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明实亡于万历」?

回答


“明实亡于万历”这一说法是明史研究中的重要观点,主要指明朝在万历皇帝(15721620年在位)统治期间,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结构逐渐崩溃,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一、政治腐败与君主怠政:朝政瘫痪
1. 万历皇帝的怠政
万历皇帝自1582年起,长期不上朝,仅在少数时间出席,导致朝廷政务被宦官集团和权臣掌控。他虽表面勤政,但实际对朝政漠不关心,甚至对大臣的奏章置若罔闻,形成“万历怠政”的恶评。

2. 宦官专权与党争
魏忠贤:万历皇帝宠信宦官魏忠贤,其势力膨胀,形成“阉党”,与东林党等士大夫集团激烈斗争,导致官场腐败、党争激烈。
矿监税使横行:为增加财政收入,朝廷派遣宦官“矿监税使”四处搜刮民财,加剧社会矛盾,引发民变(如1620年“矿监税使之乱”)。

3. 官僚体系瘫痪
万历时期,官僚体系因腐败、冗员和地方官失职而崩溃。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效率低下,导致政策执行失败,如辽东边防的长期失守。



二、经济崩溃与民生凋敝
1. 财政危机
明朝中后期财政依赖赋税,但万历时期因战乱、自然灾害(如1620年大旱)和矿监税使的横征暴敛,财政入不敷出。
白银货币化:明朝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但矿监税使的掠夺导致白银外流,经济结构失衡。

2. 农民起义频发
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农民起义爆发,如1627年李自成攻破洛阳,1631年张献忠攻破襄阳,直接威胁明朝统治。
民变根源: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底层民众生活困苦,最终爆发反抗。



三、军事失败与边疆危机
1. 辽东边防的崩溃
万历时期,明朝与后金(清)的战争持续多年,但因朝廷内部腐败、将领无能,最终导致辽东防线崩溃。1627年,后金攻破辽东,明朝失去东北防线。
萨尔浒之战(1619年):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失败,直接导致后金势力扩张。

2. 朝鲜战争的消耗
万历时期,明朝出兵朝鲜(15921598年),虽最终击败倭寇,但战争持续多年,消耗大量国力,导致国内资源紧张,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和经济基础。

3.实在边疆防御的失败,使明朝失去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控制,为清朝的崛起奠定基础。



四、社会动荡与文化衰落
1. 社会矛盾加剧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动荡。
士人阶层与官僚集团的矛盾激化,形成“东林党争”等政治斗争,进一步瓦解了统治基础。

2. 文化与科技的停滞
明朝后期科技发展停滞,未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如《天工开物》虽为科技巨著,但未能推动社会变革)。
官僚体系僵化,缺乏有效改革,导致社会活力不足。



五、历史学家的分析与评价
1.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
认为万历时期,明朝的官僚体系“瘫痪”,制度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国家衰落。

2.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指出明朝后期科技发展停滞,未能解决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衰落。

3. 陈寅恪等学者
强调万历皇帝的怠政与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最终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崩溃。



六、结论:万历之亡,实为明朝之亡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的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军事失败和社会动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明朝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力。尽管万历后期(16101620年)曾短暂恢复一些稳定,但其根本问题已无法逆转。因此,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的灭亡始于万历时期,其“实亡于万历”并非单纯指万历个人,而是明朝整个体系在万历时期陷入全面崩溃,为清朝的崛起埋下伏笔。

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明朝衰落的深层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晚期的典型困境:制度僵化、君主无为、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政权崩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讲个笑话:

历时九年、波及四省、打死了十几位提督总兵、花了近两亿两白银才镇压下去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因为是嘉庆元年正月爆发的,所以跟乾隆大帝没关系。


《青州府志·卷二十·灾祥》:

万历四十三年)自古饥年,止闻道殣相望与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耳。今屠割活人以供朝夕,父子不问矣,夫妇不问矣,兄弟不问矣。剖腹剜心,支解作脍,且以人心味为美,小儿味尤为美。甚有鬻人肉于市,每斤价钱六文者;有腌人肉于家,以备不时之需者;有割人头用火烧熟而吮其脑者;有饿方倒而众刀攒割立尽者;亦有割肉将尽而眼瞪瞪视人者。间有为人所诃禁,辄应曰:“我不食人,人将食我。”愚民恬不为怪,有司法无所施。枭獍在途,天地昼晦。

这大明的江山眼看要完,而我们的万历大帝在干啥呢?

就以万历四十三年的正月为例吧,《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二十八》:

辛亥,大学士方从哲请上乘改岁之期速简部将都察院堂官先点一二员将起复科道官及都察院所题漕盐各差俱赐允用,不报

大帝,都察院很缺人啊,能不能任命几个去监管漕运、盐务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壬子,湖广巡按钱春极陈楚省困惫权采难堪迩奉恩诏免一征二非不少宽民力顾不撤关罢厂减犹未减乞敕户工二部将税务与采木并罢以苏民困,不报

大帝,湖广的百姓被税务和采木任务折腾的够呛,能不能暂停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大学士方从哲言东宫自三十三年辍讲经今十年虽睿智天授不假磨礲然而正人君子之不亲安所得理义餋心之助古今载籍之不考何以洞兴衰治乱之源臣于去岁之春即偕同官恳请未几值圣母皇太后之变大礼甫毕倐已届秋续奉明旨以天气暴寒皇太子体质清脆为角羊目今青阳启泰风日晴和天时人事更无可缓望皇上亟涣纶音特修旷典容臣恭择吉期上请,不报

大帝,你有十年没组织大臣给儿子讲经筵了,能不能让你儿子多接受一下教育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丙辰,礼部署部事右侍郎何宗彦奏瑞王婚礼一节臣等请不啻详而皇上杳然不报窃以臣心浅陋窥圣意渊徵去年六月举行之旨寝阁不行者犹谓圣母之丧未久与瑞王期年之服未终也今仲春随届王且即吉又值桃夭冰泮之时矣臣用敢以二月为请不报

大帝,你妈去年二月才死啊,现在就给你儿子办婚礼不太好吧,能不能再等一个月?

万历大帝不答复。

吏科都给事中李瑾言自上不御朝凡用人行政宣德达情仅有章奏一线请乘履端之庆将近日吏部题催大僚起废选补诸疏尽点批发以实内外之空虚礼部催请东宫讲学诸王婚礼诸疏各示的期以舒内外之郁结都察院题差巡漕巡方各御史概涣简命以济更代之燃眉其各漕之因事效忠台省之循职尽言抚按之随分入告亦逐件采择见诸施行,不报

大帝,现在各部门都缺人、而且啥事报上去了你都不批复,能不能干点活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大学士方从哲催请考选科道官李若圭孙之益等谓旧制给事中该五十员御史该一百余员今总计见任与在差者才有其半诸臣服官中外扬历已深人品官评屡经推择置之言路必能无负任使仰答恩慈乃令坐待都门茫无职守岁华虚度壮志潜消灰诸臣效用之心失祖宗养士之意今岁功伊始圣政维新望亟下考选之章并张光房等五人令该部议定推补,不报

大帝,咱们真的很缺人啊,现在你老是不补缺,整的大家都没士气,能不能任用几个人干活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户科给事中姚宗文劾税珰高采闻命迁延沿途横索既经山东抚按会参乃昨者疏进钱粮内称有税银九千余两被乡官林世吉等家奴并各衙门员役抢去采之为此谎奏不过欲借抢夺之名以自文其窃盗之罪乞寘诸理,不报

大帝,你手下的高寀办假案在地方上捞钱,能不能管一管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庚午,署院事刑部左侍郎张问达催请侯补道臣王雅量等考选道臣孙之益等谓此时差若猬集人若星稀内而巡视外而巡方即寻常侍班之员谒陵紏仪之任俱不可转属于他曹至如皇城四门等差迫与科相兼均应一体允俞不可再缓,不报

大帝,咱大明的官员现在真的太少了,求您补点吧......

万历大帝不答复。

礼部奏皇太子妃薨逝已两易岁择地之疏臣部请几敝舌天听置若罔闻前者春夏不报犹曰圣母梓宫在殡也继者秋冬不报犹曰昭陵工役方烦也今改岁矣升祔之告成已久物力之休养有日乞愈允相度卜吉鸠工,不报

大帝,最近办的红白事有点多,能不能给大家伙缓一缓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癸酉,大学士方从哲言顷者皇上点用按差五人事体便觉疏通只从点差一念扩而充之即为维新之一会因列急务上请一储讲当开而侍班讲读等官不可不补一瑞王婚礼当完而惠王桂王选婚不可不并举一大僚当点而都察院三堂及顺天应天巡抚二臣不可不先点一起复科道当补而考选之命及张光房等五人之疏不可不早下一各省司道当补而畿辅浙闽秦楚山东河南有事之时需人更急尤不可不急补不报

大帝,缺人啊啊啊!

万历大帝不答复。

接下来的一年(以及此前此后的N年),最常见的就是“不报”。

那么在万历大帝“无为而治”的英明治理下,第二年的大明怎么样了呢?

《诸城县志·卷三十·列传二·陈其猷》:

自正月(万历四十四年)离家北上,出境二十里,见道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不少避人,人视之亦不为怪。于是毛骨懔懔。又行半日,见老妪持一死儿,且烹且哭。因问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妪曰:“此吾儿,弃之且为人食,故宁自充腹耳。”
user avatar

明朝不是亡于万历,而是亡于张居正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

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就提到过,张居正改革增加了明朝农民的负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专家也是这么一个观点。







user avatar
凡吏部选除在外衙门官员,该领赴任文凭,俱先赴本科画字定限。考满官复任同。如在京领凭后患病,未即出京,在外因公事稽迟,未即离任,具奏具状到部告改凭限者,亦送科定改发行。凡吏部初选有司官该领《为政须知》,俱先赴本科画字。

万历后期,整个朝廷处于没人办事的状态,明代吏部需要根据巡按,巡抚对各地文武官员进行考察,对其功劳进行评定,是弹劾,还是推荐,有时有“荐语”,以维持下面的官员素质,使他们还不敢做的太过分。

在没有任何监督下的文武官员,最好不要太相信他们能够“守法”。可以先阅读《大诰》消除对古代地方文武官员素质抱有期望,失去了监督,武官摸鱼都已经算良善之人了,杀人越货亦不是个案。

吏科给事中的职责便是“画字”,而在缺官最严重时期,当时的首辅多次让皇帝补人,通通都是“不报”皇帝就是不补。吏科给事中没人,对国家的监察便处于完全失控状态。后来让叶向高摸透了,为了和大臣争权,忌恨张居正,于是皇帝开始摆烂。

盖当主上冲年,江陵为政,一切政事不相关白;至于起居食息,皆不自由。上心积愤不堪,深恶臣下之操权矣。

万历的特点,自己不干活,他也不让别人干,而这种状况在万历时期持续的时间不是一两年。

user avatar

不要以为杨应龙在云贵是土司,努尔哈赤在东北就不是土司了。更何况,万历晚年的地方势力大规模造反可不止这两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