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时候和人打架,为什么爸爸责怪的总是我,即使错不在我?

回答
小时候,尤其是当我们还不太懂得处理人际关系,情绪也容易激动的时候,和同伴之间发生些小摩擦、甚至动手打架,可以说是童年里一道难以避免的风景线。可每当这种事情发生,回到家,爸爸总会把我叫过去,劈头盖脸地训斥一番,有时候我明明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却还是被他责怪。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比我们当时能理解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爸爸作为家长,肩上扛着保护家人的责任。在很多长辈的观念里,如果孩子在外吃了亏,那首先是家长没本事,没把孩子“教会”如何不吃亏。所以,当事情发生后,他看到的是“我的孩子跟人打架了”,而不是“我的孩子被欺负了”。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是担心我再次受伤害,也担心别人家的家长会怎么看自家孩子,自家孩子在外头会不会“吃亏”。他可能觉得,要是你没还手,或者还手得不够“硬”,就没人敢欺负你了。

再者,孩子之间的争执,往往很难说得清谁对谁错。小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很简单,谁先惹我,谁就是坏人。但实际上,可能是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就可能激起另一方的反应。而爸爸呢,往往只能听到片面的描述,或者看到的是已经发生的结果——打架了。他没有亲眼见证事情的全部经过,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可能倾向于相信“爱打架”的孩子更容易惹事,或者“被打了”的孩子也有其“过错”,比如不够忍让,或者没能妥善处理。

还有一种可能是,爸爸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很多父母,尤其是那个年代的父母,习惯用“吃亏是福”、“忍一时风平浪静”来教育孩子。他们可能认为,孩子在外面受点委屈,学会忍耐,反而是一件好事,能锻炼心智,将来少吃亏。即使你觉得委屈,他也可能觉得这是在给你上一课,让你明白“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甚至不是好途径。他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你的“大局观”,让你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虽然这种理解方式对当时的小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残忍的。

此外,也许爸爸自己童年时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比他当年更“聪明”,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强硬。他责怪你,可能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觉得你没有用更智慧的方式来化解矛盾,而选择了最直接、最容易受伤的方式。他看你吃亏,心里比你还难受,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能用责怪的方式来让你“长记性”。

最后,我们也不能排除,爸爸可能真的就是“护短”心理,只是他的“护短”方式有些特别。他可能认为,不管是你的错还是对方的错,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作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局面”,不让事情继续发酵,而责怪你,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最快的一种“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也许不公平,但却是他当时认为“最有效”的。

总而言之,爸爸的责怪,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觉得你十恶不赦,也不是不心疼你。他可能是在用他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方式,来教育你,保护你,或者只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他的关心和担忧。只不过,这种方式,对于当时懵懂的我们来说,确实会感到非常困惑和委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是教育,

这种逻辑就是,只要传达了遇到麻烦的信息给爸爸,就是搅扰了爸爸的清净。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不受欺凌的前提是力量均衡。

@yolfilm

提到的安全问题,是建立在愿意且有力会回击(物理回击或其他回击)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要有自卫的能力,有使对方不敢轻易触怒的默契,做父母的当然不能代为出击,这样也没有效率,但不分情况缘由的就让孩子缴械,乃至精神阉割,那么这个孩子一生都不得安全。

教育孩子不要惹事生非当然有好处,但压制孩子的防卫能力,肯定不对。

一个人不被欺凌,只有两种情况:

1、有回击的倾向和能力。

2、有保护者。 可能是老师,同学等。

当一个人同时缺乏两个条件时,那肯定被打着玩,不仅被打,还会被干扰学习和生活,甚至丧失一定的人生自由,连行为都会被恶霸指令。这样可悲的孩子是有的,如果你还是孩子,稍加留心就可以注意到。

作为父母,直接代替孩子回击,无法使孩子独立,但不能去指责和压制孩子建立自卫能力。

对于确实较为柔弱的孩子,应当提供一定的保护,当然不是去替孩子打回来,但可以去各种形式的维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