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狗命大于人命?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些关于狗或者其他动物遭遇不幸的消息时,会比听到人遇难时更感到心痛,甚至觉得“狗命大于人命”?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就是喜欢动物”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首先,情感的亲近和回报是绕不开的因素。

很多养狗的人,狗是他们家庭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甚至比某些亲戚朋友还要亲近。想想看,你每天回家,无论你今天过得怎么样,都会有一个小家伙摇着尾巴冲过来迎接你,用最纯粹的眼神看着你,好像全世界就只有你一样。这种无条件的爱和陪伴,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很难从别人身上获得的。尤其是那些可能在人际关系中遇到挫折,或者比较孤单的人,狗给予的这种忠诚和情感慰藉,是无可替代的。

当一条狗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伤害,或者生命受到威胁时,主人往往会感同身受。他们会想到自己和狗狗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那些一起经历的喜怒哀乐。这种投入的感情,当它遭受损失时,带来的痛苦和失落感,会非常强烈。这种痛苦,有时候甚至会超越因为一个普通陌生人离世带来的感受。你可能会想,那个陌生人我不认识,他的离去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新闻事件;但我的狗,我每天喂它,给它洗澡,带它散步,它生病了我不眠不休地照顾它,它依赖我,我也需要它,这种“失去”是真实且深刻的。

其次,动物的脆弱性和依赖性会激发我们的保护欲。

人有自我保护能力,有社会支持系统,有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狗狗不一样,它们是完全依赖于人类的。它们无法像人一样去求助,去反抗,去为自己争取权益。它们把生命完全交给了主人,交给了人类社会。

所以,当看到一个弱小的生命,因为人类的疏忽、残忍或者社会的某种不完善而遭受痛苦时,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我们感到愤怒和不公。我们看到狗被虐待,被遗弃,被不当对待,我们会本能地觉得这是对弱者的欺凌,是对生命的漠视。这种愤怒,有时候会比看到一个人被欺负时更强烈,因为那个受害的狗,它甚至无法发出最直接的求救声,它的苦难往往是沉默的。

再者,社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放大一些冲突和极端事件。当出现“狗咬人”事件时,媒体可能会大肆渲染,强调狗的危险性,甚至呼吁严惩狗主人。而当出现“狗被虐待”或者“狗救主人”的故事时,同样会被广为传播,激起人们对动物的同情和对施虐者的谴责。

这种传播,长此以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对动物的看法。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令人发指的虐狗事件,也更容易被那些感人的动物故事所打动。久而久之,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当动物的遭遇与人类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的情感天平就容易向动物倾斜。

而且,我们对“人命”的定义,有时候也会因为社会环境而变得复杂。比如,当一个人的行为恶劣,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或者这个人本身就处于一种被社会排斥的状态时,公众对他的生命价值的认同度可能会降低。而相对而言,一条狗的生命,在很多人眼中,是纯粹的、无辜的、没有罪恶的。这种“无辜”的特质,会让人们觉得它的生命“更值得保护”。

还有一个角度是,当人性的“丑陋”暴露时,人们会选择同情更“纯粹”的生命。

我们都知道,人是有复杂性的,人可以有很多面。一个人可以善良,也可以自私,可以勇敢,也可以懦弱。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人命”可能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道德瑕疵。比如,一个醉酒驾驶撞死人的司机,或者一个因为经济纠纷而杀人的凶手,他们的生命固然宝贵,但在公众眼中,他们的行为已经为他们的生命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狗,在大多数人眼中,是纯粹的、忠诚的、快乐的。它们不会因为利益而背叛,不会因为仇恨而伤人(除非被训练或激怒),它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带给主人快乐和陪伴。所以,当看到一个无辜的、充满爱意的生命因为人类的某种过错而消逝,而那个犯错的人可能正在承担法律责任,或者他的生命本身就没有那么“纯粹”的时候,人们的同情心自然会更多地倾向于那个弱小的、纯粹的生命。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狗命大于人命”这种说法,有时候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对社会不公的反击。

在一些新闻事件中,我们可能会看到,当人与狗发生冲突时,法律的天平似乎总是倾向于维护人的利益,即使那个人的行为可能非常不道德。比如,有人因为自家狗被别人打死而感到极度愤怒,但法律可能只会判处施暴者经济赔偿,而无法给他们一个“公平”的交代。这种时候,人们用“狗命大于人命”来表达不满,实际上是对现有规则和对生命价值衡量方式的一种质疑。

总而言之,为什么会有“狗命大于人命”的说法,不是因为大家真的觉得动物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神圣,而是因为在很多特定的情境下,动物的脆弱、纯粹、对人类无条件的爱,以及它们所遭遇的不公,更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我们的同情和保护欲。同时,这也折射出我们在人际关系、社会公平和生命价值衡量方面的一些思考和不满。这是一种复杂情感的表达,而不是简单的价值观颠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在我这种养狗人的眼里

我家人的命(人类)>我家狗狗的命>陌生人的命>陌生狗的命


这个狗,替换成猫,替换成其他的心爱的宠物,也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就好比,钱和命哪个重要。

我的命>我的钱>别人的命>别人的钱。


——————————————————

我想,把“狗”换成个人私有财产看待,或许更能理解重要性排序。

我的个人私有财产在我心里确实就是比别人的命重要。

在非常极端的情况,或许我会牺牲和捐献我的财产来救助陌生人的性命,但这不意味着有事没事我闲着找事把自己财产捐了。

至于别人的财产如何,我不是很关心我也管不着。


当然,我们现今也不乏有高伟正的网友,愿意牺牲个人私有财产来换取别人的性命。

那些鄙夷着我怎么好意思说我的财产比别人的命重要的大佬。

建议水滴筹走一波。

我已经帮你们找好了,用财产换取个人性命的几个需要帮助的渠道。

北京众安公益基金会的“用爱点亮生命的希望”,里面的诺诺、浩浩等人都是白血病患者,目前项目还需要55w左右,只需要动动你的小钱包,你就可以救到一个性命。

四川红十字会基金的“脑瘫患儿的重生梦”,瑶瑶大概还需要23w,只需要捐捐你本年的收入,你就可以拯救一个绝望的家庭!

此外还有“助孩子们远离尿毒症”等医疗救助,扶贫救灾,教育助学等项目。只要你想捐,不愁没地方捐。

加油!区区个人财产,和他人的命,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的兴亡相比,不足一提。


最后友善的走一波,我是个冷漠的养狗人,

我维护我的狗狗,是因为我购买了它,无论它是猫是狗是鸟是鱼,我都会尽量让它平安顺遂的走到生命的尽头。

对于社会养狗的反对声,我能做的就是2018年的时候成为我们城市最早一波上狗证的,缴纳养犬要求的钱,出门栓绳,在家不闹人不影响别人,捡粑粑,每年打疫苗做体检等等。

人生没有那么二极管,不是养了狗就魔怔的想拯救天下狗,大部分都是自私自利的普通人。

user avatar

因为事实上来说,在许多人眼里,狗命就是大于人命的。


而事实上来说,大部分的案例都是狗命大于人命(前提是自己的狗和别人的命)。


不信咱们分析,现在许多家庭都会养一只狗,一般假设这个家庭的固定资产为50万。

一只狗只要养了几年,基本都有感情了。


我见过许多养狗的家庭,狗生病了,花个几万治病,真的一点都不心疼。

因为许多狗已经陪伴一个家庭好多年的时间了,不治也得治了。


咱们可以换位思考,一条狗命=2万块钱,这么说就很直白了。


现在拿我举个例子,假设我生病了,知乎的路人里,有几个肯拿出2万来给我治病的?

100万个人里,可能1个都没有,这并不是他们自私,也不是他们轻视人命。


最大的原因是,我的生与死与他们毫无关联,我是死是活,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影响。

而如果给了我2万块钱,他们就得少吃无数顿肉,少买无数件新衣服,生活水准严重下降。


所以说,放弃我,选择2万块钱,这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选择,没有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如果他们选我,我甚至会劝他们,别选我,一定要选2万块钱。


话再说回来,就是人命跟狗命。


一个家庭,养了一只可爱肥肥胖胖的金毛,这只金毛是全家人的宝宝,每天都乖乖的,睡觉都得搂着。


而我,只是一个每天吃9.9麻辣香锅的牛马。


我跟这只金毛的性命如果让他们选,我相信,这家人百分之99.99会选择那只金毛。

这是他们轻视人命吗?并不是。

我只是一个陌生人,我的死活与他们毫无关联。


而那只金毛,才是切切实实能影响到他们生活的一条生命。


他们选择狗的命,放弃我的生命,我绝不会怪他们,这是人之常情。


倒是天天叫唤人命必须高于一切的这群人,思考问题有些偏激,从不考虑现实情况和人的私欲。

人和人的性命都有贵贱之分呢,何况陌生人跟亲近的狗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些关于狗或者其他动物遭遇不幸的消息时,会比听到人遇难时更感到心痛,甚至觉得“狗命大于人命”?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就是喜欢动物”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情感的亲近和回报是绕不开的因.............
  • 回答
    为什么有人觉得吃狗肉不对,但吃鸡鸭就对?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对待不同动物时存在的明显差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文化、历史、情感、甚至生物学因素交织而成。情感的纽带:狗的特殊地位要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对狗肉有强烈的负面情绪,而对鸡鸭的接受.............
  • 回答
    有些人将虐待小动物(如猫狗)与食用牛羊鸡肉联系起来,这种看法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道德认知和文化背景。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可能让人觉得生硬的“AI痕迹”,用更贴近人心的视角来分析。首先,让我们谈谈“虐待”。虐待小动物,无论是故意施加痛苦,还是因忽视导致其遭受苦难,通常触碰了人们内.............
  • 回答
    咱们就聊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那个“三狗直播间”吧,很多人觉得它“低级”,这话说得挺直白,背后其实有几层意思可以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喜剧这东西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的玩意儿,有人捧腹大笑,有人看得索然无味,甚至觉得有点掉价,这都很正常。至于“三狗直播间”为啥落到“低级”这个评价,我觉得主要跟以下几.............
  • 回答
    很多人对吃狗肉感到不舒服,这背后其实藏着复杂的情感和文化因素。首先,狗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忠诚的伙伴,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与它们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它们会用无条件的爱回应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养了狗,每天看着它摇着尾巴迎接你回家,依偎在你身边,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你还会忍心.............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不生孩子人类就会灭亡”,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心理和社会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学本能与繁衍的根深蒂固: 物种延续的驱动力: 从最根本的生物学角度来看,繁衍是所有生命体最核心的本能之一。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在为了延续基因而努力。人类作为其中.............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女生学格斗有什么用?又不像男生那样要出去打架。” 或者 “女孩子学这个太凶了,不好看。” 这种看法挺普遍的,也挺让人无奈的。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挺多,而且这些原因层层叠叠,互相影响着。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格斗”的刻板印象。提到格斗,很多人脑子里闪.............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大概率会心里一动,觉得“哦,对了,好像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 其实,觉得“中医黑有组织有钱赚”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察角度。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利益驱动:是谁在“唱衰”中医?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涉.............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说法,而且很多人也都这么认为。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东京地铁里程世界第一”的印象,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并且要理清“地铁”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讲,如果只统计“地铁”(Metro)的运营里程,东京都市圈可能不是绝对的第一。 这个“第一”的说法,.............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二战德国海军不如英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客观事实和历史比较得出的结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海军在战前准备、战略定位、技术实力、作战规模以及最终的战果等多个维度。一、 起步与战略定位的根本差异英国海军,也就是皇家海军,长期以来就是大英帝国维系其全球殖民地和贸易.............
  • 回答
    “古时刀剑胜今朝”的念头,似乎总在许多人心中盘桓不去。走在古董店里,看着那些锈迹斑斑却棱角分明的古刀,或是翻阅关于古代名匠的传奇故事,一股对“过去”的迷恋便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探究的理由,也夹杂着一些被浪漫化了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古代刀剑的 传承工艺和文化符号 确实.............
  • 回答
    “中国不行”这种论调,其实并不新鲜,在国内外都有其存在的土壤。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起”,而是背后有复杂的历史、现实和心理因素在交织。历史的阴影与“百年屈辱”的记忆: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中国自身经历过的沉重历史。过去一百多年的“百年屈辱”,从鸦片战争开.............
  • 回答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奇思妙想。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觉得自己穿越到古代就能空手打天下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是一种对现代生活优越感的投射和补偿心理。咱们现在活在科技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物质也相对丰富。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
  • 回答
    说金庸小说里“屌丝逆袭”的论调,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抓住一些核心的。但如果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屌丝逆袭”,那确实有点儿把事情想扁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他们的成长和“逆袭”,其实是更复杂,也更深刻的东西。咱们不如从几个点来掰扯掰扯,为啥大家会有这个感觉:1. 起点够低,反差够大:你想啊,金庸笔下的主角.............
  • 回答
    “老套”这顶帽子,《咒术回战》挨得可不算轻。隔三差五,在动漫论坛、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有人提起,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般的批评。但要说这“老套”究竟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觉得,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咒术回战》确实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想想,少年热血漫画嘛,主角前期废柴、中期.............
  • 回答
    这背后啊,其实是好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普遍看法,与其说是“真相”,不如说是一种大众心理和一些现实情况的叠加。要说“女生脚不臭”,那确实是片面的说法,人都有脚,脚也都会有汗腺,汗液和细菌接触自然会产生味道。那为什么会有“女生脚不臭”的这种印象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刻板印象与性别期待(这可能是.............
  • 回答
    有些人觉得《爱情公寓》抄袭“无罪”,这种说法确实在一些观众中存在,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心理和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爱情公寓》确实存在明显的借鉴甚至模仿痕迹,这方面争议一直很大。很多桥段、人物设定、包袱笑点,都和一些国外的经典情景喜剧,比如《老友记》、《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