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中医黑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

回答
关于“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也是一些人用来攻击中医的常见论调。我们得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看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误解的根源:对“检测”的定义不同

首先,我们要明白,当“中医黑”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时,他们心里想的“检测”是什么? 通常,他们指的是现代医学仪器能够直接、量化地测量出某个具体指标,并将其与疾病直接挂钩。 比如,抽血查血糖、拍CT看骨折、做心电图看心脏电活动。这些检测方法,目标明确,有标准化的流程和结果解读,能够直接告诉你身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或者某个生理指标是否异常。

而中医的“检测”方式,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针对某一个微观的生理指标,而是通过观察、询问、触摸等手段,对人体进行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评估。 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舌苔(望),听病人的声音、呼吸(闻),询问病人的症状、生活习惯(问),以及触摸病人的脉搏、身体(切)来获取信息。

为什么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是片面的?

中医的“检测”也在被现代化: 难道中医就真的与现代科技绝缘了吗? 绝对不是。 现代医学的很多检测手段,恰恰可以被用来验证和支持中医的理论。
影像学检查(CT、MRI、B超): 这些都可以用来“望”,观察身体的形态变化,比如肿瘤、水肿等,这些在某些中医辨证中是有意义的。
生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这些可以用来辅助“闻”和“问”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发烧、黄疸等,可以找到其生化基础。
基因检测: 甚至有人在研究中医体质与基因的关系,这更是尖端科技的应用。
仪器辅助诊断: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中医诊断仪器”出现,虽然它们的作用和局限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规范,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科技可以服务于中医的诊断。 比如有些仪器可以量化舌苔的颜色、厚度,测量脉象的波形等。

中医的“检测”是对“证”的评估,而非对“病”的精确测量: 这是关键所在。 现代医学的很多检测是针对“病”(disease),比如找到致病的细菌、病毒,或者识别出病变的组织。 而中医的“检测”更多的是为了辨别“证”(syndrome),也就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综合性的病情状态。 比如,“湿热”、“痰湿”、“气虚”等,这些“证”不是一个单一的指标就能概括的,而是身体多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
举个例子: 同样是“发烧”,西医可能通过检测体温、炎症指标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而中医则会根据发烧的特点(是高烧不退还是时寒时热)、伴随症状(口渴、喉咙痛、鼻塞等)、舌象、脉象等,来辨别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从而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这种辨别“证”的过程,当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机器检测”来代替。

中医的“检测”强调的是主观感受和整体变化: 中医非常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比如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隐痛)、情绪的变化、睡眠的情况等等。 这些很多是仪器难以直接量化的。 同时,中医也观察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变化,比如气色、精神状态,这些也是仪器难以全面捕捉的。

为什么“中医黑”喜欢抓着这一点不放?

以偏概全,制造对立: 这是他们常用的策略。 他们将现代医学仪器检测的“精准性”和“客观性”作为唯一标准,然后将中医的一些传统诊断方法描述得“落后”、“不科学”,从而制造出中医与现代医学对立的假象。
简化复杂问题: 承认中医有其独特的诊断体系,并去深入理解它,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而简单地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可以一概否定,这样显得“省事”且“有道理”。
试图瓦解中医的合法性: 如果能将中医描绘成一个无法被科学验证的“伪科学”,那么就可以质疑其存在的价值,并最终将其边缘化甚至清除。

总结一下:

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是非常片面的。 实际上,现代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研究中,用来佐证和深化中医的理论。 中医的诊断方式是基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强调对人体整体状态(证)的把握,而不是像现代医学那样,主要针对具体的病灶进行量化检测。

中医的“望闻问切”并非无法与现代科技结合,而是需要我们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并探索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那些一味否定中医与科技结合的说法,往往是基于一种狭隘的、以现代医学为唯一标准的视角,而忽视了中医自身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是中医黑说的,这是老中医自己说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老中医张晓彤说:

什么时候中药造成过病毒变异?没有。为什么?中药不杀病毒,只是调整条件达到和平共处。中医西化的例子太多了,某中医权威说中医是多靶点的,这听起来多好,中药一下可以把所有的病都治好。这还是中医理论吗?中医讲究的是病机,就一个靶点,“夫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针对病机,一枪中的。

什么“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现在满天下都这么喊,真对吗?上次我在中医大学讲课,我说你把大礼堂全部摆满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你来测张三、李四谁生气了?这测得出来吗?不能。但中医一号脉不就知道了吗?可是到了今天中医自己也喊起“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来了,中医西化到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了。

国家级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陈学忠说:

现在的中医院,除极少数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方向以外,大部分已名存实亡,名义上是中医医院,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医医院。病人进门看病,不少大夫不会摸脉看病,更不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是与西医一样问病诊病下药,给病人开的各种化验单、检查单一样不少,有些医院甚至只是在门诊用点中药,病房里已完全西医化或半西医化。不少科室领导是由西医和“西学中”医师担任,中医药人员在中医院处于从属地位,要坚持用中医理论做指导,系统观察病人难之又难。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说:

老百姓去中医院看病,有的大夫却先让拍片子去。这样逐渐西化异化的中医还能叫中医吗?我们传统的医学哪里去了?

北京同仁堂名医馆馆长,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关庆维说:

现在的中医人都是又学西医又学中医,两个体系并列学,而用西医化学反应机制的思路去主导,这暗含着我们中医中药文化的消亡。我们把中医中药人都培养成西医西药思维方式在那辨病、开化验单、认识疾病然后去处理。现在好多医院的所谓中医都不号脉,不看舌象,只给人开药。见到感冒就开一个方,不论什么证候,不考虑营、卫、气、血各层面的关系,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君臣佐使什么都不讲了,就是抗病毒,临床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评价中医中药疗效的视角和方法,当下也都是按照辨病思路与方法的西医疗效评价,这对吗?中医中药这么学下去、如此发展下去真是太悲哀了。

这次我不做任何评论,看中医粉怎么说我断章取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也是一些人用来攻击中医的常见论调。我们得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看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误解的根源:对“检测”的定义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白,当“中医黑”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时,他们心里想的“检测”是什么? 通常,他们指的是现代医学仪器能够直接.............
  • 回答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说得也挺形象,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很多人对中医和西医的一些普遍感受和看法。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聊聊,看看这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人说中医让人“糊糊涂涂地活”?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对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等特点的一种理解,也夹杂着一些批评。 中医的整体调理和“治未病”.............
  • 回答
    中医,古老智慧的争议与传承在中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质疑它的科学性,认为它“无用”;与此同时,也有无数人从中受益,坚信它的价值。这种两极化的认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方式,以及现代科学的审视角度。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层迷雾,深入了解中医为何被一些人视为无用,又为何至.............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大概率会心里一动,觉得“哦,对了,好像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 其实,觉得“中医黑有组织有钱赚”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察角度。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利益驱动:是谁在“唱衰”中医?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关注的议题。要详细解答为什么会出现“中医黑”但相对较少“西医黑”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中医的性质、历史、实践方式、科学认知基础,以及西方医学的特点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中医“被黑”的根源分析:1. 科学证据的差异与认知鸿沟: .............
  • 回答
    关于“中医黑”的存在以及他们的诉求,这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话题,背后牵涉到科学认知、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经济利益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需要深入剖析。“中医黑”是怎么形成的?“中医黑”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它通常指的是那些对中医持否定、批判态度,甚至极力反对中医的人群。他们的出现并非一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当下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微博上“中医黑”和“中医粉”对峙,好像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这种现象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的“鄙视链”。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医学领域会有这么一种“中医鄙视链”存在。首先,得承认,这种“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根深蒂固。站在“鄙视链”顶端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现代社会,我们接触到了那么多来自全球的先进科学技术,也享受了各种医疗手段带来的便利,但关于中医的争议,或者说“中医黑”的现象,却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说是“顽固”。要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地用“落后思想”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多重原因。首先,我们要承认,科学发展是有其自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些微妙的现象。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对中医持保留或否定态度的人似乎不如网络上那么“声势浩大”?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距离与顾虑: “和气生财”的潜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熟人圈子里,人们往往更倾向.............
  • 回答
    在知乎上,你可能会看到“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而且这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喜欢中医的人都是装的,而是指一部分将中医抬高到不合理、甚至妖魔化科学、贬低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他们的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可能对中医持观望态度的人,因为反感这种极端化的言论,.............
  • 回答
    关于中医是不是“一无是处”,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大话题,而且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会有人“黑”中医,我觉得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交织在一起,最终让中医陷入了不少争议。咱们一点一点来分析。一、为什么有人“黑”中医?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科学方法论的冲击是最大的原因。 现代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中医黑多非学医,西医者倒有人认同”的格局,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一、 对“科学”的认知方式不同: “中医黑”的逻辑链条: 很多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的认知框架往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化学和.............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琢磨的。你说“黑中医”,这话有点重,但也不无道理。你想啊,咱们国家中医传承了千年,你说没人黑,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这“黑”也分好多种,有的是真心觉得不好,有的是跟着起哄,还有的,可能就是一种情绪发泄。咱们一步一步捋一捋,为啥会有这么多人对中医意见这么大,甚至有些是带着敌意。首先,.............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大量的“反智中医黑”?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以及个体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将原因简单归结为“民间科学家变多”可能过于片面,但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并延展至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一、 “民间科学家”的崛起与信息传播的变化首先,.............
  • 回答
    中医之所以会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和批评,即所谓的“黑”,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些原因,需要我们剥离一些情绪化的表达,深入分析其根源。一、科学性与实证主义的挑战:这是当前质疑中医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原因。现代医学以其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为基础,强调.............
  • 回答
    “黑中医”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背后原因复杂且多元,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科学证据与有效性争议: 缺乏现代科学验证: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争议点。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建立在古代哲学和经验观察的基础上,与现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人们对不同医学体系认知和评价的核心矛盾。中医黑(姑且这么称呼,虽然这个词可能有些标签化)之所以会抱有这种“西医一病能治就万能,中医一病治不好就全盘否定”的看法,其背后的逻辑并非完全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掺杂了认知偏差、信息不对称、以及对“科学”二字的理解差异。我们来一点.............
  • 回答
    关于中医的效果,确实存在着许多争论。一部分人坚信中医的疗效,认为其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另一部分人则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医缺乏科学的证据支持,甚至可能存在负面影响。对于“中医黑”为何“装作看不见”中医的疗效,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多种原因。首先,认知的差异和对“证据”的定义不同。 中医的疗.............
  • 回答
    “FDA批准的药物中近三分之一上市后发生过危险性安全事件”,这个说法背后确实牵扯到一个关于药品安全和监管的复杂议题,同时也触及了人们对中医和西医(以FDA批准的药物为代表)的态度差异。理解为什么有人即便看到FDA批准药物的“不完美”,依然“膜拜”FDA,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以及社会舆论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中医黑”,而相对较少听到“韩医黑”或“西医黑”呢?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中医面临的独特挑战与历史成因1. 科学范式冲突与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模糊: 中医的根基与现代科学的差异: 中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