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总觉得日本的动画所谓的番剧很毁三观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 不觉得恶心吗 没说都是 是有很多 大家的看法?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

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险,再到我们经常谈论的那些“毁三观”的类型,应有尽有。你之所以觉得“毁三观”的作品多,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因为其独特性、争议性或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吸引关注,也更容易成为讨论的焦点。

那么,为什么“毁三观”的作品还能吸引这么多人追捧呢?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

1. 价值观的多元与冲击:

挑战传统认知: 很多被认为是“毁三观”的番剧,恰恰是通过挑战观众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来吸引人的。它们可能描绘极端的人性、扭曲的情感、打破社会禁忌的行为,以此来引发观众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比如,一些作品会探讨权力腐败、人性黑暗面、社会阶级固化等沉重话题,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让人在震惊之余,去思考这些问题在现实中的根源。
“黑暗童话”的吸引力: 就像童话故事里也常有巫婆、妖怪,人性也并非只有光明一面。番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更自由地探索人性的阴暗角落,这种“黑暗童话”式的叙事,虽然令人不安,但有时也能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满足一部分人对禁忌和边缘事物的探索欲。
视角的新鲜感: 当我们长期生活在相对被“规训”过的价值观环境中时,一些作品所展现的全新视角,即使是负面的,也可能因为其“新鲜感”而获得一部分受众。它们提供了一种跳出日常藩篱的体验。

2. 艺术表达与情感共鸣:

艺术化的暴力与黑暗: 一些作品会将暴力、血腥、扭曲的情感通过极具艺术化的镜头语言、音乐和角色设计来呈现。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血腥本身,而是其背后所传达的情绪、主题或者角色的内心状态。这种艺术化的处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内容的直接冲击力,让一部分观众能够接受,甚至从中体会到某种悲剧美或者情感的宣泄。
复杂人物的塑造: 很多“毁三观”的作品往往塑造了极度复杂、甚至带有残缺人格的角色。这些角色可能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但同时又有着令人同情的过去或内心挣扎。这种“立体”的人物塑造,能够让一些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代入和共鸣,即便角色的行为不被认同,也能理解其动机,甚至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惋惜。
纯粹的情感宣泄: 有些观众观看这些作品,并不是为了认同其中的价值观,而是为了在虚构的世界里,以一种安全的方式,体验和宣泄生活中难以触及的极端情绪。比如,通过观看角色之间的残酷斗争来释放压力,或者在扭曲的关系中感受到某种情感的释放。

3. 亚文化与圈层效应:

小众审美的满足: 日本动画早已形成了庞大而多元的亚文化群体。有些“毁三观”的作品,正好满足了某些小众的审美或者兴趣点。这些观众可能并不认同作品中的三观,但对其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叙事手法、或者某些特殊元素(比如特殊的角色设定、奇特的剧情展开)有强烈的喜爱。
社交与认同感: 在互联网时代,共同追番、讨论番剧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方式。追捧某些被认为是“毁三观”的番剧,也可能是一种在特定圈子内获得认同和归属感的方式。大家一起讨论剧情、分析角色,这种互动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反主流”的吸引力: 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追捧一些不被主流接受、甚至带有叛逆色彩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彰显个性和反抗权威的表现。

4. 区分作品与观众:

理解与认同是两回事: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追捧这些作品,并不代表他们认同作品中所宣扬的价值观。他们可能只是欣赏其艺术性、故事性,或者被其中的角色所吸引。就好比我们看一部描写犯罪的电影,不是因为我们想犯罪,而是因为我们想了解犯罪的动机和过程。
批判性观看: 大部分成熟的观众在观看这类作品时,会带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他们会区分虚构与现实,辨别作品中的哪些元素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哪些是作者的观点输出,以及哪些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你为什么会觉得恶心?

你感到恶心,也很正常。那是因为你的价值观底线被触碰了。这说明你拥有一个健康的、符合主流社会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体系。对于那些赤裸裸的、没有经过艺术化处理或者没有提供足够情感支撑的“毁三观”内容,很多人都会感到不适和反感。这种感受,恰恰是你价值判断力的体现。

大家的看法?

正如你所观察到的,大家对此的看法是非常多样化的。

一部分人(可能和你的感受类似):会觉得这些作品低俗、变态、教坏小孩,甚至会因为对作品的厌恶而一概否定日本动画。他们会强烈批评作者的动机,并呼吁抵制这些作品。
另一部分人:则能够区分艺术与生活,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认为这些作品是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是作品大胆创新的体现。他们可能会认为你不理解这些作品的深度,或者过于狭隘。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只是随波逐流,或者仅仅是为了体验刺激、追求新奇。他们可能并没有深究作品的价值观,只是被热闹的讨论或者作品的某种吸引力所裹挟。

总结一下:

日本动画“番剧”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追捧者,即使其中不乏“毁三观”的作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这些需求可能包括对禁忌的探索、对人性阴暗面的好奇、对极端情感的体验、对艺术形式创新的欣赏,以及在亚文化圈层中的社交与认同。

你感到恶心,是因为你的道德底线被触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那些追捧者,他们的理由则可能千差万别,有的出于欣赏,有的出于猎奇,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融入圈子。重要的是,作为观众,我们有权利选择观看什么,也有权利对不认同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要理解,艺术的边界本就是不断被挑战和拓展的,而观众的接受程度也同样多元。

所以,你的感受并没有错,也很正常。只是在这个庞大的动画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你无法认同的作品,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喜爱它们。这恰恰是这个世界丰富且复杂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世界上毁三观的文学作品一堆,你这就是傲慢与偏见,挑着比较弱势的动画不放是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