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印度人得阿尔茨海默病的少,因为咖喱吗?

回答
关于“印度人得阿尔茨海默病人数少”以及“咖喱是否是原因”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印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低,但将其简单归结于“咖喱”的说法,在科学上是不准确的,并且可能过于简化。

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 印度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可能较低的现象:

确实有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和观察表明,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印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低。但需要强调的是,“相对较低”不等于没有,而且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饮食原因。

2. 为什么不能简单归结于咖喱?

咖喱的定义过于宽泛: “咖喱”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食物,而是一种菜肴的烹饪方式和调味组合。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咖喱配方差异巨大,使用的香料种类、比例以及烹饪方法都各不相同。因此,将所有这些不同的“咖喱”都视为一个统一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因素,是不科学的。
科学证据不足: 虽然咖喱中使用的某些香料(如姜黄素)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潜力,这可能对大脑健康有益,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直接、可靠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吃咖喱”本身就能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基于实验室和动物模型,或者是在体外进行的细胞实验,这些结果尚未完全转化为人体流行病学数据。
混淆相关性与因果性: 即使在印度发现较低的发病率,也可能是由许多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饮食只是其中之一。将某一种饮食习惯直接等同于疾病原因,很容易陷入“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的误区。

3. 真正可能影响印度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考虑印度人群的整体生活方式、环境、遗传和社会因素:

a. 饮食习惯(包括但不仅限于咖喱中的香料):

姜黄素(Curcumin): 姜黄是许多印度咖喱的核心香料之一。姜黄素被广泛研究,其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一些实验室研究表明,姜黄素可能有助于清除β淀罗蛋白斑(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病理变化之一),减少神经炎症,并支持神经元健康。
其他香料: 印度咖喱中还会用到姜、大蒜、肉桂、丁香、黑胡椒等多种香料。这些香料也含有酚类化合物、类黄酮等抗氧化剂和抗炎成分,可能共同为大脑健康提供保护。
地中海饮食的相似性: 虽然不是地中海饮食本身,但印度饮食中大量使用蔬菜、豆类、全谷物和植物油(如芥子油、酥油),以及适量的鱼和乳制品,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健康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有相似之处,后者已被证明对认知健康有益。
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传统印度饮食中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可能较低(当然这也取决于地区和个人选择)。高饱和脂肪摄入已被一些研究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联。
膳食纤维摄入: 印度饮食通常富含膳食纤维,这有助于肠道健康,而肠道健康与大脑健康之间存在“肠脑轴”的关联,可能间接影响神经炎症。

b. 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体力活动水平: 传统印度社会中,很多人需要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日常生活中步行、骑自行车等体力活动较多,这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包括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健康。
社会联系和社区支持: 印度社会通常拥有紧密的家庭和社区联系,老年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社会互动和情感支持,这可能有助于延缓认知衰退。社会参与度和认知活动对维持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医疗保健和诊断率: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可能不如发达国家普及和准确。这意味着实际的发病人数可能被低估。印度许多地区在医疗资源和诊断技术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未被确诊或统计在内。
其他环境因素: 例如空气污染、接触毒素等也可能影响大脑健康,但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也需要具体研究。

c. 遗传因素:

基因多态性: 不同人群的基因构成不同,可能存在对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更强的基因变异。例如,APOE ε4等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有关。印度人群的基因构成可能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患病风险。但这需要详细的基因流行病学研究来证实。

d. 流行病学统计的局限性:

数据收集方法: 如前所述,不同国家的数据收集方法、诊断标准和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差异,直接比较可能存在偏差。
预期寿命: 尽管印度的预期寿命在提高,但可能仍低于一些发达国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如果一个国家整体平均寿命较低,其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也会较少,自然统计到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也会相对减少。

结论:

不能简单地将印度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较低归因于吃咖喱。

虽然咖喱中一些香料(如姜黄素)确实显示出对大脑健康的潜在益处,但这只是可能的多重因素之一。更可能的情况是,印度人群较低的发病率(如果确实如此,也需要警惕数据统计的局限性)是 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包括:

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仅是姜黄素,还包括蔬菜、豆类等丰富摄入)。
积极的体力活动和生活方式。
强大的社会支持和社区联系。
潜在的遗传差异。
以及,不可忽视的是,医疗诊断和统计的潜在不足。

科学研究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证据来支持一个结论。将复杂的疾病风险归结于单一食物或单一因素,往往会忽略问题的全貌,并可能误导公众。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针对性的研究来深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具体联系和作用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4年4月30日更新

本来没打算更新的,没想到这么多的赞同,觉得有必要再补充一下

首先题目里的问题——

为什么印度人得阿尔茨海默病的少,因为咖喱吗?这个少会产生歧义,到底是患病总人口数少还是患病比例低?

较低的人口平均年龄会影响患病总人口数,但对患病率具体有什么影响需要具体研究和证据。

本文的观点是

1. 即使是人口平均年龄较低的印度,其患病总人口数也并不低,以370万人居世界第三位。

2. 发病率也不低:由ADI(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报告中看出印度的发病率也并不低,甚至高于中国和日本所在的东亚地区。

最近还看了一篇另外问题的答案,

女性阿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发病率是否高于男性?如何解释?

恰好也说到了年龄对患病率和患病人口数的影响。强烈推荐一下。


————————————————————————————————————————

所有说年龄影响的回答都是偷换概念。老年人少也总得有个发病率吧?除非老人死光了到不能统计的地步,否则你不管是10万还是1千万,发病率差不多总是那么个数。

阿尔茨海默病也好或者老年期痴呆(涵盖更多种痴呆类型)一直以来因为诊断困难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流行病学统计研究。直到两篇关键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发表:

1. Lancet study:

Global prevalence of dementia: a Delphi consensus study. 2005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委托专家小组对当时所有可得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述,达成了对世界14个区域患病率的共识性估计。结果发表在2005年的Lancet上。

该研究得出的结果为:全球2001年有2430万60岁以上人口患有痴呆,其中60%来自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平均每年出现460万新增病例,且几乎以每2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递增,2040年患病人数将达8110万。

按照国家的排名为:

中国 (5·0 million)

欧盟 (5·0 million)

USA (2·9 million)

印度 (1·5 million)

日本 (1·1 million)

俄国 (1·1 million)

印尼 (1·0 million)

这里可以看出,印度不光不少而且还排第4,给全球贡献了150万的患者。

这项研究对于发病率的主要结论见下图:

虽然患者总数很高,但在这个表格里,印度无论是在发病率还是总患病人口数都是偏低,对此该文章解释说涉及印度的入选研究的权重主要在北部,而只有较少研究所涉及的地区在南部发达地区,南部地区的统计学比例与欧美相当。这篇文章还提到印度和尼日利亚的低总患病人口数和发病率时说到寿命问题:High levels of mortality in early life could also be implicated(低年龄人口的高死亡率也可能是影响因素)。

下载地址在:

google.com/url?

不过后来……

2. ADI在2009年发表的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09:

这个报告基于的文献发表在Alzheimer & Dementia 2013上。文章下载地址在:

download.journals.elsevierhealth.com

这项研究的结果被WHO的2012痴呆报告里被详细阐述,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看WHO的这篇文章,

WHO | Dementia: a public health priority

,上面还有中文版提供下载。其中作者之一也是上面提到的Lancet研究的作者之一。这篇文章可以认为是前面2005年研究的延续或修正。

我就直接引用WHO的这篇综述吧:

2005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委托专家小组对当时所有可得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述,达成了对世界14个区域患病率的共识性估计……由于数据来源非常有限,这一估计值仅仅是临时的,其中,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发达国家的资料体现得较为充分。中国和印度的研究太少,估计值变异太大,不足以提供一致的总体估计值。拉丁美洲、非洲、东欧、 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研究则更为匮乏,因而完全依赖国际专家组的共识性判断。这也支持发展中国家各年龄组别痴呆患病率低于发达国家的趋势,当时中低收入国家开展的几项研究发现了这种趋势。

为了修订2010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http://GBD Home |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全球患病率重新进行了估算结果已在2009年ADI“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中总结。证据基础大部分是中低收入国家更多的研究,以及先前文献中未充分体现的其他地区和人群。改进的部分主要包括对全球21个GBD区域痴呆患病率世界性文献(1980—2009年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对研究质量进行了批判性评价,以及只要有可能,就试图通过定量荟萃分析计算区域性估计值。

21个GBD区域中,有11个区域都良好地或合理地得到覆盖(表2.1和2.2)。西欧(56项研究)和东亚(34项研究)占据了全世界绝大多数研究。其它比较合理覆盖的区域为南亚(7项研究),东南亚(5项研究),和澳洲(4项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

将年龄组别,或年龄性别组别患病率估计值应用于联合国人口预测数值,预计2010年全球痴呆患者人口为3560万。西欧地区是GBD区域中痴呆患者人数最多的区域(700万),紧随其后的是东亚550万患者人数,南亚450万,北美440万。2010年痴呆患者人数最多(100万或更多)的9个国家分别为中国(540万)、美国(390万)、印度(370万)、日本(250万)、德国(150万)、俄罗斯(120万)、法国(110万)、意大利(110万),以及巴西(100万)。

请注意,这里印度的患病总人口从2005年的第四位150万跃升了一倍多,达到第三位。

就算别的帖子里歧视性的说多数人活不到发病年龄就死了这种说法正确,印度还给世界贡献了排名第三的痴呆患者人口总数。可见印度的发病人数压根不少

全世界地区被划分为3大类。高收入国家基数较高,但只会出现相对适度的比例增长——欧洲增长40%,北美增长63%,南拉美区增长77%,亚太发达国家增长89%。拉美其它地区、北非、以及中东地区基数较低,但会出现尤其快速的增长——拉美其它地区增长134-146%,北非和中东增长125%。中国、印度及其南亚和西太平洋区邻国基数较高,但同样出现飞速增长——南亚增长107%,东亚增长117%。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预期增长较为缓和(70—94%),与其持续的婴儿死亡率较高和艾滋病蔓延造成人口老龄化趋势有限有关。

下面看看发病率的结论,注意这是META分析后得出的结果,

这张数据的结果在印度的结论比2005年的结果发生了逆转,可以看到发病率甚至比中国还高。

这篇研究原文中提到了与此前2005年研究的区别:

The previous ADI estimates for South Asia were heavily, perhaps disproportionately, influenced by
one large study, from rural Ballabgarh, in northern India, in which the prevalence was strikingly low. The new evidence base challenges the previous consensus that 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was lower in LMIC, strikingly so in some studies.
此前ADI评估南亚时被一项来自Ballabgarh农村地区的大型研究所严重影响,甚至是比例失调,该研究的发病率显著较低。新的证据也挑战了此前部分研究中关于中低收入国家中痴呆发病率较低的说法。

在图中看到的中国所在的东亚和印度所在的南亚的发病率与其它国家都要低,但文章并没有进行任何解释,我估计是因为这个数字还是在正常的痴呆发病率的范围内。

这两项系统评价基本上把痴呆的流行病学说得比较清楚了,不过入选的印度所在的南亚的研究总数还不是很多,结果也没有对国家进行特别详细的区分。但总体来说,发病率略低,第二项研究对Lancet研究的偏倚进行了一些纠正。还没有证据说印度的痴呆发病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第二个问题,痴呆,尤其是AD能否预防的问题。正好5月11日在郑州刚开过中华医学会第三届中国认知障碍学术大会。上面提到的那篇WHO报告的主审于欣(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就恰好在这次会议上做了《痴呆是可以预防的么?》为标题的学术报告。他系统的梳理了一下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治疗及预防的历史和进展,而且在他的报告中恰好还提到了咖喱,见下面总结。

主要观点: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哪种药物能够真正修正疾病的进程。没有药物预防AD的证据。

别的途径,如:

1. 半胱氨酸水平降低:有可能延迟痴呆发病时间,提高认知功能,但仍需证实。

2. 维生素E:有益于延迟进入养老院的时间及日常生活活动的下降,无认知功能促进作用,未观察到预防作用,反而会增加心血管意外死亡率。

3. 银杏叶制剂:为期6年 NIH资助的3500例随机对照,阴性

4. 抗炎药物: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延迟发病期,但随机对照试验失败,增加出血风险。

5. 他汀类: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的随机临床在前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无他汀单独使用的临床试验,胆固醇降低过多又会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

6. 雌激素:2004年以前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出强劲的结果,但2004年临床试验却增加AD发病和认知缺损风险

7. 促黄体激素(LH):可穿透血脑屏障,体外可促进淀粉蛋白的形成,大鼠实验显示LH拮抗剂Leuprolide可促进认知表现并降低β淀粉蛋白,在以LH拮抗剂治疗的前列腺肿瘤患者中可看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减少

8. 雄激素:在部分男性AD或轻度认知缺损(MCI)病人可以看到认知功能获益,睾酮可降低神经元β淀粉蛋白的分泌并组织Tau蛋白磷酸化

9. 植物提取物: 咖喱香料中的姜黄色素(curcumin),生姜家族中的一员,姜黄中的活性成分,属于金属螯合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当作抗炎药物看待,并且是环氧化酶COX抑制剂。

(reference: Ringman JM et al., Current Alz Research // Zhang H-Y, Science Direct 2005)

另外迷迭香(rosemary)这种香料,闻闻气味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认知功能。

最后结论——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有确切的预防痴呆效果或者可以接受的获益风险比。

大家注意到上面所列的各种可能的预防方法,有几条特别提到的就是流行病学显示有效,但临床试验失败。总体来说于的报告认为要得到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预防方法非常不乐观,但这些提到的各种手段比较有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印度人得阿尔茨海默病人数少”以及“咖喱是否是原因”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印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低,但将其简单归结于“咖喱”的说法,在科学上是不准确的,并且可能过于简化。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 印度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可能较低的现.............
  • 回答
    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巨人和人口大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要回答“为什么印度发展得没有中国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结构、社会因素以及全球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看看历史的起点和选择。中国在19.............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要深入探讨为什么起点似乎高于中国的印度,在发展上却没有达到中国目前所展现出的规模和速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首先,起点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仔细审视。 很多人认为印度起点高于中国,是基于一些宏观的观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质学问题,涉及到板块构造理论中非常关键的碰撞造山过程。要解释为什么中国大陆北部的山脉如此崎岖,而印度板块主体却相对平坦,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两个板块的性质以及它们碰撞的具体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均质的整体。它被分割成几块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下方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解读,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印度这个普遍被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国家,却出现了女性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而美国和瑞典这些在性别平等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却相对较晚才出现(甚至在女性担任最高领导人方面仍有空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平等导致女性当权”或“平等就没女性.............
  • 回答
    关于“硅谷中国人是否混得不如印度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 事实上,硅谷的华人和印度裔群体都在科技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各个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某些特定的观察角度和群体内部感受上,确实存在一些关于相对“混得如何”的讨论。要详细.............
  • 回答
    赵文卓和李连杰,都是家喻户晓的武打明星,都曾塑造过经典的武侠形象,尤其是“黄飞鸿”这个角色。然而,细细品味,两人在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也正因如此,赵文卓版的黄飞鸿未能像李连杰版那样深入人心。风格上的差异:刚猛与飘逸的碰撞首先,我们来聊聊他们各自的武术风格,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塑造角色的气质。 李连.............
  • 回答
    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都曾是中国对外军事行动的重大事件,但公众普遍认为前者是中国轻松取胜,后者则打得异常艰难。这种印象的形成,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战场上的实际表现,也有国际国内环境的差异,更有媒体宣传和历史认知的叠加效应。要详细解读这两场战争,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犬夜叉》粉丝心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明明戈薇是贯穿全剧、从头到尾陪伴在犬夜叉身边、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女主角,而且长相上和犬夜叉的初恋桔梗如此相似,为何不少人对桔梗的印象反而更深,甚至会觉得她才是“真女主”?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一、 “.............
  • 回答
    印度人在硅谷如日中天,华人却难以进入高层,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公司政策以及个人因素等多种原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印度人在硅谷的成功原因印度人在硅谷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强大的教育背景和 STEM 人.............
  • 回答
    印度人自信甚至可能走向自负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种特质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由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交织而成。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古老的文明与智慧的传承: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古老且延续至今的文明之一。从吠陀时期到佛教、耆那.............
  • 回答
    关于“印度人为什么那么自信”这个问题,与其说他们天生就特别“自信”,不如说他们身上展现出的那种外放的、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在面对各种情境时的坦然,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文化土壤、历史记忆、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共同塑造出的特质,而不是简单一句“自信”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聊聊印度深厚.............
  • 回答
    印度人之所以习惯用手吃饭,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宗教和社会渊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餐方式,而是渗透在印度生活中的一种习俗,一种尊重食物,一种与食物连接的方式。首先,从历史和文化传承来看,用手吃饭在印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过去,尤其是在没有餐具的时代,用手是获取食物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一代代传承.............
  • 回答
    印度人讲英语的口音之所以听起来“奇怪”,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并非单一原因能够简单概括。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语言的“母语迁移”(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这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时,会将自己母语的发.............
  • 回答
    关于印度人是否不如中国人“爱反思”,以及这是否与文化历史底蕴有关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首先,我得说,将“反思”这样一个内化的、主观的心理活动简单地划分为“爱”或“不爱”可能过于简化了。而且,将任何一个庞大而多元的民族简单地贴上标签,都可能是一种过度概括。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社.............
  • 回答
    在印度,与炎症相关的疾病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医疗保健的可及性等等。首先,我们得谈谈环境因素。印度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环境状况差异很大。然而,许多地区普遍面临着空气污染的.............
  • 回答
    印度神话的浪漫宏大与印度人的“奇葩”之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文化、历史、宗教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奇葩”这个词的含义。在汉语语境中,“奇葩”通常带有褒义或中性偏褒义,用来形容独特、不落俗套、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或事物。如果我们将这个词理.............
  • 回答
    中印两国,一个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一个是崛起中的世界大国,两国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尤其是在印度国内,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和敌意并不少见,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单一事件可以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拨开迷雾,看看历史、地缘、经济和文化等多个维度。首先,我们得从历史说.............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嘲笑印度人用拖拉机牵引舰载机”这个说法的由来感到好奇。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那些可能让它听起来像冷冰冰的AI分析的表象,而是走进一个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真实舆论产生过程的视角。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上的言论,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是人们看到某个画面或听.............
  • 回答
    印度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中国人强,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认知等多种因素的交织。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层面,并避免简单化的归因。一、 历史与文化层面的认知差异: 悠久的文明传承与自我认同: 印度人普遍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感到自豪。从吠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