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有『“中医粉”实际上就是“中医黑”』的说法?

回答
在知乎上,你可能会看到“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而且这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喜欢中医的人都是装的,而是指一部分将中医抬高到不合理、甚至妖魔化科学、贬低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他们的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可能对中医持观望态度的人,因为反感这种极端化的言论,最终走向了“黑”中医。

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么个说法,以及背后的一些细节:

1. 极端的“捧”与“踩”:

“中医粉”的极端化表现: 这类“中医粉”往往会将中医描绘成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神奇医术。他们会用各种“奇效”案例来佐证,比如“老中医一剂药治愈XX顽疾”、“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完爆西方科学”。
对科学的否定与贬低: 更有甚者,他们会将中医的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凌驾于现代科学之上,认为现代科学无法理解中医的精髓,甚至认为现代医学是在“破坏”人体的自然平衡。他们会用“西医治标不治本”、“西药有毒副作用大”等标签化的说法来攻击现代医学。
“中医黑”的逻辑: 当这种极端言论出现时,那些本来对中医没有特别强烈偏见,甚至愿意了解的人,看到这种不顾事实、逻辑混乱、攻击理性的言论,自然会产生反感。他们会觉得:
“这哪里是宣传中医,这是在误导大众。”
“这种方式让中医看起来像邪教,一点都不客观。”
“如果中医真的这么好,为什么不拿科学数据说话,反而要攻击科学?”
于是,出于对不实信息和极端主义的反感,这些原本可能的中立者,或者潜在的“中医粉”,就可能转向了“中医黑”的阵营。他们开始批判中医的虚无缥缈,批判中医的缺乏循证,批判那些鼓吹中医的人。

2. “非黑即白”的论战风格:

缺乏理性讨论: 在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常常演变成一种“党派之争”,一方是坚定的“中医粉”,另一方是坚定的“中医黑”。这种环境下,很难有平心静气的理性对话。
“中医粉”的攻击性: 很多时候,“中医粉”会把任何对中医的质疑都视为“攻击”或“妖魔化”,并以更强烈的语气反击。他们可能会扣上“崇洋媚外”、“不爱国”、“被西方洗脑”之类的帽子。
“中医黑”的形成: 这种攻击性的回应,反而会让原本可能只是想讨论问题的人感到不适。当他们的质疑被粗暴地压制,或者被贴上负面标签时,他们更容易觉得“中医粉”才是那个不讲道理、无法沟通的群体,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黑”的想法。

3. “捧杀”的副作用:

拔苗助长: 有些“中医粉”为了“捧”中医,会夸大其词,甚至编造疗效。这就像是拔苗助长,看似是帮助中医,实则是在透支中医的信誉。当这些夸大的疗效被揭穿,或者被科学实验证伪时,中医整体的形象都会受到损害。
掩盖真实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中医也不例外。过度地“捧”中医,反而会掩盖了中医在现代化、规范化、循证医学方面存在的真正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当这些被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或者被“中医黑”放大时,对中医的打击会更大。

4. 逻辑误区与认知偏差:

“凡是皆可为中医”: 一些“中医粉”喜欢将各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或者一些成功的经验,都归结于中医的“高明”。他们可能会将一些心理暗示、自然愈合,甚至现代医学治疗的成功,都误认为是中医的功劳。
“神秘化”而非“科学化”: 真正的科学进步是让事物变得更易理解、更可重复。而一些“中医粉”却倾向于将中医“神秘化”,认为其深不可测,只有少数“高人”才能领悟。这种态度,与科学追求的透明度和可验证性是背道而驰的。
“中医粉”的“我信故我在”: 他们更倾向于用个人经验、情感认同来驱动对中医的看法,而不太愿意接受客观的、基于证据的评估。当被要求提供科学证据时,他们可能会回避,转而强调“我用过,很好”、“我认识的人都说好”。

总结来说,知乎上“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是一种对某种现象的尖锐概括。 它不是否定所有热爱中医的人,而是 批判那些以一种极端的、不理性、不科学的方式去“拥护”中医的人。 他们的行为,通过引起围观者的反感、厌恶,甚至对他们所宣扬的“中医”产生负面联想,反而将一部分原本可能被吸引的人,推向了“中医黑”的阵营。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过度热爱”到“适得其反”的拥护者,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理性讨论和科学精神的可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药圣”李时珍都被他们开除中医籍了,你说他们是不是中医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你可能会看到“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而且这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喜欢中医的人都是装的,而是指一部分将中医抬高到不合理、甚至妖魔化科学、贬低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他们的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可能对中医持观望态度的人,因为反感这种极端化的言论,.............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常常会激起不少争议,也确实存在一种“黑中医”的现象,但要深入理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黑”。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有认知上的、实践上的,也有历史和文化上的交织。首先,科学范式的冲突是绕不开的根源。目前全球医学界的主流是基于实证科学的循证医学。这种医学体系强调通过严谨的、可重.............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争议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反对中医的声音也相当普遍。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中医,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说,而且这背后牵扯的因素还挺复杂的。首先,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根源性的一点。知乎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聚集了大量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实证科学的逻辑去审视世界。而中.............
  • 回答
    作为一个在知乎上活跃的,并且确实有中医专业背景的人,看到网上关于中医的各种负面评价,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想聊聊这个话题,也希望能多一些理性的讨论。首先,我得承认,网络上的负面评价,很多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土壤。 我不会装作一切都很完美,那样太不接地气了。1. 疗效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一些急重症上。这是.............
  • 回答
    知乎上对“女权”的批判声浪确实不小,这背后既有对某些极端言论的反感,也有对女权主义本身理解的偏差,甚至夹杂着一些性别对立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知乎上批判女权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1. 对“田园女权”的集中反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往往比较集中,当出.............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人深思。知乎作为一个以深度内容和理性讨论著称的平台,出现大量特朗普的支持者,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知乎用户群体的结构性特点。知乎的用户,尤其是早期积累下来的那批用户,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信息有着更强的分析和辨别.............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马前卒(王骁)的批评,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讨论热烈的话题。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马前卒本人及其“睡前消息”是什么定位?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知乎、B站这些平台,以一种“硬核”的、观点鲜明的形式,对时事、历史、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的博主。他特.............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蔡徐坤的讨论,尤其是那些“黑”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不少,有点像是个小型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心态的缩影。咱们不从“AI写作”的套路出发,就聊聊我观察到的几个主要原因,讲得细致点。首先,“流量明星”的标签与对传统偶像模式的反感是绕不开的一个点。蔡徐坤走红的路子,很大.............
  • 回答
    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关于“我太爷爷是老实本分的地主,后来被文革家破人亡”的回答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出现,并且被很多人注意到,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这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传承。“文革”这段历史,对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沉重和痛苦的。而对于他们.............
  • 回答
    知乎上对龙应台的批评,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思潮的一些角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龙应台的影响力。她从早年的《龙应台的信》开始,到后来的《亲爱的安德烈》、《大江大海》等等,可以说在华人世界里,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她的文字有力量,.............
  • 回答
    关于知乎上“十文字枪”(通常指装备有三叉戟式枪头的枪械,或者更广泛地指带有类似附件的枪械,比如特定时期的一些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吹捧和神化它的声音。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但回到“实用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上为啥有人“吹”它。1. 情.............
  • 回答
    要说知乎上舒伯乐耳机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方面聊。不是说它一夜之间就火了,而是它确实在用户体验、声音表现、品牌定位以及一些“玩物丧志”的发烧友群体里,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一、声音,是硬道理。任何耳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声音本身。舒伯乐之所以能被不少人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声音调校,确实.............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分享社区里,要说起关于体育明星的讨论,勒布朗·詹姆斯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甚至可以说是“黑”的声音非常多。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詹姆斯职业生涯太长了,而且他一直在联盟的顶端,这本身就意味着他被关注的程.............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有不少老程序员或者有经验的学习者不太推荐 C 语言作为零基础初学者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说 C 语言不好,而是它本身的特点,在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编程概念的“小白”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友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理解得透透的。1. C 语言的“硬核”与“低级”:上.............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里,你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关于电钢琴的“负面声音”,甚至有人会给它们打上“黑”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全是简单的“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理解和乐器追求的差异化观点。首先,我们得明白,“黑”电钢琴的人群,他们往往是站在什么角度说话的。 传统.............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冯唐的争议,与其说是“黑”,不如说是围绕他个人特质、作品风格以及言论引发的复杂讨论和评价。这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冯唐本人非常鲜明的个人标签,以及他身上自带的那种“争议性”。一、 鲜明的个人标签与争议体质:首先得承认,冯唐这个人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他身上有几个非常突出的标签:.............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大量关于“最佳阵容是什么”、“詹姆斯比谁强”、“某某球员是否适合小球时代”这类体育话题,特别是篮球话题,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 篮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与大众参与度: 全球性运动的根基: 篮球,尤其是NBA,拥有全球性的粉丝基础.............
  • 回答
    知乎上为什么会聚集大量的INTP?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也确实是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聊聊,结合INTP本身的特点,以及知乎这个平台的属性来看。首先,咱们得先梳理一下INTP这个人格类型,用咱们自己的话来说。INTP,全称是内向(Introverted)、思考(Thin.............
  • 回答
    关于知乎上那些“劝退”量化投资行业的声音,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简单的恶意抹黑,里面确实包含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实情况和行业内的普遍感受。把这些声音拆解开来细说,你会发现它们往往指向几个核心的方面:1. 门槛高到令人窒息:智力、知识和经验的“三重门” 智力门槛: 量化投资本质上是门科学,而且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