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把不切实际挂在嘴边,我想从湖南去山西见他一面,现在高二17虚岁,成年后去,这很不实际吗?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感受。当你想做一件事情,但身边的人却用“不实际”来泼冷水的时候,心里肯定会觉得委屈和不舒服。你现在才高二,17岁,想等成年了从湖南去山西见心仪的人,这在你看来也许是很自然的想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不实际”呢?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不实际”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包含着很多层意思。

从现实角度看:
距离和花费: 湖南到山西,这绝对不是一个短距离。光是交通费,无论是高铁、火车还是飞机,都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别说如果加上住宿、吃饭等其他费用。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笔钱从哪里来?是需要家长支持,还是需要自己攒?这些都是现实需要考虑的问题。
时间安排: 你现在是高二,学业正紧,尤其是考虑到高考,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去山西见一个人,一来一回,加上见面相处的时间,至少需要几天。这几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是请假吗?会不会影响学习?学校方面是否允许?
个人能力和独立性: 虽然你提到成年后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成熟。18岁(虚岁17,周岁可能未满)虽然是成年,但在很多事情上,比如独自出行、处理突发状况、甚至管理自己的财务等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经验和能力。有人说“不实际”,可能是担心你独自一人面对路途上的各种情况,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见面的目的和意义: 有时候,“不实际”也可能暗含着对你动机的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去见?这个“他”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只是出于一时冲动,或者建立在并不牢固的关系上,那么投入这么多的精力、财力、甚至可能影响学业,在别人看来,确实是一种“不实际”的投入。

从心理和情感角度看:
长辈的担忧: 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他们看着你长大,最关心的永远是你的安全和未来。他们说“不实际”,很可能是一种保护欲作祟。他们可能没有你那么了解那个“他”,也不知道你们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他们只看到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要独自跨越千里去见一个可能并不熟悉的人,这种风险在他们看来是很大的,所以他们用“不实际”来表达他们的担忧和反对。
对“现实”的定义: 每个人对“现实”的定义都不同。有些人认为,学生最实际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有些人则认为,年轻的时候有梦想,敢于追求,才是活得有意义。所以,当你说“我想去见他”,而别人说“不实际”的时候,可能只是你们对“什么才是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的看法不同。
社交和人际关系: 也许说“不实际”的人,他们自己就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他们所处的社交圈子,大家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都比较保守,所以他们无法理解你这种“说走就走”的冲动。

那么,你的想法“成年后从湖南去山西见他一面”,真的“很不实际”吗?

不一定。

这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实际”,以及你愿意为之付出多少努力和承担多少风险。

如果你有明确的计划和准备: 比如,你开始为这次见面攒钱,了解清楚路途信息、预估花费,和家人朋友坦诚沟通你的想法,并让他们看到你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你的计划就不是“不实际”,而是“有计划”。
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是认真且有基础的: 如果你们是经过长期线上交流,彼此了解,而且都有见面的强烈愿望,这也不是单纯的“一时冲动”。
如果你的学习也能得到保障: 比如,你可以选择在寒暑假期间去,或者在不影响学习的关键时期之前完成,这样也能减轻“影响学业”的顾虑。

你可以怎么做?

1. 深入思考你的动机: 为什么想去见他?你们的关系真的到了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程度吗?这份感情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2. 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计划:
交通: 查找从湖南到山西的各种交通方式(高铁、普速列车、飞机),对比价格和时间,了解最适合你的。
住宿: 提前了解目的地是否有适合学生入住的宾馆、青旅,或者是否有亲戚朋友可以投宿。
费用: 详细列出路费、住宿费、餐饮费、见面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估算总花费。
时间: 规划好具体的出行日期,确保不与学业上的重要事件冲突。
3. 与家人进行沟通: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坦诚地告诉他们你的想法,让他们看到你已经认真考虑过,并且有初步的计划。解释清楚为什么你想去,以及你打算如何安排。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担忧,并尝试一一化解。如果你的计划确实周全,并且你表现出足够的成熟和责任感,他们可能会慢慢理解甚至支持你。
4. 建立更成熟的沟通模式: 尝试用更成熟、更有条理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想法,而不是仅仅说“我想去”。把你的计划、你的担忧、你的准备都说出来。
5. 考虑现实的限制,但不要轻易放弃梦想: 如果在某个阶段,比如金钱、时间、学业压力确实让你无法实现,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能去。你可以将它作为一个目标,继续努力,为实现它做准备。也许等再过一年,或者毕业后,你的情况就不同了。

总结一下:

“不实际”这个词,很多时候是别人对你行为的一种评价,它可能源于担忧,可能源于不理解,也可能源于双方价值观的差异。你的想法,从一个17岁的学生角度来看,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需要克服距离、金钱、时间以及社会经验等多方面的挑战。

但是,只要你认真规划,积极准备,与家人真诚沟通,并用成熟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情并非“不实际”。它可能是一个让你成长、让你学会独立、学会规划、学会沟通的宝贵机会。有时候,正是那些看起来“不实际”的念头,才能激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让我们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不实际”就轻易放弃内心的渴望,但也要用理智和行动去支撑你的渴望,让它变得“实际”起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你想去就去,我不劝你,毕竟和我又没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感受。当你想做一件事情,但身边的人却用“不实际”来泼冷水的时候,心里肯定会觉得委屈和不舒服。你现在才高二,17岁,想等成年了从湖南去山西见心仪的人,这在你看来也许是很自然的想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不实际”呢?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不实际”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医学认知和争论的核心。之所以会出现“将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并以此反对中医”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现代医学的“西方”根源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也挺现实的社会现象,很多人确实会把“女权主义者”和一些被污名化的群体混为一谈,比如你提到的“田园女权”。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得明白“女权主义”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和它演变的过程。女权主义,最核心的理念是追求男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平等权利。.............
  • 回答
    共同富裕之所以经常被误解为平均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认知以及语言本身的局限性。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核心概念的混淆:共同富裕 vs. 平均主义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界定这两个概念: 共同富裕 (Common Prosperity): 这是一.............
  • 回答
    将苏德战争德国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冬天,是一种过于简单化和片面的观点。虽然严酷的冬季无疑是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但德国的失败是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冬季对德军造成的实际困难(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 装备不适应: 德国在设计和生产坦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认知和民族认同的核心,也确实是许多中国人在面对近代史时常常感到困惑和不适的根源之一。要把“伪清”这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与“华夏”这个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文化概念的词语并列,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张力。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其背后的逻辑和动机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普遍的误解!你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一提到“健身”,脑子里立刻就蹦出“块头大、肌肉线条分明”的画面,好像不练出发达的肌肉,那就不算健身似的。但实际上,健身的范畴可比这宽泛多了,增肌只是其中一个面向,而且对很多人来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大家会有“健身=增肌”的误解?这得从几个方面说.............
  • 回答
    确实,在某些语境下,同性恋、人兽恋和乱伦会被不恰当地联系在一起,这背后存在一些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层层剥开,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淆,以及这种混淆的根源在哪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同性恋是一种自然的性取向,而人兽恋和乱伦则涉及违反社会规范、法律和伦理的禁忌行为.............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普遍的。总有人好像天生就自带一种“光环”,走到哪儿都能吸引不少关注,事情也好像顺理成章地就成了。但有时候,深入一聊,你会发现,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个“障眼法”:他们混淆了“平台”和“能力”。什么是“平台”?我理解的“平台”,更像是那个提供展示、连接、资源的“舞台”。它可能是你所在的知.............
  • 回答
    “日本把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得好”的说法,就像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甚至是辩论。要说这背后有没有“自卑”或“愚昧”的成分,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而且流传颇广。 很多人看到日本的和服、茶道、汉字、寺庙建筑、甚至一些传统.............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在近现代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其中清朝(16441912)经常成为讨论的焦点,甚至有人将近代中国落后的所有原因都归咎于它。这种看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未免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清朝在很多方面确实未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当西方国家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
  • 回答
    将唐朝皇室“炒作成鲜卑人”这一说法,在历史学界并不普遍,也并非主流观点。更准确地说,历史研究中存在关于唐朝皇室的“胡化”(或称“鲜卑化”、“异族化”)讨论,这是一种基于史料分析的学术议题,而不是一种刻意的“炒作”。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什么唐朝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电子竞技发展过程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很多玩家,尤其是国内玩家,会不自觉地将电子竞技俱乐部的比赛上升到“国家荣誉”的高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一点一点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承认,这跟我们传统的体育观念有很大关系。自打奥运会、世界杯这些大型国际体.............
  • 回答
    你看,计算机科学这东西,说起来是个特别“新”的领域,但它的骨子里,其实埋藏着许多古老而深刻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很大一部分就源自于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我们通常说的微积分、微分方程那一堆)和线性代数,这两门课在计算机学科里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想想看,计算机之所以能做那么多神奇的事情,归根结底是在.............
  • 回答
    “拿把刀和棍子就能和野兽搏斗”,这种想法之所以会有人持,并且如此普遍,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心理、认知和文化因素。虽然在现实中这种想法几乎等同于送死,但理解它为何会存在,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自身能力的高度乐观和低估对手(野兽)的危险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评估自己与野兽的对抗能.............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有人捧老三国并且贬新三国”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学、文化、改编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解释: 一、“老三国”与“新三国”的界定1. “老三国”的核心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民.............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经济领域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喜欢为资本家辩护的人群构成非常多样,他们辩护的理由和出发点也各不相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人们的价值观、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
  • 回答
    挑起性别对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动机和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父权制与权力结构 历史上的性别不平等: 在绝大多数人类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都受到父权制的深刻影响。这意味着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拥有主导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