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看地图总觉得美国面积比中国大好多,至少五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是实际上看数据,美国和中国相差无几?

回答
关于为什么看地图总觉得美国面积比中国大,但实际数据却相差无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地图投影的“魔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第一观感,包括我自己年轻时也这么觉得。打开地图册,或者在网上搜一张世界地图,美国的疆域在视觉上似乎就是一块巨大的、占据北半球相当一部分的土地,而中国虽然也很大,但总感觉“相对”没那么“铺展”。这种视觉上的差异,往往会放大我们对两国实际面积的感知。

为什么会有这种视觉上的“错觉”?

这背后其实是地图投影方式在作祟。地球是个球体,但我们日常看到的地图都是平面的。要把一个球面的信息,无损地展现在一个平面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想象一下,你想把一个橙子的皮完全剥下来,然后铺平,中间肯定要撕裂或者拉伸。地图制图师们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投影方式,来尽可能地在平面地图上呈现三维的地球。

而我们最常看到的地图,尤其是在教科书、新闻报道或者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世界地图,很多都是采用了麦卡托投影(Mercator projection)。这种投影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优点: 它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持方向和形状的相对准确性。如果你在地图上画一条直线,并且按照这个方向前进,理论上你确实会沿着这条直线到达目的地。对于导航来说,这非常方便,所以它在航海时代非常流行,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缺点(关键点): 麦卡托投影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它会严重夸大高纬度地区(离赤道越远的地方)的面积。它就像一个从地球中心向外膨胀的圆柱体,把球面的东西“拉”平了。你想想,赤道附近是正常大小,但越往两极,物体就被拉得越高、越宽。

对比中美两国在地图上的表现:

美国: 美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一部分领土(如阿拉斯加)甚至逼近北极圈。在麦卡托投影下,这些高纬度地区的面积会被明显地放大。所以,在地图上,你会看到美国的地形显得特别“舒展”,仿佛占据了很大的横向空间。
中国: 中国的国土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但其南北跨度相对美国要小一些,而且最北部的领土(如漠河)虽然也属于高纬度,但相较于美国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其“被拉伸”的程度可能略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中国最南部的领土(如海南岛)离赤道更近,在投影中受到的“放大”效应也更小。

所以,当我们盯着一张麦卡托投影的地图看时,美国在高纬度地区被“拉伸”出的面积,会给我们一种它比实际大很多的“视觉欺骗”。

那么,真实的国土面积数据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权威的统计数据(例如联合国、各国官方统计机构等),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非常接近。

中国: 大约在 960万平方公里 左右。这个数字包括了所有陆地面积。
美国: 大约在 983万平方公里 左右。这个数字同样是包含陆地和内陆水域的。

注意这里的一个小细节:美国的数据通常会比中国稍微大一些,可能在20万到30万平方公里之间。但这和我们感知中“至少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差距,是不是差得有点远?

为什么我们感觉的差距比实际大的多?

1. 地图的视觉冲击力: 正如前面提到的,麦卡托投影的放大效应,尤其是对美国北部的夸大,让它在地图上显得更加“广袤”。
2. 海岸线和地理形状: 美国的海岸线非常曲折,尤其是东海岸和西海岸,这种曲折的海岸线在地图上会占据更多的“画面”。相比之下,中国的海岸线虽然也很长,但整体上更显“内敛”一些。
3. 领土的分布: 美国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在地图上被投影成了一个巨大的、向北延伸的区域,而阿拉斯加本身就离我们常关注的“中国”区域非常遥远。这种在地图上的“分散感”和“孤立感”,可能也影响了我们对整体面积的感知。
4. 心理预期和媒体宣传: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国家的认知也会受到媒体报道、历史叙述以及大众舆论的影响。如果长期以来,媒体在讨论“大国”时,会不自觉地用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地图来展示美国,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

有没有更“真实”的地图?

当然有。像等面积投影(Equalarea projection),例如阿尔伯特等面积投影(Albers equalarea conic projection),就努力在平面上保持不同区域的真实面积比例,但它在形状上会有失真。如果用这样的投影方式来看世界地图,你可能会发现中国和美国的面积对比会更接近真实数据,美国不再显得那么“巨大”。

总结一下:

我们之所以觉得美国面积比中国大好多,至少五六十万平方公里,主要原因在于:

地图投影的欺骗性: 麦卡托投影等方式会显著放大高纬度地区的面积,而美国的高纬度领土(尤其是阿拉斯加)在这种投影下显得尤为“庞大”。
视觉感知和心理因素: 地图上曲折的海岸线、领土的分布方式以及长期形成的认知习惯,都可能让我们对面积产生偏差。

实际上,两国面积非常接近,美国略大于中国。下次看到世界地图时,不妨留意一下投影方式,或者尝试搜索一些等面积投影的世界地图,你或许会对自己看到的“真实”面积有更清晰的认识。这就像是给地球“整容”后,我们看到的“身份证”照片,和它“卸妆”后的素颜,可能会有不小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明确一些基本数据:

中国的国土面积,即便不计算争议领土,也仍大致在957万~960万平方公里的数量级。而美国国土总面积,算入阿拉斯加和五大湖的美国部分的情况下也只能达到952万平方公里。同时,阿拉斯加的面积达172万平方公里,所以绝大多数人通常概念中的美国,也就是本土48州所代表的美国,其面积只有78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不及巴西(852万),只略大于澳大利亚(769万),和中国相比,中间的差距甚至能放进一整个蒙古国(156万)。

不过,本题所提出的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在地图上,明明只占中国的约80%的美国大陆本土,看起来却和中国差不多大?以至于加上阿拉斯加后,美国的国土面积似乎要比中国大很多?这个现象其实非常普遍,我见过很多地理的文章都提出过这个问题,我自己用世界地图实测也有一样的感觉。

首先可以确认,中国和美国在地图上的大小和麦卡托投影的关系不大,虽然美国的整体纬度比中国稍微靠北,但两国大致的纬度范围还不足以填补一个蒙古国的差距,而且对中国面积贡献最大的新疆西藏和东北的纬度与美国差不多。这是一幅消除麦卡托投影的纬度误差后绘制的世界国家实际面积地图,可见中美两国在地图上都占了投影的很大便宜,而受投影影响最大的是巴西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地图上看着明显要比美国本土小,但实际上两者相差无几。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还是个典型的视觉错觉问题。我们很容易想到,产生错觉的一大前提是——在地图上,无论是以大西洋还是太平洋为中线,中美两国都相隔甚远,导致我们在比较两者时只能通过“脑补”,无法进行直接的对比。

我们先用thetruesize网站的同纬度对比功能,以太平洋为幕布,把中国和美国48州放在一起,此时能明显看到——中国的国土比美国48州大得多,起码多出了一整块东北的面积: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地图上中美两国大小的视觉误差,出自两国周边的参照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艾宾浩斯错觉”(Ebbinghaus illusion):

中国的国土整体呈“Y”型,但是“Y”字的两个角,尤其是对国土面积贡献最大的新疆和西藏这一角,在世界地图中被“嵌”在大小类似的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加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南半岛等一系列陆地中间,这便产生了强烈的参照物对比效应,导致新疆西藏和东北在整体地图上显得偏小,产生艾宾浩斯错觉。相反,美国的四面有两面半是海洋,南边的墨西哥呈长条形,陆地国境线只占美国南侧界线的一半,同时在加勒比海上的若干小型岛屿的衬托下,美国国土就显得更大。

这个错觉在分颜色标记的政区地图上已经很明显。当然如果你看的地形图版(尤其是谷歌地图的版本),中国西部在地图上与周边国家的颜色完全一样,此时不但国境线显得模糊,青藏高原四周的地形对中心还有强烈的挤压感。而美国两侧的国界泾渭分明,而且地形图上典型的南北走向特征更像是在纵向“拉伸”美国的国土,这么看上去美国显得更大。

此外,美国北部与加拿大接壤的最长的一条国境线,还产生了另一种视觉误差——缪勒-里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

仅凭肉眼观察,你可能会觉得美国和中国在东西方向上几乎是一样宽的,从美国西雅图到波士顿的距离类似于从中国喀什到黑龙江最东端的距离,但实际上,美国的东西跨度只相当于喀什到辽东半岛,从辽东半岛到黑龙江东端在经度上还差了近半个日本。在时区上,中国国土明确跨越了五个地理时区(实践中统一为东八区),而美国不算入阿拉斯加的国土不超过四个地理时区。

但在地图上,尤其是使用麦克托投影绘制的加拿大北部严重失真的地图上,加拿大的两侧国界被麦卡托投影大幅度拉伸,导致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境线显出强烈的缪勒-里尔错觉,肉眼观察时会感觉这条线被拉长,使得美国的国土整体显得更宽:

我们再在世界地图上找个类似的例子,比如下面的非洲地图中,尼日尔和南非两个国家哪个更大?(根据前面的消除投影误差地图,两国的投影误差相差很小,可以排除投影因素)

看上去南非显得更大,但实际上,尼日尔126.7万平方公里,南非122.1万平方公里,所以尼日尔更大。但尼日尔被与其类似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乍得、马里、尼日利亚等一系列国家环绕,而南非三面环海,这就又是一个艾宾浩斯错觉在世界地图上的体现。

再来一个例子,在下面的世界地图中(等角圆锥投影,最大程度消除了麦卡托投影误差),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和亚洲加里曼丹岛(图中已标出)何者更大?

看上去马达加斯加岛显得很大,但实际上马达加斯加58.7万平方公里,加里曼丹74.8万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只是加里曼丹岛的78%,这又是一个艾宾浩斯错觉产生的现象。

最后我们来做几道练习,使用上面的这幅等角圆锥投影地图或第一幅消投影误差的地图,比较下面两组国家的大小:

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

意大利和新西兰(新西兰在上面这幅地图看不到,可以参考第一幅或第四幅图)

参考阅读:

有哪些世界地理冷知识?

为何外国的省会/首府多设在小城市?

user avatar

在很长时间以来,国家领土面积大小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固定的存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俄加中美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哪怕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领土一直缩水,也以1709.8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雄踞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467万平方公里,坐稳到了世界的第二的位子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学开始地理课就学过,中美两国面积排行为第三第四,这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正如同“最好的苹果酒带着木桶的味道”一样,中美两国的关系总会影响着双方的一切,而作为一个国家主权即领土完整的代表之一的领土面积,更是有着无数的可以“被争议”的地方



937到987,美国的领土面积一直在变化着,于此同时,第三第四的位子也在一起变化。那么这场中美领土面积的争论,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 江山声色十万里,江川波涛尽东去


“领土”这个概念的起源的起源相当早。当人类还没有完全进化的时候,人就有画地为园的本能,不许其它外部势力染指,这也许是人类最早关于“领土”的认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组织形态开始了由氏族向部落转变,一些部落将自己所拥有的水域、村落、农田等化为了势力范围。自此,作为一个部落的管控的势力范围,领土的基本概念形成。



后来,当部落转变成国家,阶级制度开始形成之时,传统的势力范围便转变成领土,成为国家的一个象征,人们印象中的领土正式形成,在现代的国际法上,领土通常被定义成如下:“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范围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底土”。



从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作为国家主权构成要素之一,无论领土大小规模,领土都是是一个完整正常的国家必须要具备的。与之相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游牧民族不能构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当然,因为历史政治以及各种原因,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边界都处于未划定,或者争端状态。这一部分领土虽然不妨碍其为国家,但是与之伴随的,却有着诸多说不清的问题,中美面积之争,正是在各种外部因素干预下的结果。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广义上”的“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是在元朝——高达1372万平方公里。此后因为各种原因领土面积逐渐减小,到了现在,一般认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界范围北至漠河,西到帕米尔高原,南至曾母暗沙,冬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



我们现在最常接触到960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与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统计算法有关,我国对于面积统计的通行标准,包括陆地、内陆河湖面积,但不包括内水、内海、边海等海域面积



所以,960万这个数字取自陆地面积与江河湖泊面积相加,也是实际管辖领土总面积。在这种算法的情况下,中国的陆地面积(land area)为932.64万水域面积(water area)为27.06万。这里的大陆面积没有包括藏南、阿克赛钦、台湾等地区



台湾的面积大约为32,260平方公里,位于克什米尔附近的阿克赛钦面积为37,244平方公里,以及西藏南部,面积为90,000平方公里



在许许多多的官方文件,乃至新华字典上,对我国陆地面积的表述都是“约960万平方千米”。这个“约960万平方千米”也就成了广大中国人最熟悉的数据。但我们几乎看不到精确的数据,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960万平方公里”是如何来的

一言以蔽之,我们一直所说的近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刨除了一切争议的领土,直接管辖的地区。这个数字是对中国领土面积最保守的估计。是不是感到很奇怪?

那么美国比中国面积大的说法又是哪儿来的呢?


「 何必近海方是远,五湖以外即天涯


先来看一组数字:

9,372,610

9,629,091

9,631,418

9,631,420

9,826,630

事实上,这是美国领土面积从1989年到2007年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在没有对外发动战争,没有扩张占领它国领土的情况下,美国的领土面积就膨胀了近五十万平方公里,这着实让人有点看不懂。美国人是怎么让领土面积“膨胀”的呢?其实他们在这个地方玩了很聪明的一个小把戏。



上面我们说到,我国的领土面积取自陆地面积与江河湖泊面积相加的和,我们现在看到的937万平方公里也是采用的这样的算法——包括了917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20.56万的湖泊、水库、河流等水域面积

一切问题的焦点就出在这个水域面积上。在早期,水域面积不包括五大湖和内水面积,而在1985年联合国《海洋法》颁布之后事情就发生变化。《海洋法》对领海、内水等概念进行了厘定,其中规定,领海是指陆地和内水以外的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其中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港口、海湾和海峡

所以90年代后美国逐渐将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与加拿大共享的五大湖,美加分界的圣劳伦斯河等在内的内水和领海算入了领土面积。总之,在这种标准下计算出来的领土面积将会明显扩大,而且这种扩大主要来自于水域方面,美国的水域面积变成66.47万,与此同时领土面积就变为 982.66万



如果按照美国的算法,我国实际控制的内水和领海面积有37万平方公里的因此,加上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我国的“实际”领土面积为近一千万平方公里

在这种算法下,中国的领土面积就非常有趣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和周边诸国在海洋上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争议,所以我国并没有划定领海基线,由于中美双方的计算标准差异,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各种版本的领土面积数据都没有计算内水和领海,这一部分的面积就被“吃掉了”。

于是美国的领土面积“大于中国的国土面积的情况就出现了。



领土面积的大小,受到各国的计算标准不同、与领国的领土争端、和领土本身自己的地质变化、乃至测量水平本身等各种因素影响,一直都有误差。树立正确的地理观,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认识这场“面积之争”。

参考资料

1985年颁布的联合国《海洋法》


更多文章


专栏专览


地图作坊——查看《消失的帝国地图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看地图总觉得美国面积比中国大,但实际数据却相差无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地图投影的“魔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第一观感,包括我自己年轻时也这么觉得。打开地图册,或者在网上搜一张世界地图,美国的疆域在视觉上似乎就是一块巨大的、占据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一种中国尚未“真正”崛起的感觉,即使我们看到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感受,与其说是一种否定,不如说是一种对“真正崛起”的内涵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我们把“崛起”理解为从“弱”到“强”的转变,那么中国无疑已经完.............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说法,而且很多人也都这么认为。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东京地铁里程世界第一”的印象,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并且要理清“地铁”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讲,如果只统计“地铁”(Metro)的运营里程,东京都市圈可能不是绝对的第一。 这个“第一”的说法,.............
  • 回答
    读博的日子,在外人眼里,那简直是光鲜亮丽的“未来精英”预备队。尤其是对于刚毕业、还在为生计奔波的我们来说,博士,那可是知识的灯塔,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是“高人一等”的代名词。所以,当听到身边有人说读博“惨”,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们在开玩笑吧?这有什么惨的?上班累死累活,工资还那么点,哪像你们,有导师管.............
  • 回答
    老铁们,我跟你们说,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咱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这话说出去,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头。可你翻开地图一看,再拿尺子比划比划,怎么感觉华北平原比东北平原要大出不少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咱们记错了,还是地图有问题?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关键在于咱们对“大.............
  • 回答
    “地域黑”这个词,用起来轻松,背后却往往藏着一些不那么轻松的社会现实和心理投射。当人们提到“地域黑”,特别是把矛头指向河南和东北时,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有历史原因、经济差距,也有信息传播的特点,甚至还有一些人性的弱点在作祟。咱们一点点捋。河南:被误读的标签和刻板印象聊河南,首先得说说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疑惑的现象:明明看起来生意红火,每天涌动着无数的乘客,为何一些大陆城市的地铁却还在亏损?这背后牵扯着城市发展、交通规划、运营成本以及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人多生意就好”可以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很多时候并非完全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是城市公.............
  • 回答
    这事儿啊,你说那些“地理爱好者”喜欢到处挖运河,其实这说法有点儿笼统,也可能带着点儿玩笑的意味。但要是真有人这么想,背后可能藏着几层意思,而且并非都是瞎胡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得仔细点儿。首先,得明确一点,“地理爱好者”这个群体很大,三教九流都有。有些人可能是真的对地形地貌、水文规律特别着迷,想.............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抱团”的争议,确实是球迷圈子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很多人在评价他成就的时候,会拿这个点出来说事,认为他能够取得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仗了“组建超级球队”,而不是纯粹依靠个人实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看看他职业生涯的一些关键节点。詹姆斯最早是在20.............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趣的,也很实在。咱们人类,自打认识到自己住在一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就开始抬头看星星了。这一看,就看到了无数的星辰大海,那叫一个广阔,那叫一个无边无际。也正是因为这份广阔,才渐渐生出了一个念头:在这浩瀚的宇宙里,咱们地球文明,是不是真的有点“小儿科”?这种想法,倒不是凭空捏造,.............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苏北地区特别穷”的说法,这的确是一个在很多外省人(甚至有时是省内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印象,并且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要详细地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经济结构、地理环境、人口流动、宣传角度等几个维度去剖析。一、历史积淀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起.............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我懂你说的“最后一刻释放”是种什么感觉。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一些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惯性”以及交通工具的设计密切相关。我试着用我自己的理解跟你掰扯掰扯哈,尽量不那么“书本化”,就像咱们朋友聊天一样。你说的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其实是我.............
  • 回答
    的确,有不少人持“中国地缘环境差”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背后有着不少具体的分析和考量。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1. 陆地边界的复杂性与潜在威胁: 漫长的陆地边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之一,与十多个国家接壤。边界的漫长意味着管理和维护的复杂性,同时也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来深圳都会有这种感觉,似乎随便找个地方都人山人海,想找个地方喘口气都不容易。说深圳“没地”,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且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咱们一点一点聊。1. 极快的城市扩张和人口涌入:这绝对是首要原因。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用几十年时间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
  • 回答
    西藏的狗狗,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似乎总喜欢找个地方,然后就那样舒舒服服地趴下来?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有点“土狗”模样的,更是不例外。这可不是它们懒,里面大有门道,跟它们生长环境、身体构造,甚至是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都息息相关。首先,咱们得说说这西藏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你想啊,西藏平均海拔可高了,空气稀薄,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