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建国 200 多年,在现代国家中属于资深现代国家了吧,但为什么部分中国人总说美国没有历史?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资深”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也有政治宣传和文化解读的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1. 历史时间长度的比较:文明古国与建国历史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连贯文明史,从夏朝、商朝、周朝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物质遗存。这种漫长而连续的历史深度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相较之下,美国的建国历史不过240多年。对于一个将五千年文明视为常态的文化背景来说,240多年的历史显得相对短暂。因此,从“以中国为参照系”的角度来看,美国似乎缺乏那种“历史悠久感”,没有经历过王朝更迭、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中国传统历史中的重要阶段。

具体表现:
缺乏帝王将相的传奇色彩: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大量被民众熟知的帝王将相,他们的故事、功过是非构成了历史叙事的重要部分,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符号。美国历史上的总统和重要人物虽然也很重要,但其故事的讲述方式和文化影响力的深度与中国传统历史人物有所不同。
没有古代的哲学和思想体系的演变: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虽然有启蒙思想和宪政思想,但其发展历程相对集中和现代化。

2.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与民族构建

一个国家的历史叙事往往服务于其国家构建和民族认同的需要。

中国历史叙事: 中国的历史叙事往往强调其作为文明的延续性、文化的统一性和民族的韧性。国家经历的统一与分裂、盛世与衰败,都构成了其历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历史叙事: 美国历史叙事则更侧重于“革命建国”、“自由民主”、“创新进步”等主题。其历史被描绘成一个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成长过程,强调个人自由、宪政原则和机会均等。这种叙事突出的是其作为现代国家的“起点”,而不是文明的“古老起源”。

对于一部分中国人来说,如果历史叙事的焦点在于“古老”、“传承”和“文明的演变”,那么美国因其建国史的“年轻”而显得“缺乏历史”。

3. “历史”定义的差异:文明史 vs. 国家史

在讨论“历史”时,可能存在不同的定义和侧重点。

广义的“历史”: 包含人类活动的所有过去,包括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当然有丰富的历史。
狭义的“历史”: 有时可能特指具有深厚文明积淀、经历过漫长社会制度变迁、留下大量古代遗迹和文化传统的历史。在这种狭义的定义下,美国确实不像中国那样拥有几千年的古代历史。

一些中国人,特别是那些受到传统史学观念影响较深的人,可能更倾向于用狭义的“历史”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

4. 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语境下,也可能带有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色彩。

“以史为鉴”的对比: 在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时,有人可能利用“美国历史短”这一点来突出中国的悠久文明和制度优越性,或者以此来贬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根基。
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 这种说法有时也反映了一种民族主义情绪,即通过强调中国历史的厚重感来提升民族自豪感,并以此来反衬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
信息传播的片面性: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过度聚焦于“美国是一个年轻国家”这一事实,而忽略了美国在独立后同样经历了复杂的社会变革、战争、工业革命、民权运动等丰富的历史进程,就容易造成片面认知。

5. 对“历史遗迹”和“古老文化”的直观印象

中国人对“历史”的感知往往与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传统习俗紧密相连。中国遍布全国的古代宫殿、城墙、寺庙、陵墓,以及至今仍在传承的传统节日、戏曲、哲学思想,都构成了其鲜明的历史印记。

而美国的历史建筑虽然也有一些 colonial 时期的遗迹,但相比于中国动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建筑,其数量和“古老感”相对较弱。美国更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其标志性建筑多为近现代的摩天大楼、桥梁等。这种视觉上的差异也可能影响到一些中国人对美国历史的感知。

总结

总而言之,部分中国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并非否定美国在过去240多年间所经历的一切,而是基于以下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历史时间长度的对比: 相较于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美国的建国史相对短暂。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 中国的历史叙事更强调文明的延续性,而美国更侧重于现代国家的建构和进步。
“历史”定义的差异: 对“历史”的理解可能偏向于“古老文明”和“古代遗迹”。
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偶尔存在将“美国历史短”作为论据来服务于特定政治或民族主义目的的情况。
直观感受的差异: 对古代遗迹和传统文化符号的直观感受与中国存在较大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说法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的看法。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都能认识到美国拥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包括其建国过程、独立战争、西进运动、南北战争、工业化进程、民权运动等等,这些都构成了美国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历史篇章。将“美国没有历史”视为一种普遍或绝对的论断,则是一种不准确的概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朝写前朝才叫历史,当朝写自己叫史料,说难听点叫自嗨。

盖棺才能定论,至于提墓志铭的是自家孩子还是隔壁老王,就要看美国的造化了。

这世界上存在过的大多数国家的历史都是隔壁老王写的。

user avatar

多余且重复的内容就不多扯了,只说一个点。

重点在于,“深度不足”。


至于何谓“深度不足”,姑且可以这么去想:

相信每一个过了而立之年的人,特别是那些从小出身不差,能力挺强,一路还挺顺,又过了而立之年的人,都多少记得自己十大几岁到二十出头时的少年心智。强大、伟岸、激情、勇敢、仿佛无所不能、也有无限可能......未来的大门,通通朝自己打开。那光芒正在眼前,如正午时直射下来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而这一切,又仿佛理所当然。

只是后来,虽然结果既可能很糟糕,也可能还不错,但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即发现,有些素质,自己其实从未具有;而有些目标,怎么够也够不着。对其中一些不幸的,或者说,幸运的人来说,又可能会用亲身经历去体验到,哦,原来太阳真的会落山,落山之后人会冷,周围真的会黑漆漆。

总之,不论会是什么经历,不论最终是什么结果,都免不了要意识到,哦,原来我并不特殊。然后,其中一些人,在意识到这点之后,还能努力去追求并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并始终保有本心。


美国建国至今,一路伟光正,就如正午直射下来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其间200多年,虽多有坎坷,但对其整体而言,更像是少年之惮虑,成长之波澜。以至于直至今天,虽然此国强大且并不欠精明,但其主流意识形态里,却始终留存有一个很底层的共识。有些人称之为“美国例外论”,有些人称之为“天选”。不论怎么称呼,此国若有人格,仿佛从未怀疑过,自己是特殊的存在;也从意识到,太阳起码有落山的可能,并可能再也不会升起来。

此话题只能就此作罢。说再多,玄乎得我都觉得扯淡了。有兴趣的,大可不必对比中美,毕竟文化根基仿佛平行时空一般。不如去看看美英两国。在具体操作上,我绝不敢说美国没有英国成熟。但在“气质”上,英国早已是熟透的老人,而美国,依然还只是强大的少年。

user avatar

但事实上,现代美式文化,乃至整个现代性并不是什么历史传承的结果,他是没爹没娘,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美国文化并不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后裔,后者不穿T恤,不吃火鸡,不看电影,也不喝可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资深”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也有政治宣传和文化解读的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
  • 回答
    美国从建国至今拥有丰富的历史,其中许多事件和人物被广为人知,并被视为“白历史”(white history)。这里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一些重要的方面,并注意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叙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需要强调的是,“白历史”这个词本身可能带有某种解读或侧重,因为它通常指的是以白人男性为中心,或者主要讲述由白.............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美国这片土地上,从她呱呱坠地到如今波澜壮阔的近250年历史。这可不是一段枯燥乏味的陈年旧事,而是一部充满激情、斗争、创造与变革的宏大史诗,每一个章节都深刻地塑造了今天的美国,以及它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一、孕育与诞生:一颗新星的冉冉升起(17世纪初 1783年)一切都要从遥远的海岸.............
  •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确实存在着许多不那么光彩的“黑历史”,它们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形象,但往往在主流叙事中被淡化或忽视。这些历史并非惊天秘闻,而是真实存在于国家成长的肌理之中。 1. 黑奴制度的顽疾与种族隔离的阴影提起美国的“黑历史”,黑奴制度无疑是最沉重的一笔。但鲜为人知的是,即便在1865.............
  • 回答
    在谈论北美洲独立建国之前,我们得把目光投向那片广袤而又充满变数的土地,看看英国、法国、西班牙以及后来荷兰人在那里留下的痕迹,以及这些殖民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摩擦。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一盘散沙”的局面,而是一个在不断演变、互相影响的复杂图景。三大主要玩家与他们的野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时北美洲的殖.............
  • 回答
    犹太人在美国,甚至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确实有很多人生活得相当不错。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核心动力。要理解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去巴勒斯坦建国,而不是安于在美国或其他地方的舒适生活,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经历、信仰体系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现实。首先,得说清楚一个概念:“好好.............
  • 回答
    如果“合众国号”(USS United States, CVN8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一代超级航母——真的像最初设想的那样,以一种颠覆性的方式诞生,它对美国海军未来航母设计的深远影响将是革命性的,远不止是换一种更亮的甲板涂料那么简单。这艘航母被寄予厚望,不仅要继承“尼米兹”和“福特”级的优点,更.............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简称“阿塔”)寻求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而美方则表示“不排除将来援助阿塔”的态度,这番话里透露出的信息相当复杂且值得细细琢磨,它不仅仅是两国关系上的一个简单表态,更是对当前阿富汗局势、国际政治博弈以及美国外交策略等多重因素的折射。首先,阿塔的主动示好,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
  • 回答
    朝鲜与美国建交的可能性,以及中国对此的态度,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要深入分析,需要从多方面着眼,剥离掉那些过于机械和预测性的说辞。首先,我们来谈谈朝鲜是否可能与美国建交。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可能”或“不可能”,而在于一系列条件是否能被满足,以及各方意愿的演变。朝鲜方面考量: 生存.............
  • 回答
    江一燕的“获奖作品”涉嫌违章建筑,这件事儿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简直是现实版的“狗血”剧情。一边是光鲜亮丽的明星光环,一边是赤裸裸的违法违规,这其中的反差,让人不得不细细品味。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事儿是怎么爆出来的。江一燕,大家熟悉吧,演员,演过不少戏,也算是有些名气。这次被人盯上的,是她在北京怀柔的.............
  • 回答
    提到演员江一燕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待。首先,从江一燕的身份来说,她是一位演员。在公众的认知里,演员主要的工作是演戏,是银幕前的角色扮演者。而建筑大师奖,顾名思义,是颁发给在建筑设计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的。.............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体系确实深刻地重塑了全球格局,并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量化“获利”多少国家,本身就有些难度,因为“获利”的维度是多样的,从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到国际话语权,都可算作获益。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审视这个体系对各国的影响,从而勾勒出从中受益的国家范围之广。.............
  • 回答
    无法抹去的阴影:评判19421946年美国设立日裔美国人集中营的政策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紧随其后,一股由恐惧、种族主义和国家安全担忧交织而成的巨浪席卷了美国,其最令人发指和不可饶恕的产物,便是从1942年到1946年间,美国政府强行将十万余名日裔美.............
  • 回答
    美国建造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末期至冷战初期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海军战略与技术发展需求下的产物。要理解她们的建造缘由和评价,需要将她们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建造缘由:特殊需求的集合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其设计和建造的背后,是.............
  • 回答
    “自由轮”丑吗?这问题见仁见智,但要说它不怎么“漂亮”,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同意。不是那种流线型的优雅,也不是什么艺术品般的精雕细琢,它就那么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朴实得近乎粗糙。但要明白“自由轮”为何长成这样,我们就得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看它诞生的背景。首先,咱们得知道,当时美国造船业根本没那个.............
  • 回答
    美国国会议员提出“扣留美国对华债务还款”作为惩罚中国防疫不力的手段,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国际金融、外交关系乃至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个建议的背后逻辑、潜在后果以及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建议的提出背景与逻辑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这类建议通常.............
  • 回答
    当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建造一条铁路,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真的要认真探讨它的可能性,那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宏大设想。这不仅仅是工程上的难题,更是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上的多重考验。首先,我们得明白这条铁路的地理走向。最直接的路线,无非是穿越太平洋。想象一下,一条横跨地.............
  • 回答
    关于“美国辛辛苦苦建了巴拿马运河,却治权部分给了巴拿马”这种说法,这背后牵扯到一段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简单地说,这种说法并非全盘虚假,但它省略了大量关键细节,并且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段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和关键因素。一、运河的“辛苦建设”与美国的战略考量首先,不得.............
  • 回答
    关于美国智库建议CIA中上层必须进行“阉割”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在公开讨论中极少出现的提议,即便有,也绝非主流观点,更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带有批判意味的表述,而非字面意义上的生理阉割。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话题,我们需要理解提出这类“建议”背后的 可能意图 和 隐含的批评。由于缺乏具体是哪个智库.............
  • 回答
    英特尔宣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地球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Intel Ohio Gigafab),这是一个极具野心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投资计划。这个项目不仅是英特尔自身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也对美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当地经济以及地缘政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全面评估其可行性并探讨其潜在影响,我们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