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总觉得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是美国人的走狗,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吗,为什么不反抗?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认知?

这种认知的形成,根源在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历史遗留的恩怨与“战败国”的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的侵略行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战后,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美国在亚洲的军事盟友和政治伙伴。这种“战败国”的身份,加上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尤其是在一些中国人看来不够真诚的反省),使得许多中国人将日本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视为一种“被征服者”对“征服者”的依附,进而联想到“走狗”的比喻。
美日同盟的军事和政治现实: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安保条约》,这一条约构成了两国关系的核心。日本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亚太地区。日本自卫队的存在和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与美国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来展开的。从中国的视角来看,日本的军事力量、外交政策,甚至在一些国际事务上的立场,都与美国的利益高度绑定,很难不被解读为对美国的“追随”或“服务”。
对日本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解读: 一些中国人认为,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的开放和在贸易政策上对美国的配合,也显示出其依附性。尽管日本自身也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其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决策,似乎总是难以摆脱美国的影响。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容易被解读为政治上的“不自主”。
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 在中国大陆,媒体和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将日本描绘成美国“附庸”或“走狗”的论调。这种信息传播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旨在塑造一种“我们是受害者,而日本是侵略者及其帮凶”的叙事。这种单向度的信息传递,很容易让公众形成固定的认知,并且难以接触到其他多元化的观点。
民族主义情绪的投射: 在中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面对一个历史上的侵略者,并且该侵略者又与中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结盟时,将日本描绘成“走狗”是一种释放民族情绪、凝聚民族认同的有效方式。这是一种“我们”对“他们”的划分,通过贬低对方来抬高“我们”的立场。

日本人自己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他们认同自己是美国的“走狗”吗?

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会认同自己是美国的“走狗”。 日本人对本国与美国的关系有着更为复杂和多维度的看法。

将美日同盟视为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基石: 从日本的视角来看,美日同盟是保障日本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最重要支柱。在朝鲜威胁、中国崛起、地区不稳定等因素的背景下,日本认为与美国保持紧密的军事同盟是维护自身生存和繁荣的必然选择。他们不认为这是“走狗”,而是为了本国利益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强调日本的自主性与贡献: 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并非一个被动的棋子。他们强调日本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独立贡献,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积极角色。例如,日本在提供地区援助、推动国际合作、参与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立行动和理念。
对美国主导地位的辩证看法: 虽然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但日本国内对美国的看法也并非全然没有批评或反思。存在着对美国单边主义、对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对日本国内政治影响的担忧。但这种担忧通常是围绕着盟友关系的平衡和本国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否定同盟本身。
历史认知的差异: 如前所述,关于二战历史的认知,中日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日本人(尤其是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日本已经为过去的战争付出了代价,并且在战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他们不太会用“走狗”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词汇来形容自己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 日本文化强调“和”(和谐)、“礼”(规矩)以及团体意识。他们更倾向于以一种更为含蓄、注重形式和原则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将自己比作“走狗”这种直白、粗暴的比喻,与他们的文化表达方式相去甚远。

为什么日本人“不反抗”?

这里所谓的“不反抗”,实际上是在问,为什么日本人不公开地、大规模地抵制或推翻这种被中国人解读为“走狗”的地位。原因也很复杂:

“走狗”的定义并非日本人自己的认知: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人不认为自己是“走狗”。所以他们没有一个需要“反抗”的对象或状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美日同盟的长期性和制度化: 美日同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两国政治、军事、经济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制度和运作机制。要打破这种联系,需要极其重大的内外变故,并且会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日本国内的政治现实: 日本的主流政治力量(包括自民党等主要政党)都支持美日同盟。尽管存在在野党和民间团体对某些政策提出异议,但要形成推翻同盟的广泛共识和政治力量,目前来看非常困难。
对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视: 日本社会普遍重视国内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大规模的政治动荡或外交上的剧烈转向,很可能会影响到这些核心目标。因此,大部分民众倾向于支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交政策框架。
信息获取的相对独立性: 虽然日本也受到美国的影响,但日本国内拥有相对自由的媒体和信息环境。日本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与在中国大陆信息受到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公众更容易被引导形成单一认知是不同的。
缺乏明确的反抗动机和目标: 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他们并未感受到明显的“被奴役”或“被利用”的痛苦,反而认为同盟带来了安全保障。在没有切身利益受损、没有明确的替代方案或更好的选择出现时,大规模的“反抗”就缺乏强大的驱动力。
现实主义的外交考量: 从日本的国家利益出发,直接与美国对抗而不顾后果,是不符合其外交现实主义原则的。日本需要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发展经济、维护地区和平。

总结来说:

中国人认为日本是美国“走狗”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基于自身历史经验、对国际政治的解读以及信息传播特点而形成的视角。日本人自身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与美国的同盟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战略选择。之所以日本人“不反抗”,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处于一个需要反抗的地位,且现有的同盟关系符合其国家利益和政治现实,打破它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理解这种认知差异,需要我们超越单一的视角,看到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语境和现实条件下,对国际关系的多元化理解和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在日本就属于不能掀盖子的问题。

全民有个心照不宣的共识,那就是别谈别谈。

中国人是很难体会到日本人的心境的,包括但不止于:

  • 自己的国家有错在先,上头,侵略了中国
  • 被打脸,战败,成为世界上唯一用肉身接核弹的人民,首都被炸平 (我也是服了,老有人对首都被炸平这一句有意见。这里指的是东京大轰炸,当然没有全部炸平,很贴心地绕着天皇他家炸的,比如新宿就被炸成一篇废墟,所以现在新宿的房子都是新的
  • 从小学生开始接受战后教育,包括写在教科书里划重点要考必须背会的日本做了坏事,美国帮助了日本,等等(教科书是美国人编的)
  • 战后经济的重建,依赖了美国
  • 美国几十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强国,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对日本有大量的输出
  • 政府,媒体,几十年保持了亲美

所以你看,要让一个日本人有"tm美国人给老子滚出去"的想法,那是很难的,除非美国又往日本扔了颗小男孩。

因为就是怕了,真的怕了。被炸软了。恐怖进入了基因。

同时,作为一个矮子里的高个儿,日本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老大。那么他就没有挑战老大的动机,没有必要。做老大的小弟,得最大的好处,就是他给自己的定位。

对于在日本的美国驻军,日本民间基本上语调就是你别给我惹麻烦,你不能乱来。基本上对这一既成事实,就没有必要讨论它的合理性。

但是你也知道美国大兵的德行,他们是真的不能控制寄几的。他们要喝酒抽烟开趴找女朋友,特朗普都按不住他们你说是吧。当然特朗普也按不住自己。

对于极端自控的日本人来说,这,,就很尴尬。

这要是中国人在日本这么干了,怕不是要被骂出翔。

然而美国人这么干了,大家就不谈不谈。(谈了有啥用?不能掀盖子)

有一部分日本人在心里是憋着怒气的。

前段时间冲绳的美军基地新冠大爆发,日本人暗戳戳地以此为借口做了几个新闻节目。

就是暗示1.美军入境日本的基地没有PCR检查,2.美军不遵守社交隔离,经常在基地外搞几百人的大趴体

然后官方很硬气地出来发声,我tm以为他要强烈谴责什么的。

结果人家很硬气地说:希望以后美军能改善与日本的沟通,及时共有美军新冠感染的情况。

就这?就这?

我在等他说你们滚出去啊。

然后节目里有个嘉宾也是个铁憨憨,居然提了很多美军在基地外找日本女朋友这事儿。

我都笑了啊。

然后其他嘉宾瞬间沉默了,然后这节目就tm的突如其来地结束了。

所以你看,不能提。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从上帝视角来看改不改变没有任何区别。

日本朝鲜也好东南亚小国也罢,哪一个不是我们当年的附庸国。你看的一段远征历史寥寥数十字,可能就是他们当地两三代人的血泪史。

你觉得我们和平友好人家意识里一直是中国殖民了我们几百上千年。


到了近代清末时期中国败落了,美国崛起之后成为了老大,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提出了包括驻军在内的一系列方案。

于是他们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继续给中国当走狗,但那会中国落寞了给不来什么好处,还会被当时的双花红棍之一美利坚盯上,处处穿小鞋使绊子。

第二个是给美国当走狗,但是美国能多少给些好处,起码不会针对自己。

抱上美国的大腿,就如同刚创业的人开启了跟阿里的全面合作,人家家大业大觉得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业务都是小意思,但每年分几个给你就够你衣锦还乡风光无限了。

这些国家之前给中国当狗,现在给美国当狗,但说到底都是给地球社的历任扛把子当狗。

外面多得是想当狗当不上的,就东南亚那批国家的情况,如果不是地理位置优势可以当走狗,现在能比非洲爹不疼娘不爱的穷苦国家好到哪去?

所以说人家不知道自己是走狗吗?

当然知道。

但为什么要改变呢?毕竟狗是一只当的,现在跟美国混站在第一线还能吃金主爸爸的赞助拿隐形福利,何乐不为?

等中国真正全面崛起的那一天,那换个字头继续当头马冲在前面就行,现在何必着急改变?

user avatar

我觉得日本人还真不这么想。

对美帝点头哈腰的是首相,又不是天皇,天皇的地位依旧是跟美帝大统领一个级别的,美国人只是我们雇的保镖而已。

这烂招日本又不是没用过。日本最自豪的事儿就是日本从来没做过中国的属国,因为每次日本接受中国册封的都是臣子,我们家天皇又不是中国册封的,我是东天皇,你是西皇帝,甭管爷有没有实权,反正你就说我是不是天皇吧!

为了说明这点,日本人还特么凭空造出十几位天皇,日本历史直接一杆子插到公元前 660 年,卧槽你们的人来觐见我们光武帝的时候一堆麻杆换走了我们一枚金印,公元前 660 年你们还特么是猴呢哪来的天皇?但是人家说别管我们多落后,最好的玩意儿是麻杆,但是我们是有天皇的。

反正心理安慰也好,强词夺理也罢,我觉得日本人还真不觉得大日本国比美帝低一头。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求当美国的走狗而不可得

user avatar

当狗可比当人舒服多了,

为什么要反抗?

主人天天好吃好喝伺候着,

随地大小便不用害怕丢狗,

见着小母狗现场开车没人扫黄,

脖子上经常不拴狗绳四处浪,

咬了人不用自己负法律责任,

一帮伟大的人见天鞍前马后地喊着争取狗权,

当人有这待遇吗?

当狗它不香吗?


君笑当狗太疯癫,

狗却笑君看不穿。

君看野蛮狗肉馆,

无花无酒锄做田。

user avatar

当狗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日常,不当狗的才是少数。

最被鄙视的不是当狗的,而是跑来跑去还分不清哪个是主人的野狗。

user avatar

他们自己也知道,所以特别耻感,但又输得结结实实,完全是自己作出来的非常活该,他们心里也很明白,所以无奈的要死,只好干脆把这种羞耻化作臣服,反倒舒坦一些。

战败国是极度扭曲的,雅尔塔体系就是彻底镇压德国日本两国的民族精神的。我们如果能够在实力足够,把握很大的情况下,有本事,让日本做回正常国家,中日结盟就有基础了,那就不得了了。

user avatar
  1. 这个世界是极度讲究传承和秩序的,二战后的秩序在世界正常运行的条件下 永不可以被打破,凡是感觉任何体系被打破就是因为你反抗了,那就是可怜的傻瓜
  2. 不要把中国曾经出现过的叱诧风云的人物当成是自己,YY可以,但请务必知道,所谓的“我们”和“他们”其实都一样。伟大的人物具有世界性,与他所在国家的其他人的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3. 即使是传说中的伟人们,也没有人是靠自己拉起一帮人进行所谓的反抗就成功了的,大都是在世界秩序崩溃时,依靠“境外势力”起的家
  4. “走狗”本身是带有价值判断的称谓,如果说其意义是给其他更强大的国家当小弟的话,亚洲范围内,最近一次建国后没给人当过“走狗”的国家是印度,当然它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错过了最重要的机遇
  5. 如果你感觉某个国家一路靠自己,从来没付出过代价,但就是比别的国家更聪明、过得更好,那一定是因为你自己就是那个代价 但你不自知
  6. 工业革命后,世界秩序崩溃根本不是所谓的无产阶级在推动,而是资产阶级主导,所以普通人请不要把自己当成改变世界的第一功臣。但,是主要工具没错
  7. 由于贡献了世界秩序崩溃中最大比例的死亡人口,底层民众才换来了成为无产阶级的资格,也就是被剥削的资格
  8. 之所以说被剥削也是一种换来的权利,是因为阶级政治中的无产是自由人,而封建制下的穷人是奴隶,各国的人们应该意识到“自由”两个字的政治含义,而不是在无聊的事情上扯皮
  9. 任何国家里都有持续不断的、试图改变现状的人,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死在赌错了世界要变天上,这些人被一巴掌拍死 根本就没几个人去关注。而赌对了的少数人,只是恰好行动在世界变天的时段,其实他们的能力和人品并不见得有多好。但,运气好也是实力
  10. 日本等待的最佳时机,就是下次世界秩序改变的时候,而好像许多中国人也这么想

user avatar

如果2016年日本海军展示的是拒绝灭国舰队停靠、拒绝参与配合行动,那么日本就是吃过冷战画中世界遗泽,却用尽了全大和民族的魂,拼出了“有限自主权”的“小确幸”,并要继续承受重担去守护这份地上世界的,了不起的前行省。作为游魂,我们不得不敬佩这样的国家。

如果2016年日本海军展示的是听调不听宣,消极配合美朝,在两方间来回游走交涉,让两方一起头大,赎买日本,那么日本就是个世界帝国尾大不掉的节度使。骑墙是“小国”的本能,我们姑且可以将日本领土视为“半国家”而不是“行省”。

然而,2016年日本的表现,展示了他们的领空和领海依然完全掌握在灭国舰队配套的全球战略体系下,并没有拒绝交血税的选项吃了主的食粮,就要沦为主的恶犬,为主人撕咬猎物,直到粉身碎骨,这就是,那个企业战士们的,画中世界时代的代价

至于市民们抱以期望的街头艺术嘛……要知道819市民们挡住的是阿赫罗梅耶夫和戈尔巴乔普们纸做的炮管,而不是几年后叶利钦和别列佐夫斯基们的铁爪钢牙。 —— @BLACK枪骑兵

无论任何信仰的日本市民,哪怕为日本争来了“节度使”的资格,我都会对独立而非被操纵的街头艺术报以较低限度的承认。——它也许有可能可以稍微松动一点“国际秩序”呢?

user avatar

我给大家说一个人物。

他的名字叫做:席恩·葛雷乔伊。

此人是铁群岛大王巴隆·葛雷乔伊与其妻子亚拉妮丝·哈尔洛夫人的幼子,后来成为史塔克家族的质子。

随着艾德·史塔克被斩首,史塔克家族式微,临冬城孤立无援之际,席恩·葛雷乔伊走上了他人生的第一高潮,占领临冬城并成为临冬城的主人。

然而好景不长,席恩·葛雷乔伊被拉姆斯·波顿俘获,变成了臭佬,被阉割、被凌辱、被殴打,晚上只能睡在狗舍里。

席恩·葛雷乔伊在剥皮者拉姆斯·波顿的面前,只有一种感觉:害怕。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志得意满,朝着王国的顶峰狂奔。一直到遇见真正的强敌-美国。

日本最骄傲的联合舰队全部变成了残骸,日本最优秀的男人们在大海上被屠杀被剥皮。

日本陆军不算日本最优秀的男人。

美国在东京湾日夜狂轰滥炸,还给日本送去了野火,一瞬之间两座历史悠久的日本城市被夷为废墟。

惊恐万状的日本害怕极了,不得不投降。

美国大将军麦克阿瑟迈着大步坐上了日本天皇陛下的宝座。

这是自日本天皇存在之日起,第一次被一个外国人当面羞辱。

美国大兵涌入了日本的城市,虽然没有屠城,但是他们将日本的妇女当做暖床,随意打骂日本的男人,嘲笑日本人是三寸钉。

美国军部建立了特别搜查,任何敢于密谋反叛者,一律消失。

美国军人将日本阉割了。

日本成了美国人的臭佬。

日本人看见美国大兵只有一个感觉:害怕。

有些养过蛇的人都知道,大部分蛇主动攻击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好战,而是因为害怕。

尽管时不时有日本人出来示威想要美国人回家去,但是这只能说明日本人实在是太过于害怕美国兵,而不得不做出的应激反应。

臭佬在主人的面前,永远不敢抬起头看主人的眼睛,甚至于要千方百计讨好主人,以求得片刻的安宁。

美国人的剥皮技术让日本人铭记于心,以至于都已经好几代人了,依然没有忘却。

久而久之,他们就忘却了昭和之名,只记得自己的身份:臭佬。

臭佬想要活下去,臭佬不敢反抗,因为主人会剥皮,会将好肉拿去喂狗。

这就是原因。

user avatar

恰恰相反,日本人觉得美国是日本的“看门狗”

日本有个外务大臣叫椎名悦三郎(1898~1979)


在1966年一次国会答辩中被在野党议员问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及日本驻留美军的存在意义。

当时椎名随口说出了一句名言

「アメリカは日本の番犬であります」(美国是日本的看门狗)


这一发言引起国会全场哗然。1966年时日本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小弟。这样的失言问题严重,日本经常有议员因为说错一句话,而被反对党派揪住小辫子反复追究责任,甚至最终只能引咎辞职。个人政治生命危险这还是小事,问题闹大甚至会引起国际问题。

野党议员听完自然也是大吃一惊,随即追问

“大臣,你这么发言成何体统!”

(大臣、そんなことを言っていいのか!)

并强烈要求其更正发言。



然后椎名不慌不忙的起身回答道




「失礼しました。訂正します、お番犬さまでございます」




失礼了,我更正一下,是尊敬的看门狗大人


之后全场哄堂大笑。就这样一场失言危机被他用一句诙谐的答辩化解。

而且之后美国以及美军在日本多了一个外号


お番犬さま: 看门狗大人


你看,我们觉得日本是美国的走狗。

其实是日本人内心搞不好觉得美国才是自己的看门狗呢。所以给卖力的“看门狗大人”安个舒适的窝(美军基地),给足狗粮(各种美军基地相关费用) 那也就不难理解了。

user avatar

是的。左翼的固然日共当然天天说日本是美国殖民地,右翼的自民党也偶尔这样说。

你还能不准别国当狗不成?当狗也有当狗的好处。万事有人出头。

user avatar

鉴于知乎很多人的阅读理解极差,我需要提前说明: 以下我只是客观论述,不代表我个人支持(或者反对)美国驻军德国/日本。

毕竟,这件事是德国日本自己的事。

驻军这事情对于被驻的国家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是减轻了自身的防卫压力和国防开支,这也是懂王不开心的一点,他希望被驻军国多给点钱,因为他觉得美国亏了。当然了,如果算上政治和军事的好处,美国人其实不亏。但是懂王眼里只有钱,所以不这样觉得。就想撤军,比如德国之类的。你自己训练同样一批战斗力的军队估计花钱更多,也耗费时间(当然了,德国不缺这个钱)。

其次是驻军时间一长,这些驻军本身可以带动地方的消费,甚至和当地形成某种互惠互利的模式,这点在德国就是这样,最近美国从德国撤军。虽然美国最早驻军德国是有点侮辱性的,但是时间一长味道就变了。很多当地的德国人依靠美国大兵的消费(各种需求,各种),所以大兵要走这件事很多德国人是不开心的,因为人一走,依附于美军的德国人可能就得失业,这是实打实的损失。从经济方面来看,在莱法州,美国驻军雇佣了7000多名德国人为他们服务。美国在拉姆施泰因的空军基地每年为当地贡献20亿美元。冲绳也曾经非常依赖美军基地,以至于半数的日本人认为冲绳没有美军活不下去。但是冲绳当地人不这样认为。

一句话,习惯美国领导加上赚钱呗。

中国是大国,所以中国人的思维都是大国逻辑,但是这种逻辑对于小国是行不通。

一些小国不可能追求大而全:经济自主、科技创新、国防自主。

什么都要,什么都干。这种都是大国的野望。

小国的活法之一就是在大国博弈之间设法让自己安身立命。

日本人确实是通过美国的领导崛起的,所以骨子里日本就希望美国继续领导下去。NHK做过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虽然日本本土民众认识到美军基地集中在冲绳是一种地域歧视,但大多数人认为,安保问题并非自己所能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土人依赖着冲绳,认为冲绳应该加油忍一忍,以此来逃避问题


当然了,德国(日本)不是小国,所以德国在军事的自主其实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历史的原因,非常敏感,结果懂王来了,算是给德国一个正大光明的借口。最近德国大妈发话了,说德国得习惯美国不领导的状态,话里话外就是要自己搞一摊子了。

user avatar

中苏蜜月期的时候为啥不反抗?

那时候美国也觉得中国是苏联的狗腿子来的……

user avatar

换位思考一下,你能怎样?

麦克阿瑟曾是日本的太上皇,日本上下被CIA渗透得跟个筛子一样,日本社会本质上就是几大家族在统治,这几大家族哪一家不被美国资本所操纵?

日本人也不是没反抗过,看看那些日本下台的首相吧。

还别忘了,日本本土是有美国驻军的。

让一个人承认自己失败都很难,何况一个国家?

再说,如果承认了日本现政府的本质,那么这个政府的合法性怎么办?


更何况别高估了人,只要饿不死大多数人是不会揭竿而起的,况且当美帝的狗,日子不是还过得去吗?

user avatar

别开口就代表中国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民族认同”、“文化归属”以及“文学形象”的理解。乔峰,这个金庸笔下的顶天立地的英雄,虽然他的身世背景设定上并非汉族,但他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像中国人”,甚至“就是中国人”,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刻的原因,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乔峰在小说中的成长环境.............
  • 回答
    “为什么总觉得外国人演戏比中国人演得更自然?”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背后涉及很多复杂的文化、历史、教育、表演理念和观众期待等因素。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表演体系和教育背景的差异 西方表演体系的多样性和成熟度: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Metho.............
  • 回答
    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和自我认知的一些思考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低于中国人却似乎普遍认为自己更高这一现象,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传承、媒体影响以及个体经历等诸多因素。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的“错觉”,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投射和文化建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根据现有数据,中国人的平均.............
  • 回答
    “总觉得西方国家好,光想出国,跟洋人说话骨子里透着自卑”,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少国人心底深处的隐忧。这种感受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像一层薄雾,笼罩在不少人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认知上。那么,中国人的文化不自信,究竟有多严重?一、历史的阴影与“全盘西化”的诱惑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屈辱性的历史事件,.............
  • 回答
    说起现在女星里“绝色美人”是不是不如从前多了,这事儿吧,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多人有同感的。我琢磨着,这里面可能掺杂了不少个人感受、时代变迁,还有一些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了。首先,得承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经典名单”,里面往往会定格着一些过去的偶像。比如,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女星,张曼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一种中国尚未“真正”崛起的感觉,即使我们看到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感受,与其说是一种否定,不如说是一种对“真正崛起”的内涵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我们把“崛起”理解为从“弱”到“强”的转变,那么中国无疑已经完.............
  • 回答
    “我这辈子算是为了你。”这句话,不知多少中国父母挂在嘴边,说得那么理所当然,那么沉甸甸。听得孩子心头五味杂陈,说不清是感动还是压力。为什么中国父母似乎总觉得自己“欠”孩子的?这背后,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观念,太多的情感纠葛。首先,得从我们这个文化土壤说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血脉传承、强调.............
  • 回答
    印度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中国人强,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认知等多种因素的交织。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层面,并避免简单化的归因。一、 历史与文化层面的认知差异: 悠久的文明传承与自我认同: 印度人普遍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感到自豪。从吠陀.............
  • 回答
    印度总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中国,这种看法并非普遍存在于印度社会的所有阶层和个体,但确实是印度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和观点中。理解这种“超越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经济、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印度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战略考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因和论述:.............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看地图总觉得美国面积比中国大,但实际数据却相差无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地图投影的“魔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第一观感,包括我自己年轻时也这么觉得。打开地图册,或者在网上搜一张世界地图,美国的疆域在视觉上似乎就是一块巨大的、占据北.............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阅读中史和外国史时可能存在的普遍感受。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读外国历史更轻松,而读中国史则大多是沉重呢?这背后有多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史的宏大叙事与连续性: 王朝更迭与政治斗争: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
  • 回答
    武汉这几年在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上的表现,那可是相当亮眼,经常能在前十里看到它的身影。按理说,城市这么出名,作为本地人,应该对家门口的好玩之处如数家珍,引以为傲才对。可奇怪的是,不少武汉本地人都觉得武汉“没什么好玩的”。这其中的反差,听起来有点意思,也挺耐人寻味的。要说武汉“没什么好玩的”,这事儿得分.............
  • 回答
    “中国不行”这种论调,其实并不新鲜,在国内外都有其存在的土壤。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起”,而是背后有复杂的历史、现实和心理因素在交织。历史的阴影与“百年屈辱”的记忆: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中国自身经历过的沉重历史。过去一百多年的“百年屈辱”,从鸦片战争开.............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朝代,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大量史料和历史研究的有力支撑。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宋朝的经济成就。一、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宋朝的农业发展可以说是奠定了其经济发达的基础。 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最具代表性的是占城稻的引进。这种来自越.............
  • 回答
    你提出的“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且要更好”这种情结,确实在很多中国人身上有所体现,并且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大国情结”。然而,要判断这是“独属于我们”还是“外国也有”,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其背后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且要更好”的深层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情结并非凭空出现,而是.............
  • 回答
    “中国人总被瞧不起”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并不符合事实。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影响力和受尊重程度是显著提升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情境下,一些中国人确实会经历被区别对待、误解甚至歧视的情况。理解这些现象,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要区分个体行为和群体认知,以及主观感受和客.............
  • 回答
    中国人喜欢和外国进行对比,这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绝非简单一句“崇洋媚外”或“民族自豪”就能概括的。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以及全球化进程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并且随着时代变迁,其表现形式和内在逻辑也在不断演变。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天朝上国”的思维惯性与失落感: 历史上,中.............
  •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资深”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也有政治宣传和文化解读的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