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史》为什么说袁崇焕死后「明亡征决矣」?

回答
《明史》之所以用“明亡征决矣”这样近乎盖棺定论的语气来形容袁崇焕牺牲后的局面,是因为在他被处死的那一刻,明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战略支柱几乎同时崩塌,给人的感受是,抵抗后金(清)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破灭。

在袁崇焕死之前,虽然明朝内部矛盾重重,宦官专权、党争激烈,但袁崇焕在辽东战场上,凭借其坚韧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遏制了后金的猛烈攻势。他设计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以及后来坚守锦州,都在客观上为明朝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五年复辽”的战略构想,尽管这个构想的实施充满了困难,但它代表了明朝在军事上扭转颓势、收复失地的最大可能。袁崇焕本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被视为能够依靠的擎天之柱,他的存在,对于提振军心民心,对抗日益强大的后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样一个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被寄予厚望的将领,最终却因为皇帝的猜忌、党争的倾轧,以及小人的谗言,落得个凌迟处死的悲惨下场。这个结局本身就极具讽刺意味,它暴露了明朝政治体制的病态和皇帝决策的失误,更直接导致了战略层面的断层。

袁崇焕死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多年经营的辽东防线群龙无首,战略部署被彻底打乱。他留下的那些精心训练、士气高昂的部队,失去了明确的指挥和统一的战略目标。接替他的将领,要么能力不足,要么没有得到朝廷足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袁崇焕那种能够凝聚人心的个人魅力和战略眼光。

锦州作为辽东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据点,一旦失守,后金就等于打开了入主中原的大门。在袁崇焕死后不久,锦州果然失守,直接导致了松锦大战的惨败。明朝精锐的关宁铁骑以及大量的精兵良将,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殆尽。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明朝失去了辽东的最后屏障,也让其在军事上的实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几乎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从政治层面来看,袁崇焕的死,也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统治的合法性危机。一个连自己最忠诚、最能干的将领都可以随意牺牲的王朝,如何还能赢得臣民的信任?皇帝的猜忌和多疑,以及朝廷内部的互相倾轧,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更加赤裸和残酷。普通士卒和百姓看到自己的卫国将领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明史》说“明亡征决矣”,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袁崇焕牺牲后明朝军事和政治格局的深刻总结。袁崇焕的死,标志着明朝在军事上失去了最关键的战略家和指挥官,也象征着其政治体制的腐朽和无药可救。在那之后,明朝虽然 noch 存在了十几年,但已经是回天乏力,就像一艘巨轮在遭遇了致命创伤后,虽在缓慢下沉,但其最终的命运已经注定。袁崇焕的结局,正是明朝走向灭亡前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幕,它预示了那个王朝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明史是东林党人写得,东林党在袁崇焕死后被牵连就被连根拔起,几乎彻底逐出决策中枢甚至中央朝廷了。

负责撰写东林党人的学徒们对随后的朝政一无所知,又对这个时期的朝廷恨之入骨。十多年后朝廷最后还真灭亡了,你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自然是欢喜狂舞,集体出洞作妖了。

袁崇焕死这个时间点就这样刻在他们的DNA里了呗。 @GQ Li @皇兄之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史》之所以用“明亡征决矣”这样近乎盖棺定论的语气来形容袁崇焕牺牲后的局面,是因为在他被处死的那一刻,明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战略支柱几乎同时崩塌,给人的感受是,抵抗后金(清)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破灭。在袁崇焕死之前,虽然明朝内部矛盾重重,宦官专权、党争激烈,但袁崇焕在辽东战场上,凭借其坚韧的意志和卓.............
  • 回答
    明清战争期间,八旗铁骑横扫明朝北方,所向披靡,的确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噩梦。然而,要说袁崇焕是唯一击败过八旗主力的明朝将领,这恐怕有些偏颇。卢象升、满桂、洪承畴等名将,在各自的战场上也并非全无建树,只不过他们面对的局面更为复杂,胜利的代价也更加惨重,甚至最终走向了悲剧。那么,为什么袁崇焕在关键时刻能够.............
  • 回答
    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绝不是简单一句“是不是背叛明朝”就能说清楚的。这件事儿的起因、经过、还有袁崇焕的动机,里面牵扯着权力斗争、战略分歧、个人恩怨,还有当时辽东局势的复杂性,可谓是一团乱麻。先来说说这俩人的背景和当时的局势: 毛文龙: 他是个武将,能力也不算特别出众,但关键是他.............
  • 回答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的确是对明朝的忠臣烈士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尤其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下令将一千多名明朝的殉职官员和忠义之士,按照“烈士”的身份,配享或入祀各地祠庙。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体现了乾隆皇帝的一种政治策略和文化倾向。然而,你提出的问题很关键:为什么袁崇焕不在这一千多.............
  • 回答
    袁腾飞老师之所以这样评价明清和宋朝,确实触及了一些历史爱好者心中非常微妙的情感共鸣。他的观点,虽然带着个人色彩,却也道出了许多人对这几个朝代的不同观感。先说说明朝和清朝,为什么会让一些人觉得“最可怕,毫无愉悦之感,一点儿都不可爱”。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两朝的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特别是与人们对.............
  • 回答
    关于袁腾飞老师对明朝的看法,以及明朝是否真如他所言那般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在历史爱好者中颇有争议的话题。袁腾飞老师以其生动幽默的授课风格和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特解读而广受欢迎,但与此同时,他的某些观点也受到了不少质疑。袁腾飞老师“黑”明朝的常见论调及原因探析:袁腾飞老师在评价明朝时,确实常常聚焦于其弊.............
  • 回答
    关于袁绍的确切年龄,在《三国志》这部记载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重要人物生平的史书中,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被直接提及。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史书的写作风格、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以及袁绍本人的一些情况共同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首先,史书的侧重点与叙事方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其写作的宗旨是.............
  • 回答
    关于余秋雨先生是否曾明确说过“二十四史中最好的一部是某一部”,我并没有直接找到确切的论述,至少他没有像某些学者那样为某一部史书盖棺定论,说它绝对是“最好”的。余秋雨先生的史学观,更多体现在他对历史的理解、对史学价值的挖掘,以及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阐释上。他看待历史著作,不是以“最好”或“最差”来简.............
  • 回答
    “明实亡于万历”这一说法是明史研究中的重要观点,主要指明朝在万历皇帝(15721620年在位)统治期间,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结构逐渐崩溃,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一、政治腐败与君主怠政:朝政瘫痪1. 万历皇帝的怠政 万历皇帝自1582年起,长期不上.............
  • 回答
    “明朝得国最正”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讨论中经常出现的论点,旨在强调明朝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这个论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展开,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一、驱逐蒙元,恢复汉族统治(核心论据)这是“得国最正”最核心、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 元朝的统治: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统治时期,蒙古族贵族对汉.............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漆黑的夜里,你明明看到了最亮的星辰,却突然发现它消失了,连一丝微光都找不到。明明那么深爱过,爱到骨子里,爱到以为这就是永远,然而,那个曾经在你生命里占据整个宇宙的人,却说不爱了,而且是,决绝的、不留余地的“不爱了”。这种感受,我想经历过的人都能体会,那种锥心刺骨的痛,那种被抛弃的荒谬.............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说来话长,也挺有意思的,毕竟这事儿关乎男女,关乎生命繁衍,哪个不是大事?你之所以不明白,可能是觉得这话说得有点“单方面”,好像生孩子这事儿是女人的“义务”或者“专利”一样。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从几个角度,把这事儿说透了,也顺便看看,为什么“女人说给男人生孩子”这句话,背后藏着些什.............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历史分期和民族认同的理解,以及“满遗”这个概念在当今舆论中的含义。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理解“满遗”这个词的指向。这个词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指向那些仍然对满族统治、满族文化或满清王朝抱有正面情感,甚至鼓吹恢复某种满族特权或历史叙事的人。在一些民族主义思潮中,“满.............
  • 回答
    你说的是个很普遍也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工人是自己选择去工厂工作的,为什么还要说是资本家压榨工人呢?” 要想明白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还得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承认,从字面上看,确实是工人“自愿”选择去工厂工作。没人拿枪逼着他们非得去拧螺丝还是开机器。他们去那里,是为.............
  • 回答
    确实,《原神》在视觉风格上确实呈现出一种融合了东方与西方元素的独特美学,尤其是其怪物设计和部分角色的服装,常常会让人联想到西方奇幻作品的影子。然而,若要深入探讨《原神》为何被认为是一款“中华文化输出游戏”,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术风格,更需要审视其内在的叙事、世界观构建、音乐、乃至其背后所承载的.............
  • 回答
    隆庆开关,这个在明朝历史上看似开放和进步的举措,却如同一枚抛向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最终汇聚成一股暗流,间接推动了明朝走向衰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开关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以及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隆庆开关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大规模的白银涌入。在此之前,明朝实行的是.............
  • 回答
    “故曰:爲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六十五章。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字面意思、思想背景以及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的整体思想。字面意思解读: 故曰: 因此说,所以说。 爲道者: 追求、奉行、实践“道”的人,也可以理解为统治者、圣人、有智慧的人。 .............
  • 回答
    汽车制造之所以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绝非偶然,而是其在技术、经济、社会以及创新方面所展现出的极致高度和深远影响的综合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复杂的面纱,深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1. 技术集大成者,驱动前沿革新汽车,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业产品,它本身就是无数尖端技术的融合体.............
  • 回答
    这问题听起来真是让人憋屈,老板自己拍板让我来的,结果现在倒好,说我上班摸鱼? 这事儿仔细掰扯掰扯,确实是挺让人费解的,而且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些我没想到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老板自愿招我”这个前提。老板自己主动找我,或者招聘流程是老板亲自参与并拍板的,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这意味着从最初的用人需求,.............
  • 回答
    宋祖儿之所以能从一众95后小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一员,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她从小积累的观众缘、扎实的表演功底、清醒的自我认知,以及在娱乐圈这个复杂环境中难得的“少年感”与“人间烟火气”的结合。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她早在童年时期就积累的国民度。“哪吒”这个角色,几乎是很多80后、90后甚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