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有很多人吹捧十文字枪?其实用性到底如何?

回答
关于知乎上“十文字枪”(通常指装备有三叉戟式枪头的枪械,或者更广泛地指带有类似附件的枪械,比如特定时期的一些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吹捧和神化它的声音。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但回到“实用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上为啥有人“吹”它。

1. 情怀与文化符号的吸引力: 十文字枪,尤其是那些与特定历史时期(比如一战、二战,以及冷战初期)士兵搏杀场景联系在一起的枪械,自带一种粗犷、野蛮、近距离肉搏的浪漫主义色彩。知乎上很多用户对军事历史、武器发展有浓厚兴趣,这种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和历史厚重感的武器,自然容易引发讨论和“情怀党”的追捧。它代表了一种“硬汉”的风格,一种不屈服于技术压制的个人勇武。
2. 影视游戏的影响: 不少经典战争电影、游戏(比如一些二战题材的游戏)里,都会出现装备三叉戟刺刀的步枪。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往往会放大这种武器在近距离战斗中的压迫感和致命性,从而在玩家和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也顺带着把这份“酷炫”带到了线上讨论中。
3. 对现代武器“软弱”的反驳: 有些人可能觉得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远程精确打击,士兵的个人搏杀能力被边缘化了。他们可能希望看到一种能“打断”这种趋势的武器,十文字枪就成了他们理想中的代表。它代表了一种“回到本源”的士兵格斗术,一种在绝境中还能依靠体能和勇气战胜对手的可能。
4. 误解和信息不对称: 有时候,对武器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比如“看起来很凶狠”、“能刺能砍”,而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诸多限制。

那么,抛开情怀,十文字枪(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在现代突击步枪上安装的用于近战的刺刀,而不是古代的长柄武器)的实际用性到底如何?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1. 作为刺刀的基本功能:

近距离格斗的辅助: 这是它最原始的用途。在极近的距离,当弹药耗尽、武器故障,或者需要悄无声息地解决敌人时,刺刀依然能发挥作用。它可以用来捅刺、劈砍。
突击步枪的延伸: 现代刺刀,尤其是那些设计成能够与特定步枪配合使用的,通常能牢固地安装在枪管下方或侧面,不会影响枪的平衡太多。

2. 实际作战中的“鸡肋”与“必需”:

“鸡肋”的一面:
现代作战环境的局限: 现代战争极少出现大规模的白刃战。即使在城市巷战中,交火距离通常也比刺刀的有效射程要远。士兵更倾向于使用手枪、霰弹枪等近距离火力,或者直接躲避交火,等待支援。频繁使用刺刀意味着把自己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训练成本与熟练度: 有效使用刺刀需要大量的体能训练和格斗技巧训练。不是随便装上就能用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对于已经饱和的军事训练科目来说,额外增加这部分训练的优先级并不高。
心理影响: 士兵心理上是否能接受在近距离与敌人搏杀,也是一个考量。虽然军队会进行心理训练,但实际情况难以预料。
对枪械的影响: 有些刺刀设计不好,安装后会影响枪的重心,甚至影响射击精度。

“必需”的一面(相对而言):
极端情况下的选择: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弹药耗尽、通讯中断、被突然袭击等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刺刀依然是最后的近战工具。
信号与工具性: 有些刺刀设计成多功能,例如带有锯齿可以锯断金属丝网、或者作为信号镜(虽然效果有限)。某些情况下,它也能用来破拆轻质障碍物。
象征意义和震慑作用: 刺刀的存在,即使很少使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敌人带来心理压力。在某些文化中,它也象征着士兵的勇气和决心。
成本效益: 相对于昂贵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一把刺刀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提供的“最后手段”的价值,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无可替代的。

3. 十文字枪(三叉戟刺刀)的特殊性:

作为刺刀,三叉戟设计有其优势: 相较于单刃刺刀,三叉戟刺刀(如一些俄制和苏式刺刀)在刺击时,由于有三个刃面,理论上更容易造成撕裂伤,增加敌人的痛苦和伤势的严重性。它也可能在某些角度下更容易穿透衣物或轻型护甲。
作为工具的劣势: 同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劈砍效率低: 三叉戟的设计不适合大力劈砍,更偏向于刺击。
制作难度与成本: 相较于简单的单刃刺刀,三叉戟的制作工艺要复杂一些。
重量和体积: 有些三叉戟刺刀会比标准刺刀更大、更重,可能对枪械整体平衡有更大影响。

总结一下实用性:

在现代战场上,“十文字枪”(特指装备三叉戟刺刀的步枪)的实际用性,更多体现在“应急的最后手段”和“象征意义”上,而非常规作战的战术选择。

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鸡肋”: 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火力、机动,而不是刺刀拼刺刀。士兵更需要的是精确的射击技术、战场生存能力、团队协作和通信能力。
在极端孤立或特殊环境下,它是“必需”: 但这种需求出现的概率非常低。
关于“吹捧”: 知乎上的讨论,更多的是一种对军事历史的浪漫化解读,对“硬汉”形象的向往,以及对某些战术“回归本源”的设想。它更多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寄托,而不是对现实战术需求的精准反映。

所以,如果你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吹”十文字枪,不妨理解为他们是在享受一种历史的浪漫,或者在表达对某种“尚武精神”的推崇。但如果问它到底有多“实用”,那就得回归到现代军事的残酷现实了:它就像一把放在抽屉里的瑞士军刀,你希望永远用不上它那尖锐的刀刃,但知道它在那里,总会让你在极端情况下,多一分依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人不是也喜欢吹“镋”吗?

“镋克长枪”的言论,我见过不少。

中国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其实就是一种叉子



玩高手局,叉镋其实打不过枪矛,主要是长度吃亏。不过叉镋战斗力还是在上游的,这个后面再说。



言归正传

有人吹十文字枪做工精致、造型美观、价值高昂。

有人吹十文字枪性能强悍、利于架格、战斗力高

这两拨人吹的方向不一样啊


高档的十文字枪,确实做工精致、造型美观、价值高昂。

普通的十文字枪,确实性能强悍、利于架格、战斗力高

先不跟“常规长枪”这个大Boss比。

开阔地上,高手用十文字枪压制打刀、太刀、野太刀、巨剑、薙刀、刀盾、手斧、锤子、短杖、长棍、长柄斧等等,没什么难度。

(主要指无甲/轻甲,步战单挑)



传说,加藤清正打老虎时,十文字枪被老虎咬断了一个小支,片镰枪诞生



日本镰枪家族

这些东西,职能等同于卜字戟、钩镰枪、三股叉、镋钯。

千鸟十字枪

这似乎是日本镰枪类里,逼格最高的一款。说实话,我觉得确实挺帅的。

这东西,本质跟叉镋一样,但气质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明 戚继光 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纪效或问
多执明镜,善磨刀枪,日中闪闪,以夺士目。故我兵持久,便为所怯。


先进还是落后?

直到明清,正规军还在用钩镰枪、三股叉、镋钯。

同时期,欧洲的鬼佬也在玩类似兵器。




十文字枪的功能很多,可以刺、勾、推、啄、割、架。

多功能这点,跟卜字戟、钩镰枪、龙刀枪、三股叉、镋钯这些,是类似的性质。

因为常规长枪不是万能的,所以需要其他各种各样的兵器。


东汉 刘熙《释名 释兵》
仇矛,头有三叉,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






但是,论战斗力(主要指无甲/轻甲,步战单挑)

十文字枪叉镋未必高于常规长枪。

主要看个人武艺武器长度。

武艺较高、武器较长,优势就更大。


十文字枪,跟卜字戟、叉镋等类似,都是增大头部杀伤面积格挡面积,提高容错率,戳不准也能大概率蹭到,附带多功能。

戚继光说镋钯是利器,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可刺可格,矛盾兼备,一器多用,好使。

戚继光《练兵实纪》


戚继光《纪效新书》




十文字枪叉镋由于形制问题(头部较大,较重),所以极限长度灵活性比不过常规长枪,这点比较吃亏。

但是普通枪兵多为炮灰,单兵素质低,除了列阵战,其他就不行了。



阵战、混战、单挑,是三码事

常规长枪的下限超低,上限超高。

下限就是列阵枪兵:结阵还行,单挑、混战废柴,单兵素质低。

上限就是长枪武士、长枪达人:善于单挑、混战,单兵素质高。


阵战

古典时期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枪兵,需要其他兵种配合。

并且由于长枪太长太重,方阵长枪兵丧失了单兵格斗能力

亚历山大去世后,由于继业者指挥官的无能,导致方阵多次被罗马军队抓住破绽,见缝插针,近身血虐。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军阵


日本长枪阵

仔细看图的话,会看见武士的十文字枪

“普通长枪”是和“超长枪”做区分。





单挑

日本宝藏院流主打十文字枪,这是他们流派的特色。所以他们的套路演武,基本都是在演示十文字枪如何破素枪



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本




西洋的叉镋类兵器

叉镋类兵器全世界都有,跟刀剑、枪矛、棍棒、斧钺等一样烂大街。很常见,没什么特别的。

日本十文字枪的特别之处,就是十字形特别规整,做工精致,铤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