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建国 200 多年,在现代国家中属于资深现代国家了吧,但为什么部分中国人总说美国没有历史?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资深”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也有政治宣传和文化解读的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1. 历史时间长度的比较:文明古国与建国历史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连贯文明史,从夏朝、商朝、周朝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物质遗存。这种漫长而连续的历史深度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相较之下,美国的建国历史不过240多年。对于一个将五千年文明视为常态的文化背景来说,240多年的历史显得相对短暂。因此,从“以中国为参照系”的角度来看,美国似乎缺乏那种“历史悠久感”,没有经历过王朝更迭、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中国传统历史中的重要阶段。

具体表现:
缺乏帝王将相的传奇色彩: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大量被民众熟知的帝王将相,他们的故事、功过是非构成了历史叙事的重要部分,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符号。美国历史上的总统和重要人物虽然也很重要,但其故事的讲述方式和文化影响力的深度与中国传统历史人物有所不同。
没有古代的哲学和思想体系的演变: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虽然有启蒙思想和宪政思想,但其发展历程相对集中和现代化。

2.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与民族构建

一个国家的历史叙事往往服务于其国家构建和民族认同的需要。

中国历史叙事: 中国的历史叙事往往强调其作为文明的延续性、文化的统一性和民族的韧性。国家经历的统一与分裂、盛世与衰败,都构成了其历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历史叙事: 美国历史叙事则更侧重于“革命建国”、“自由民主”、“创新进步”等主题。其历史被描绘成一个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成长过程,强调个人自由、宪政原则和机会均等。这种叙事突出的是其作为现代国家的“起点”,而不是文明的“古老起源”。

对于一部分中国人来说,如果历史叙事的焦点在于“古老”、“传承”和“文明的演变”,那么美国因其建国史的“年轻”而显得“缺乏历史”。

3. “历史”定义的差异:文明史 vs. 国家史

在讨论“历史”时,可能存在不同的定义和侧重点。

广义的“历史”: 包含人类活动的所有过去,包括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当然有丰富的历史。
狭义的“历史”: 有时可能特指具有深厚文明积淀、经历过漫长社会制度变迁、留下大量古代遗迹和文化传统的历史。在这种狭义的定义下,美国确实不像中国那样拥有几千年的古代历史。

一些中国人,特别是那些受到传统史学观念影响较深的人,可能更倾向于用狭义的“历史”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

4. 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语境下,也可能带有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色彩。

“以史为鉴”的对比: 在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时,有人可能利用“美国历史短”这一点来突出中国的悠久文明和制度优越性,或者以此来贬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根基。
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 这种说法有时也反映了一种民族主义情绪,即通过强调中国历史的厚重感来提升民族自豪感,并以此来反衬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
信息传播的片面性: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过度聚焦于“美国是一个年轻国家”这一事实,而忽略了美国在独立后同样经历了复杂的社会变革、战争、工业革命、民权运动等丰富的历史进程,就容易造成片面认知。

5. 对“历史遗迹”和“古老文化”的直观印象

中国人对“历史”的感知往往与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传统习俗紧密相连。中国遍布全国的古代宫殿、城墙、寺庙、陵墓,以及至今仍在传承的传统节日、戏曲、哲学思想,都构成了其鲜明的历史印记。

而美国的历史建筑虽然也有一些 colonial 时期的遗迹,但相比于中国动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建筑,其数量和“古老感”相对较弱。美国更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其标志性建筑多为近现代的摩天大楼、桥梁等。这种视觉上的差异也可能影响到一些中国人对美国历史的感知。

总结

总而言之,部分中国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并非否定美国在过去240多年间所经历的一切,而是基于以下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历史时间长度的对比: 相较于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美国的建国史相对短暂。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 中国的历史叙事更强调文明的延续性,而美国更侧重于现代国家的建构和进步。
“历史”定义的差异: 对“历史”的理解可能偏向于“古老文明”和“古代遗迹”。
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偶尔存在将“美国历史短”作为论据来服务于特定政治或民族主义目的的情况。
直观感受的差异: 对古代遗迹和传统文化符号的直观感受与中国存在较大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说法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的看法。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都能认识到美国拥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包括其建国过程、独立战争、西进运动、南北战争、工业化进程、民权运动等等,这些都构成了美国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历史篇章。将“美国没有历史”视为一种普遍或绝对的论断,则是一种不准确的概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朝写前朝才叫历史,当朝写自己叫史料,说难听点叫自嗨。

盖棺才能定论,至于提墓志铭的是自家孩子还是隔壁老王,就要看美国的造化了。

这世界上存在过的大多数国家的历史都是隔壁老王写的。

user avatar

多余且重复的内容就不多扯了,只说一个点。

重点在于,“深度不足”。


至于何谓“深度不足”,姑且可以这么去想:

相信每一个过了而立之年的人,特别是那些从小出身不差,能力挺强,一路还挺顺,又过了而立之年的人,都多少记得自己十大几岁到二十出头时的少年心智。强大、伟岸、激情、勇敢、仿佛无所不能、也有无限可能......未来的大门,通通朝自己打开。那光芒正在眼前,如正午时直射下来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而这一切,又仿佛理所当然。

只是后来,虽然结果既可能很糟糕,也可能还不错,但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即发现,有些素质,自己其实从未具有;而有些目标,怎么够也够不着。对其中一些不幸的,或者说,幸运的人来说,又可能会用亲身经历去体验到,哦,原来太阳真的会落山,落山之后人会冷,周围真的会黑漆漆。

总之,不论会是什么经历,不论最终是什么结果,都免不了要意识到,哦,原来我并不特殊。然后,其中一些人,在意识到这点之后,还能努力去追求并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并始终保有本心。


美国建国至今,一路伟光正,就如正午直射下来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其间200多年,虽多有坎坷,但对其整体而言,更像是少年之惮虑,成长之波澜。以至于直至今天,虽然此国强大且并不欠精明,但其主流意识形态里,却始终留存有一个很底层的共识。有些人称之为“美国例外论”,有些人称之为“天选”。不论怎么称呼,此国若有人格,仿佛从未怀疑过,自己是特殊的存在;也从意识到,太阳起码有落山的可能,并可能再也不会升起来。

此话题只能就此作罢。说再多,玄乎得我都觉得扯淡了。有兴趣的,大可不必对比中美,毕竟文化根基仿佛平行时空一般。不如去看看美英两国。在具体操作上,我绝不敢说美国没有英国成熟。但在“气质”上,英国早已是熟透的老人,而美国,依然还只是强大的少年。

user avatar

但事实上,现代美式文化,乃至整个现代性并不是什么历史传承的结果,他是没爹没娘,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美国文化并不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后裔,后者不穿T恤,不吃火鸡,不看电影,也不喝可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