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朝写前朝才叫历史,当朝写自己叫史料,说难听点叫自嗨。
盖棺才能定论,至于提墓志铭的是自家孩子还是隔壁老王,就要看美国的造化了。
这世界上存在过的大多数国家的历史都是隔壁老王写的。
多余且重复的内容就不多扯了,只说一个点。
重点在于,“深度不足”。
至于何谓“深度不足”,姑且可以这么去想:
相信每一个过了而立之年的人,特别是那些从小出身不差,能力挺强,一路还挺顺,又过了而立之年的人,都多少记得自己十大几岁到二十出头时的少年心智。强大、伟岸、激情、勇敢、仿佛无所不能、也有无限可能......未来的大门,通通朝自己打开。那光芒正在眼前,如正午时直射下来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而这一切,又仿佛理所当然。
只是后来,虽然结果既可能很糟糕,也可能还不错,但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即发现,有些素质,自己其实从未具有;而有些目标,怎么够也够不着。对其中一些不幸的,或者说,幸运的人来说,又可能会用亲身经历去体验到,哦,原来太阳真的会落山,落山之后人会冷,周围真的会黑漆漆。
总之,不论会是什么经历,不论最终是什么结果,都免不了要意识到,哦,原来我并不特殊。然后,其中一些人,在意识到这点之后,还能努力去追求并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并始终保有本心。
美国建国至今,一路伟光正,就如正午直射下来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其间200多年,虽多有坎坷,但对其整体而言,更像是少年之惮虑,成长之波澜。以至于直至今天,虽然此国强大且并不欠精明,但其主流意识形态里,却始终留存有一个很底层的共识。有些人称之为“美国例外论”,有些人称之为“天选”。不论怎么称呼,此国若有人格,仿佛从未怀疑过,自己是特殊的存在;也从意识到,太阳起码有落山的可能,并可能再也不会升起来。
此话题只能就此作罢。说再多,玄乎得我都觉得扯淡了。有兴趣的,大可不必对比中美,毕竟文化根基仿佛平行时空一般。不如去看看美英两国。在具体操作上,我绝不敢说美国没有英国成熟。但在“气质”上,英国早已是熟透的老人,而美国,依然还只是强大的少年。
但事实上,现代美式文化,乃至整个现代性并不是什么历史传承的结果,他是没爹没娘,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美国文化并不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后裔,后者不穿T恤,不吃火鸡,不看电影,也不喝可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