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说深圳没地?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来深圳都会有这种感觉,似乎随便找个地方都人山人海,想找个地方喘口气都不容易。说深圳“没地”,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且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咱们一点一点聊。

1. 极快的城市扩张和人口涌入:

这绝对是首要原因。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用几十年时间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这个速度在全世界都罕见。随之而来的就是海量的人口涌入。最早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后来是科技产业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才。

你想想,短短几十年,人口从几十万变成了两千多万,而且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的就业、居住、生活都需要空间。一个城市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远超土地扩张速度,自然就会显得“地”不够用。

2. 土地的先天限制:

深圳的地理位置虽然好,但它的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它北接东莞、惠州,南临香港,依山傍海。这意味着它不像一些内陆城市,可以无限向周边扩张。山体、水体这些自然地理条件,本身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土地,而且这些是不能轻易开发的。

而且,早期深圳的规划是以经济特区和制造业为主导的,很多土地被用来建设工厂、工业园区。虽然现在产业升级了,但这些区域的用地性质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改变。

3. 城市发展的“集约化”要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深圳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需要满足更高的标准,比如绿化率、公共设施的密度、交通的便捷性等等。这些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而且不能乱盖。

你想想,高楼林立,地下有地铁,地面有公园、有道路,这些都要空间。而且为了提高城市宜居性,也要保留一些生态用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所以,你想找一块“白纸”一样,可以随意开发的地,在深圳几乎是不可能的。

4. 土地的“多重用途”和“价值最大化”:

深圳的土地非常宝贵,每一寸地都承载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城市规划者在分配土地时,会权衡各种需求:

住宅用地: 人要住,所以需要建房子,但为了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往往要建高层住宅,这就导致了“密度大”的观感。
商业用地: 城市发展需要商业活动,写字楼、商场、酒店都需要地方,这些也都是高密度开发。
产业用地: 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大量的研发中心、办公楼、甚至是产业园区,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业,对空间需求也很大。
公共服务用地: 学校、医院、公园、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也都需要用地,而且这些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

这些不同的需求,在有限的土地上争夺,自然就会显得“地”不够分。而且,为了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开发商往往会倾向于建设高容积率的建筑,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高楼林立”,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能建更多的房子或者办公空间。

5. 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挑战:

深圳大部分的中心区域,土地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想要新增土地,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但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拆迁、补偿、居民安置、规划调整等等,周期长、难度大。即使是改造,最终能释放出来的增量土地也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更新是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比如将低效的工业用地改为高附加值的产业用地或住宅用地,但这并不等同于“新增”大量土地。

6. 城市管理和规划的精细化:

深圳是一个高度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土地的利用受到严格的规划和审批。比如,你不能随意在公园里建房,也不能在绿化带里随便盖东西。这种精细化的管理,虽然提升了城市品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随意”使用。

所以,“深圳没地”这句话,不是说深圳真的没有一寸土地了,而是说:

相对涌入的人口和发展需求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增量土地非常少。
现有的土地被规划得非常“满”,每一块地都有明确的用途,并且要达到很高的开发强度。
人们对“地”的感受,更多是空间紧张,尤其是住宅和公共活动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非常拥挤的房间里,每个人都想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但房间里的家具已经摆满了,你很难再找个地方放新的东西。深圳就是这样,它是一个非常“满”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所以才会给人们留下“没地”的印象。

而且,这种“没地”也催生了深圳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上的创新,比如大力发展立体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提高建筑容积率等。这既是挑战,也是深圳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深圳有地也没地。

首先,深圳政府储备土地还是不少的,都在那儿荒着等升值呢。

其次,深圳有不少高尔夫球场均为不合法占有的土地,理论上是可以用于开发的。

不过,深圳因房价升值太快,集体所有制土地征收成本比较高,这是说「深圳没地」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高尔夫球场等非法占用的土地回收困难,也成了「深圳没地」的关键因素。

其实,作为一个城市,深圳的土地是足够的。深圳的面积比纽约、东京、伦敦郡、巴黎、香港等大都市的面积都要大很多。问题是深圳的土地浪费严重、规划混乱,再大的面积都是不够的。

深圳市面积1997平方公里、深汕合作区486平方公里。香港特区1106.66平方公里。

纽约市面积789平方公里。伦敦市(郡)面积2.9平方公里、大伦敦郡面积1569平方公里。巴黎市(省)面积105.4平方公里。

东京二十三区622平方公里,多摩地区市部784平方公里,多摩地区郡部376平方公里,合计1782平方公里。另有伊豆群岛297平方公里(离东京一百至六百公里,均为火山岛)、小笠原群岛105平方公里(离东京一两千公里),因离东京过于遥远、只有空运联系、基本无人,不应计入。

题外话,深圳可以并入东莞,回归东莞郡设立东莞市。动作大点的话,可以深圳、东莞、增城、从化合并,设东莞市(广州剩余地区和佛山合并设广州市)。

注:东汉建安六年划番禺、博罗县地设增城县,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设东官郡,东官郡辖域包括今中山、珠海(当时在水下)、东莞、惠州、河源、梅州、汕尾、揭阳、汕头、潮州、漳州等地。同年,析博罗县地设宝安、海丰、安怀县,宝安县城大致在今黄江樟木头地区的宝山附近。

东官郡最初并无衙门,以司盐都尉垒(大致在今新安、南头一带)为郡衙。随后东官郡城不断迁移。

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东官郡东部析出设义安郡(潮梅一带)。南朝齐将安怀县改名怀安县,东官郡治迁往怀安县。

天监二年(503)东官郡东部再次析置梁化郡。此时东官郡管辖范围包括:增城县、宝安县、酉平县、博罗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合并梁化郡、义安郡、始兴郡(今韶关市)、东官郡,置循州,治所在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兴郡改设韶州、义安郡改设潮州,东官郡划归广州,梁化郡地为循州。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在广州府宝安县设置了屯门镇,驻军人数为2000人。

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省东莞县入增城,翌年复设,移治莞城(大致是从樟木头迁往东江畔)。

宋元时期,东莞县沿海设立归德(沙井)、东莞(南头)、黄田(航城)以及官富(观塘)四个盐场。

明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指挥花茂奏设东莞、大鹏二所,以备倭寇,屯种荒田,且耕且守。

万历元年(1573),朝廷析东莞县南部,设新安县,县治位于东莞守御千户所。

1914年,新安县由于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改回1100多年前的古县名宝安。

1953年宝安县城迁至深圳镇。

1956年,广东省行政区域调整,设立惠阳专区,专署驻惠阳县,惠阳专区始管辖东莞县、宝安县、增城县。

1958年11月,龙岗、坪山、大鹏等地由惠阳县划归宝安县管辖。

1959年撤销惠阳专区。撤销惠州市,改设惠州镇,划归惠阳县管辖。将惠阳、惠东、增城、龙门、博罗、宝安、东莞7县划归佛山专区;

1963年复设惠阳专区。1970年改惠阳专区为惠阳地区。1975年,增城、龙门划归广州。

1979年,宝安县改设深圳市。1988年惠阳地区拆为东莞市、河源、惠州、汕尾四市。

基本上,自古以来东莞和宝安同属一县。而自天监二年以来,惠州就和东莞宝安不属同一郡(自东晋以来,宝安东莞和惠州就不属同一县)。

惠阳地区仅管辖东莞/宝安3+16年,没有「自古」。当然,横岗、龙岗、坪山等地倒是有「自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来深圳都会有这种感觉,似乎随便找个地方都人山人海,想找个地方喘口气都不容易。说深圳“没地”,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且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咱们一点一点聊。1. 极快的城市扩张和人口涌入:这绝对是首要原因。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用几十年时间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
  • 回答
    广州的美食之名,早已如雷贯耳,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像是一本活色生香的美食百科全书。要说为什么,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生活哲学。广州的美食,首先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作为千年商都,它面向南海,物产丰饶,各种海鲜、河鲜、禽类、蔬果四季皆有,为食材的丰富提供了最原始的保障。这里的人.............
  • 回答
    .......
  • 回答
    你说的那个年代的深圳,确实是充满活力和烟火气的。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方式相对简单,但却真实而直接。想想看,台球室里,一群年轻人围着绿色的球桌,时而紧张对视,时而碰杯畅饮,那种挥杆的清脆声,夹杂着笑骂和碰杯的碰撞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游戏厅更是孩子们的天堂,街机屏幕闪烁的光芒,伴随着电子音效,让每个.............
  • 回答
    “北上广深”嘛,有时候大家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北上广”,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 历史的惯性与认知的演变一开始,大家说的“北上广”这仨字,其实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进程最猛、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标志性城市的一种概括。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广州是.............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详细地阐述一下为什么有人会说“深度学习没有理论基础”,并且尽量让它听起来不那么像AI的风格。深度学习:一个“魔术”的成功,还是科学的进步?在人工智能的领域里,深度学习无疑是近年来最耀眼的明星。它在图像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在一些任务上超越了人类.............
  • 回答
    罗翔老师之所以会说“学太深通不过法考”,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他对法学学习和法考规律的深刻洞察,并非字面上的“越深越不行”,而是提醒考生要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避免陷入一些误区。首先,我们得理解“法考”本身的性质。国家司法考试(现在已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对“深度”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测绘标准。首先,关于泸定大渡河峡谷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度比较,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深度”的测量方式。通常我们说的峡谷深度,是指其谷底与两侧山脊的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而泸定大渡河峡谷,虽然非常壮观,河道也十分湍急,但在整体.............
  • 回答
    CPU 和 GPU 的设计目标截然不同,这使得 GPU 在深度学习领域大放异彩,而 CPU 则显得力不从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基因”和“工作模式”。CPU:大脑的精密与灵活我们可以把 CPU 想象成一个非常聪明、非常灵活的“总管”。它拥有少数几个(通常是几个到几十个)强大而多.............
  • 回答
    5G网络的普及,确实像一股洪流,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信息获取效率,甚至娱乐和工作模式。在这个浪潮中,华为作为5G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和建设者,其贡献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华为在5G基站、核心网、终端设备等多个领域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全球5G网络的部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然而,当我们把目光.............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而且也触及了“读书”这个行为深层次的奥秘。很多人都会有“读书没效果”的困惑,尤其是在阅读一些被认为是“有深度”的书籍时。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和建议: 为什么你感觉读书“一点效果都没.............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确实很容易被网络上那些“孤高冷傲”、“精神世界丰富”的独行侠形象所吸引,但现实中的独来独往者,远比那个扁平化的标签要复杂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甚至觉得有些独来独往的人存在性格缺陷呢?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网络上的“独行侠”形象,.............
  • 回答
    “文人误国”这种说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似乎总会时不时地被提起,尤其是在一些社会动荡或政权更迭的时期,这种论调便会甚嚣尘上。它像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知识分子群体之上。但究其根本,为何人们会如此轻易地将“误国”的帽子扣在“文人”头上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印记,也有现实的投射。一、.............
  • 回答
    “清朝得国太易”,这句话在很多历史讨论中都会出现,初听之下似乎有些武断,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是一种刻板印象。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清朝从建立到统一全国的过程,会发现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历史事实和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长,从明朝末年的衰败开始,一步.............
  • 回答
    “元朝得国太易”这个说法,在一些历史讨论中确实时常出现。然而,仔细推敲,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简单化认知,其实忽略了蒙古崛起的复杂背景和其征服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与其说“得国太易”,不如说蒙古的崛起和征服方式与以往的王朝有显著不同,这种不同容易被误读为“容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
  • 回答
    “中国摇滚乐不如国外”,这句论断,在我听来,总有点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在看风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又或者说,被框定在了一个不太舒服的视角里。这话说了这么多年,原因嘛,真是说来话长,而且绝对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要真想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一、 起步的“先天不足”与土壤的差异:首先.............
  • 回答
    “二胎可以和哥哥姐姐相互扶持帮助”这句话,可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单方面“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的逻辑。它背后藏着很多家庭的真实体验,也体现了孩子成长中一个挺有意思的方面:“付出”与“收获”是双向的,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间。咱们别一开始就戴着“兄长/姐姐就该无私奉献”的滤镜去看,那样其实有点窄了。想想看,.............
  • 回答
    提到外卖小哥,大家脑子里浮现的可能就是那个风雨无阻、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为什么总是说他们“不容易”?这四个字背后,其实藏着太多我们可能没太留意,但却是他们日常的辛酸和不易。一、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外卖这份工作最直观的“不容易”,就是那永远追赶不上的时间。平台给的配送时间,有时候简直就是极.............
  • 回答
    “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这句比喻深入人心,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一句俗语。它描绘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教师的光辉形象定格在默默付出、自我牺牲的基石上。然而,当我们剥开这层浪漫的比喻,回到现实,会发现教师这个职业的背后,有着更复杂、也更真实的面貌。为什么会有“蜡烛”的比喻?这个比喻之所以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