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神话浪漫又宏大,为什么印度人那么奇葩?

回答
印度神话的浪漫宏大与印度人的“奇葩”之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文化、历史、宗教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奇葩”这个词的含义。在汉语语境中,“奇葩”通常带有褒义或中性偏褒义,用来形容独特、不落俗套、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或事物。如果我们将这个词理解为“独特且充满生命力”,那么印度人的许多特质确实可以被视为这种“奇葩”的表现。

印度神话的浪漫与宏大:

印度神话,尤其是印度教的神话,以其想象力、象征意义和哲学深度而闻名于世。它不仅仅是关于神灵的故事,更是关于宇宙的生成、生命的轮回、善恶的斗争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的深刻探讨。

1. 庞大的神祇体系和复杂的关系网:
印度教拥有数以万计的神祇,其中最主要的有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守护之神)和湿婆(毁灭与重生之神),这三位构成了“三位一体”。
除了这三位,还有象头神甘尼许、美神拉克什米、智慧女神萨拉斯瓦蒂、战争之神卡尔提克耶、猴神哈努曼等等,每一个神都有其独特的形象、故事和象征意义。
神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父子、夫妻、兄弟,也有宿敌和合作者,这反映了人世间关系的复杂性,同时也为故事增加了戏剧性和趣味性。
宏大之处: 神话描绘了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终结,涉及亿万年的时间尺度,以及不同维度和世界的存在,这是一种宇宙级的宏大叙事。

2. 深刻的哲学与象征意义:
印度神话的核心是轮回(Samsara)、业力(Karma)、解脱(Moksha)等概念。神祇的行为和经历往往是对这些哲学思想的具象化。
例如,毗湿奴为了保护世界而多次化身(Avatars),如罗摩和黑天,这些化身的故事是关于正义战胜邪恶、履行责任的典范。湿婆的毁灭与重生象征着自然的循环和万物的更新。
浪漫之处: 神话中充满了爱情故事,如毗湿奴与拉克什米的爱情、湿婆与雪山的婚姻,这些故事充满了激情、忠诚、牺牲和超凡的力量,具有极强的文学感染力。同时,神祇的超凡能力、他们的超脱世俗的属性,也为神话增添了浪漫色彩。

3. 多元的叙事风格和艺术表现:
印度神话可以通过史诗(如《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吠陀文献、普罗那经等多种形式流传。
这些故事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其视觉表现力极强,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宏大与浪漫的结合: 一方面,史诗般的情节和神祇的力量展示了宏大;另一方面,神祇的个人情感、神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又赋予了故事浪漫的特质。

为什么印度人给人的感觉“奇葩”?

正是因为印度神话如此丰富、深刻且充满想象力,它深深地渗透到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习俗,从而使得印度人表现出一些在其他文化看来“奇葩”的特质。

1. 对“轮回”和“业力”的信仰:
深层原因: 印度教的轮回和业力观认为,今生的遭遇是前世行为的结果,而今生的行为又会影响来世。这使得许多印度人对今生的苦难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忍耐和接受能力。他们可能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强烈地抗议不公,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自然的循环或前世业力的显现。
外在表现(“奇葩”): 这种态度在西方人看来可能显得消极或宿命论,甚至可能被误解为对贫困和社会不公的漠视。例如,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将疾病或贫困归咎于业力,而减少采取实际的干预措施。

2. 对神祇的虔诚和日常的仪式化:
深层原因: 神话中神祇的形象如此生动和强大,使得印度教徒与神祇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亲密、甚至是人格化的关系。祭祀、朝圣、诵经、打坐等宗教仪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外在表现(“奇葩”): 随处可见的寺庙、街头巷尾的祭祀活动、人们对宗教符号的佩戴和运用,以及一些在西方人看来略显夸张的宗教狂热,都可能被视为“奇葩”。例如,在公共场合进行宗教仪式,或者人们公开表达对神祇的强烈情感,都可能让不熟悉这种文化的人感到惊讶。

3. 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视角:
深层原因: 神话中关于毁灭与重生的观念,以及对灵性的追求,使得印度人对生与死的看法与许多其他文化不同。他们可能不那么害怕死亡,反而将其视为通往解脱的途径。
外在表现(“奇葩”): 在一些节庆活动中,人们可能将死亡或苦难以一种充满仪式感甚至有些狂欢的方式来表达。例如,一些与湿婆相关的节日,其表现形式可能显得较为激烈和超脱。

4. 强烈的集体认同和多元的社会结构:
深层原因: 印度是一个极其多元化的国家,但同时,宗教和文化也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神话和宗教信仰是连接不同种姓、不同语言、不同地域人群的重要纽带。
外在表现(“奇葩”): 这种多元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同一个节日可能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同一个神祇在不同社群中有不同的崇拜侧重。此外,印度社会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尽管已被法律禁止,但其影响仍在),也曾造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行为规范。

5. 对身体和感官的开放态度(与神话中的描绘相关):
深层原因: 印度神话中常常描绘神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情感,有时也包括对欲望的描绘。古印度的一些哲学思想,如坦陀罗,也对身体和感官有更开放的态度。
外在表现(“奇葩”): 瑜伽、卡玛经等虽然是文化宝藏,但在一些西方人看来,与性相关的元素可能显得大胆。同时,印度人对色彩、音乐、舞蹈的热情,对感官体验的追求,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热情奔放”的“奇葩”表现。

6. 非线性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深层原因: 印度神话本身的故事结构常常是多线索、非线性的,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这种叙事方式也可能影响了印度人的思维和沟通模式。
外在表现(“奇葩”): 在交流中,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比喻、故事,或者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委婉,这与西方人直接了当的沟通方式形成对比,有时会让人觉得难以捉摸。

总结来说,印度人之所以给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带来“奇葩”的印象,并非他们真的“怪异”,而是因为:

他们受到一套根深蒂固、极其独特且充满想象力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这套体系源于其宏大浪漫的神话,并且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与基于其他文化体系(如西方理性主义、一神教等)的观察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一种文化的神话体系如此宏大和充满象征意义时,它必然会催生出与此相匹配的、同样宏大和充满象征意义的现实生活表现。

印度人的“奇葩”之处,实际上是他们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世界的外显化。他们对生命、死亡、神灵、宇宙的理解方式,以及由此衍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构成了一幅既宏大浪漫又充满生命力的“奇葩”画卷。理解这些,需要我们放下预设的文化偏见,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去感受和学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我来说,印度神话的看点不全在于浪漫宏大,而是在于里面无处不在的哲学思辩。这里同样要感谢 @何赟 老师。除了真的吃透的人,谁能把“讲故事同讲道理结合”做得这样好?把情节之后的看点解释得深入浅出。

先说我对印度神话和现实印度区别的理解。

与亚洲另一个古老文明中国相比,印度的文化是非常“务虚”的,比起发展生产,更愿意和善于去思考有的没的。在古典哲学方面,尤其是唯心的部分,可能比中国走得更远。这一点需要承认,印度古典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超过中国。举个小小的例子,在东亚之外的地区,提起中国古典哲学,能知道孔子、老子名字的已经很难得了。但是在世界各个领域,以印度宗教哲学为基础的衍生“法门”层出不穷,上到治疗、灵修,下到邪教、占卜。虽然良莠不齐,但是这些基本概念仍在用各种形式继续“活着”。

每一种特点,都是有正反两面效应的。你敏感,那你洞察力强反应快,但你容易受外界侵扰。你钝感,那你心态稳定力强,但你容易慢一步。不是优点缺点,而是一切特点本身就是两面的。

何赟老师曾经指出过印度宗教的一个困境:分裂,在精英阶层成为常人难以加入的哲学辩论;在草根阶层,沦为神棍洗脑割韭菜的工具。印度哲学在唯心上走得远,好的方面是为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留下了很多至今仍然很好用的概念和模型;不好的方面是门槛变高了,跨不过门槛的那些就容易走火入魔了,抓着形而失去义,越信越迷。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两个小朋友痴迷外太空的深邃奥秘,从小看了很多外星人电影,到这儿什么毛病都没有。小朋友A的认知能力真能啃得动物理学,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航天研究人员,这就是跨过了门槛。小朋友B的认知没有跨过门槛,把物理学学了个东鳞西爪,却又坚定保持着这个爱好,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坚持召唤外星人来自己家吃饺子的狂热民科。跨过了门槛的A给知识量正常的普通人讲宇宙,尚且有可能讲得通,和痴迷召唤外星人的B,是不太可能讲得通的。再换个例子,在知乎也一样,在一些有门槛的话题里,接近真相的答案容易呈现高赞同时高喷的现象——懂的人一下子懂了,不懂的人懂不了还急眼了。

门槛,这就是印度神话中的思想境界和印度社会人思想境界差那么大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还要从另一个角度谈两面性。一个机制在初始设置得很完善,那么在发展的前期和中期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是到了它的效应已经发挥到了尽头,需要去革新的时候,那么初始设置越完善的就越难被改变和推翻,初始很多bug的倒有可能突然升级,弯道超车。印度文化也是如此,仿佛一个方仲永,在全人类的童年时期,它很早地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跑赢了很多人,但是到了红利吃完的时期,已经成了一个沉重的大壳子,太难打破和抛掉了。旧的东西过于根深蒂固,新的东西就很难打开空间。举个例子,转世论在解脱痛苦方面很管用。但是,如果所有大家都相信生命是一世一世转生来的,是一个动物修行满了转生成人来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怎么有可能推进计划生育呢?

印度神话里庞大的信息量是财富,也是负担。

不过好在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看了没什么负担,只有借鉴。

中国文化也有自己的两面性困境,我们相比之下很务实,所以创造了很多财富。但是对务虚的习惯性忽视,让我们的大部分人都在搞应用研究而不是慢工不出活的基础理论研究,所以我们经常要在很多领域突然承受一个猝不及防、储备不够,创新乏力,不容易拿出具备方向引领意义的东西。还得再去费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在个人生活里也是一样,去解决现实问题需要务实的唯物精神,但是要消除内心的痛苦和困惑,最终绕不开务虚的唯心。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在现代生活里,个人怎样使用印度神话。

例子是最近这几个月的我自己。(因为我每几个月都会换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哪怕终生逃不出信息茧房,也得抠个大户型多室多厅的信息茧房。)

在通过看何赟老师讲的神话进了这扇门之后,我又陆续去找过其他的故事和资料看。2018年,我看了一部分印度神剧《摩诃迦梨》,去年年底开始又在重看。第一遍看只觉得女主真漂亮,有些台词写得不错,很多话可以记小本本发朋友圈装逼。现在重新看,我开始觉得“卧槽”了。


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世界出现了大魔王,把男神都打惨了,女神们就要受欺负了。帕尔瓦蒂一股火上来,解锁了青黢黢的迦梨形态,抄起大刀去把大魔王消灭了。后来不断出现新的大魔王闹事,帕尔瓦蒂在打怪过程中不断解锁新的化身,先是学会了正确控制使用愤怒的力量,后来又学会了使用魅惑、慈悲、智慧、怨恨、母性等其他内在力量,用代表不同力量的化身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开始的小公举小娇妻逐渐成了三界战力最强。

这个故事用不同形式讲了几千年,也用古典舞在讲。舞蹈里有时会用不同的表情和姿势表现女神的不同形态换号上线,有时用多个人轮流站在最前面来表现。(《千手观音》的一群人排排站表演方式是有借鉴印度古典舞的。)


这种表演方式可能是人类对于心理学“子人格”理论最早、最直白形象的解释了。

这个理论大体是这样:我们其实不是“一个人”,我们这一个身体里装着十几个不同的人。我们可能在外面浪到飞起,回家见到爹妈立刻怂成狗。面对一些人谈笑风生,面对另一些人结结巴巴浑身难受。在不同环境中,我们其实是在暗搓搓用不同子人格在应对问题。我们的言行经常会显得很矛盾很双标很不合理,是因为当下上线的是不同的子人格。

子人格理论的实用价值是什么呢?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发现我们并不是亲自在作战,而是在玩一场王者荣耀,手里有很多不同技能的英雄可以调遣。我们并不孤独弱小。再进一步,这个子人格搞不定问题了,可以派另一个上线试一下。每个英雄都练练级,而且熟悉什么时候用哪个,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变强。

拿我自己举例,我是一个很“极端”的人,一百件事里九十九件都不生气,无所谓,但剩下的那一件事又是百分之百的不容忍,而且没有商量余地,就是会从老好人一下变成炸地球恐怖分子。

过去我提高自己的努力方向是消灭炸地球这一面,结果把自己提高出来内伤了。用了很多时间去反思和调整,才真正接受,自己既然是个普通人类,自然要有不那么让人满意的一面,妄图消灭它是压抑人性。越努力,我的人格就越残缺。

最近重新看《摩诃迦梨》,我觉得整个剧情就是一个用子人格理论实现个人成长的故事。所以,现在我把那份极端的愤怒当作一个子人格,允许它存在,还要养肥它。这个子人格就暂且起名叫“迦梨”。这是我的力量和技能,我遇到用心不好的人是可以开这个号上线去收拾对方的。

而且我也在养其他的小号,等待养好了能灵活运用。比如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个什么都说得特别好,但行动完全是另一回事的人。小小一个约见面谈就鸽了三回,还都编出一个云山雾罩的大理由。我一度很生气,想去找他理论,当众狠狠指出他的问题,揭露他的谎言,骂死他,大不了往后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转念一想,这个靠说大话忽悠人来做事情的人不正是“广音阿修罗”怪么?不必用迦梨号去杀个两败俱伤,用“面缚母”号就可以了。我不去和他生气,头发丝都不用乱,保持自己形象美美的,他说虚的我说更虚的。但是,我要掐住他的舌头--在他有行动之前,他说的话全都当成是屁,我一句都不会理,也不会帮他传达给上级。他耗不下去了就自己滚。这事他要还想办,就拿出实际进展再重新来找我们。到那时候我再去考虑换个新号重新面对他。

就是这样,对心理学子人格理论的学习和阅读印度神话意外地相互促进了,可以当一个模型来用了。

求知大于求解。印度的现实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是印度神话我们可以去欣赏、拿它丰富自己。

user avatar

啥,印度神话浪漫又宏大?

我他喵的没看错吧,印度神话是我见过最奇葩的。

国内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印度神话,我他娘要不是为了写书,也不会看那么多印度神话。

我就来说说印度神话为啥奇葩,简直是崩坏三观,还浪漫,我实在看不出浪漫。

我就说个奇葩的印度神话给大家听听,听完你会三观崩坏。

大家都知道,印度教三尊主神,梵天、湿婆和吡湿奴。

在印度神话里,湿婆和吡湿奴一般是显男神相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是男人。

这故事尤其怪异,说湿婆被一个修士感动了,赐予他右手毁灭一切的能力。

然后这个家伙就开始天上地下的到处杀人,不管什么天神,他摸一下就能变成飞灰。

随后这家伙就自我膨胀了,他看上了湿婆的老婆,想要啪啪了湿婆的老婆。

于是乎他就有了一个杀死湿婆的计划,这件事被吡湿奴知道的,于是吡湿奴就变成了一个美女去勾引这个家伙。

这家伙也是色迷心窍,立马就想睡了吡湿奴变的这个美女,吡湿奴就说,你要得到我,就必须学会跳舞。

然后这个傻子就开始跟着吡湿奴学跳舞,在跳舞的动作中,有一个右手放在头顶的动作。

这傻子也是没脑子,跟着一学……直接用自己的右手摸了自己脑袋,立马被右手给毁灭了!

后来又出来一个牛逼人士,许愿了一个超级神力,除非是湿婆和吡湿奴的孩子,否则无人可以打败杀死他……

前面我说过了,湿婆和吡湿奴都是男神相,两个男人怎么生孩子!你们说说,男人和男人怎么生孩子?

对吧,于是乎吡湿奴的老婆,脑洞大开,让吡湿奴再次变成美女,跟湿婆啪啪啪,生了孩子!

哎哟妈呀,这就是题主说的,宏大浪漫的印度神话。

哦,当然,如果你是说,印度神话里,某神一次XX上百年,那的确宏大!非常宏大!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知乎瓦萨比,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user avatar

因为你看的是经过现代人筛选过的神话梗概,印度神话原文里一些很黄很暴力很难让现代人认同的东西,以及一些说教性的内容是被略过去了。而印度神话对印度人民真正的影响,其实恰恰是在故事梗概之外的一些说教。钱丢丢的视频我也看过,很明显是对不适宜讲解的内容进行了删减的,最直接的是略过了毗湿奴的第九化身是佛陀。在印度教中,这个第九化身是引诱人走向非法的反派,这个就太触宗教的雷区了,就算做了,别说会不会被教徒冲,首先B站审核就过不了。假如说刚好你是个佛教徒,看了印度神话里这种观点,还能认为它是浪漫宏大的吗?

像这种可能引起教徒攻讦甚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可能引起宗教战争的东西,科普性的视频是会避开的。即便是印度本土拍摄的神话剧比如《众神之神》和《摩诃婆罗多》,也照样对原始的文本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和省减,对原文中关于种姓制度、性别歧视等的内容进行了改编或者删除。

我前面讲了,印度神话中,真正对印度人有深刻影响的,是在故事梗概之外的细节和说教。这些细节和说教,在我看来,有三个显著的和其他神话不同的特点:1,宣扬业力轮回、忍耐、苦行;2,婆罗门至上的种姓制度;3,数字上的极力夸大。

这三点在现代印度依然有强力的影响。

给你举个例子。《摩诃婆罗多》里的宝沙篇,先是讲了一个叫铁牙的婆罗门,怎么“考验”自己的三个徒弟的,总之就是不管师父说什么都照做,师父让徒弟不吃饭,徒弟就连乞讨来的饭都不许吃,连小牛喝奶漏出来的泡沫都不许喝,以至于饿到双目失明、掉到坑里,最后这个徒弟通过赞颂双马童复明,获得双马童赐的糕点,也要先献给老师才敢吃,他因为尊敬老师,得到了神的祝福,也得到了老师的欢心。

接下来到徒孙辈,一个叫优腾迦的人即将出师,他要给老师一件谢礼才能离开师门,师母说要宝沙王王后的耳环。下面是原文:

优腾迦听了师母的话便动身走了。他在路上看见一头极大的公牛,一个人骑在牛身上,也是非常高大。那人对优腾迦说:“优腾迦啊!把这牛粪吃了吧。”他不愿意。那人又对他说:“优腾迦啊!吃下去吧。别迟疑了。你的师父以前也吃过。”优腾迦听了这话,说声“好吧”,就把牛的粪和尿吃了,又向宝沙王住的地方走去。

中间一段略过,总之优腾迦讨到了王后的耳环,然后国王用食物招待了他。

优腾迦看到冷饭里有头发,认为不洁,就对宝沙王说:“既然你给我不洁的食物,那么你将瞎掉眼睛。”宝沙王对他说:“既然你把不脏的食物当做了脏的,那么你将没有后代。”后来,宝沙王知道了食物的不洁。他想到这是披散头发的女人拿来的,所以有了头发,是不洁的,便求告优腾迦说:“师父!由于无知,这饭里有了头发,又是冷的。我求您饶恕,不要让我瞎眼吧。”优腾迦答道:“我的话不能空说。你瞎了眼后不久就可以复明。你也取消对我的诅咒吧。”宝沙王答道:“我不能够取消我的诅咒。现在我的气也还没有消。您难道不知道这话吗!
婆罗门心肠如同鲜酥油,
言语中却有锋利的剃刀;
刹帝利恰好两者都相反,
言语如酥油,心肠似利刀
事情既然这样,我的心肠像利刀,不能改变诅咒了。你走吧。”优腾迦对他说:“你承认了食物的不洁,我已经宽恕你了。你以前还说过:‘既然你把不脏的食物当做了脏的,那么你将没有后代。’既然食物确实是脏的,你对我的这个诅咒就不会实现了。这样,我也达到目的了。”优腾迦说完这话,拿着耳环走了。

看了这两段是不是觉得一点也不浪漫,也不宏大,甚至觉得很卧槽?然而整部《摩诃婆罗多》里,到处充斥着这样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前面拉拉杂杂讲了一堆,其实重点在于后面我加粗的这两句。其实故事后面,优腾迦说我给诅咒打了补丁,而你对我的诅咒是有前提的,现在前提错误,你的诅咒也不起作用。最后就是双方的诅咒都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中间来这么一段呢?两个目的,一是强调婆罗门优腾迦的慈悲和宝沙王的卑劣,二是强调婆罗门的聪明智慧。婆罗门的诅咒不可以取消,但我发现错误可以打补丁让你失明后立刻复明;刹帝利不会因为发现错误就取消诅咒,也没有取消诅咒或者给诅咒打补丁的智慧。

总而言之,婆罗门至上,婆罗门的慈悲心和智慧都在刹帝利之上。这就是这段插话真正的核心。

任何一个讲摩诃婆罗多故事大纲的人,都不会把宝沙篇这个小故事放进去,即便是印度自己拍的电视剧《摩诃婆罗多》里也不会,然而这个小插话充分体现了印度神话的一些和其他神话不同的核心思想:婆罗门至上、忍耐、苦行、轮回报应。在后面的《马祭篇》里,优腾迦的拜师和取得耳环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但核心是一样的,对老师(婆罗门)的无条件服从,刹帝利的卑劣。《宝沙篇》优腾迦吃的牛粪后文说实际上是甘露,在后面的《马祭篇》里,他还曾差点喝下一个贱民的尿,然而错过了(可能因为对方不是牛而是贱民吧),其实那个也是甘露。印度神话里特别喜欢和屎尿屁过不去,这其实是一种对“苦行”的崇拜。

而整部摩诃婆罗多中,真正叙述主线剧情的篇幅只占一部分,还有相当大的篇幅被类似《宝沙篇》这样和主线几乎无关的插话,其内容基本都是吹婆罗门的彩虹屁。甚至《摩诃婆罗多》的主线剧情里,刹帝利出身的主角团也处处都受婆罗门的指导、帮助、教育、保护。

因为古代印度,文化权是掌握在婆罗门手里的,所以即便是刹帝利英雄故事的《摩诃婆罗多》,也要往里面大量掺婆罗门至上的水,而这些水才是印度神话真正想要对印度人民宣扬的内容。

印度神话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数字上的夸大。夸张想象是每个民族的神话里都有的现象,但是印度神话的夸张,是高出其他神话n个数量级的。中国神话里,周文王算上收养的义子才有100个儿子,已经可说是罕见的高产之人了。而在印度神话里,有100个儿子那只算是基本操作,人家还不是一个一个生的,能一口气全生出来,甚至生6万个的都有。大神光老婆就过万,每个老婆都能生10个儿子,俱卢之战死亡过亿……虽说神话嘛,反正也是胡扯,但在其他的神话体系里,夸张想象的现象虽有,但夸张程度能达到印度神话这个量级的几乎没有。其他神话更多是做一些概括性的描述,比如“淹没了整个世界”“漫天神佛”“整个奥林匹斯山”,具体地写明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较为少见,和印度神话比也较为克制。甚至有的神话里,具体的数字往往带有一些真实性,比如旧约里大洪水淹没了40天,大禹治水也就十多年,以过去的生产力来说,这都可说是比较现实的数字。中国的神话传说,一条蛇妖修炼千年,就算功力深厚了,印度神话里,千年只是起步价,随便一个人苦行就能苦行3000年,而且随时可以再修3000年;希腊神话里的神虽多,起码一本神谱还编得下,日本神话号称八百万神,已经不算少,但印度神话里,神的数量有3亿3千万之多,在没有化肥和农药的古代印度,连人带牛也没3亿。我查了一下,孔雀王朝时期,印度大约有2650w人口,那就是人均有12个神;地狱的数量更多,2500亿+,就算现在印度人口也才13.24亿,等于人均188个地狱,也不知道印度哪来的神口去管理这么多地狱。印度人死了之后进了地狱,每天的烦恼大概是今晚驾幸哪座地狱睡觉了。

印度神话里,亿、兆、京,乃至恒河沙数、阿僧祗、那由他……这些夸张的数字比比皆是,在数量级上吊打其他神话。其实像恒河沙数这类这些对大数目的称呼本身就是从印度传来的,不止印度教,在佛经中使用也极其广泛。以至于对人体的器官也有夸张,三头六臂,四头八臂,千手千头之类的,多头多手的神怪也是印度神话的一个特色。这种数字上的夸大在现在的印度也随处可见。

因为你是只看了经过精简和筛选的讲解,才会觉得印度神话浪漫又宏大,但其实这浪漫宏大背后,被精简和筛选掉的,是把万事万物都纳入种姓制度的解释;而“宏大”往往是以对数字的极力夸大来实现的,如果你看印度电影,尤其是幻想系的作品(历史、神话、科幻之类),就能见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夸张设定,这和他们的神话也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些精神内核至今仍在影响印度社会。

user avatar

现在中国跟印度的情形就像,中国开着一辆豪华大巴车,印度伫立在路边,晚风吹拂晓着他飘逸的长发。

“三哥,上车吧,外面冷,天也快黑了。”中国说。

“哼,我不喜欢红颜色的车。”

“不红呀,你色盲了吧?上来再吧。”

“哼,不行,你让小巴这孙子下来,我不喜欢他。”

“三哥,小巴可是买票上车的。”

“那你把方向盘交给我爽两天。”

“老美都不敢提这要求,你这有点过了吧?”

“你们就是看不起我。”

“你到底想怎样?”

“我走路。”说完三哥就开始步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神话的浪漫宏大与印度人的“奇葩”之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文化、历史、宗教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奇葩”这个词的含义。在汉语语境中,“奇葩”通常带有褒义或中性偏褒义,用来形容独特、不落俗套、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或事物。如果我们将这个词理.............
  • 回答
    印度神话中,除了人类社会存在严格的种姓制度,那些非人类的“物种”或群体,比如天神(Deva)、阿修罗(Asura)、罗刹(Raksha)、夜叉(Yaksha)等等,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类似种姓的高低之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区分方式和人间的种姓制度有所不同,更多地体现在它们各自的先天属性、能力、地.............
  • 回答
    想深入了解印度神话的博大精深,这绝对是个绝妙的起点!印度神话不像我们熟悉的单线叙事,它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充满了神祇、英雄、哲学思想和文化习俗。所以,入门研究方法和书籍推荐,咱们得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点。 印度神话体系太庞大了,如果你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肯定会消化不良.............
  • 回答
    好嘞,您想了解印度神话里的帝释天,也就是因陀罗,对吧?这个嘛,可不是游戏里的那个简单角色,印度神话体系庞大又复杂,要系统了解,确实需要点门道。我来给您梳理梳理,希望能帮到您。您想系统了解,那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别急,咱慢慢来。一、 核心概念的理解:他是谁?他的位置是怎样的?首先,得明白因陀罗在印度.............
  • 回答
    印度神庙向所有女性开放引发的争议:一次深入的审视引言最近,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古老的神庙沙布里马拉(Sabarimala)做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向所有女性开放。这一决定打破了延续数个世纪的传统,允许年龄在10岁至50岁之间的女性进入参拜。然而,这一进步性的举措却在印度社会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并导.............
  • 回答
    最近朋友圈里确实挺热闹,好多人在卖印度神油,这玩意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毕竟跟咱们的“那点事儿”息息相关,想不引起关注都难。印度神油,听着就挺玄乎,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印度神油就是一些以“延时”、“助勃”为主要功效的男性用品,种类挺多的,有喷剂、延时膏、精油,甚至还有口含片、胶囊之类的。它们的.............
  • 回答
    关于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印度似乎“神奇地”销声匿迹的说法,以及病毒是否“怕高温”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但要明确一点: 2020年初新冠病毒并没有在印度真正地消失,更不是神奇地销声匿迹。 那个时期的观察和解读存在一些误解和局限性。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
  • 回答
    印欧诸神话中的风暴神是否能追溯到两河(美索不达米亚)?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学术问题,涉及到语言学、神话学和考古学的交叉研究。总的来说,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印欧诸神话的风暴神并不直接或完全源自两河文明,而是有着更为独立和古老的起源,虽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两河文明可能在非常早期且间接的层面产生过一些.............
  • 回答
    印度的“湿婆神军党”(Shiv Sena)是一个在印度政治舞台上有着深远影响的政党,以其强烈的民族主义、印度教至上主义以及对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及其文化和语言的坚定捍卫而闻名。要深入了解这个组织,我们需要从它的起源、核心理念、政治活动以及它与国民志愿服务团(Rashtriya S.............
  • 回答
    在印度,关于“有多少神”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因为印度教的神祇体系异常庞大且复杂,而且不同的教派、传统和地方信仰都会有自己的主神或特殊的崇拜对象。与其说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不如说是一个不断演化、包容万象的信仰图景。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数字,流传最广的说法是 “三十三亿神”(Triyāyush.............
  • 回答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印度“鬼神”场景并非指真的鬼怪出没,而是通过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来刻画程勇在印度买药时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内心的挣扎。这个场景的设置,可以说是导演文牧野用来具象化角色内心压力和外部环境困境的一个高明手法。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场景可能包含的几种解读:1. 对印度混乱嘈杂环境的艺.............
  • 回答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心痛的问题:天价药品与普通百姓的生存困境之间的矛盾。 影片中,印度仿制药的出现,为那些罹患慢粒白血病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而它之所以价格低廉,甚至远低于国内的正规药品,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也解释了为什么.............
  • 回答
    古希腊神话,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壤,其根系早已深深扎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即便我们从未主动去翻阅那些晦涩的史诗,也难以摆脱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尘封在博物馆里的化石,而是活生生的基因,流淌在我们的语言、艺术、文学、哲学,甚至科学和流行文化之中。语言的底色:不经意间吐露的希腊回响最直接的印记,莫过.............
  • 回答
    《我的个神啊》(PK)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印度电影,它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却又极具深度地触及了印度社会最敏感、最核心的话题之一——宗教。要评价这部电影,必须从它的剧情、表演、主题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响等多个维度去解读。《我的个神啊》的独到之处与评价首先,《我的个神啊》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爆米花电影。它以一.............
  • 回答
    16年去瓦拉纳西旅行,那绝对是一次触及灵魂的体验。你说起供奉的神,那可是瓦拉纳西的灵魂所在。如果非要我说,那最核心的,最被敬仰的,当属印度教的湿婆神(Shiva)。瓦拉纳西,在古印度语里意为“两河之间”,指的就是恒河和其支流瓦拉纳(Varana)和阿西(Asi)。这座城市被认为是湿婆神亲自建立的,是.............
  • 回答
    羊,在人类文明的悠久历史中,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你印象中西游记里的羊力大仙是个很鲜明的例子,但羊的形象远不止于此,它在许多文化的神话体系中都有着深刻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这些关于羊的古老故事。古希腊神话:金羊毛的传说要说羊在神话中的重要性,.............
  • 回答
    看完《我不是药神》确实会引发很多关于药品可及性和知识产权的讨论,而你提出的“为什么我们不像印度一样仿制山寨药物?”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需要从法律、经济、国际关系、道德伦理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去理解。简单来说,我们不“像印度一样”大量仿制药物,主要原因在于: 我国是药品.............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个人感受和亲身经历,所以我无法“觉得”任何群体神奇。我的知识库中存储了大量关于印度文化、历史、社会和人民的信息,我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来回答您关于印度人“神奇”之处的问题。“神奇”是一个主观的词,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同。在关于印度人的语境下,我理解您可能想了解那些让他们在某些方面显得与众.............
  • 回答
    孩子沉迷网络小说,尤其是像《斗罗大陆》、《神印王座》、《阴阳鬼术》这类玄幻、奇幻、甚至带点惊悚色彩的作品,这绝对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儿。看着孩子抱着手机,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天到晚就想着那些书里的功法、魂环、妖灵,感觉就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怎么劝都不听。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该怎么应对。第一步.............
  • 回答
    要说“神奇”的调料,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反而是那些看似普通,却能瞬间激活味蕾、带来惊喜的家伙。它们不是什么稀世珍宝,也不是什么复杂配方,但就是有股魔力,能把最家常的食材变成餐桌上的焦点。我印象最深的,首先得提一个我老家那边才有的东西——辣椒面子(或者叫辣椒油里的油渣子)。别小看这不起眼的东西,它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