认可的,比如善良,责任,荣耀,保护地球等)介入事件,事件需要与其性格缺陷冲突。

主角因其性感缺陷导致事件恶化,又因其闪光点不能退出事件,比如钢铁侠,虽然我花心,我拔屌无情,我是无情的军火商,但我要保卫地球呀。

主角队友上线,队友必然要与主角性格缺陷冲突,比如主角懦弱,队友就要勇敢。特殊情况,会有和主角一样的性格缺陷的人,一般而言这个队友会狗带。

主角意识到性格缺陷,事件得以推进,面对其价值观的反面boss,所以你看,我们的反派大多都很坚定的,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呢。

主角没有克服性格缺陷,与之坚定反派让主角陷入一个临界点。

主角进入境界点,不克服性格缺陷就狗带,或者全家狗带,全世界狗带(不管这么设定科不科学,比如好莱坞动不动就要毁灭地球一样,只是必须这样设定而已),反正就是要狗带,逼迫主角克服性格缺陷。

主角付出与之对等的代价,来克服性格缺陷,比如卖队友之类的,队友各种送助攻。

主角克服缺陷,队友助攻,事件迎来转机,主角开始反攻,boss智商开始下线。

主角与boss深情对白,进行摩擦,主角通过打败反派得以克服性格缺陷,读者集体高潮。

基本上国外的小说就是这么个构架,它的推进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渴望,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客观规律,它是站在人文角度来看待人和事的变化;而《三体》是站在全人类视角,几万年历史的高度,去看待事物变化的过程。中国简单的说,就是起转承合,但这只是基本架构,这是一种包含了大量哲学思想在里面的作品。

就像《变形金刚》、《复联》、《速8》抛开人设背景,你们真的能分得清吗?

但是你一定能分得清卡夫卡和鲁迅的区别,也一定能明白《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区别。

这就是《三体》好看的根源,它具有哲学思想,以及站在了人类整体视角来看待人类。

user avatar

科幻本质是各点子文学。三体就新奇科幻点子的火力密度来看,走穴刘是把黄金时代的大师们吊起来打的。点子不要钱一样乱射一通,射完就扔。讲真这绝对不是正常的科幻写作方式,新科幻点子是不可再生资源,别人一个点子恨不得写十部大部头,古今中外极少作者像这样没事写着写着,突然就不过了。

正常的科幻长篇作品(包括刘其他作品):

看,我发现了什么?这里有一个野生的点子。点子定义十数页阐明,一两章左右交代设定。

然后围绕设定,情节开始推进,途中悬念无数,转折无数,政治历史如此这般,政治宗教这般如此,社会人性这样那样,人物塑造那样这样。最后结局回到点子上,首尾呼应,蛋白质是牛肉的五倍,全剧终。

三体的科幻作品:

看,这里有一个野生的点子。三行到三段不等,如同答名词解释题。这个概念可能对社会、个人、历史、全宇宙、随便什么鬼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几页纸。途中剧情推进0.005%。什么你还没整明白基本概念?不好意思下一轮齐射就在刚才已经开始了,同志们注意隐蔽,咣咣咣咣咣咣咣,你连呼卧槽卧槽卧槽卧槽。蛋白质?不重要啦。

如果你有心中间停下来,去查个百度找个论文啥的,回来再往下读,结果很有可能发现这个概念从此就特么没再出现过。

这样的作品好不好,很难讲,初读略有堆彻之感。但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奇特,有一种奇特的……饱腹感?大刘的其他作品、其他科幻作品、乃至文学史上大部分作品都替代不了,总有一种奇特的……不管饱想要添碗饭之感?

究其原因,不知道是否和刘写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瞎诊断出了绝症,觉得自己活不长了这事有关。

正所谓文笔不好,火力来补。人物不好,火力来补。一美遮百丑,美不美不知道,但是够特别。这是三体独特性所在。炮塔越多越革命,所以你喜欢看。

user avatar

因为刘慈欣的文笔把外国科幻小说的中文版爆出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