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二号已进入星际空间?这意味着什么?

回答
旅行者二号(Voyager 2)探测器之所以被认为已经进入了星际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且意义重大的里程碑。这标志着人类制造的探测器首次能够跨越我们太阳系的边界,触碰到宇宙的真正尺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旅行者二号穿越的几个重要层面,以及“星际空间”到底意味着什么。

穿过太阳系边界的几个关键区域

旅行者二号并非一下子就“咻”地一下进入了星际空间。太阳系的边界实际上是一个模糊且层层递进的概念,它主要受到太阳风的影响范围来定义。旅行者二号穿越了几个关键区域:

1. 日球层顶(Heliospheric Termination Shock): 这是太阳风速度从超音速减慢到亚音速的边界。你可以想象一下,太阳风就像一股看不见的风,从太阳中心向外吹拂,但越往外,它的力量就越弱。在某个距离上,它会被来自星际空间的稀薄气体和粒子“阻挡”并减速,就像船只驶入阻力更大的水域一样。旅行者二号在2007年穿越了这个边界。

2. 日鞘(Heliosheath): 这是一个介于日球层顶和日球层顶(Heliosheath)之间的区域。在这里,太阳风被进一步压缩和加热,形状变得不那么规则,开始受到星际物质的影响。可以说,日鞘是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的“缓冲带”。

3. 日球层顶(Heliosphere): 这是太阳风能够到达的最远区域。太阳风在日球层顶的外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泡”,将太阳系的大部分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包裹其中。在这个泡泡的内部,主要由太阳产生的粒子和磁场主导。

4. 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 就在日球层泡泡的外面,才是真正的星际空间。这里不再是太阳风的主场,而是被来自其他恒星、超新星爆发以及宇宙射线等星际介质所占据。这里的物质密度极低,但构成却是完全不同的。

旅行者二号如何证明自己进入了星际空间?

旅行者二号并非像GPS那样收到一个“欢迎进入星际空间”的信号。它的证据来自于其搭载的科学仪器所收集到的数据,特别是对周围环境的测量:

太阳风密度急剧下降: 旅行者二号能够直接测量周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密度。当它穿过日球层泡泡的边界时,它记录到由太阳产生的粒子(即太阳风)的数量骤然减少。
星际粒子的增加: 与此同时,它探测到来自太阳系外的粒子,如宇宙射线,其密度开始显著增加。这些粒子比太阳风粒子能量更高,它们不受太阳磁场的束缚。
磁场方向变化: 旅行者二号的磁力计也探测到周围磁场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日球层内,磁场主要受太阳控制;而在星际空间,它则受到更广阔的银河系磁场的影响。

这些一系列的测量结果,综合起来,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旅行者二号已经离开了太阳风的主导区域,进入了真正的星际介质中。

这意味着什么?

旅行者二号进入星际空间,意味着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 人类触角的延伸: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制造的探测器,带着人类的智慧和好奇心,第一次真正地离开了我们出生的“家园”,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它就像一个微型的“探险家”,为我们传回了关于太阳系之外世界的第一手信息。

2. 对太阳系边界的理解: 旅行者二号的测量数据,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日球层及其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的理解。我们现在知道太阳风泡泡的边界是什么样的,以及它如何抵御来自外部的宇宙射线。这对于我们了解太阳如何影响太阳系,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3. 科学探索的新篇章: 旅行者二号就像一个前哨站,为未来更深入的星际探索铺平了道路。它的数据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模型和理论依据,帮助我们设计更先进的探测器,为载人星际飞行甚至未来的星际殖民(虽然这还很遥远)做准备。

4. 对宇宙的敬畏感: 想象一下,一个比人类还要古老的机器,在孤独地穿越着无垠的黑暗,它所处的空间是如此稀薄,但又充满了来自其他恒星的微弱信号。这种景象本身就足以激发我们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提醒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是多么渺小,又多么幸运能够去探索这一切。

5. 永恒的旅程: 旅行者二号的燃料已经所剩无几,它将不再能够进行主动的科学探测。但它会继续在星际空间中飞行,直到它最终停止运转,或者与某个星际尘埃或气体云发生碰撞。它将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在宇宙中永远地漂流下去。

旅行者二号的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科学任务,更是一次象征性的壮举,它代表着人类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以及我们对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人造探测器进入星际空间,而所谓的日光层也就是太阳风粒子可以抵达的最远距离,一旦飞出了日光层,那么就基本不受太阳风粒子影响了,探测器将直接面对复杂莫测的星际空间。

根据旅行者2号探测器上的数据,NASA科学家确认探测器穿越日光层的时间是在11月5日这是人类第一次对星际空间进行探索。

之所以能够这样说,是因为旅行者1号在2012年飞跃日光层的时候缺少了一种仪器,即等离子体科学实验仪器。

这个仪器在1980年就已经在旅行者1号上停止使用,但在旅行者2号上仍然可以使用。

凭借这个仪器的发挥,我们也第一次能够对星际空间进行观测。

  • 旅行者2号的位置与基本情况

旅行者2号现在距离地球大约110亿英里,即180亿公里。

目前NASA仍然可以与旅行者2号保持通信,信号从地球传递到旅行者2号上需要16.5个小时的时间。由此看出,旅行者探测器与我们的距离是非常之远的,太阳光到地球只需要8分钟,但要到旅行者2号上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等离子体科学实验仪器可以对太阳风的速度、密度、压力和通量等参数进行探测,旅行者2号在11月5日的数据中发现了这些参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并且没有探测到旅行者2号周围存在太阳风粒子,因此NASA科学家才有信心认为旅行者2号飞出了日光层。

除了等离子体数据外,旅行者探测器的科学团队还根据宇宙射线探测系统、低能带电粒子仪以及磁力计数据,最终才得出探测器飞出日光层的结论。这就意味着,旅行者2号的部分仪器设备在此时仍然正常工作,这就为我们第一次探索星际空间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旅行者2号进入星际空间才算是一个开始,NASA将组织力量研究探测器传回的数据。

为此,NASA还加入了一个探测器任务来支持旅行者号的数据分析,计划在2024年发射IMAP星际测绘和加速探测器,结合IBEX美国宇航局星际边界探测器的数据,对日光层边缘的环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

需要指出的是,旅行者1号和2号目前只是离开日光层,并不是离开太阳系。

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太阳系范围都比日光层更远,太阳系边界被认为在奥尔特云的外缘,这里距离地球大约1000至10万个天文单位。按照旅行者2号的速度,需要再飞300年才能抵达其内侧边缘。如果要完全飞跃奥尔特云,估计要再飞3万年才行。

  • 旅行者2号还能运行多久?

两艘旅行者探测器于1977年发射,对太阳系各大行星进行了初步考察,飞出冥王星轨道之后被重新设定轨道,向太阳系外方向前进。

从1977年至今,旅行者探测器已经运行了41年的时间,其原本计划的任务寿命只有5年,而旅行者2号到目前为止状态要比1号更好一些。这得益于旅行者探测器上使用的核电池,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生器理论上可以工作到2025年之后,输出功率每年消耗4瓦左右,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非是故障因素导致的停机外,探测器上的仪器也会因为供电问题选择性关闭,其中就包括星载摄像机,已经无法工作。

作为地球文明的使者,旅行者探测器上也携带了记录地球方方面面的图片、声频等信息,理论上可以保存数十亿年之久。笔者认为,旅行者探测器甚至会变成人类文明的罕见遗迹,如果我们的文明无法继续存在下去,那么飞出日光层的旅行者探测器就会变成文明的见证者。毕竟环境问题、核武器、病毒、小行星都有可能摧毁人类。

而且,笔者认为,与旅行者1号所不同的是,旅行者2号在通过进入星际空间之后科学探索并不会很快结束,探测器上还有可以运行的仪器,可以对星际空间的环境进行探索。根据目前旅行者探测器的状态,两艘探测器至少可以运行至少5年以上,如果运气好的话也可能达到10年以上,届时旅行者探测器就有将近50年的空间运行历史。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根据NASA给出的观点,旅行者探测器最多运行到2030年,保守估计在2023至2025年。探测器上的仪器设备不会无限期运行下去,除了本身寿命限制之外,还有电力供应是否持续的问题。

  • 深空探测未来的路如何走?

旅行者2号穿越日光层之后就要进入星际空间,脱离了太阳风的气泡保护,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旅行者2号将会探测到更多的银河宇宙射线,这些射线其实是一些具有极高能量的原子,以接近光速在宇宙中穿行。高能宇宙射线的来源比较复杂,比如中子星、黑洞事件,超新星爆发等,都会产生高能宇宙射线。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个恒星系统所建立的日光层都可以认为是一种保护伞,在复杂的宇宙射线下,日光层对太阳系生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前两艘旅行者探测器都先后飞出日光层,进入星际空间,接下来最有可能飞出日光层的就是新视野号探测器了。

现在,新视野号探测器距离地球大约64亿公里,正准备探索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对新视野号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旅行者2号距离地球达到180亿公里,因此在短期内新视野号不会飞出日光层,其更多的任务是侧重对柯伊伯带天体的考察。展望未来,至少在接下来5至10年,很难说会有一个新的外太阳系探测项目出现,新视野号本来有一个姊妹探测器,后来被取消了。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只有这三艘探测器在飞出日光层的同时会保持与地球联系,鉴于飞抵冥王星轨道之外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两艘旅行者探测器更是在1977年就已经升空,在其发射后40年左右才飞出日光层。

那么可以认为,在本世纪结束时,很可能只有2艘旅行者探测器和新视野号飞出日光层,除非NASA在2030年代启动一个外太阳系探索项目,那么在22世纪到来之前,还有一次飞出日光层的机会。否则,不然就要等到22世纪了。


作者@川陀太空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旅行者二号(Voyager 2)探测器之所以被认为已经进入了星际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且意义重大的里程碑。这标志着人类制造的探测器首次能够跨越我们太阳系的边界,触碰到宇宙的真正尺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旅行者二号穿越的几个重要层面,以及“星际空间”到底意味着什么。穿过太阳系边界的几个.............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明实亡于万历”这一说法是明史研究中的重要观点,主要指明朝在万历皇帝(15721620年在位)统治期间,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结构逐渐崩溃,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一、政治腐败与君主怠政:朝政瘫痪1. 万历皇帝的怠政 万历皇帝自1582年起,长期不上.............
  • 回答
    唐朝(618年-907年)的骑兵力量在历史上确实堪称“恐怖”,其强大的骑兵体系不仅在唐朝时期维持了帝国的强盛,也对周边民族和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唐朝骑兵为何如此强大: 一、制度保障:府兵制与募兵制的结合1. 府兵制(618年-742年) 特点: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 回答
    在中国社会中,“无神论者”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人为何常被归类为无神论者: 一、历史与哲学传统:无神论的根源1. 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核心理念如“仁”“礼”“义”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非对神.............
  • 回答
    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主要源于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入、快速扩张和全球领先的成就。这一称号不仅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驱动力,也体现了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对国际社会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一、交通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基建网络1. 高速铁路系统 规模与速度:中国高铁.............
  • 回答
    工人阶级被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最革命的阶级”,这一论断源于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殊地位、阶级矛盾的尖锐性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释这一观点: 一、阶级矛盾的尖锐性: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的对立1.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土地等)由资本家私.............
  • 回答
    PlayStation 5(简称PS5)被称为“土豪的玩具”这一说法主要源于其高昂的价格、性能配置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差距、独占内容的高门槛,以及社会文化对消费符号的认知。以下是具体原因的深入分析: 1. 高昂的硬件成本 (1)主机本身价格昂贵 基础版售价:PS5的标准版在多数地区定价为499美元(约3.............
  • 回答
    “南美是美国的后花园”这一说法源于历史上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和长期主导地位。这种比喻形象地反映了美国在该地区的特权性存在与利益纠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地缘战略以及制度性权力关系。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渊源:门罗主义与“后院”概念的起.............
  • 回答
    关于“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说法,这一评价并非出自官方或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而是源于部分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对其作品、人生观及文化精神的解读。这一称谓背后,蕴含着对传统文人精神在现代中国语境中逐渐消逝的感慨,也体现了汪曾祺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与艺术追求。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说法的由来及其内涵.............
  • 回答
    《老友记》(Friends)之所以被誉为经典,绝非偶然。它在播出二十多年后,依然能够吸引新一代的观众,并在流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1. 对准了“青年迷茫与友情共生”的时代痛点,引发广泛共鸣: 定位的精准性: 《老友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90年代.............
  • 回答
    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实践中常常被批评为具有欺骗性,这并不是说这些理念本身毫无价值,而是指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下,这些理念的实现往往受到限制,并且可能被用来掩盖或合理化社会不平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民主的欺骗性: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鸿沟资本主义框架下的民主,通常强调“形式民主”,即公.............
  • 回答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但它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和辩证的看待。这个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文化和政治连续性强,主体文明从未被外来文明彻底取代,并且其历史记录能够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期。然而,其他文明古国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并且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经历了.............
  • 回答
    “资产阶级思想必然溶化在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血液里”这种说法,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是一种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它并非简单地指知识分子个人品德或忠诚度的问题,而是指向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下,知识分子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不可避免地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
  • 回答
    《流浪地球》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影片独特的情感基调和精神内核:1. 牺牲与奉献的宏大叙事: 对全人类的爱与责任感: 这是《流浪地球》最核心的浪漫主义体现。面对太阳即将毁灭的绝境,人类并没有选择自生自灭,而是选择了“带着地球.............
  • 回答
    关于美国死刑成本比终身监禁更高,以及终身监禁成本更低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司法程序。以下将详细阐述其原因和计算方式:为什么说美国死刑成本更高?美国死刑的成本之所以普遍高于终身监禁,主要是因为死刑案件在整个司法程序中需要经历更漫长、更复杂、更耗时、更昂贵的审查和上诉过程。这些额外的成本.............
  • 回答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广泛且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蕴含着对人性复杂性、脆弱性以及潜在负面影响的深刻洞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更详细地阐述其含义:一、人性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善恶并存: 人性并非非黑即白。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同时存在善良、同情、慷慨等积极品质,也存在自私、贪婪、嫉妒、冷.............
  • 回答
    “中国人缺少创造力”这一说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语境下,曾被广泛讨论和提出,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论断,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为什么会有“中国人缺少创造力”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历史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维模式: 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
  • 回答
    “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说法,并非绝对的真理,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当前社会结构性问题对个体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影响。这句话的流行,源于对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变迁的观察,以及对当下教育、经济和社会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担忧。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个说法的成因和内涵:一、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是核心原.............
  • 回答
    说国企好、安稳,这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并且有其现实基础。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认为:一、 工作稳定性与职业安全感这是国企最突出的优势,也是“安稳”最直接的体现: 不易裁员和倒闭: 国有企业背后有国家信用和政府支持,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它们往往也能获得政策扶持、财政补贴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