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二战英国海军很弱?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1. 对比和期望过高:

“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历史: 在二战之前,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其海军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是全球霸权的基石。皇家海军的规模、先进性和技术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它曾经是无可匹敌的。因此,当战争爆发时,人们自然会将其与那个辉煌的时代进行比较。
面对新兴海军强国的崛起: 二战前,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新兴海军强国,在技术和战术上都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在航空母舰和潜艇技术方面,它们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对英国海军的传统优势构成了挑战。
英国自身资源的限制: 战争初期,英国面临德国的封锁,经济和工业受到严重影响。与美国等盟友相比,英国在生产新舰艇、更新装备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这使得皇家海军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在战争后期逐渐被美国超越。

2. 特定战役的失利和损失:

马达番(Matapan)角海战(1941年): 虽然英国在此役中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击沉了数艘意大利主力舰,但其潜艇和驱逐舰也遭受了损失,未能完全摧毁意大利海军。
希腊和克里特岛的撤退(1941年): 英国海军在撤离英军时遭受了重大损失,损失了相当数量的驱逐舰,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在面对德国空军优势时的脆弱性。
新加坡失守(1942年): 英国亚洲舰队的两艘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被日本航空兵击沉,这是皇家海军的重大耻辱,也是英国海军在远东地区力量投射能力不足的体现。
德舰“提尔皮茨”号(Tirpitz)的威胁: 德国主力舰“提尔皮茨”号一直在北欧海域活动,对盟军北极护航船队构成了巨大威胁。虽然英国海军投入了大量资源试图摧毁它,但过程漫长且艰难,最终是通过特种作战和空袭才将其消灭,这期间英国海军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和代价。

3. 新兴技术和战术的冲击:

航空母舰的崛起: 随着航空母舰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海上巨舰(战列舰)的地位受到挑战。虽然英国是航空母舰的先行者之一,但其早期航空母舰的设计和舰载机水平,在战争初期相比日本和美国,并不占有压倒性优势。
潜艇战术的效率: 德国的U艇在战争初期对英国的贸易线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几乎使英国窒息。虽然英国海军最终克服了这一挑战,但潜艇威胁的严重性暴露了其反潜作战能力在初期存在不足。
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的重要性: 航空力量在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二战中得到充分体现。英国海军的舰载机和陆基航空兵在面对德国和日本的空袭时,有时会显得力量不足,尤其是在缺乏制空权的情况下。

4. 战争的整体消耗和战略调整:

资源的分配问题: 英国需要同时应对来自德国和日本的威胁,并在陆地、空中和海上多个战场作战。皇家海军的资源需要分散,以应对各种危机。
美国海军的崛起: 随着美国的参战,美国海军在规模、舰艇数量、技术创新(如新式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生产能力等方面,迅速超越了英国海军,成为盟军海上力量的绝对主力。这使得英国海军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战略重点的转移: 战争后期,盟军的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到在欧洲大陆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以及在太平洋地区击败日本。虽然英国海军依然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承担的整体战略压力相比美国有所减轻。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是片面的,因为:

战争的开端和关键时期: 在战争的最初几年,当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沦陷时,是英国皇家海军承担了阻挡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重任。它的存在保证了英国本土的安全,为后续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大西洋海战的胜利: 英国海军在漫长的大西洋海战中,通过反潜作战、护航以及最终的战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最终赢得了对德国U艇的胜利,这是其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直接关系到英国的生死存亡。
地中海的制海权: 英国海军成功地控制了地中海大部分海域,阻止了轴心国在中东和北非的扩张,并为北非战役和意大利战役提供了关键的支援。
北极护航: 尽管艰苦卓绝,英国海军仍然坚持为苏联提供北极航线上的护航,输送了大量物资,为苏联抵抗德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栖登陆作战的支持: 在诺曼底登陆等关键战役中,英国海军提供了强大的海上火力支援和运输保障,是登陆作战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亚洲战场的作用: 虽然新加坡的失守是一次重大挫折,但英国海军依然在印度洋区域维持存在,并参与了对缅甸等地的作战,支援了盟军在亚洲的军事行动。
技术创新和持续改进: 尽管面临挑战,英国海军在战争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例如改进雷达、声纳、反潜武器(如“刺猬”式火箭炮),以及发展航空母舰技术和舰载机。

总结来说,将二战英国海军简单地评价为“弱”,是忽视了其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它并非像战前那样是绝对的全球海上霸主,其相对实力被美国超越。
它在战争初期和中期,特别是在对抗新兴海空军力量时,确实遭受过一些重创和损失。
资源限制和战略压力也使其在某些方面难以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地投入和发展。

然而,它在维护英国本土安全、赢得大西洋海战、控制地中海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关键时刻,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韧性、勇气和战略贡献,使得它在二战中依然是一支令人敬畏的海上力量。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二战英国海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其整体实力和作用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弱?二战时的英国海军不是太弱,而是太强了。作为一个海权国家,一个称雄世界二百年之久的老牌海军强国,在二战前综合实力一直都是世界第一。二战中的英国海军非常活跃,和除了美国以外的世界主要海军强国全都交过手,把德国和意大利两支舰队打的出不了家门口,一个回合直接秒杀法国海军,以一敌三之余还出手协同美国对付日本海军。如果说英国海军不行,那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海军往哪里放。换成日本肯定没有同时和四大海军强国开战的能力。

英国海军给人弱的感觉是因为欧洲北大西洋,地中海的海战规模和激烈程度远远比不上太平洋战场,给人的印象不如美日海空大战的印象深而已。

战争爆发前,美国还没完成工业动员之前,美国海军实力都还不如英国海军。英国海军在当时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全球海军,唯一一个有能力把海军部署到全球各地的国家。就和现在的美国一样。英国在世界各大海域都保持着自己的影响力和军事存在。尽管英国在远东、加勒比海等地的海军力量已经处于劣势,但总体实力和水平仍然位居世界首位。

1939年英国海军拥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15艘、航空母舰7艘、轻重巡洋舰64艘、驱逐舰119艘以及大量的护卫舰、潜艇、扫雷舰等辅助舰船。同时,在英国造船厂里还有5艘航母、5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52艘驱逐舰等大批舰只正在建造中。如果这些舰船全部下水,英国的海军实力可想而知。如果英国和日本一样穷兵黩武的全力建造主力舰,主力舰数量起码是日本的三倍以上,和英国人PK,日本根本没戏。所以英国海军根本不是日本这种暴发户可以比的。

英国海军战前总吨位约为130万吨,仅次于143万吨的美国。不过虽然海军吨位和主力舰数量略少于美国,但英国的辅助舰只和商船数量远超美国。以商船为例,1939年英国商船吨位高达2000万吨,占到了世界商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比美国和日本加起来都多。二战前,英国的反潜、护航、运输、补给、投送等能力稳居世界第一。到了二战末期,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发展到30多条舰队航母和轻型航母,50多条护航航母,17条战列舰和3条战巡,63条巡洋舰,近300条驱逐舰,200条潜艇加上各种辅助舰艇近5000多条舰艇的规模。

在弩炮行动中,将北非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等港口停泊的法国舰队一举歼灭,消除法军投降资敌的潜在威胁。又将其他地区的法国海军或解除武装或强制收编,或让其自沉。 一下就让世界第四,欧洲第二的法国海军瞬间土崩瓦解。

将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压制的不敢出港,只能贱兮兮的用潜艇狼群战术。

在地中海一边压着意大利海军揍,牢牢掌握地中海制海权,一边还要盯着西班牙,谨防这个亲德的西班牙突然参战。

在欧洲一挑仨,还能腾出手在亚洲收拾日本人。虽然英国人在远东的影响力已经不如当年,但是当时的英国太平洋舰队依旧是盟军在太平洋反击日本海军的第二大海军力量。其实力不容小觑,拥有舰队航空母舰6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护航航母9艘,飞机修理舰2艘,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11艘,布雷巡洋舰3艘,驱逐舰35艘,护卫舰14艘,护航炮舰18艘,驱潜舰19艘,潜艇31艘还出兵协助美国参加了莱特湾和冲绳战役,以及特鲁克环礁战役,消灭日本不少的主力舰。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在马来海战中干掉两条裸奔的英国军舰真的不算什么。

user avatar

旧打法的数量,怎么看,都比不上新打法的质量。

航母:日本、美国;

潜艇:纳粹;

巨舰:英德法意

user avatar

因为英国海军摊子铺的太大,所以分到各条战线上的兵力显得捉襟见肘。

我们需要什么?
美:海军!
日:海军!
德:海军!
英:海军!
法:海军!
意:海军!

我们什么时候需要?
美:现在!
日:现在!
德:现在!
英:现在!
法:现在!
意:现在!

我们需要海军干什么?
美:揍死鬼子!
日:打死美爹!
德:封锁英伦!
英:在北海和挪威海建立封锁线避免德军主力舰进入大西洋,
在海峡和北海建立岸防和近岸护航避免德军快艇掠袭,
在地中海阻止意大利对北非补给同时补给马耳他,
在东非从意大利和法国手中确保埃塞俄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的安全,
在新加坡-马来亚-香港-锡兰一线迟滞日军前进,
在俾斯麦海和爪哇海一线增援澳新舰队,
在百慕大,加勒比和纽芬兰建立对德反潜巡逻,
在大西洋中段组织中段护航,
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组织巡洋舰队搜索德日袭击舰和敌商船,
在比斯开湾··· ···

法:欺负意大利!
意:打倒法兰鸡!

美:···
日:···
德:···
英:?
法:···
意:···

美:。
日:。
德:。
英:···
法:。
意:。


作者:米凯勒 法比恩
链接:zhihu.com/question/21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线太多摊薄了兵力是一个原因,战局极速恶化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也是重要因素。

以西欧方面为例,法国出乎意料地光速沦陷,导致原本预计在地中海牵制意大利的法国海军一下子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不但失去了牵制的作用,一旦落入德国手里,后果不堪设想(想象一下黎塞留维内托俾斯麦并肩对线皇家海军的场面)。陆战的惨败对英国的冲击太大了,绝对不允许海上再有任何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投石机行动TK队友确实是非常缺德的行为,站在英国的立场上则是必然。然而这也导致了英国不得不独力在地中海对抗意大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