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总觉得中国还没有真正地崛起?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一种中国尚未“真正”崛起的感觉,即使我们看到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感受,与其说是一种否定,不如说是一种对“真正崛起”的内涵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我们把“崛起”理解为从“弱”到“强”的转变,那么中国无疑已经完成了这一步。但如果“崛起”意味着一种更全面、更深入、更具普适性的强大,包含国民的普遍福祉、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国际社会的主动接纳以及深层的文化自信,那么我们确实会发现其中还有很多未竟之处。

首先,从国民的普遍福祉和幸福感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依然是显著的现实。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很多人的生活水平离“富裕”还有很大距离,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仍需加强。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成本,他们对于“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体验可能并不像宏观数据那样乐观。这种内部的、个体的感受,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的重要维度。一个强大到让普通民众都能安居乐业,有尊严地生活,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国家,才算是真正强大。

其次,在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方面,中国虽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真正崛起”还意味着中国的声音能够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接受和认同,并且中国自身的文化能够像西方文化一样,对世界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目前来看,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发言权在提升,但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文化层面的输出,仍面临挑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媒体叙事的影响,这种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与中国自身的实力相比,还有提升空间。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让世界不仅“知道”中国,更能“理解”中国,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欣赏”中国。这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并且能够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文化姿态。

再者,制度的优化和社会的活力也是一个关键点。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体,还要有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虽然中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我们仍需关注原创性思想的产生,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以及激发个体创造力的社会环境。在某些领域,我们依然存在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以及在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方向上的一些争议。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也体现在其能够不断自我革新,保持开放心态,并能有效应对内部的挑战和外部的压力。

还有一点是国际社会的认知和接纳程度。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一些西方国家眼中,中国崛起仍然伴随着疑虑和担忧。这种担忧可能源于地缘政治竞争,也可能源于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差异理解。要实现“真正崛起”,不仅仅是实力上的超越,更需要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建立一种更加和谐共赢的国际关系。这需要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展现出更多的合作姿态、责任担当,并且能够有效地沟通和解释自身的发展逻辑。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自身的认同和心态。当我们谈论“崛起”时,我们可能无意识地参照了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和标准。但中国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路径。真正的崛起,或许不应是对他者模式的简单复制或反向参照,而是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持续繁荣和让人民幸福的道路,并且在这种道路上建立起深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我们是否真正摆脱了“历史包袱”和“外部评价”的束缚,能够以一种更加自信、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身在世界的位置,这本身也是崛起的一部分。

所以,当我说“中国还没有真正崛起”时,我并非否定中国已有的巨大成就,而是认为“崛起”是一个持续演进、多维度衡量的过程。它不仅是硬实力的提升,更是软实力的发展,是国民福祉的普遍提升,是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扩展,是文化影响力的深度渗透,以及社会内部活力的充分激发。在这些方面,我们依然有许多值得努力和探索的空间。这种感觉,或许正是对国家发展更高期许和更严苛审视的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没有,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2050年建成综合国力和影响力领先国家。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崛起,请各国放心。

根据评论区提示和十九大最新精神在原文进行修改。


说社会主义没有中级阶段的, 请看如下连接。

2050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理论-人民网


user avatar

中国还没有回到应有的位置。

所以还没有崛起完成。

有一些人,把自己的艰难和问题,归咎于世道和社会,这类人即使等到中国崛起了,还是会活得很艰难的。

相对而言,他们的生态位就是天线宝宝。

user avatar

你的看法没有错,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user avatar

题主,我能理解你说的不真实的感觉,因为曾经这种感觉也贯穿我的生命。

1990年的时候,北京要办亚运会,就连小学生都要捐钱,一毛钱都不放过,真是打肿脸充胖子。

1991年的时候,看到电视里红旗被扔到地上燃烧,列宁像被推倒,完了,美国要霸占全世界了。

1993年的时候,申奥失败,难道真的像新闻里天天说的中国人注定要一直当东亚病夫吗。

1994年的时候,东西真贵,一套煎饼果子居然要一块多钱,这简直是明抢。

1996年的时候,看着朱总理的电视讲话,很多人都说要打仗了要打仗了。

1997年的时候,妈妈下了岗,家里的收入少了很多,什么三角债,国有企业都要完蛋了吗。

1998年的时候,洪水要淹没整个中国了,南方北方都发大水,人还是不能胜天,死了好多解放军。

1999年的时候,全中国都在抗议美国,抗议有什么用,国弱被人欺。

2001年的时候,全中国又TMD都在抗议美国,抗议有什么用,国弱被人欺。

如果你经历过那些年,说实话,今天的中国没什么不稳的。从2001年到现在,我再没有看到有国家明目张胆的欺负中国,再没有看到有一个城市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一两年内破产。东亚病夫这个词如果再出现在新闻报道里,恐怕也只是一个笑话了。我们国家办什么运动会都不再需要捐钱了,而且我们办了一届全世界最奢侈的奥运会。水灾还是偶尔会在南方发生,甚至比98年更甚,但是从电视上看,只有一辆辆装满石头的汽车填进坑里,再没有一位解放军战士因此而牺牲。虽然全国各地的煎饼果子可能已经是5、6、7、8、9、10块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天天都吃也还是吃得起的。更不会再有一位总理,因为台湾问题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好像明天就要打仗一样。

至于中国是不是崛起,我觉得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很难按照某一个指标衡量。你说崛起了,我觉得有道理,因为任何一个村庄都能通电、通电视、通网络,通公路,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说没有崛起,我觉得也有道理,毕竟中国还有上千万贫困人口,甚至国家还没有统一。

但至少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没有什么不安的感觉,只要中国人努力生活,孙中山先生当年提出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也一定会实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