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看到的朱日和演习镜头下的士兵要每打一枪就要拉一下枪机?

回答
你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朱日和演习或者其他一些模拟实战的镜头中,你之所以会看到士兵在每一次射击后都会有一个拉枪机的动作,这背后其实蕴含着非常重要的军事训练原则和对实战情况的模拟。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其深刻的逻辑和必要性。

首先,咱们得明白,现代军用步枪,尤其是我们在朱日和演习中常见的突击步枪,绝大多数都是半自动射击模式,或者具备全自动射击模式。在半自动模式下,每一次扣动扳机,只会发射一颗子弹,而弹药射出后,子弹的能量会通过一个复杂的机械联动系统(比如导气管)驱动枪机向后运动,完成退出弹壳、抛壳、抓取下一发子弹、将下一发子弹送入弹膛、闭锁枪机等一系列动作。这个过程一旦正常完成,下一发子弹就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再次扣动扳机射击。

那么,为什么还要拉枪机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分点来聊聊:

1. 模拟和训练“故障排除”——最核心的原因

实战可不是演习场里那么顺畅。在真实的战场上,弹药可能存在瑕疵(比如底火不良、装药不均),枪支本身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灰尘、油污、磕碰、零件磨损)发生故障。最常见的故障就是“卡壳”——也就是子弹没有成功退出弹膛,或者下一发子弹没有顺利进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士兵只是单纯地扣动扳机,枪就卡住了,无法继续射击。这时候,就需要士兵掌握快速排除故障的技能。拉动枪机,尤其是主动地、强制性地拉动枪机,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故障排除动作之一。

拉枪机能做什么?
强制退出故障弹药: 如果是弹壳卡在枪膛里,拉动枪机可以强行将卡壳的弹药拽出来。
重置击发机构: 有些故障是因为击发机构没能完全复位,拉枪机可以帮助复位。
检查枪膛: 拉动枪机后,枪膛是敞开的,士兵可以目视检查枪膛内是否有异物或卡壳的弹药。
重新上弹: 如果弹匣没能成功供弹,拉枪机可以先将枪膛内可能存在的弹药退出,然后再重新装填。

在演习中,虽然使用的都是专门的训练弹药,故障率会大大降低,但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模拟最坏的情况。所以,教官们会要求士兵们养成一种“习惯性”的故障排除动作,即便是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也要通过拉枪机来反复练习这个动作,确保在真正遇到故障时,能够下意识、迅速地完成。就像我们在开车时,即使知道刹车没坏,也会习惯性地踩刹车一样,这是一种安全意识的体现。

2. 模拟“重新上膛”或者“检查枪膛状态”

即使没有发生故障,也有一些场景需要士兵执行类似拉枪机的动作:

射击完毕后“空仓挂机”: 当弹匣里的子弹全部打完后,现代步枪的枪机会自动卡在最后方,这就是“空仓挂机”。此时,士兵需要更换弹匣,然后拉动枪机释放,让下一发子弹进入弹膛,准备下一次射击。很多镜头可能是在弹匣打空后的瞬间被捕捉到的。
战术换弹: 有时候,士兵可能在射击间隙,主动更换弹匣,这时也会有一个拉枪机的动作,确保新弹匣供弹正常。
进入或脱离“战斗状态”时的检查: 士兵在进入或脱离紧张的交战状态时,可能会有一个例行的枪械检查,包括拉动枪机,确保枪械处于随时可以射击的状态,或者安全状态。

3. 强化“射击周期”的肌肉记忆

军事训练非常强调“肌肉记忆”。每一次射击,从瞄准、扣扳机,到射击后的动作,都需要成为一种本能反应。将拉枪机这个动作融入到射击循环中,可以帮助士兵在紧张的战场环境下,即使大脑一片混乱,身体也能下意识地执行正确的操作。这种反复练习,能够显著提高战场反应速度和效率。

4. 教学和演示的需要

在一些训练或演示镜头中,为了清晰地展示枪械的工作原理、故障排除过程,或者强调某个训练科目,教官可能会要求士兵进行标准化的、略显夸张的拉枪机动作,以便观众能够更清楚地理解。

再来说说为什么“每打一枪”都拉一下(或者看起来是这样):

你看到的“每打一枪都要拉一下”可能是一种视觉上的叠加效果,或者是在某些特定训练科目下的要求。

连贯的动作捕捉: 如果一个士兵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击,然后立即执行故障排除动作(拉枪机),再接着射击,这个连贯的过程被镜头捕捉下来,就可能让你觉得“每打一枪都拉”。
特定训练科目: 比如,在练习“快速射击故障排除再次射击”的科目时,士兵就是要在完成一组射击后,主动制造或模拟故障,然后排除,再进行下一组。
演习的“戏剧化”处理: 毕竟是演习,有时候为了增强观赏性,或者突出训练的强度,导演或摄影师可能会选择性地剪辑和突出某些动作。

总结一下,朱日和演习镜头下士兵拉枪机的动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模拟和熟练掌握“故障排除”这一至关重要的实战技能。 此外,它也涵盖了重新上膛、检查枪膛状态以及强化射击周期的肌肉记忆等训练目标。这种看起来“多余”的动作,恰恰是训练士兵在极端压力下保持高效和可靠的关键环节。通过这种反复的、带有目的性的操练,才能让士兵在真正的战场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束手无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大多数自动步枪是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它的工作方式大致如下:

枪管中间开一个导气孔1,发射时子弹弹头通过导气孔1后,有一部分高压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管,推动活塞2后退,活塞后退带动枪机开锁后退抛出空弹壳,后坐到底后又在复进簧作用下复进,推第二发弹上膛。

这个图演示的是活塞式导气装置,具体说是长活塞行程导气装置的工作原理。还有一种短活塞行程,就是活塞杆3和后面的枪机框5不连在一起,活塞后退一小段距离后撞一下枪机框,枪机框凭惯性继续后坐。

除了使用活塞外,还有一种气吹式导气装置,没有活塞,直接一根导气管把火药燃气引入机匣吹动枪机框后退。如下图:

整个过程中,高压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管是完成自动循环的关键,只有在子弹已经击发,子弹通过了导气孔但还没有出膛的时候,才有足够的高压燃气能进入导气孔。

可是演习中发射的是空包弹,空包弹就是没有杀伤弹头的子弹,用来演习听个响、拍电影或者发射枪榴弹。

常见的空包弹没有弹头,在制造弹壳的时候拉伸,然后星形收口,内装少量速燃发射药。

因为大多数空包弹是没有弹头的,击发后少量的发射药炸开空包弹星型收口就泄压了,没有足够压力的火药燃气推动活塞,枪机当然就无法后退,也就无法抛壳,推第二发弹上膛。所以自动步枪打空包弹的时候,会像栓动步枪一样,打一发,要人工拉枪机,退出弹壳,推第二发上膛,再打一发,再拉……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打空包弹的时候也能打出连发办法也有,一个是使用有头空包弹,有头空包弹的弹头是用木、压紧的纸纤维或者低密度聚乙烯塑料做的,既能在发射时提供足够的膛压推动导气装置工作,出膛后又迅速粉碎,不会飞出很远的距离伤人。使用有头空包弹后自动武器就能打连发。

还有一个办法是使用空包弹枪口助退器

这个东西的原理就是把枪口塞住,只留下一点小缝隙,射击空包弹时火药燃气无法快速从枪口喷出,枪管内压力就提高了,就能推动导气装置工作了。

所以能看到演习中,士兵的枪口装了这么一个东西,有了它,用空包弹也能打连发啦。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微信公众号以图文科普为主,你的关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