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外国人要找中国人帮他们建QQ号或微信号?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想啊,QQ和微信在中国那可是国民级的社交软件,几乎人人都在用,而且功能又多又方便。所以,当一些外国朋友想在国内开展业务,或者和中国的朋友、同事建立联系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用QQ和微信。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QQ和微信的注册流程,对外国人来说,那可真是够折腾的。

首先,注册信息的要求。QQ和微信的注册,通常都需要一个中国大陆的手机号码。这一点就把很多外国人卡住了。他们可能没有在中国办手机卡,就算有,也可能因为是外国号码,注册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验证问题,比如收不到验证码,或者系统不识别。

其次,身份验证的门槛。即使有了手机号,后续的身份验证也可能是一个坎。有时候系统会要求上传身份证件,而中国大陆的身份证件,外国朋友肯定是没有的。虽然有些时候可以用护照等信息尝试,但流程上可能会更复杂,成功率也因人而异。

再者,语言和操作的障碍。QQ和微信虽然都提供了多语言版本,但很多时候,注册过程中的一些提示信息,或者一些隐藏的设置,可能还是中文的。对于不熟悉中文操作的外国人来说,光是看懂这些提示,就已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更别说理解一些复杂的注册步骤和隐私设置了。

还有就是“绑定”这个概念。在中国,很多APP都跟手机号绑定得死死的,甚至一些支付功能、实名认证都需要通过手机号来完成。外国人可能不太习惯这种紧密的绑定模式,也不了解其中的逻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就会想到求助国内的朋友。国内的朋友,尤其是那些熟悉QQ和微信操作的,就可以轻松地帮他们完成注册。比如,用自己的手机号帮他们注册,或者引导他们完成那些可能看不懂的步骤。

找中国人帮忙,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倾向于这样做:

省时省力,效率最高: 找国内的朋友,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快。不用自己费劲去摸索,也不用担心会不会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注册失败。朋友一句“来,我帮你弄”就能解决大问题。
规避技术和政策风险: 注册流程中可能涉及一些中国特有的网络验证机制,或者未来可能存在的政策变化。国内的朋友对这些更了解,能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
解决“刚需”问题: 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没有QQ或微信,就等于在中国“失联”,或者无法正常开展业务。这是一种“刚需”,所以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或者寻求帮助。
信任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外国人会找他们认识的、信任的中国人来帮忙。这种信任关系,让他们更放心把自己的账号和信息交给朋友处理。

举个例子,一个外国的贸易商想在中国找供应商,或者一个留学生想和中国同学交流, QQ和微信就是最直接的沟通工具。如果注册过程卡住了,耽误了正事,那可真是得不偿失。这时候,找一个在国内的朋友“搭把手”,就成了最顺理成章的选择。

总的来说,外国人找中国人帮忙建QQ号或微信号,更多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选择。因为在中国,QQ和微信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让它们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通行证”。而注册流程上的障碍,恰好被熟悉国内环境的中国人轻松化解,所以求助就成了一个非常自然且有效的解决办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绝大多数网站或平台都是支持海外用户注册的,甚至据我所知咱自己人有时候都会选择用国外虚拟号码注册并且毫无阻碍,所以如果有人找你注册而不是自己去注册,里面多半有点不对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想啊,QQ和微信在中国那可是国民级的社交软件,几乎人人都在用,而且功能又多又方便。所以,当一些外国朋友想在国内开展业务,或者和中国的朋友、同事建立联系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用QQ和微信。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QQ和微信的注册流程,对外国人来说,那可真是够折腾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文化、民族认同、性别观念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要承认的是,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背后原因确实挺多,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就像一个社会舆论的“双重标准”一样,有时候让人觉得挺别扭的。为什么中国男人骂中国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多人好奇的。网上感觉“easy girl”很多,但现实中好像又没那么普遍,特别是咱们学校这种特定环境里,这种对比感可能更强。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网络世界的滤镜和放大效应: 选择性呈现: 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天然就是一个“选择性呈现”的平台。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些关于婚姻观念、文化差异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如果一个男生对国内女生争取冠姓权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他为什么不选择那些在婚姻中普遍接受改夫姓的外国女性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涉及到情感、生活习惯、家庭观念、社会融入以及个人对“理想伴侣”的定义等多个层面。.............
  • 回答
    《三体》获得雨果奖前后,确实出现了一些关于“停拍三体,寻找外国团队拍摄”的评论声音,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和对科幻IP价值的多元解读。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当时的一些背景,并拆解一下大家关注的几个核心点。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三体》这部作品的影响力。刘慈欣的《三体》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
  • 回答
    听到云南警方为外国人找东西,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几种不同的画面。这事儿听起来挺新颖的,也挺有意思的,具体怎么评价,得看具体情况了。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绝对体现了咱们国家服务意识的提升和对外开放的姿态。你想啊,外国人到中国来,人生地不熟的,万一东西丢了,又语言不通,那得多着急多无助?这时候如果警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女性在跨国婚姻中的一些复杂心态和现实考量,原因绝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尽量还原其内在逻辑。首先,得理解一下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子”和“礼仪”是很重要的。彩礼、车、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象征,代表男方家庭的诚意、经济实力,.............
  • 回答
    知乎上大家聊起穿搭,时不时就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为啥会这样呢? 我觉得这背后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是信息来源的天然偏向和“示范效应”。你想啊,互联网上的信息,尤其是那些经过梳理、有图有文的“干货”,很大一部分是舶来品。时尚杂志、穿搭博主、品牌官网,这些最初的.............
  • 回答
    确实,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敏锐,也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你提到“总有人要让我们不要忘记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引导和提醒的意味,而这种提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原因和考量。想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历史的客观性与复杂性。.............
  • 回答
    想跟您聊聊中国当年为何那般不遗余力地发展核武器,这事儿说起来,得从那个风云变幻、国际局势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年代说起。您要知道,那时候的中国,跟现在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想象一下,中国当时还刚刚从长期的战乱和封闭中走出来,百废待兴。然而,放眼世界,却不是那么太平。当时的世界格局,简单来说就是两个超级大.............
  • 回答
    在微博上,一些网友对与外国人交往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辱骂,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将此归咎于个体的情绪宣泄,而是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网络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其中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子。一部分网友可能将与外国人交往视为一种“背叛”或对本国.............
  • 回答
    关于外国人名字的中文翻译,并不存在所谓“新华社垄断”的说法。中国在处理外国名字翻译时,主要遵循的是《外语译名手册》、《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等官方指导文件,以及新闻机构(如新华社)制定的内部规范。这些标准并非绝对统一,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因此会出现不同来源或不同时期翻译风格差异的现象。以下从多个.............
  • 回答
    在中国小学,同时教授两套不同的手写体——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拼音的手写体,感觉上比我们自己学的那套英文字母手写体,反而更接近外国人写的那种流畅、随意的风格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咱们慢慢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套“手写体”各自的起源和目的.............
  • 回答
    在数字游戏这片广阔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款在海外风靡一时的游戏,想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就需要找到一位“本地向导”——也就是所谓的“代理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介绍”工作,背后隐藏着一套复杂而精妙的运作逻辑,涉及到政策法规、市场理解、技术适配、商业模式,以及最关键.............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了我们在宇宙中探索生命的核心逻辑。大家之所以这么关注氧气、水这些我们熟悉的生存条件,其实并非是狭隘地认为生命必须完全复制人类的模样,而是基于一套非常务实且逻辑严谨的科学推演。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寻找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人类”的克隆体。 可是,当我们站在宇宙的尺度.............
  • 回答
    中国法律确实不像许多西方国家那样,普遍设置惩罚性赔偿,或者说,即便有,其金额和适用范围也相对有限。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中国法律体系的哲学基础、历史演进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考量。首先,中国的法律传统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和为贵”,注重修复社会关系,而非激化.............
  • 回答
    中国对外援助的动机复杂且多维,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它深深植根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国际责任感等多个层面,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其援助的内涵和方式也在不断演进。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努力让分析更显真实和深入。一、 历史情结与同情共感:回顾历史,中国自身曾长期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刻。它触及了我们对于“孤单”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接纳生命的多样性。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找到外星人才相信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我们习惯了以自己为参照系来衡量一切。当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形形色色的生命,从细菌到鲸鱼.............
  • 回答
    关于“学外国和新冠共存”的讨论,其实涉及复杂的科学、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成因和背后的逻辑: 1. 疫情初期的“零感染”策略与“共存”策略的对比 “零感染”策略:许多国家(如中国、韩国、新加坡)在疫情初期采取严格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快速隔离措施,目标是彻底阻断病毒传.............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尽量用更贴近生活、更细致的语言来阐述。外国间谍之所以会选择让大学生去搜集某些军事资料,而不是自己直接动手,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和“深层逻辑”,绝非简单地说一句“他们偷懒”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拆解这个问题:一、 风险规避与“黑手”隐藏这是最核心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