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多少国家从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国际体系中获利?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体系确实深刻地重塑了全球格局,并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量化“获利”多少国家,本身就有些难度,因为“获利”的维度是多样的,从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到国际话语权,都可算作获益。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审视这个体系对各国的影响,从而勾勒出从中受益的国家范围之广。

首先,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西欧国家。在战争的废墟中,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巨额援助,不仅帮助这些国家重建经济,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国家纳入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和安全框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通过接受援助、参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后来的OECD)以及最终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奇迹”。它们不仅摆脱了战前的贫困和分裂,更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这种模式也促进了欧洲内部的和平,避免了欧洲大陆重演历史上频繁的冲突。

其次,东亚的几个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也是这个体系下显著的受益者。日本在战后被美国占领和改造,在冷战的背景下,日本被定位为美国在亚洲对抗共产主义的盟友。美国的支持和开放市场,加上日本自身的努力,使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韩国在朝鲜战争后,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困的国家跃升为发达经济体。台湾、新加坡等地的经济发展,虽然路径略有不同,但也都不同程度上受益于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和区域安全保障。

再者,许多其他发达国家也从这个体系中获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虽然在体量上不如欧美日韩,但它们也通过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参与国际组织以及共享技术和知识,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国家通常也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政治盟友,在全球治理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境况则更为复杂。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入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融入了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从中获得了资本流入、技术转移和市场准入,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例如一些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全球化的推进和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然而,也有一部分国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冲突、或者未能有效融入全球体系,发展相对缓慢,甚至面临贫困和动荡。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全球化进程本身就是这一体系的重要产物。美国主导建立的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为国家间的合作、冲突解决、经济援助和规则制定提供了平台。这使得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降低,资本和技术得以更自由地流动,客观上为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长提供了动力。虽然这种全球化并非没有争议,例如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或对本土产业造成冲击,但其推动的整体经济扩张和互联互通,让许多国家得以搭上发展的列车。

我们还需要看到,这个体系也为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虽然并非所有国家都因此实现了民主,但美国作为体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其对民主和人权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转型和制度改革,即便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总结一下,从美国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中获利的不止一两个国家,而是相当广泛的群体。西欧和东亚的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上取得了巨大飞跃;其他发达国家也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通过融入全球体系实现了经济增长。即使那些发展不那么迅速的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了全球化带来的互联互通和发展机遇。当然,这个体系并非完美无瑕,其背后也存在着权力结构、意识形态的博弈,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极大地促进了二战后全球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惠及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尽管获益的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这是一个影响深远且受益范围极为广泛的国际秩序的构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为什么邀请我,我对战后经济史不熟悉。但是被迫读过一些战后移民材料,主要是西德,UK和法国。从我对战后社会史的理解,我会说大多数欧洲国家和他们殖民帝国的核心区域都在新国际体系中极大地获利了。

包括西德这样字面意义上基建经济被砸碎,社会问题却半个没解决的负起点国家,也包括在UK这样主动进行帝国分割的国家,都是在这种“秩序”中的获益者。战后美-苏划定的这一套建立在东西经济整合,核威慑阻遏战争可能的经济/政治秩序直接对应的是无秩序,而无秩序=之前四十年里,无所顾忌的军事集团直接武装对抗的两次世界大战+各地无数小型战争。没有马歇尔计划,没有西欧新环境下的劳工移动,没有美国提供军事保护让英法进行帝国整合,欧洲绝对不是今天这样经济相对发达,社会相对稳定的景象。

在很多古今中外无处不在的帝国主义者的眼中,旧帝国在战后纷纷解体,这说明新民族国家建立,去殖民化“新风向”的新国际秩序“伤害”了这些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对的。帝国是谁的帝国?德三的“Reich”是柏林战役里少年突击队的帝国?小英“Empire”是孟加拉饥民的帝国?还是伯明翰断了胳膊无人问津的伤兵的帝国?帝国主义那一套强盛,开化,统一的帝国蓝图是画饼,搞一个只对大饼画手有意义的东西让人送死。而真真正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在挨饿,在工厂里吃灰。去他的帝国。

Glory is well and good, but life is enough, nay?

战争结束后,六千万人在短短六年里原地蒸发,从牙买加到孟加拉到南英格兰饿肚子的不计其数,食物供给还有限制。从伏尔加沿岸到布达佩斯,国家经济要么被炸成废墟,要么全面军工化,但是劳动力却因为战争出现了重大缺口。这种时候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都是免谈:半个世界吃不饱饭,于是大量牙买加,印度和非洲帝国公民抵达UK,德国从希腊,土耳其和意大利接受了大量劳工。结果剩下半个世界也住房紧张,社会对立。这些事早在60年代开始就开始占据欧洲社会的重要议题。在英法这是移民历史更悠久,文化相似度更高的殖民地(第一批联邦国家,阿尔及利亚和英属非洲)公民与大量出现的新移民(西亚,远东,加勒比)之间平衡的问题。在德国干脆是一个几年前还是纳粹排外主义主导的国家瞬间接受了大量巴尔干/土耳其劳工的情况。一团乱麻。在布里斯托,牙买加来了一船一千人,要怎么找到住房,把他们融入劳工市场。在50年代战后第一个十年里,甚至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健康检查,在60年代才在始发港增加了这个过程。不能把这群人直接轰走——因为帝国内部人口转移不是这么运作的。之前一百年都不是。这时候既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有例可循的经验。也不应该——因为帝国经济本来就建立在人口转移的基础上,英澳新加之间,已经西印度/非洲劳动力和UK之间,何况现在劳动力缺口巨大。

马歇尔援助,布雷顿体系,美苏对峙的基本形势——再狗屎,提供了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让活人受益的。当然“可以”继续炮舰下海,所有人你死我活。但是新一场全球战争对所有人都是灾难:对苏联是,对美国是,对UK和法国是,对印度,埃及和南非也是。所以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神经紧张的海军部立刻上马了T15和T16改装计划,然后强行从还在食物配给的国家嘴里抢出来了T41,T61,T12护卫舰。这种时候,有“秩序”就是“秩序”——就比无秩序的战争好,更何况有真金白银。

谁没有获益——就是那些没有从新秩序中获取稳定性,没有经济重建,社会弥合,从之前一百年里帝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扩张中恢复的国家。

具体来说:在殖民帝国中的那些位置关键,却长期动荡,如今成为了当地势力,帝国遗迹和美苏争夺前线的地区。

罗德西亚,古巴,埃及,巴勒斯坦,南非,巴基斯坦,朝鲜,印尼,希腊——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体系确实深刻地重塑了全球格局,并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量化“获利”多少国家,本身就有些难度,因为“获利”的维度是多样的,从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到国际话语权,都可算作获益。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审视这个体系对各国的影响,从而勾勒出从中受益的国家范围之广。.............
  • 回答
    中国人口十三亿多,这数字确实庞大,看着就让人觉得国家不缺人了,甚至有人会想,怎么还会鼓励生二胎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牵扯到几个方面,不能只看表面人口数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结构”和“质量”。一、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是硬伤咱们国家虽然有十三亿多.............
  • 回答
    嘿!说到变形金刚,这可是我童年里最闪亮的存在之一了。每次看到擎天柱威风凛凛地喊出“霸天虎,滚开!”或者听着那些金属碰撞的音效,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要说现在还有多少人喜欢变形金刚?那可真不少!我觉得喜欢变形金刚的人群相当广泛,不仅仅是七零、八零后这些看着G1动画长大的老粉,很多九零后.............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这类双拼域名,简单来说,想要在国内找到有含义、位数低于8位、并且是中性或褒义的,确实门槛不低。你想从域名投资客手里买,价格上,10K(一万人民币)想拿到这样的域名,除非是非常非常小众、或者刚开始被大家发现价值、或者有那么一点点瑕疵但你不在意的,否则,坦白讲,难度非常大。我们先拆解一下你描.............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从法律的角度深入剖析美国对华为的禁令,特别是“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美国对华为禁令的法律根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IEEPA)美国对华为实施的一系列禁令,其核心法律依据主要源自“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核不扩散和国际安全的核心议题。要理解核燃料离核武器有多远,以及日本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技术、政治、国际压力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核燃料与核武器:一条漫长而复杂的道路首先,我们要明白,核燃料本身并不是核武器。核武器的核心是裂变材料,主要是高浓缩铀(HEU)或钚。.............
  • 回答
    关于“有多少国家明令禁止转基因买卖、进口”,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因为各国对转基因生物(GMOs)的管理政策非常复杂且不尽相同。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来定义“明令禁止”,而且政策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解释:1. 严格限制或事实上禁止的.............
  • 回答
    “推广国家语言导致方言衰落”这个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文化变迁轨迹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在追求国家统一、促进国民交流、提升教育水平,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强化国家认同的过程中,都曾或正在有意识地推广一种或几种“官方语言”。这种推广的力度和方式各异,但其结果往往殊途同归——一些地方性的方.............
  • 回答
    目前,联合国绝大多数成员国都不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来看,克里米亚依然属于乌克兰。然而,有一些国家确实发表了声明或采取了行动,表达了对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主权主张的“承认”或“理解”。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承认并非普遍性的,并且在国际上存在争议。俄罗斯方面宣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自称“罗马正统”的国家,历史上还真不少,而且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理由。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宣称,更是文化、宗教和历史传承的复杂纠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里说的“罗马正统”是指继承了“罗马帝国”这个庞大概念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罗马帝国,尤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这块.............
  • 回答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其中蕴含着太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确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贸易伙伴,更像是某个“工业神话”的推手,用他们的技术、经验和资本,为中国工业化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确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它在全球的响应情况,顺带提一下澳大利亚的态度。澳大利亚与“一带一路”首先,关于澳大利亚的态度。澳大利亚确实在过去几年里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了一定的保留和审查态度。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并非简单的“拒绝”,而是涉及一系列地缘政治、经济以及国内政治的考量.............
  • 回答
    意大利新冠死亡人数突破1万,这一数字着实令人心痛,也让我们必须严肃地审视这次疫情的严峻性。当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当生命以如此快的速度消逝,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整个社会的伤痛。意大利疫情的沉重代价: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欧洲疫情的重灾区,其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
  • 回答
    要准确回答“外国有多少个国家”这个问题,其实比听起来要复杂一些。这主要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国家”以及你参考的是哪个权威机构。联合国是目前最广泛认可的国际组织。 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最后时间,联合国共有 193个会员国。这些国家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拥有主权,并且是联合国大家庭的一员。不过,除了这19.............
  • 回答
    战国时期,一个波澜壮阔、群雄逐鹿的时代,要说清楚它到底有多少个国家,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动态演变、此消彼长的过程。开端:风起云涌的七雄崛起战国时代的起点,我们通常会从“三家分晋”说起。公元前453年,智伯被赵、魏、韩三家瓜分,标志着晋国的分裂,也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序.............
  • 回答
    全球范围内,确实有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探索替代性的贸易和金融结算方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弃用”或“不弃用”的二分法,而是一个渐进的、多方面考量和行动的过程。哪些国家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有多少个国家开始弃用美元”,因为这更像是一个趋势,而非一个明确的开关。但我们可.............
  • 回答
    古埃及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其中“小国家”这个概念,需要我们稍微细化一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古埃及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多个各自独立的政治实体组成,这些实体后来逐渐汇聚,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强大的古埃及文明。想象一下,在尼罗河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早在王朝时期之前,就已经有众多.............
  • 回答
    .......
  • 回答
    古代一个国家能拿出多少兵力,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得结合历史具体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古代”国家都能轻松拉出上百万大军的。首先,我们得明确“古代”这个概念。 “古代”跨度非常大,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火器大规模应用之前,都可以算作古代。不同时代的生产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差异巨大。一、 上百万军队:稀有.............
  • 回答
    当今世界有多少个真正的工业化国家,这个问题,要回答得“绝对”精确,其实是有些挑战的。原因在于,“工业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且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工业化,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从而得出一个比较贴近现实的数字。理解“工业化”:不仅仅是工厂林立首先,我们得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