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说「二胎可以和哥哥姐姐相互扶持帮助」?难道不是哥哥姐姐单方面帮助吗?

回答
“二胎可以和哥哥姐姐相互扶持帮助”这句话,可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单方面“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的逻辑。它背后藏着很多家庭的真实体验,也体现了孩子成长中一个挺有意思的方面:“付出”与“收获”是双向的,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间。

咱们别一开始就戴着“兄长/姐姐就该无私奉献”的滤镜去看,那样其实有点窄了。想想看,一个家庭里,先来的孩子,他/她其实承担了许多“第一个吃螃蟹”的经验和教训。而二胎的到来,往往会激发兄长/姐姐身上一些我们可能没太注意到的潜能。

哥哥姐姐为什么能“帮助”二胎?这很好理解:

经验的传递者: 很多时候,哥哥姐姐比父母更懂弟弟妹妹的世界。他们知道学校里什么有趣,什么玩意儿好玩,什么行为会被老师批评。他们能用更接地气、更贴近孩子语言的方式去解释规则,分享经验,甚至在家长面前为弟弟妹妹“说情”。这种“过来人”的身份,是很自然的帮助。
玩伴和“小老师”: 孩子成长需要玩伴,尤其是同龄人。哥哥姐姐往往是二胎最稳定、最方便的玩伴。他们可以教弟弟妹妹玩游戏,分享玩具,一起探索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哥哥姐姐无形中扮演了“小老师”的角色,他们会教弟弟妹妹搭积木,教他们认字,甚至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这种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帮助。
情绪的缓冲和支持: 很多时候,孩子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委屈或者不解时,父母往往是第一个倾听者。但对于孩子来说,来自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候会更有效。哥哥姐姐可以成为弟弟妹妹的情绪“树洞”,分享一些他们的烦恼,甚至在父母误解他们的时候,站出来“解释”一下。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无价的。
责任感的培养: 照顾弟弟妹妹,会自然而然地让哥哥姐姐感到被信任,觉得自己有责任。这种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成长经历。当他们看到弟弟妹妹因为自己的帮助而开心,或者因为自己的引导而学到东西时,那种成就感会激励他们做得更好。

但是,为什么说“相互扶持帮助”呢?这就触及到另一层,二胎对哥哥姐姐的“回馈”和“塑造”:

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发展: 很多研究都表明,有弟弟妹妹的孩子,在责任感、同理心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上,往往表现得更好。这是因为,为了与弟弟妹妹相处,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去理解另一个人的需求,如何去分享,如何去包容。这种“付出”的过程,恰恰是在磨砺他们自己的心智。
领导力和沟通能力的锻炼: 尤其是当哥哥姐姐年龄稍大时,他们需要去引导、去组织、去和弟弟妹妹沟通。这无形中就锻炼了他们的领导力。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处理矛盾,如何在团队(即使只是两个人的“团队”)中协调关系。这些技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宝贵。
“被需要”的价值感: 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有时候,孩子也需要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当二胎依赖哥哥姐姐,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哥哥姐姐会获得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贡献的。
学习“耐心”和“分享”的实践课: 很多时候,哥哥姐姐并不是心甘情愿地立刻就愿意分享玩具或时间。但是,为了和弟弟妹妹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会学习如何等待,如何分享。这看起来是“被要求”的付出,但长远来看,是他们学习忍耐、学习分享的宝贵机会,这些品质对他们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
情感上的连接和安全感: 孩子之间的玩耍和互动,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帮助”。当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经历童年,他们之间会建立起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一个能和你分享童年回忆,在你失落时想起你们一起笑闹的哥哥姐姐,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后盾。
学会“被爱”和“给予爱”: 父母的爱是爱的基础,但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是一种更平等、更真实的爱的实践。哥哥姐姐在帮助弟弟妹妹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给予爱,而弟弟妹妹的依赖和喜爱,也让他们学会如何接受爱,并回报爱。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对他们人格的塑造非常有益。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想想看,一个六岁的哥哥,他可能一开始会对新来的四岁的弟弟有点“占有欲”,不让他玩自己的玩具。但久而久之,他会发现,如果他愿意分享一部分玩具,或者教弟弟怎么玩,他们就能一起玩得更开心。他可能会因为弟弟模仿他而感到自豪,因为弟弟因为他而学会了什么而有成就感。

反过来,那个四岁的弟弟,他会对哥哥的玩具非常好奇,会模仿哥哥的动作,会缠着哥哥带他玩。他会因为哥哥的保护而感到安全,因为哥哥的教导而学到东西。他可能会因为哥哥的“付出”而格外依赖哥哥,并且在有机会的时候,也会“回报”哥哥,比如递给他一个他喜欢的零食,或者帮他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即便动作很笨拙)。

所以,“相互扶持帮助”不是说弟弟妹妹也能像哥哥姐姐那样独立地提供“经验”或“指导”,而是指:

哥哥姐姐在“付出”和“引导”中获得了成长。
弟弟妹妹在“依赖”和“模仿”中也给予了哥哥姐姐情感上的反馈和价值感的实现。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通过长期的相处,在情感上形成了连接,这种连接本身就是一种“扶持”。 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他们可以成为彼此最了解、最亲近的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个想到互相依靠。

总的来说,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互动性的关系,而不是单向的付出。它看到了孩子在与同辈互动中的学习、成长和情感连接,这远比简单的“照顾”要深刻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抛开自己也不信这句话,仅仅是用来糊弄大孩的父母,我们就谈谈真的信这句话的人。

现代这个社会,治安良好,不需要挥拳头。

而部分人,思想还停留在“人多力量大”,谁拳头硬谁说了算,谁吼得响谁有理的年代。

所以他们相信二胎真的能帮到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哥哥姐姐,认为姐姐受了欺负,十几岁的弟弟可以拎着棒子去威胁欺负姐姐的人,使其道歉赔偿,以这种方式帮助哥哥姐姐。

但是,现在早已不是那个年代了。

user avatar

因为大部分父母生二胎就是为了多一个孩子养老。但是这个理由没法用来说服利益必然受损(收益不确定)的大孩子,所以需要一个“二胎可以和哥哥姐姐相互扶持帮助”的挂在驴子嘴前的胡萝卜,说服大孩子乐于接受二胎的到来。

利益相关:生了头胎不打算生二胎的中年妇女,身边劝我生二胎的人没有哪个说“给你孩子生个可以互相帮忙的弟弟妹妹”,都是说“多生个孩子多一个人养老(我生孩子是因为我爱她,不是生养老工具)”“头胎是闺女正好可以带弟弟(然后我闺女的童年就是带小孩?我自己都不喜欢带孩子嫌累,我闺女会喜欢告别动画片和小伙伴去带小孩?)”“生个儿子绑住你老公的心(我老公要是那种满脑子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水平,我自己都想把他踹了别说绑了)”“一个孩子不保险生,两个多加个保险(一个老公也不保险,为了减少做寡妇的风险,是不是要找俩老公加个保险?)”。

user avatar

然而,当你在24岁时突然有了俩弟弟(一个后妈带来12岁,一个后妈跟爸生的1岁),那才是真崩溃。。。

然而,我过得很好。

因为我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生活不会因为你想的多就平白无故给你优惠。

只会因为你的行动,给你公平的回馈。

user avatar

说一下我吧,其实我在题主范围之外, 我是女生,有一个小我五岁的妹妹。小时候家里条件就不好,奶奶去世的时候,欠了很多钱,当时爸妈的工资都拿去还债了,养活我一个都困难。但是在我五岁的时候,还是生了我妹妹。按我妈的说法,一是想让我有个伴,二是他们以后老了,两孩子养,生活有保障一点。我小的时候,爸妈上班,奶奶去世早,外婆不在跟前,没有老人带,很小就被送到厂办幼儿园,那时候厂里小孩多,管不过来,经常是我妈下班去接我,我浑身屎尿的被拎出来,衣服没有干的,大一点了,每次都是浑身伤的回家-被年纪大的小孩欺负。就这样,等五岁上了小学,我妹妹出生了。然后我的日子就是上学,写作业,带孩子。等八岁左右,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洗四口人的衣服,一日三餐(运气好的时候两餐),带孩子,写作业,打扫家务,捡黄豆(家里没有地,别人家收割完,去捡剩下的,拿回来做黄豆酱)。那时候觉得最痛苦的~正是玩耍的年纪,我却要带小孩,哪都不能去。就这样磕磕碰碰,我是长大了,家里的经济条件却没有好转,于是,贷款上了大学。大四那年,独自一人在深圳实习,记得刚去的时候发疯一样的找工作,就怕耽误一天,要多出一天的饭钱。每顿都是五块钱的鸭血粉,我在罗湖啊,现在想想都想哭。实习期每个月2200,干了几个月,中途有回学校做论文,以及去老公家(那时还是男朋友)看望他奶奶(肺癌晚期)。去他家他家按风俗给了见面礼,有几千块钱吧,加上我在深圳攒的钱。四年的助学贷款(一万二)在毕业前还完了。然后就是职场新人,工资涨到三千多。那时候老公在沙井。郊区工资更少,07年毕业,08年,老公家催促结婚,我们在深圳买了房子,感谢老公,首付都是他们家出的。我们家实在是没钱。然后后来的装修房子家电,家具,就在我们两的省吃俭用下慢慢买来。那时候我俩工资总共才六千多,房贷就三千,除掉吃喝,剩下的钱装修,买家电,这样过了两年,到10年,才缓过劲。然后那一年,我妹读大学了。复读了一年,还是三本,学费一万二一年,助学贷款只能六千,于是剩下每年六千的学费就是我在出,然后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我给的不多,七八百吧,实在是没有能力,一直这样,四年。当然中间还有她各种考证的费用也是我出,虽然最后没见她拿什么证回来。13年,在我的要求下,她来深圳实习了,住我家,吃住全包,还带零花钱,从做简历到找工作再到穿衣打扮,全程给她包完,她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先送她朋友礼物,我跟老公什么都没有。心真的好凉。实习的工资一点没存。真不知道她的钱花哪里去了。家里所有的生活开销都是我在出啊!大学毕业助学贷款要还,还因为我坚持不让我妈给她还,生我的气(我是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才坚决要求家里不出钱的,就想扭扭她的脾气)。到14年我妹大学毕业,才敢计划生孩子,已经29了,长期的加班(挣加班费)以及不注重饮食(开始是没钱,后来是没时间),身体不好,流产了,那时候眼睛快哭瞎了,老天真不公平啊。现在虽说她在深圳有工作了,还会因为她过得不好忧虑,担心。说好的相互扶持呢?这么多年,她对于我真的就像一个负担,直到她大学毕业,我才感觉如释重负!家里条件不好,对老大就是灾难!既要承担父母责任,又要承担兄长责任!感谢老天,还好她不是男孩,不然我还要给他买房娶媳妇!比较和谐的兄妹/姐妹关系,是需要二胎也懂事,如果总是单方面付出,感觉太累了!

user avatar

我有个堂妹,18岁去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瞒着她生了个弟弟。

等堂妹回家的时候,父母抱着一个娃娃出现在门口迎接她。

她只有惊,没有半点喜!

她清楚她老爹。这么多年,一直都想要个儿子。只是碍于政策,就一直忍着这个念头。

好不容易放开了,还不抓紧生娃。两口子一举得了个儿子,宝贝得不要不要的。

父母疼爱堂妹吗?

疼爱,很疼爱!

她老爹前面十几年都是女儿奴。天天对堂妹说,闺女,我挣的家产都是你的!你要天上的月亮,爹也给你去摘!

可是,自打有了儿子,她老爹面上看不出来对女儿和儿子的区别,骨子里却疼爱儿子。

他老爹瞒着堂妹,都是这么说的,我的财产肯定都留给儿子。女儿准备一份嫁妆就行了。

看,从以前全部财产都是闺女的,变成了只准备一份嫁妆就行。

堂妹和她弟弟年龄相差大,只有堂妹照顾弟弟的份。

只要放假,父母就喊她早回家。当然,父母的理由是多陪着你弟弟,培养姐弟感情。

今年流感厉害。堂妹带着弟弟出去玩了一会,晚上到家,弟弟就发烧了。

老爹当时就甩脸子给堂妹看了。

过了两天小孩吃了药感冒也不见好,堂妹父母抱着孩子去了医院,一查是肺炎。

她老爹脸都吓绿了,到处打电话问学医的亲戚朋友,肺炎要不要紧,我儿子咋输液了还是会断断续续发烧。

父母认为堂妹没照顾好弟弟。对女儿生了怨气。

这期间,父母两人见了堂妹都没好脸色。

后来,孩子好了。

过年的时候,她爹喝多了,当着我们一众亲友说:我儿子就是我的命啊!我的命!谁让他不好,就是要我的命!就算是亲闺女疏忽了他,我都不愿意!

我堂妹哭得很可怜!我们这些亲戚也觉得她爸爸很过分。

但是,这就是事实。一般来说,父母有两个孩子,就会有偏爱。

当然了,有些父母会做人,面上不表现出来;有些父母不会做人,表现得明显。

年龄相差不大的兄弟姐妹,一起长大,感情自然深厚些,互相扶持也是常见的。

年龄相差太大,比方说一下差了十八岁这种,做老大的肯定是付出更多的一方。

假设老大对老二有感情,一切还好说。扶持就扶持了。

假设什么都让老大帮,老大对老二又没多少感情呢?

那老大心里就一定会不爽。本来属于自己的独一份感情和财产,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人跟自己抢,偏偏我对这个亲人还没多少感情,换谁都会心里不舒服。

所以,我是不太建议父母在老大已经很大岁数后,再生二胎的。

到了第一个孩子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尤其是第一个孩子成年以后,生二胎这件事,就不是父母说生就生这么简单了。

做父母的,多少要考虑一下老大的感受。

以我们的传统家庭观念和父母疼老小的习惯,老大很多时候是吃亏那方。

有些父母甚至明确表示:以后我们年纪大了,你做老大的就要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负责他读书、结婚买房子之类的事情。有钱出钱又出力;没钱想办法出钱又出力。

当然了,如果老大自己都不在意、不介意这些,那就无所谓了。





【end】

公众号:柳柳心理

心理情感、职场社交,只发有用的文章。

user avatar

补充三条,然后关闭评论区并挨个删除不顺眼的。

1,我从20岁起,不再收到过一分来自父母的钱,所以不知道你们说的出国花的父母钱是从哪句话里看到的。

2,我父母还倒欠我先生好几万,虽然很丢人,我也要写出来。

3,我和我先生结婚,无彩礼无嫁妆。








我跟我弟差了有13岁,离题主说的18岁及以上差了很多,但是,我来答题是因为,我刚跟我先生感情稳定下来然后告诉双方父母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家里是这样个反应——

先问他的收入,问清楚后责骂我不要脸,谈恋爱一起租房子还要女的出一半房租,连鸡都不如。

再要求我搞清楚他父母的收入,有无退休金,退休金多少,有无保险,保险多少,有无存款,存款多少,有无房产,房产多少,价值几何……

我没告诉他们关于公婆的收入财产,因为我不知道,更是特别反感去问。

我父母气急败坏之后,当月断了我的生活费,学费也不给了,之后也再无一分钱的打款,并扔下一句话

“也该他养你了。”

半年后,敲敲打打示意我弟学费紧张,没理会。

知道我两准备辞职出国读书以后,我父亲怒不可遏,要求立马给彩礼,然后电话里跟我说了这么几句话

“你弟弟以后要他养要他管都是天经地义!都谈这么久了,一句主动来辅导你弟弟学习的话都没有!这男的靠不住的我跟你说!你就等着撞南墙吧!”

后来又神经病一样的提过

“要不你们俩努点力,带你弟也出国上学?”

这是我父母。我的亲戚们是这么说的。

“都要毕业了还不准备回来工作,也不知道有个弟弟要帮着带,真是太不懂事了!太自私了!”

“做姐姐的哪有她那个样子的!大了这么多岁,都不知道读书读到哪里去了,啧啧啧”

跟我打电话的亲戚是这么劝我的

“你还要读书啊?你知不知道你爸妈带你弟弟多辛苦啊!你也大了,就不知道体谅体谅吗?赶紧回来找个工作才是着急的!”

在我彻底跟家里闹翻了以后,态度都变成了

“有个亲兄弟,你现在不懂得,以后就知道有亲兄弟姐妹的好了,他以后会帮你的,你要对他好啊,这么冷冰冰的像什么样……”





父母心里,盘算的清楚着呢。还好我不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有个弟弟小25岁,原生家庭条件不富裕,我自己赚钱比较多,没到知乎年薪百万的标准,但也差不多,家里房子,父母养老,每年零花钱,都是我出的。父母年纪不大。

我妈每次开玩笑都说以后就让弟弟来投靠我,我就会说如果他成才,我肯定帮扶他,如果他好吃懒做,我不会管他!我妈说现在娶老婆要买房彩礼也贵,怕他以后娶不起老婆,父母年纪大啦没有能力!我就会说,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培养他,有能力的人不愁没有好女子!我妈没办法,只有非常露骨的说,以后弟弟就是我的责任,将来我要对他负责!我每次都非常明确的说,他不是我的责任,将来我也不会对他负责,我自己也有小家庭,你生养了他,他就是你的责任,你现在就要严厉教育他,不能养废了,将来我能帮的地方肯定帮,但是我不会没有底线纵容他,你也不能传送给他这种思想,总觉得老姐会给他兜底,什么都靠我!我妈每次都气的要死,不欢而散!

我觉得生不生孩子,这个是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只要保证自己经济独立,有原则就可以!明确告诉父母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让父母给兄弟姐妹传送错误的思想。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言行负责,每个人也没有立场和原则干涉别人的行为,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儿女,情感的道德绑架都不接受.

1.最重要的,独立,经济独立,经济不受任何人牵制。人格独立,感情不受道德绑架,脑子清醒!

2.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原则和底线,你不接受抚养弟妹!可以帮扶,绝不承担责任。

最后说一句,好女不穿嫁时衣、好男不吃分家饭!!!

user avatar

弟妹还可以用来作为cognitive development方面的心理实验的subject. 记得大学上公选课心理学,讲到个实验说小孩大体在六岁-八岁才能明白:一杯水倒进另一个杯体积不变,一个饼切成好几块并不会增加总量,一个平面图形把一块割掉补去另一块并不改变面积。(测试方法大概是,给两个一样的烧杯装一样多的水,问小孩哪个水多,都会回答一样多。然后把一个烧杯的水倒进量筒里,再问,他会说量筒的水多)

当时我弟七岁我妹五岁,就好奇去试了考他们一下,发现以上三个测试我弟对了两个,我妹全fail! 于是我震惊于这些常识果然要到小学1-3年级的时候才能完全形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胎可以和哥哥姐姐相互扶持帮助”这句话,可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单方面“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的逻辑。它背后藏着很多家庭的真实体验,也体现了孩子成长中一个挺有意思的方面:“付出”与“收获”是双向的,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间。咱们别一开始就戴着“兄长/姐姐就该无私奉献”的滤镜去看,那样其实有点窄了。想想看,.............
  •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提出的“以法治国,可保秦国遇昏君而不亡”的论断,是他变法理念的核心,也是他为秦国设计的一套抵御君主昏聩、王朝倾覆的制度性保障。然而,秦国却在秦始皇死后,二世而亡,这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反差,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关于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普通百姓是否“被军国主义政府裹挟身不由己,无力改变,所以无罪”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历史、政治、道德和个人责任等多个层面。认为他们“无罪”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同样存在很多反驳的理由。下面我们将详细展开分析,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这些说法的背后逻辑是什.............
  • 回答
    “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这句话,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以及它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首先,咱们得承认,清朝确实在“疆域”这个概念上,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说它“奠定”了现今的国土疆域,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有.............
  • 回答
    二战前日本国内矛盾的激化,确实是理解其为何一旦停止侵略脚步就可能“自爆”的关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难以回头的局面。将其比喻为“自爆”,形象地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内部存在的深刻危机,以及这种危机如何通过对外侵略来掩盖、转移和暂时缓解,一旦失去侵略这条“输.............
  • 回答
    在说起二战中中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时,张自忠将军的名字常常被人们铭记,很多人认为他是牺牲的最高将领,但也有人会提到左权将军。之所以很多人将张自忠将军推崇为“最高将领”,更多的是基于他牺牲时所代表的意义、其生前影响力以及给国人带来的巨大精神鼓舞,而非单纯的军衔高低或者牺牲时所处的具体战役地位。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二战时日本为何常被形容为“濒临死亡的帝国主义”。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标签,而是背后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深刻的矛盾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审视日本当时所处的内外环境。首先,我们得看到日本当时经济上的困境,这其实是很多问题的根源。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工.............
  • 回答
    关于维基百科将二战中英国的海燕(Supermarine Seafire)和贼鸥(Blackburn Skua)描述为“战斗轰炸机”,这其实是一个需要稍加辨析的说法。在现代军事航空术语中,“战斗轰炸机”(Fighterbomber)通常指的是一种能够同时执行空战和对地攻击任务的飞机。然而,在二战时期,.............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头,简直就是那颗最亮的星,把整个战局都给照亮了,让人觉得这场仗打到最后,胜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话听起来有点霸气,但细想想,也确实有它硬邦邦的道理。首先得说,美国参战的时机和方式,确实是把“锦上添花”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想想看,在珍珠港.............
  • 回答
    关于“日本对二战的反思不够到位”的说法,以及日本政府的“洗脑教育”是否有效,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背后涉及到历史叙事、国民情感、政治现实以及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社会内部对于二战的历史认识是存在多元性的。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对战争持.............
  • 回答
    要说清楚法西斯主义为何随着二战的结束基本覆灭,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上的彻底摧毁。首先,压倒性的军事失败是法西斯主义覆灭的直接导火索。二战的最终结果,是以同盟国的胜利和轴心国的战败为结局的。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在盟军登陆西西里后迅.............
  • 回答
    在《一代宗师》这部电影中,宫二之所以说“六十四手我已经忘了”,这句台词背后蕴含着非常深沉的个人情感、武术的传承与断裂,以及她对命运和选择的复杂体悟。要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宫二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和她所经历的遭遇。首先,我们得明白“六十四手”在宫家八卦掌中的地位。它并非只是一个.............
  • 回答
    你说的那句“二战美国日本是狗咬狗”,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论,甚至被喷一下午,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咱们得一点点掰扯开来。首先,最直接的冲突点,就是你这句话本身的严重简化和不恰当的比喻。你想想,“狗咬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同类之间,尤其是立场相近或者有共同之处的群体,为了.............
  • 回答
    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惨烈”是一个有争议的说法,并且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惨烈”。从某些方面来看,一战确实展现了其独特的、令人震惊的残酷性,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一战的“惨烈”之处,并与二战进行对比,解释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一、 战争的性质与爆.............
  • 回答
    锡兰海战:一场惨胜,日本海军最不该有的“胜利”1942年4月,在印度洋的广袤海面上,日本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较量——锡兰海战。这场战役最终以日军的“胜利”告终,重创了英国舰队,令其在印度洋的活动能力大打折扣。然而,这场胜利却成了日本海军战略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也正是这场“胜利”,让日本.............
  • 回答
    旅行者二号(Voyager 2)探测器之所以被认为已经进入了星际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且意义重大的里程碑。这标志着人类制造的探测器首次能够跨越我们太阳系的边界,触碰到宇宙的真正尺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旅行者二号穿越的几个重要层面,以及“星际空间”到底意味着什么。穿过太阳系边界的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对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深入理解。与其说一战德国“只是靠国力”,不如说是一战德国的军事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强大的国家机器和工业基础之上,但其战术思想在面对新的战争形态时,显露出了一些局限性。而二战德国,特别是其闪电战,则代表了对战术理念的革命性突破。我们不妨从.............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很多人简单地将二战中德国的战败归咎于“缺油”,这是一种过于片面的看法。石油确实是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但德国最终的失败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石油问题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而不是唯一的根源。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力求展现出事情的复杂性:1. 战略失误与帝国过度扩张.............
  • 回答
    P51“野马”战斗机和P38“闪电”战斗机都是二战时期非常优秀的战斗机,各自在不同的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然而,从整体的综合性能、实战表现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来看,P51“野马”通常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超越了P38。下面我将详细阐述P51为何被认为比P38更强,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