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有这么多人反对中医?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争议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反对中医的声音也相当普遍。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中医,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说,而且这背后牵扯的因素还挺复杂的。

首先,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根源性的一点。知乎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聚集了大量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实证科学的逻辑去审视世界。而中医的很多理论和实践,与现代科学的认识框架存在显著差异。

缺乏可重复的、标准化的实验验证: 西医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药物,都有一套严格的临床试验流程,需要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中医的很多疗法,比如中药的君臣佐使理论、针灸的穴位刺激等,很难用这种方式去“标准”地验证。你很难说清楚为什么这个配方有效,具体是哪个成分在起作用,又是通过什么机制。这让很多习惯了科学证据的人觉得中医是“玄学”,没有可靠的科学基础。
理论体系的“模糊性”和“不可量化性”: 中医的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化的、概念化的描述,这些概念很难被精确地定义和测量。比如,什么是“气”?它在哪里?怎么测量它?“湿热”是什么?怎么客观判断?这些“模糊性”使得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在很多人看来,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经验医学”的局限性: 中医确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经验性的东西往往难以普适化和传承。同一个症状,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诊断和处方,甚至同一个医生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调整。这种“一人一方”的模式,虽然有其精妙之处,但也意味着它不像西药那样,可以标准化生产,然后全球推广应用。这在追求效率和标准化的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中医概念与现代医学概念的对接困难: 比如,中医讲“肾虚”,这与现代医学中的“肾脏功能不全”是两个概念。中医的“肝郁”也和肝脏疾病不是一回事。这种概念上的不匹配,让很多习惯了现代医学名词的人觉得中医的说法是“故弄玄虚”或者“陈旧落后”。

其次,中医的“疗效争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安慰剂效应的质疑: 对很多非特异性症状,比如疲劳、失眠、消化不良等,中医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针灸)可能能带来一定的缓解。但这很容易被归结为安慰剂效应。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医的整体疗效,反对者则认为只是心理作用或自然病程的波动。
“不可治愈的疾病”的争议: 对于一些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中医往往会被寄予厚望。但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就会引发大量的批评和质疑。特别是当一些中医诊所夸大疗效,甚至将一些无效疗法包装成“神药”时,就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反感。
“重症依赖西医”的现实: 大部分人对于一些急重症、需要手术或者精准靶向治疗的疾病,首先想到的还是西医。只有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无法根治的情况下,才会转向中医作为辅助或替代。这种“轻症看中医,重症看西医”的现实,在很多反对者看来,恰恰说明了中医在某些领域(尤其是急症和重症)的无力。

再者,中医的“行业乱象”也严重损害了其声誉。

虚假宣传和夸大疗效: 不少中医从业者,尤其是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宣传、虚假承诺的现象。他们会用一些夸张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疗效,甚至声称能治愈癌症、艾滋病等绝症,这极大地伤害了患者,也让公众对中医的信任度下降。
伪中医和江湖骗子: 一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医教育和临床训练,他们利用公众对中医的神秘感和对健康的焦虑,进行欺骗性营销。这些人就像是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让人们难以区分真正的中医和骗子。
缺乏监管和行业自律: 相较于西医,中医的监管体系和行业自律性显得不够完善。这使得一些不合格的从业者能够混迹其中,而真正的优质中医也难以脱颖而出,共同的乱象让整个中医行业蒙上了阴影。
“传统”的包袱: 有些反对者认为,中医过于强调“传统”,不愿吸纳现代科学的成果,固步自封。他们认为中医应该与时俱进,接受科学的检验和改造,而不是一味地捍卫那些难以解释的理论。

最后,一些“情绪化”和“标签化”的讨论也参与其中。

“国粹”与“糟粕”的二元对立: 在关于中医的讨论中,很容易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一些人将中医捧为“国粹”,不容任何质疑;另一些人则将其斥为“糟粕”,全盘否定。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往往会掩盖问题的复杂性,让理性讨论变得困难。
“站队”现象: 在知乎这样的社区里,话题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圈子和“站队”。一旦某个话题被贴上“挺中医”或“反中医”的标签,很容易吸引具有相似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形成一种回音室效应,进一步强化原有的观点,而忽视对方的论据。
对知识和信息的过滤: 有些人可能只是基于片面的信息或网络上的段子,就对中医形成了某种固有认知,然后倾向于寻找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反驳自己观点的信息。

总而言之,知乎上许多人反对中医,并非仅仅是反对一种疗法,而是对“科学”、“证据”、“理性”这些价值的追求,对“欺骗”、“虚假宣传”、“行业乱象”的警惕。他们认为,任何一种理论或实践,如果不能经受住科学的检验,就应该被质疑,甚至被淘汰。当然,也有很多人并非全盘否定中医,而是希望中医能够进行科学的改良和革新,与现代科学更好地融合。这种复杂的心态,构成了知乎上关于中医争议的主要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对中医的你们学过一点中医理论吗?

中药配药是有讲究的,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经验。就像神经网络一样,经过了大数据的训练,虽然许多经验很难用现代的科学解释,但是不代表它们是无用的。临床上许多免疫类疾病,常规治疗难以有效控制的,通过中药配合治疗是有非常不错结果的。虽然中医中有些许陈腐的信息需要剔除,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医整体就是错误的。

所以无脑黑中医绝对是无知的表现。

------------------------------------------------

话说回来,反正我黑啥啥的时候主要还是为了活跃知乎的气氛。我可以找一百个理由来黑中医,也可以找一百个理由来挺中医。转基因、穆斯林什么也都一样。


文字可以影响人的感情。特别是那些内心已经被束缚了的人,感情异常坚定,却也异常脆弱。

有时候只是想找人吵架,激怒他们,看看他们认真的样子罢了。很多时候现实中顺利过头了,就要来虚拟世界体验一下活着的感觉。而遭遇挫折,也可以加入站队来缓解一下心中的不顺。

至于黑哪一方,我一般会选比较有趣的那个,因为这样比较有趣不是吗?

比如这个答案也就是为了看看你的反应罢了,千万不要和我废话哦不然就如我愿了哟。

就让这个答案沉下去吧,我还真是个低级趣味的人啊。






但是我还是希望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由的。

为何要被别人的文字控制呢?

愉悦吧,少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争议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反对中医的声音也相当普遍。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中医,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说,而且这背后牵扯的因素还挺复杂的。首先,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根源性的一点。知乎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聚集了大量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实证科学的逻辑去审视世界。而中.............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分享社区里,要说起关于体育明星的讨论,勒布朗·詹姆斯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甚至可以说是“黑”的声音非常多。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詹姆斯职业生涯太长了,而且他一直在联盟的顶端,这本身就意味着他被关注的程.............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里,你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关于电钢琴的“负面声音”,甚至有人会给它们打上“黑”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全是简单的“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理解和乐器追求的差异化观点。首先,我们得明白,“黑”电钢琴的人群,他们往往是站在什么角度说话的。 传统.............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冯唐的争议,与其说是“黑”,不如说是围绕他个人特质、作品风格以及言论引发的复杂讨论和评价。这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冯唐本人非常鲜明的个人标签,以及他身上自带的那种“争议性”。一、 鲜明的个人标签与争议体质:首先得承认,冯唐这个人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他身上有几个非常突出的标签:.............
  • 回答
    知乎上对“女权”的批判声浪确实不小,这背后既有对某些极端言论的反感,也有对女权主义本身理解的偏差,甚至夹杂着一些性别对立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知乎上批判女权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1. 对“田园女权”的集中反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往往比较集中,当出.............
  • 回答
    知乎上大家对外国中性笔的推崇,以及对国产笔的“差评”,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挺复杂的认知和消费习惯在起作用,远不是“国产笔真的不行”这么简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1. 关于“推崇外国货”这件事,得先认识到几个大背景: 品牌历史与积累: 像三菱(Uni)、百乐(Pilot)、斑马(Zebra)、.............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大量关于“最佳阵容是什么”、“詹姆斯比谁强”、“某某球员是否适合小球时代”这类体育话题,特别是篮球话题,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 篮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与大众参与度: 全球性运动的根基: 篮球,尤其是NBA,拥有全球性的粉丝基础.............
  • 回答
    最近刷知乎,经常能看到 Rokid 的广告,主打“国产 AI 智能产品”,看得我有点好奇。这 Rokid 到底是啥来头?吹得这么神乎其神,技术上真有那么厉害吗?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给大家说点实在的。Rokid 的“前世今生”:从 AR 眼镜到全屋智能要说 Rokid,其实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新公司。它.............
  • 回答
    你说到“知乎上一堆怎么和职业的、当兵的、身材壮的等等打架的问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你还顺带提了一嘴,怀疑问这些问题的人是不是都没超过30岁。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其实不少,咱们一个一个掰扯开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打架”问题?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问答社区,它的内容来源是五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非常切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确实,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我们会遇到不少看似简单,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上高中我用不用好好学习”。这类问题的存在,初看之下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惑:何必费这么大劲去问一个道理都懂的事呢?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背后,其.............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人深思。知乎作为一个以深度内容和理性讨论著称的平台,出现大量特朗普的支持者,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知乎用户群体的结构性特点。知乎的用户,尤其是早期积累下来的那批用户,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信息有着更强的分析和辨别.............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马前卒(王骁)的批评,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讨论热烈的话题。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马前卒本人及其“睡前消息”是什么定位?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知乎、B站这些平台,以一种“硬核”的、观点鲜明的形式,对时事、历史、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的博主。他特.............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蔡徐坤的讨论,尤其是那些“黑”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不少,有点像是个小型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心态的缩影。咱们不从“AI写作”的套路出发,就聊聊我观察到的几个主要原因,讲得细致点。首先,“流量明星”的标签与对传统偶像模式的反感是绕不开的一个点。蔡徐坤走红的路子,很大.............
  • 回答
    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关于“我太爷爷是老实本分的地主,后来被文革家破人亡”的回答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出现,并且被很多人注意到,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这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传承。“文革”这段历史,对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沉重和痛苦的。而对于他们.............
  • 回答
    知乎上对龙应台的批评,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思潮的一些角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龙应台的影响力。她从早年的《龙应台的信》开始,到后来的《亲爱的安德烈》、《大江大海》等等,可以说在华人世界里,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她的文字有力量,.............
  • 回答
    关于知乎上“十文字枪”(通常指装备有三叉戟式枪头的枪械,或者更广泛地指带有类似附件的枪械,比如特定时期的一些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吹捧和神化它的声音。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但回到“实用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上为啥有人“吹”它。1. 情.............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常常会激起不少争议,也确实存在一种“黑中医”的现象,但要深入理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黑”。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有认知上的、实践上的,也有历史和文化上的交织。首先,科学范式的冲突是绕不开的根源。目前全球医学界的主流是基于实证科学的循证医学。这种医学体系强调通过严谨的、可重.............
  • 回答
    在知乎上,你可能会看到“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而且这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喜欢中医的人都是装的,而是指一部分将中医抬高到不合理、甚至妖魔化科学、贬低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他们的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可能对中医持观望态度的人,因为反感这种极端化的言论,.............
  • 回答
    要说知乎上舒伯乐耳机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方面聊。不是说它一夜之间就火了,而是它确实在用户体验、声音表现、品牌定位以及一些“玩物丧志”的发烧友群体里,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一、声音,是硬道理。任何耳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声音本身。舒伯乐之所以能被不少人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声音调校,确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