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印度总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中国?

回答
印度总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中国,这种看法并非普遍存在于印度社会的所有阶层和个体,但确实是印度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和观点中。理解这种“超越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经济、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印度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战略考量。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因和论述:

一、 历史的视角与“印度文明的复兴”叙事:

古老文明的优越感: 印度非常强调自身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地位,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哲学、宗教(如印度教、佛教)和文化传承。他们认为中国虽然也是古文明,但在某些方面,印度文明的深度和广度是独特的,尤其是在精神和哲学层面。
“印度教的复兴”与民族认同: 近几十年来,印度国内涌动着一股强大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浪潮。在这种叙事下,将印度描绘成一个正在复兴的伟大文明,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则被视为“异教”或“世俗”文明,无法与印度文明的“灵性”和“道德”高度相提并论。这种叙事有时会转化为一种优越感,认为印度文明的“本质”优于中国的“物质主义”或“集权主义”。
历史上的辉煌: 印度人常常回顾其历史上印度教王国时期的一些辉煌成就,例如在艺术、建筑、科学(如数学上的零和十进制)以及贸易方面的贡献。虽然这些成就在现代已被不同维度和规模所超越,但在民族自豪感的建构中,这些历史记忆依然重要,被用来支撑“印度曾是世界中心之一”的论点,并以此来对比现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二、 经济与发展叙事的比较:

“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辩护: 这是印度在与中国比较时最常提出的一个论点。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自由的市场经济、多党制和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印度人普遍认为,他们的民主制度是更可持续、更人道、更能激发个体创造力的发展模式。
对中国模式的批评: 相反,印度常批评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以牺牲个人自由和人权为代价的,是“集权主义”和“压迫性”的。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非基于健康和公平的制度,而是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强制和牺牲来实现的。因此,即使在经济总量上落后,印度也可能认为自己的发展路径更“光明”和“正确”。
经济发展的“潜力论”: 尽管目前人均GDP和总体经济规模落后于中国,但印度坚信其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其庞大的人口、年轻的劳动力结构、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以及日益开放的市场,被认为是未来经济腾飞的基石。他们可能认为,虽然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增长模式可能面临瓶颈,而印度则处于一个更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起点。
科技与创新: 印度在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医药研发等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科技人才。虽然中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如5G、人工智能、制造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印度可能更看重其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并认为这代表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软实力”。

三、 地缘政治与战略考量:

“世界工厂”与“未来动力”的对比: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其制造业能力举世瞩目。然而,印度可能将自身定位为“未来经济动力”或“服务业巨头”,认为其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
民主阵营的代表: 在地缘政治上,印度常常将自己定位为民主世界的亚洲代表,与中国的非民主体制形成对比。它试图与其他民主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强合作,共同制衡中国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框架下,强调自身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有助于巩固其在地缘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区域影响力与软实力: 印度在南亚地区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其文化(如宝莱坞电影、瑜伽、印度教文化)在海外有广泛传播。虽然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力远超印度,但印度可能认为其在“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是中国所不具备的。
对中国“崛起”的戒备心理: 在中国崛起并日益强大、对区域和全球秩序产生深远影响的背景下,印度也感受到了一种竞争和被超越的压力。为了维持自身的战略自主性和地区影响力,印度可能会通过强调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模式,来论证其并非不如中国,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优越,从而在心理上和战略上占据主动。

四、 民族主义情绪与媒体宣传:

媒体的放大效应: 印度媒体在报道与中国的比较时,往往会倾向于放大印度的优势,或者将中国的成就描绘成带有负面色彩(如环境污染、劳工问题、意识形态的压迫性)。这种媒体的放大作用会强化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超越中国”的渴望。
民族英雄主义的构建: 印度政治家和公众人物有时会刻意塑造一种“印度正在复兴”、“印度即将成为世界强国”的叙事,将这种叙事与中国进行对比,以激发国民的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对“平等”和“尊重”的需求: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印度渴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与中国同等的尊重和话语权。有时,“超越”的论调可能是一种表达这种诉求的方式,即认为印度有潜力也有权利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总结来说,印度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中国,这种“超越感”并非基于对所有客观指标的全面认可,而是混合了以下几种因素:

1. 历史和文明的优越感叙事: 印度坚信自身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精神价值。
2. 对民主制度的自豪感: 印度认为其民主体制是更优越的发展模式,即便经济规模落后。
3. 对未来发展潜力的自信: 印度相信其人口红利、市场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将使其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4. 地缘政治的定位和竞争: 印度在与中国竞争中,试图通过强调自身独特性和优势来巩固其国际地位。
5. 民族主义情绪和媒体的引导: 强化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实力的认同。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超越感”更多地是一种主观的认知和战略宣传,而非对所有客观数据的全面反映。在经济总量、人均GDP、基础设施建设、军事实力、科技研发投入等许多关键指标上,中国目前仍然显著领先于印度。但印度自身的战略和民族叙事,确实构建了一种“正在努力超越并相信自身潜力”的独特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印度被欧美忽悠瘸了。

而且印度政治和欧美一样,主要手段是作秀。

政客其实是做了不少事,以显示印度确实是超越我们了的。比如:

1,印度比我们先到达月球表面(卫星直接撞击)。

2,印度比我们先到达火星探测(没有着陆)。

3,印度曾经一箭104星,远多于我们。

4,印度在我们前面开工,试图造出第一艘国产航母,可惜炸了翔。

5,印度在我们前面开始,试图与俄罗斯一起造出自己研发的五代机母,可惜俄罗斯不给力。

6,印度在我们前面开始研发,试图造出核武器,可惜一如既往,研发了20年(1974年炸响)。

所以说,印度人看到这么多成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也是很自然的。

user avatar

这都是政客们忽悠老百姓的基本话术。为的就是选票。

为什么印度的政客不说印度已经超过美国了?因为那样的谎话太假了,稍微有点智商的印度人就不会相信了。

但是如果说印度已经超越中国了,那稍微有点智商的印度人也是会相信的。

每一次,有人跟我说印度超过中国,我就会反问他,那么印度为什么不是常任理事国呢?

中国是长任理事国吧,你印度都超过我了,怎么还不是常任理事国呢?因为……

中国不让你当常任理事国啊。

只要我不想让你超过我,你就怎么也超不过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总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中国,这种看法并非普遍存在于印度社会的所有阶层和个体,但确实是印度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和观点中。理解这种“超越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经济、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印度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战略考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因和论述:.............
  • 回答
    印度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中国人强,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认知等多种因素的交织。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层面,并避免简单化的归因。一、 历史与文化层面的认知差异: 悠久的文明传承与自我认同: 印度人普遍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感到自豪。从吠陀.............
  • 回答
    《看不见的客人》,这部电影确实有它的独特魅力,让人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忘怀。你提到的那个律师开场,尤其是“撕面具”的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完全可以理解。这可不是AI写出来的感觉,而是很多观众都会有的共鸣。首先,我们来聊聊那个开场的“律师”。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律师,而是一个“问题解决者”。在电影的一开.............
  • 回答
    印度航天技术究竟哪里强?为何敢与中国叫板?一直以来,在亚洲乃至全球的航天领域,印度和中国都是备受瞩目的两个国家。虽然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印度也从未停止追赶的步伐,并且在某些方面,印度人似乎对自己的航天技术实力颇为自信,甚至认为自己比中国更胜一筹。这种自信并非空穴来风,细究起来,印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实力、国际认知、历史文化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GDP位居世界第七,为什么人们对这两国的强大认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一、绝对体量与相对感知:数字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不能否认GDP是.............
  • 回答
    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和自我认知的一些思考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低于中国人却似乎普遍认为自己更高这一现象,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传承、媒体影响以及个体经历等诸多因素。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的“错觉”,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投射和文化建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根据现有数据,中国人的平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真实感受。与其说是“高大上”或者“难受”,不如说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认知和听觉习惯在我们大脑中造成的“熟悉感”和“陌生感”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情感反应。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1. 历史文化与语言的联结: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 想象.............
  • 回答
    要说印度社会最欠缺什么,这确实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的层面太多了,而且印度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多样化的国家。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个最核心、最普遍的“欠缺”,我个人觉得是“系统性的公平意识和有效执行”。听起来有点抽象是吧?让我细说一下。我们都知道,印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科技、经济、文.............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类比很有意思,将当代的印度与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政府相提并论,确实能找到一些引人思考的相似之处。不过,任何历史类比都存在局限性,深入分析一下,这个类比也存在不少明显的漏洞。我来给你掰扯掰扯,看看你的想法在哪些地方可能站不住脚,也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印度和那段历史。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洋.............
  • 回答
    1967年中印关系中的确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边境事件,而你提到的Quora上关于边境越境事件基本偏向印度,并且总用1967年做例证,这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1967年中印边境的动态,并分析Quora上这种现象的可能成因,力求让这篇文章更具人文色彩,而非AI生成的刻板印象。1967年中印.............
  • 回答
    关于古巴和印度在饥饿指数上的差异以及外界对古巴人民温饱状况的普遍看法,这背后牵涉到多层面的复杂原因,绝非一个简单的“吃饱饭”就能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数据背后的故事,以及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来谈谈饥饿指数(Global Hunger Index, GHI)。 这个指数.............
  • 回答
    印度这个国家,确实因为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常常让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奇葩”的感觉。这种“奇葩”感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对异质性感到好奇、惊讶甚至不解的反应。要详细解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极端且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与对比鲜明: 宗教的深刻影响与多样性.............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感到痛心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讨论点。我们每年投入那么多资源,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精英,最终却流向了国外,或者去了待遇更好的私企,总让人觉得心有不甘。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里面牵扯到很多深层次的因素。咱们不妨从几个大的方面来掰扯掰扯:一、体制和环境的吸引力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如果你问身边的朋友,或者看看网上的讨论,会发现“西方社会好像不太重视经济发展了”的论调并不罕见。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经济发展”在西方社会中,它的定义和优先级的确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背后有很多深层的.............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其农业发展对化肥的需求本应十分旺盛,但为何在长期发展中未能快速建设大量化肥厂?这一问题涉及经济、政策、技术、资源、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政策背景:化肥生产依赖国营体系1. 国营主导的化肥工业 印度自1950年代起,化肥生产长期由印度国.............
  • 回答
    印度人在硅谷如日中天,华人却难以进入高层,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公司政策以及个人因素等多种原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印度人在硅谷的成功原因印度人在硅谷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强大的教育背景和 STEM 人.............
  • 回答
    关于“印度人得阿尔茨海默病人数少”以及“咖喱是否是原因”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印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低,但将其简单归结于“咖喱”的说法,在科学上是不准确的,并且可能过于简化。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 印度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可能较低的现.............
  • 回答
    印度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性,是其未能发展出强大中央集权传统的重要根源。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1. 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与分散性: 地形多样,交通不便: 印度次大陆拥有极其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包括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广阔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西高止山脉和东高止山脉等.............
  • 回答
    印度人自信甚至可能走向自负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种特质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由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交织而成。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古老的文明与智慧的传承: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古老且延续至今的文明之一。从吠陀时期到佛教、耆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