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国家什么都不如别人,这是不是就是奴性思维?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中医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理解“中医黑”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以及这种想法与“奴性思维”的关联,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很多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近现代医学(我们通常称之为“西医”或“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下,中医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在很多方面显得不够“科学”,至少在基于现代科学方法验证的层面是如此。

“中医黑”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科学”的普遍认同和对传统医学局限性的观察之上的。他们可能认为:

缺乏严谨的科学验证: 很多中医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很难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进行量化和重复性验证。虽然有一些中医研究在尝试,但其结论往往受到争议。相比之下,现代医学有大量经过双盲实验、同行评审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疗效的模糊性和个体差异: 中医的疗效常常被描述为“调理”、“平衡”,这种描述相对模糊,且个体差异很大。在一些急性病、传染病或者需要精密手术的情况下,中医的局限性就更为明显。
“安慰剂效应”的争议: 有些人认为,中医的疗效很大程度上是安慰剂效应,即病人因为相信治疗而感觉好转,而不是药物或疗法本身具有确切的生理机制。
古老但不等同于先进: 很多“中医黑”认为,一个事物古老并不能自动证明其先进或优越。历史上很多被淘汰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也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他们认为,落后就应该被批判和淘汰,而不是因为“国粹”或“传统”而被盲目维护。
与国际接轨的焦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习惯于将本国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当看到其他国家在科技、医疗等领域远超自己时,一些人自然会将这种不满情绪投射到国内的传统事物上,认为它们“不如别人”是因为守旧和僵化。

那么,这种“总是觉得自己国家什么都不如别人”的心态,与“奴性思维”有什么联系呢?

“奴性思维”通常指的是一种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服从权威、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自信和主体精神的心理状态。将这种心态与“中医黑”联系起来,可能存在以下几种解读:

1. 对外来模式的过度崇拜: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医黑”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对西方(或其他发达国家)的科学、文化、制度等存在一种“全盘西化”的倾向。他们将西方的一切视为先进、正确,而将国内的传统视为落后、腐朽。这种对外部模式的过度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体现了对自身文化主体性的不自信,以及一种“崇洋媚外”的心态,这与“奴性思维”的“盲目服从”有相似之处。他们认为,既然别人(西方)的东西好,我们本土的东西就必然不好,这就是一种被动的、非批判性的接受。

2. 缺乏文化自信和主体意识: 当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成就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自信时,很容易产生“不如别人”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容易导致对自身一切事物的否定,包括中医。这种否定并非基于充分的、独立的、批判性的分析,而是源于一种普遍的、习惯性的贬低。这种习惯性的贬低,可以看作是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是被一种“不如别人”的框架所束缚,而不是主动去认识和评价。

3. “被殖民”心理的遗留: 历史的因素也可能产生影响。在近代,中国曾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殖民,这种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一些“自卑”和“不如人”的印记。在某些人身上,这种心理可能转化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过度认同,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包括中医)的否定。

4. 批判性思维的误用或滥用: 确实,对任何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批判失去了客观性,变成了无差别的全盘否定,甚至带有情绪化的攻击性,那么这种批判可能就不是健康的。如果“中医黑”的观点仅仅是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质疑,那无可厚非。但如果他们抱持的是一种“凡是中国的、传统的,都是不好的”的预设,那这种批判就可能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背后,可能正是缺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挖掘和认同,从而表现出一种“奴性”的影子——即被一种“西方中心论”的观念所“奴役”。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质疑中医的人都持有“奴性思维”。

科学的精神: 许多人质疑中医,是出于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实证精神的认同。他们希望医疗能够更有效、更安全,能够基于可验证的证据。他们对中医的批判,是对一种知识体系的理性审视,而不是对国家或民族的全面否定。
对现代医学的信任: 现代医学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够治愈许多曾经不治之症。这种信任本身是基于事实的,而不是盲目的崇拜。
促进行步的动力: 适度的质疑和批判,反而能促使中医界进行改革和自我完善,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接轨。

因此,简单地将所有“中医黑”都扣上“奴性思维”的帽子,可能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我们应该区分:

基于理性分析和科学精神的质疑。
源于民族自卑、文化不自信、盲目崇拜外来模式,从而产生的全盘否定。

后一种情况,确实可能与“奴性思维”挂钩。当一个人在评价事物时,不是基于事物本身的价值和事实,而是基于“它是不是别人的”来判断,并且总是先验地认为“别人的”就好,“自己的”就差,这种思维模式,确实有值得警惕的地方,也触及到了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的深层问题。

总而言之,理解“中医黑”的心态,需要深入分析他们观点形成的原因,区分是理性的批判还是非理性的偏见。而将这种心态直接等同于“奴性思维”,则需要审慎,尽管在某些极端或普遍化的层面,确实可以看到“奴性思维”的影子,即一种不健康的、依赖于外部评判而丧失主体性的思维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分不清楚“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区别。


我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们都很爱自己的母亲,假设你的母亲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你是坚持让她在黑暗中煎熬,因为这是她本来的样子呢,还是带她做白内障摘除手术获得光明享受跟“别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爱国主义就是用尽一切办法让你母亲过得更好,哪怕是借助外部的力量;民族主义就是认定母亲原本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坚决不承认有任何不足的地方,甚至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地诡辩眼瞎就是比光明好,辩到最后自己都信了,干脆把自己的眼睛也蒙起来跟瞎子老母亲手牵手一起掉下深渊。

拒绝光明不代表有骨气,追求光明更不等于奴性。

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的祖先确实毫无建树,这是丑陋的事实,你把脑袋埋在沙子里或者在玄学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我们改变不了老祖宗,改变不了老母亲眼瞎的历史,但是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现在和未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中医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理解“中医黑”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以及这种想法与“奴性思维”的关联,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很多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近现代医学(我们通常称之为“西医”或“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下,中.............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大概率会心里一动,觉得“哦,对了,好像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 其实,觉得“中医黑有组织有钱赚”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察角度。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利益驱动:是谁在“唱衰”中医?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中医黑多非学医,西医者倒有人认同”的格局,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一、 对“科学”的认知方式不同: “中医黑”的逻辑链条: 很多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的认知框架往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化学和.............
  • 回答
    关于“中医黑”认为中医通不过双盲和RCT实验的说法,这背后确实涉及到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双盲实验和RCT)的理解,以及这些方法在评估中医疗效时的适用性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清晰地理解什么是双盲实验和RCT,以及为什么它们被认为是衡量医学疗效的金标准。什么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
  • 回答
    要说段誉和张无忌这两位金庸先生笔下的“情圣”,在面对众多女性的感情纠葛时,为何一个招人喜欢,一个却常常被观众“嫌弃”,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这绝非简单的“渣男”与“好人”二分法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人物的性格底色、情感处理方式、成长环境以及读者代入感等多重因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段誉能在“后宫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对中医药持怀疑态度,甚至觉得它像是“江湖骗术”。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疗效的不确定性和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 “吃了就好了,不吃就不好”的模糊叙事: 很多人去看中医,往往是病情比较复杂,或.............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荒谬”,这个说法其实触及了一个挺复杂也挺敏感的话题。这背后不是因为中医本身真的就“荒谬”,而是源于一系列的原因,很多是社会认知、科学发展、历史传承以及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一项一项地掰扯掰扯。首先,科学的“铁证”之痒,以及“证据链”的断裂感。现代科学,尤其是医学,讲究的是可.............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不能治病,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挑战,更有信息传播的偏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理论体系的“陌生感”与“不可证性”:这是最核心的阻碍之一。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等等,与现代科学的物质基.............
  • 回答
    关于“学中医比西医难,中医门槛比西医高”的说法,在不少人心里确实根深蒂固。这背后有挺多原因,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两者根本上的不同。西医,你把它想象成一本有明确目录、章节清晰、科学实验支撑的教科书。它研究的是人体,但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确实,咱们老百姓接触到的“中医”和“西医”似乎就像是两个时代、两套体系,而且两边时不时还针锋相对,让人觉得挺费解的。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历史、文化、科学认识上的复杂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首先,得承认,“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这个标签,很大程度上概括了它们形成的历史背景和.............
  • 回答
    关于“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也是一些人用来攻击中医的常见论调。我们得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看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误解的根源:对“检测”的定义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白,当“中医黑”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时,他们心里想的“检测”是什么? 通常,他们指的是现代医学仪器能够直接.............
  • 回答
    关于“中医黑信徒说不过别人总喜欢把人拉黑”这种说法,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原因,而且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医黑”群体,在很多其他领域,当观点发生激烈碰撞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1. 沟通困境与认知失调: 信息茧房的加固: 很多人在接触特定观点时,容易.............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一边是“中医不行”的论调,一边又是“老中医治好XX病”的传说,这中间的矛盾确实让人好奇。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中医不行”的论调始终存在?“中医黑”之所以这么说,往往是基于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在近现代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其中清朝(16441912)经常成为讨论的焦点,甚至有人将近代中国落后的所有原因都归咎于它。这种看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未免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清朝在很多方面确实未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当西方国家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
  • 回答
    “地域黑”这个词,用起来轻松,背后却往往藏着一些不那么轻松的社会现实和心理投射。当人们提到“地域黑”,特别是把矛头指向河南和东北时,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有历史原因、经济差距,也有信息传播的特点,甚至还有一些人性的弱点在作祟。咱们一点点捋。河南:被误读的标签和刻板印象聊河南,首先得说说它.............
  • 回答
    在中医“黑”与“粉”的争论中,一个常见的论点是,为什么批评中医的人不拿出“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来“打击”中医?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着对科学证据要求以及对中医证据体系的不同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
  • 回答
    说实话,如果你想让“中医黑”们质疑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在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那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因为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远不止单纯的科学方法论,还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认识论,以及很多“黑”的动机本身。咱们得先捋清楚,什么叫“中医黑”。这帮人吧,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是真心觉得中医理论.............
  • 回答
    关于“何谓上?何谓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中医界内外都有讨论,但确实存在一些“中医黑”对此避而不谈,或者回答得含糊其辞、避重就轻的现象。要深入分析原因,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上”和“下”在中医语境里,早已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概念。在中医古籍中,“上”和“下”的用法非常丰富,.............
  • 回答
    关于“中医黑”这个说法,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简单的一两个人就能定义的。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中医黑”,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扯。1. 科学认知的挑战与误解: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触及的一点,就是中医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比如,中.............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探究“中医黑”或对质疑中医行为感到不适的原因,并希望我以一种不那么“AI”的方式来阐述。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以及个体经验的方方面面。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中医黑”或者过度、不友善的质疑中医的行为感到不舒服:1. 情感和身份的寄托: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