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日本人应该被原谅,让中国人忘记历史,而且还说屠杀历来都有,怎么劝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流。

首先,理解对方可能存在的误区和心理:

在开始劝说之前,试着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进步主义”的误读: 有些人可能将“向前看”、“放下仇恨”理解为简单地遗忘过去,而忽略了和解的前提是正视和反思。
浅层的人道主义: 他们可能真心希望世界和平,但对特定历史事件的严重性缺乏深入了解,或者认为过去的罪行与现在的人无关。
信息茧房或接触到的信息片面: 他们可能更多地接触到日本官方或某些媒体的“反战”叙事,而忽略了其侵略和战争的另一面。
对“民族主义”的排斥: 有些人可能因为反感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一切与历史相关的讨论都视为“不进步”。
对“仇恨政治”的反感: 他们可能认为过度强调历史仇恨不利于社会和谐,但没有区分“铭记历史”和“煽动仇恨”。

核心在于:这不是简单的“原谅”问题,而是“正视”与“反思”的问题。

直接去“劝”对方,如果方式不对,很可能适得其反,让对方更加固守原有的观点。我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说教。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沟通策略和建议:

1. 从情感共鸣入手,但要理性引导:

你可以先表达对世界和平和避免冲突的共同愿望。比如:“我理解你希望世界能够和睦相处,不再有战争和痛苦的愿望,这确实是所有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然后,巧妙地引入历史的维度:

“但是,我们追求和平,并不等于要忘记历史真相。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有它走过的道路,其中有辉煌,也有伤痛。正是因为了解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避免重蹈覆辙。”

2. 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而非“煽动仇恨”: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要区分“记住历史的教训”和“沉溺于仇恨情绪”。

“铭记历史是为了防止未来”: 你可以这样说:“我们中国人强调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让现在的人们去恨日本人,而是为了记住那些曾经发生的罪行,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珍贵。只有了解了历史的真相,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我们那么重视和平,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侵略和暴行。”
反驳“屠杀历来都有”的论调: 这种说法是非常危险的,它试图通过模糊化和普遍化来稀释特定罪行的恶劣性。

指出“历来都有”不等于“可以被忽视”: “你说屠杀历来都有,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但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因为‘过去一直都有’就认为它是‘正常的’或者‘可以被原谅的’。每一次屠杀,无论发生在哪个时代,都是对人性的践踏,都是无法被忽视的悲剧。我们纪念和反思,正是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强调侵华战争的特殊性: “尤其是近代以来,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比如南京大屠杀,其规模之大、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深远,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般的暴力冲突,而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侵略和灭绝行动。这与‘历来都有’的笼统说法是不同的,它有着明确的责任方和受害者。”
区分战争罪行与国家间的正常关系: “国家之间的关系复杂,有合作也有冲突,但有些行为已经越过了底线,成为了战争罪行。而承认并反思这些罪行,是国家之间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3. 聚焦于“反思”和“道歉”的本质:

“道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日本一些人提到的‘反战’和‘道歉’,我们关注的是其真诚性和实质性。真正的道歉,应该是对历史事实的承认,对受害者的尊重,以及对未来不再重犯的承诺。仅仅是口头上的‘反战’,而回避侵略战争的责任,或者对造成的伤害缺乏真正的反思,很难让人信服。”
强调“反思”是个人和国家的责任: “‘原谅’这个词,通常是建立在‘道歉’和‘反思’的基础上的。当一个施害者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起责任时,受害者才有可能考虑放下。但如果施害者拒绝承认错误,反而要求受害者忘记,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4. 引用事实和数据,但避免过于情绪化:

如果对方愿意听,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确凿的历史证据。

提及具体事件: “比如,南京大屠杀,我们有大量的历史文献、照片、影像资料,还有幸存者的证词,这些都证明了那段历史的真实性。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在那段时期被残忍杀害。”
关注战争对个体的影响: “战争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对抗,更是对无数普通人的伤害。想想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们,他们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忘记历史,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二次伤害。”

5. 引导对方思考“代价”和“责任”:

“忘记历史的代价是什么?” “如果我们选择忘记历史,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对那些被屠杀的生命不负责任?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默许了侵略和暴行的发生?长此以往,会不会让类似的悲剧有机会再次发生?”
“谁应该为历史负责?” “历史的责任是无法被抹去的。虽然现在活着的日本人可能没有直接参与当年的战争,但作为曾经发动战争和犯下罪行的国家的后代,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承担责任,是他们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正常交往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国家历史的负责。”

6. 保持耐心,循序渐进:

你不可能一次性说服一个人。关键在于种下思考的种子。

选择合适的时机: 避免在对方情绪激动或者有其他压力时进行争论。
提问而非陈述: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自己思考,比如:“你认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这段历史,谁还会记住?”,“你觉得,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不应该正视自己的历史过错吗?”
承认对方的观点中有可以理解的部分: “我明白你想要的是一个没有仇恨的世界,这我也支持。” 这样可以避免对方觉得你完全在否定他。

7. 警惕“和平至上”的绝对化论调:

有些人会用“和平比一切都重要”来论证遗忘历史。你需要解释:

“真正的和平需要正义和真相作为基石”: “和平固然重要,但建立在虚假或者被掩盖的真相上的和平,是脆弱的,甚至可以说是伪和平。真正的、持久的和平,需要建立在对历史的反思、对错误的纠正和对受害者的尊重之上。”
区分“停止战争”与“真正和解”: “让战争停止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第一步。而真正的和解,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包括承认责任,反思错误,并采取行动来弥补伤害。如果一方只要求另一方‘忘记’,而自己却不承担责任,这并非真正的和解。”

总结一下,劝导对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核心是:

明确区分“铭记历史”与“煽动仇恨”。
强调“正视历史”、“反思罪行”是建立真正和平与和解的前提。
用理性的论证和事实,挑战“屠杀历来都有”的模糊化逻辑。
保持耐心和策略,引导对方思考历史责任和代价。

最后,记住,你的目标是让他人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严肃性,认识到铭记历史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迫他接受你的所有观点。即使对方最终没有完全被说服,但如果能让他开始思考,那也是一种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个问题逻辑上就不太对。

我举个例子,比如A打了B一下,A向B赔礼道歉了,B原谅了A,这个叫原谅。

A打了B,C怎么能原谅A?C又没被打怎么原谅A?

日本的战争罪行也是一样的,泛泛的说当然就只有“战争罪行”这四个字而已,但实际上这是由无数个具体的行为组成的,被日本战争罪行所伤害的是一个个特定的个体或组织,B对A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只能由A去原谅,而且也只有犯下战争罪行的B道歉并且请求原谅然后A才可能去原谅。如果战争罪行的被害者已经死了,那就没有被原谅的机会了。

另外,“原谅”和战争罪行是否被制止、惩罚、做出赔偿无关,就像是偷了你东西的小偷,哪怕他把被偷的东西还给你了还被判刑了,也不意味着你就“应该”原谅他。原谅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里不是一项义务,中国法律没有要求被害者应该原谅加害者,在日本本国也是这样的。

然后,历史和忘记本身就是矛盾的,历史的作用就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既然已经记录下来了那就没法“忘记”了,如果一个东西被“忘记”了就没有历史记录了,比如秦始皇过8岁生日时早餐吃的啥,没有历史记录,这件事就被忘记了。

大屠杀历来就有,是因为很多大屠杀都被历史记录了,所以他才能说出“历来就有”这句话,如果历史没有记录那他怎么知道以前有大屠杀的?难道他是有时间机器能穿越到过去?如果说“历来就有”的东西应该被忘记,那么“历来就有”的事情是怎么被后来人知道的?他的逻辑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user avatar

咱就不说南京大屠杀这种家仇国恨级别的了。

就拿我家楼下开小饭馆的老板娘遇见的一个事举例子。

老板娘在网上找了个清洗油烟机的,提前把油烟机拆下来放门口等着师傅上门,结果师傅在小区里转向了,老板娘下楼去接,走之前还特意在油烟机上贴了张纸;“有主,勿动,马上移走”

结果把师傅接回来,油烟机没了~

去物业查监控,是旁边邻居老太太看见了,找了个收废品的给卖了!

老板娘上门理论,老太太胡搅蛮缠,就说自己没看见那张纸,就说以为是没人要的。

然后报警解决,这种破事警察懒得管,老太太也仗着自己岁数大就跟你撒泼玩混的。

你猜最后老板娘怎么办的,不想道歉就别道歉了,不想调解就别调解了,咱就按民警同志说的办,真去法院起诉了!

小饭馆关了好几天,我鸡排饭也吃不上了。最后咋判的我就不知道了,这都是吃饭时听老板娘吐槽说的,那时候估计还在审理阶段。

按题目的逻辑,邻里纠纷历来都有,一个破油烟机也值不了几个钱,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吃点亏算了,可架不住有人一直戳你肺管子拱火啊!

你先把靖国神社里那些甲级战犯牌位处理了,再把历史课本改回来,咱再说原谅不原谅的事。

user avatar

是的!你原谅日本人,我原谅你父母对我的仇恨,屠杀历来都有,我想大家会忘记我们之间的事情。

我会喝着茶,看着孙儿的嬉闹,在平静中度过余生,而你连坟都没有。在你父母哭嚎中,广大人民群众又接受了一次正确的价值观。

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

在采访当时驾驶投放原子弹的美军轰炸机飞行员时,该飞行员表示“我从没有后悔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他们后悔吗?屠杀30万南京人他们后悔吗?”


user avatar

苏联人是怎么纪念二战的?抗着红旗,吹着号,敲着鼓,带着勋章,大踏步地走过红场,没有降旗,没有警钟,没有哀乐。他们需要讨论原谅不原谅纳粹德国么?纪念南京大屠杀是要让诸位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不惜。原不原谅日本是重点么?原谅了又能怎么样?不原谅又能怎么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