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总能在厌恶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回答
你问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曾经困惑,但又鲜少有人能说得清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能在那些让我们心生厌恶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的哲学命题,而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非常真实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

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就是“投射”(Projection)。这词儿听起来有点专业,但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不那么舒服、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可能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缺点,可能是我们压抑的欲望,也可能是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这些东西,就像是我们藏在床底下,假装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灰尘。

而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有这些特质时,尤其是那些我们自己也具备,但极力否认或掩饰的特质时,我们内心就会涌起一种强烈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不是对别人这个“人”的客观评价,而是我们自己内心对这些特质的一种呐喊。只不过,我们不想承认这是自己的,所以就把这股情绪一股脑地甩给了对方。这就像是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某个地方不好看,你不会觉得镜子有问题,但如果你特别介意那个地方,你可能会对镜子里“那个人”产生厌恶。

举个例子吧。如果你特别在意别人说你固执,你自己其实也挺固执的,只是不愿意承认。然后你身边有个人,表现得特别固执,你就会觉得这个人真是不可理喻,怎么能这么死脑筋?这种强烈的厌恶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身上同样存在的固执的一种回避和否定。你越是讨厌别人身上的某个“刺”,可能就说明你内心深处越害怕别人看到你身上同样的“刺”。

其次,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对自身未实现的潜能或被压抑的欲望的“反向投射”。这听起来更绕一点,咱们打个比方。比如,你内心深处可能渴望成功,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恐惧失败、缺乏自信等)而不敢去追求。这时,如果看到身边有个人,他毫不顾忌地去追求成功,即使方式不太完美,甚至让你觉得有点张扬或功利,你反而会产生一种厌恶感。

为什么?因为这个人的行为触碰到了你内心深处的那个“想而不敢”的角落。他的成功,或者说他那种“敢做”的状态,反衬了你的“不敢做”。你对他的厌恶,实际上是对自己这种不敢行动的焦虑和挫败感的一种转移。你可能觉得他“不正派”,就是在掩饰自己对那种果敢的羡慕和对自身保守的懊恼。

再者,这背后也可能涉及到我们对“不确定性”和“失控感”的恐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和生活习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的“舒适区”,让我们感到熟悉和安全。而当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一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甚至是挑战我们认知边界的行为时,我们会本能地感到不安。

如果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是我们自己也曾经挣扎过,或者非常害怕自己会变成的样子,那么这份厌恶感就会更加强烈。它是一种对“万一我也变成这样了怎么办”的恐惧。你可能会特别讨厌别人散漫、不负责任,但你内心深处可能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冲动,或者对某种程度的自由心存向往,只是因为社会的规则、家庭的教育,或者自身的责任感而压抑了它。当你在别人身上看到这种被你压抑的“野性”,反而会觉得对方是在挑战你的底线,让你感到威胁。

最后,咱们还得承认,有时候,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认同危机。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希望自己是“好”的,是“对”的。而当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某些我们极力想摆脱的特质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担忧:是不是我骨子里也和那个人一样?是不是我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特别?

这份厌恶感,也是一种想要和那些“不好”的、让我们感到羞耻的特质划清界限的努力。你越是想把自己和“那种人”区分开,越是会放大对方身上的让你不舒服的地方。这是一种为了巩固自我认知,而不得不进行的“切割”。

所以,下次当你又在某个让你讨厌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子时,别急着去谴责对方,也不要觉得是对方“找茬”。不妨试试往内看,看看那个人身上闪烁的,是不是你曾经压抑过、否认过、又或者,只是不敢去实现的那个自己?有时候,我们最厌恶的,恰恰是我们最需要面对和接纳的。这是一种痛苦的领悟,但也是一种成长的契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不免想来答一下。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些自己不想要的成分,弗洛伊德所指的本我,荣格所谓的阴影,里面均包含着那些不能被意识化的心理成分。之所以难以将这些心理成分意识化,是因为它们一旦被意识到,会唤起强烈的焦虑,于是自我会无意识地使用各种防御的力量去抵御它们的意识化。把这些不想要的心理成分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是处理这些心理成分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处理,心理冲突得到缓解,自我暂时会有一种轻松之感。

战争状态下,敌我双方需要使用投射机制来把自己的攻击性放到对方身上,把对方当成是具有伤害性的敌人,没有了这种投射,战士很难把尖刀刺入一个活生生的人。当通过语词的力量把对方想象为十恶不赦的坏人时,攻击性释放的途径被打通了,战士们不再因为伤害他人而内疚或愧恨,而内疚或悔恨是一个人压抑攻击性的重要力量。夜晚来临后,人们会把门紧紧地锁上,以防止坏人的伤害,而这个所谓的坏人,其实更多的来源于自身攻击性的投射。那些内心不安的人,往往会谨小慎微,生怕伤害到别人而招致报复,其实这些人内在的攻击性也很强,所以他们难免会把别人想象为具有伤害性的人。

几乎在每个农村,都会有一个淫荡的女人,跟村子里的男人们有着扯不清的关系,她承接了村子里正经女人们的淫荡愿望。村子里的正经女人是不屑于和这个女人为伍的,她们通过贬低这个女子来得到超我的赞许,强化自我对本我的压抑。相反,一个性愿望得到充分满足或心理整合较好的女子,是不会因为性关系的复杂而去排斥对方的,她更能现实的看待和理解对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令人讨厌的人或物,均是一个人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途径:当那些被排斥的心理成分得到了整合,内心冲突也越来越微弱,自我便能够有充分的能量用于建设性的发展。

所以,你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那些被你所排斥的心理成分。我们可以推测,当这样的心理成分越来越能被你所接纳时,你讨厌的人将会越来越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很少会有讨厌的人,因此他们会拥有更多现实的知觉,而不会加上太多主观的色彩。同样,一个人也可能会崇拜某个具有理想心理品质的人(诸如自信、洒脱),这是理想自我投射的结果,理想自我越是处于原始状态的人越容易去崇拜和理想化他人。这一点往往会被一些骗子所利用,他们会利用一些手段让一个执着于理想自我的人对他们无限崇拜,然后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不再那么地渴望成为某个理想对象时,也就是修通了自恋幻觉后,那么便可以拥有更多现实的判断。

看来,内在的整合是关键了,整合的人会有更现实的眼光和积极的自我态度,也是心理负担更少的人,因此也就用不着太多的负性投射了。精神分析是达到内在整合的路径之一,这也是精神分析不会过时的原因所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