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帮人问的,请问想要系统了解印度神话中的帝释天(因陀罗)(不是yys里的,是神话里的)应该怎么入手呢?

回答
好嘞,您想了解印度神话里的帝释天,也就是因陀罗,对吧?这个嘛,可不是游戏里的那个简单角色,印度神话体系庞大又复杂,要系统了解,确实需要点门道。我来给您梳理梳理,希望能帮到您。

您想系统了解,那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别急,咱慢慢来。

一、 核心概念的理解:他是谁?他的位置是怎样的?

首先,得明白因陀罗在印度神话里的“咖位”。

“天帝”的含义: 因陀罗最核心的身份就是“天帝”,是众神之王。但要注意,这个“王”和我们世俗理解的统治者不太一样。他更多的是地位最高、力量最强的神,是掌管天堂( स्वर्ग,Swarga)的领袖。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领头的,带领着一众神祇去对抗各种妖魔鬼怪。
吠陀时期(Vedic Period)的核心: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陀罗在最古老的印度圣典《吠陀》(Vedas)中,可以说是绝对的主角。他不是排在后面的配角,而是呼风唤雨、力挽狂澜的中心人物。当时的《吠陀》里,很多颂歌都是赞美因陀罗的英勇事迹的。
逐渐演变的角色: 随着印度教的演变,特别是后期《往世书》(Puranas)的出现,因陀罗的地位虽然依然尊崇,但不再是唯一的核心。一些更重要的神祇,比如梵天(Brahma)、毗湿奴(Vishnu)、湿婆(Shiva)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因陀罗依然是三十三天(Treyastrimsa)的统治者,是护卫正义和秩序的重要神祇。所以,理解他从核心到重要配角的演变过程,很重要。

二、 深入了解的关键文本和故事:去哪儿找他的事迹?

要了解一个人,自然得看他的“履历”和“事迹”。在印度神话里,这些主要体现在经典文献中。

《吠陀》: 这是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梨俱吠陀》(Rigveda)。这里面记载了大量关于因陀罗的颂歌,他的主要事迹包括:
斩杀弗栗多(Vritra): 这是因陀罗最著名的一战。弗栗多是一个巨蛇(或巨龙),他堵塞了河流,导致世界干旱。因陀罗用他的金刚杵(Vajra)将其杀死,释放了水,带来了雨露和生命。这个故事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秩序战胜混沌,生命战胜死亡。
击败各种妖魔(Asuras): 因陀罗经常与被称作“阿修罗”的敌对势力作战。阿修罗通常被描绘成强大的、有时也充满野心的非神族,他们常常威胁天堂和人类世界的秩序。
与众神的关系: 《吠陀》也记录了他与其他神祇(如阿耆尼Agni、苏摩Soma)的互动,他们常常一起行动,共同对抗敌人。
他是雷电和风雨之神: 他的武器金刚杵(Vajra)是雷电的象征,他的战车由神马牵引,他能呼风唤雨,带来季风和雨水,这对农业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往世书》(Puranas): 后期的《往世书》(如《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等)虽然篇幅庞大,涉及的神祇众多,但依然有很多关于因陀罗的故事。在这里,他可能更多地作为天帝,参与到众神的决策中,或者作为其他主要神祇(如毗湿奴)的盟友或助手。你可能会看到他因为骄傲而受到惩罚的故事,或者他如何履行作为天帝的职责。
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和《罗摩衍那》(Ramayana): 这两部伟大的史诗中也有因陀罗的身影,通常是作为重要的天神角色出现,比如:
《摩诃婆罗多》: 阿周那(Arjuna)的父亲就是因陀罗,阿周那的许多超凡能力都被认为是继承自因陀罗。在某些场景下,因陀罗也会现身给予帮助或指导。
《罗摩衍那》: 罗摩(Rama)的一些武器被认为是来自因陀罗的赠予。

三、 他的标志性特征和象征:记住他的“人设”

要记住一个人,得知道他的“标志”。

金刚杵(Vajra): 这个不用多说,绝对是因陀罗最标志性的武器,代表着雷电、力量和坚不可摧。它既是攻击武器,也是权力象征。
战车和神马(如提婆达德、Yuyutsu): 他的战车是他征战四方的载具,通常由强大的神马牵引。这些神马本身也有神话故事。
象(Airavata): 因陀罗骑乘的巨象“艾拉瓦塔”(Airavata),洁白无瑕,有七个象牙(不同版本说法有差异),是他的坐骑和忠实伙伴。这头象本身也是神话中一个重要的象征。
眼睛: 有些描绘中,因陀罗身上长满了“眼睛”,这象征着他的全知全能,或者他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一切。据说这是他犯错后被惩罚的结果,但即便如此,也变成了他监视的标志。
与阿修罗的对抗: 他的主要“职业冲突”就是与阿修罗的斗争。理解阿修罗的性质,有助于理解因陀罗存在的意义。阿修罗虽然有时也被描绘成邪恶,但他们并非完全的“坏人”,有时也只是追求力量和权力,与神的对立是一种宇宙秩序的博弈。

四、 如何系统学习的途径和建议:

知道怎么找,还需要知道怎么“学”。

1. 从可靠的译本入手: 如果您想直接看原著,建议找一些信誉好的学术译本。《吠陀》是基础,特别是《梨俱吠陀》。然后可以关注一些《往世书》的选集,以及《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2. 参考学术研究和评论: 直接啃原著可能会比较枯燥和难懂,建议同时参考一些印度教神话的学术研究书籍、辞典或百科全书。比如:
Wendy Doniger 的作品,她是研究印度教的著名学者,她的著作通常比较易懂且有深度。
一些印度教神话辞典或百科,可以帮助您快速查找和理解具体神祇、故事和概念。
3. 关注“概念”而非“情节”: 印度神话的神祇众多,情节庞杂,很容易迷失在细节里。您需要关注的是每个神祇所代表的哲学意义和象征。因陀罗代表的不仅仅是力量,更是战胜外在和内在障碍的勇气、守护宇宙秩序的精神。
4. 理解“多神论”和“三神一体”: 印度教的神话体系是多神论的,但又常常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哲学观(如梵,Brahman)。在了解因陀罗时,也要注意他如何与其他神祇(如梵天、毗湿奴、湿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体现了印度教的宇宙观。
5. 循序渐进,不要贪多: 不要想着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了解透。可以先从《吠陀》中关于因陀罗的核心故事入手,比如弗栗多之战,然后慢慢扩展到史诗和《往世书》中的情节。
6. 保持批判性思维: 神话故事常常是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学者、不同教派解读和演变的。阅读时,可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了解不同的说法和解释。

给您一个简单的“学习路径”建议:

第一步: 找一本关于“印度教神话入门”的书籍,里面通常会介绍因陀罗的基本身份、主要事迹和象征。
第二步: 阅读关于因陀罗在《吠陀》中的故事,特别是《梨俱吠陀》中关于他斩杀弗栗多的颂歌(找有注释的译本),理解他在早期印度教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步: 了解因陀罗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角色,比如他与阿周那的关系。
第四步: 稍微了解一下他在《往世书》中的一些故事,对比他在不同时期的形象变化。
第五步: 如果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因陀罗所代表的哲学意义,比如他与“德”(Dharma,秩序、正义)的关系,以及他作为天帝在维护宇宙平衡中的作用。

说实话,印度神话就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因陀罗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岛屿。要系统了解他,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兴趣。希望我这些梳理能让您有个更清晰的入手点。您有什么更具体想了解的,随时可以再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先问一句哈,这个想要了解,是因为喜爱而想了解,还是学术性的了解?

如果是前者的话,入手推荐读以下的文献:

0.魏庆征编《古代印度神话》(鸠摩搜书可得)

这书中专门有一章写《众神之王因陀罗及其沉浮》。这书有点年头了,材料中不少摘取自于国外的吠陀/印度教百科全书,然后全堆在一起,大部分事实缺少明确出处,部分材料和原文也存在出入,但是收集了大量的因陀罗神话事迹及其称谓、属性、武器等材料,还是可以给因陀罗的形象和神格变迁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

1.梨俱吠陀中对因陀罗的颂诗。

要打个底的话,可以先看看麦克唐奈(A. A.Macdonell )的Vedic mythology,archive.org上可以获得,这是早期吠陀神话最重要和最权威的综述参考书之一,现在依然不少人在用。梨俱吠陀里因陀罗颂诗200多首,我个人最喜欢第二曼陀罗(mandala)第12颂,英雄气概十足。如果稍微要学术一点,可以先看梨俱吠陀中的第二曼陀罗到第七曼陀罗的颂诗,因为这是最古老的部分,然后可以和稍晚一些的部分(特别是第一曼陀罗和第十曼陀罗)对比看看。大部分因陀罗主要功绩(的原型)都出自梨俱吠陀,比如打败弗栗多,畅饮苏摩,摧城拔寨,移山倒河,诛杀那牟质,以及打败弗栗多后吓得跑老远,等等。还有一些故事是已经被后世逐渐忘却的,例如他治愈被丈夫抛弃的患病女子阿拔罗(Apala)的故事。因陀罗女装/化为雌性动物的故事则发生在晚期的第一曼陀罗和第十曼陀罗里。

目前可以获得的资料包括:

中文:

巫白慧《梨俱吠陀》神曲选(实体书)

林太《梨俱吠陀》精读(有电子版,鸠摩搜书可得,作者的译名和通行的译名有出入。)

翻译的方式或水准暂且不论,不过至少可以先看看这两本书对梨俱吠陀系统的介绍。

英文:

威尔逊(HHW)1866年译本,有电子版,六卷,archive上可以获得)

格里菲斯1889年译本,两卷,sacred-texts上有在线:Rig Veda Index

著名印度神话大佬Wendy Doniger的选译本(企鹅出版,Zlibrary和Library Genesis可获得电子版,但是鉴于这本书暴露出的她吠陀梵文水平被真吠陀大佬Michael Witzel喷得一文不值,我觉得可能要斟酌斟酌)

Jamison和Brereton新译本(2014牛津大学版本,Zlibrary和Library Genesis上可获得电子版,前言里总结了比较新的对梨俱吠陀的近期研究成果,每首颂诗前均有短介绍便于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吠陀本身非常晦涩,吠陀梵语也和后来的梵语有很大差别,即便是根据同一个编本翻译,一个词句和辞句都完全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解释,没有解读直接看英译本真的有可能会看晕,但是每种解读又不可避免带上作注者自己的观点。比如你会发现许多对吠陀诗句的解读和诠释都会参考中世纪的南印注经家Sayana的评注,但他代表的观点是已经成熟的晚期印度教理论体系的观点,倒并不一定是吠陀写作者自己的想法。所以比较重要的颂看不太明白的话,可以几个版本对照着看一下。举个例子,4.18(因陀罗与其母的对话)里有一段通常认为是描写了因陀罗弄死了其父(就连这个父的身份也是不确定的),如果你直接去看原文,它是这样的:

(格里菲斯版)

12 Who was he then who made thy Mother widow? Who sought to stay thee lying still or moving?What God, when by the foot thy Sire thou tookest and slewest, was at hand to give thee comfort?

(HHW版):

Jamison和Brereton新译本:

12. Who made your mother a widow? Who tried to smash you as you lay,as you wandered? What god was merciful toward you when you destroyed your father,having grasped him by the foot?

还有,梨俱吠陀里关于因陀罗的颂诗,有一部分和他本人神格无关,和进入印度的雅利安部落的信仰和历史有关。例如第七曼陀罗33颂、82颂、83颂等,看起来好像在说因陀罗拯救凡人的神话故事,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婆罗多族的苏达斯和反对他的其他部族之间的矛盾和十王之战,以及婆罗门家族对伐楼那信仰和婆罗多族的因陀罗信仰之间的矛盾调解的尝试;同样的,说因陀罗打败堡垒恶魔商波罗的颂诗,也有可能是婆罗多部族打败阻拦在其迁居路上的原住民农耕部族的反映。阅读的时候也可以留心一下。

此外,也可以参照两本工具书:1.《广神记》(Brhad-devata,archive上可得麦克唐奈的精校本),这是古代印度出的一本梨俱吠陀索引参考书。2.Vedic Index of Names and Subjects,是麦克唐奈和肯思两个大佬编的,虽然很老,但还是有参考价值,archive上可得。

2.其他吠陀中的因陀罗。

其他的吠陀文献里也包括了一些因陀罗的颂诗或者事迹。例如黑夜柔吠陀的泰帝利耶本集(Taittiriya Samhita)讲阿修罗占据了大地,众神想要分一杯羹,阿修罗戏弄他们,说可以给他们一只猎犬跑三圈的地盘,结果因陀罗化为猎犬,在全世界跑圈,占据了所有地盘。这个神话有没有看起来很熟悉?伽陀(Kāṭhaka)本集里讲,他爱上阿修罗女子,便乔装打扮混入阿修罗中,和男性混在一起时现男相,和女性混一起时就是女装大佬,这样做的时候险些GG(被涅哩底捉住)。这些都依然保留了因陀罗作为英雄神必然有的冒险精神。

但是,这些后期吠陀文献里因陀罗的形象和作为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例如在黑夜柔吠陀的弥勒本集里,因陀罗杀死了陀湿多的儿子万相;泰帝利耶本集里因陀罗把一个部族雅提人全都“扔去给豺狗吃”,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大罪过。

可获得的资料:

白夜柔吠陀,格里菲斯1899年译本,在线:White Yajur Veda Index

黑夜柔吠陀的泰帝利耶本集(Taittiriya Samhita),Keith 1914年译本,Archive可得。

阿闼婆吠陀,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哈佛大学1905年翻译的Shaunakiya编本,包括了大量版本比较和注解,学术性很强,Archive可得。此外还有6-年代在奥里萨发现的较完整Paippalāda编本,相关资源和译本可以见苏黎世大学正在做的这个项目:Paippalāda Recension of the Atharvaveda

3.梵书中的因陀罗故事。

作为吠陀注经书,梵书将吠陀里许多语焉不详的因陀罗事迹稍微添加细节又说了一遍,但比起梨俱吠陀里的神格英雄、文化英雄、象征符号,梵书里的因陀罗显得更具有人性,也更复杂,也更像个真正的国王了。他慷慨慈悲对待自己的臣民,但对威胁自己权力或地位的敌手却很狡猾,例如先和那牟质假意盟约,发誓不以任何一种方式伤害他,然后又钻了誓约的空子,用泡沫把这个敌手给弄死了。他想要派乔达摩仙人去阿修罗那儿当间谍(因为婆罗门身份特殊,当间谍有很多便利),乔达摩仙人拒绝了,因陀罗就自己变成乔达摩仙人当间谍去。

但是另一方面,因陀罗也渐渐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神勇无敌的因陀罗。他杀死敌人得要借助献祭和巫术的力量,经常用诈或变形方式达到自己目的。梵书里也开始列举他的各种罪状,包括前面所述的他杀死陀湿多儿子万相和灭雅提一族之事。梵书还提到他的风流韵事,说他是阿诃利耶的情人,这点最后变成他的一个巨大污点。原因很简单,在这一时期,祭祀(火祭)仪式的重要性需要被无限地拔高,用以抬高举行祭祀的婆罗门的地位,而包括因陀罗在内的众神从祭祀的力量施予者开始变成祭祀力量的受惠者。而因陀罗的性质从武士和英雄逐渐变成国王,这个多少也应该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变化。

梵书中的神话材料比较多地集中在以下三种梵书里:百道梵书、爱多雷耶梵书、耶摩尼梵书。当然其他各种梵书里也有部分材料,例如泰帝利耶梵书和二十五梵书。因陀罗在梵书中其部分事迹及出处:与那牟质盟约&智取那牟质:百道梵书,二十五梵书,泰帝利耶梵书;诛杀弗栗多,之后的逃亡和重获力量:百道梵书,爱多雷耶梵书,耶摩尼梵书;扮作乔达摩:百道梵书;变成山羊喝掉仙人的苏摩:耶摩尼梵书;杀陀湿多之子万相:爱多雷耶梵书、耶摩尼梵书;把雅提人送去喂狗:爱多雷耶梵书,二十五梵书。

可得的英文资料:

百道梵书(Madhyandina编本),东方圣书系列,艾格林1882版,在线:Satapatha Brahmana,过去通行参考的是这个。

百道梵书(甘华编本精校版),英迪拉甘地艺术中心,七卷,IGNCA网站可得,Kalāmūlaśāstra Series | IGNCA

爱多雷耶梵书,Keith 1920版本(全名是Rigveda Brahmanas: the Aitareya and Kauṣītaki Brāhmaṇas of the Rigveda),archive可得。

耶摩尼梵书(Jaiminiya Brahmana),英文只有Henk Bodewitz1973年作为论文材料翻译的第一卷的一部分,archive可得;Wendy Doniger有本相关论著,Zlibrary可得。

泰帝利耶梵书,目前没有很好的英译本。

二十五梵书(Panchavimsa Brahmana),Caland1993年版,archive可得。

4.佛经中的帝释天

我对佛经了解不多。本生经里帝释天出场很多,经常只是出来充当考验人心的工具人角色(例如尸毗王故事),其中也保留了部分因陀罗的神话母题(如天神和阿修罗的对立和征战)。

英文版有Robert Chalmers1895年的本生故事:wisdomlib.org/buddhism/

Rhys Davids根据法斯鲍尔编辑的巴利文精校本翻译的第一卷,archive可得。

其他我真不熟,期待大佬的补充回答。

5.耆那教文本中的因陀罗

这个我更不熟,同样期待有大佬补充。

6.印欧宗教里的因陀罗

同样不熟,只知道祆教里的因陀罗是被和其他诸多印欧原始神一起被打成恶神Daeva的,但在此之前应该同样受到崇拜,否则不会被祆教针对,要摧毁其殿堂。后来祆教中的胜利之神云汉(Verethragna,或Bahram)被认为和因陀罗有关联。

7.史诗和往世书中的因陀罗

如果是因为喜爱因陀罗而想要了解,到这里大概就可以停下了。因为再往后,因陀罗的形象会变得越来越不光彩。史诗中因陀罗战斗力直线下降,智商直线下降,道德水准直线下降,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前面所说的因陀罗扮成乔达摩仙人去睡他老婆阿诃厘耶然后遭受严厉惩罚的故事。等到往世书里,因陀罗主要就做三件事:无能犯蠢,被揍出屎,抱毗湿奴/湿婆/大女神的大腿。

如果能够以学术态度接受因陀罗形象的转变,那么相应的资料也不难找:

罗摩衍那(特指“蚁垤的罗摩衍那”):季羡林精校本译本(有实体书和扫描本,但扫描本颠倒错漏问题极多),如果不太能接受后期季老顺口溜译法的话,精校本有两种英译本,企鹅本(Bibek Debroy译)和普林斯顿本(Goldman主译/编,NYU后来重印了一版),Zlibrary上均可得,不过Bibek Debroy译本在信和达水平上不如普林斯顿本。

因陀罗主线里主要负责给罗摩提供武器装备(派御手给罗摩送神车之类),他个人的故事主要散布在童年篇和后篇里,你可以看到从前无所不至、无人能敌的因陀罗在无法击败阿修罗时会找人类去帮忙,是罗波那家族手下败将,强暴阿诃厘耶这件事几乎成为他的最大污点。

摩诃婆罗多现在比较容易获得的中英版本至少有七个版本,中译精校本(有实体书以及扫描和kindle两种格式电子版),MNDutt译加尔各答通行本(archive可得),KMG译本(Sacred-texts可得),Ramesh Menon的KMG翻新本,纽约大学青颈本(15卷,不全),芝加哥大学精校本(未出完),企鹅精校本(Bibek Debroy译)(上述四种均可以在Zlibrary或Libgen上找到全部或部分)。

因陀罗的故事散落在各种插话里,不过实际上你可以看到他从一开始就在吃瘪,主要事迹包括并不限于:因为傲慢被湿婆收拾,转生成为般度五子;被阿周那和黑天在甘味林击败;就连拒绝让双马童分享祭品这种从吠陀早期开始的神话母题都变调成了如何在婆罗门仙人那里吃瘪;击败弗栗多这个最主要的功绩,现在也变得需要仙人和大神来襄助才能实现了。

往世书:坑大版本多。印度Motilal Banarsidass出版社根据Venkatesvara出版社的梵文本出了大部分主要往世书的英译本,其他出版社多多少少也出过一些,这些都是archive上可得的。部分在线:Purana Portal 精校本虽然一直在做,但已经完成英译的成果不多。目前我所知的只有ALL INDIA KASHIRAJ TRUST的龟往世书、侏儒往世书、野猪往世书和格罗宁根大学正在做的室建陀往世书(尼泊尔本),但各种意义上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都不是很友好。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是因陀罗喜爱者,在看往世书时务必放平心态。

8.相关的研究和论文

因为不知道想要了解的方向,所以只是说一下方法。

A.翻墙到谷歌学术上找到一篇因陀罗的相关论文,高引用的最好。用semanticscholar搜索也可以。此外,你也可以去印度最大的博士论文存储中心shodhganga找找看有没有因陀罗的相关论文。

B.翻看它的biblography,以及(用谷歌学术和semanticscholar)找到引用它的文献。

C.通过biblography以及文献找到更多相关论文和文献。

D.如此不断重复。

E.需要下载论文可以求助sci-hub,如果没有,可以尝试一下在academia或者researchgate上和作者联系索取论文原文。非常老的文献可以尝试去archive上找找,上面也存储了大量很有年岁的印度学术杂志。

Bonus:

如果真的喜欢因陀罗,可以去找一下印度画师Anirudh Sainath(ID Molee Art)的作品来看,他是不折不扣的吠陀时代原初因陀罗粉,考据也做得深,创作了很多因陀罗相关的作品,很可惜这位已经在今年年初英年早逝了。他的DA: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