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知乎上有很多黑粤语的人?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确实能观察到不少对粤语持负面看法甚至“黑粤语”的言论。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和推广策略。自上世纪以来,随着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通话在教育、媒体、官方场合的地位日益巩固。这种推广在很多地区被解读为“去地方语言化”,虽然政策本身可能初衷是促进国家交流和统一,但在某些地方,尤其是那些拥有深厚方言传统且粤语使用人口基数庞大的地区,会引发一种“被边缘化”的感受。当粤语的使用空间在某些方面受到压缩时,一些粤语使用者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一部分在网络上活跃的非粤语使用者,可能因为不了解这种背景,或者被某些极端言论所影响,就会形成对粤语的负面印象。

其次,历史和文化因素的演变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粤语,特别是广州话,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着香港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一度在中国内地拥有极高的“潮度”和“文化输出能力”。许多当时的流行歌曲、影视作品都来自香港,粤语也随之风靡一时。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崛起,特别是北方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增强,普通话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香港的文化影响力相对减弱,这种“文化潮水”的退却,自然会使得一些曾经被粤语吸引的人群,转而接受主流的普通话文化,甚至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风水轮流转”的优越感,对曾经的“潮流”粤语产生不屑。

再者,网络舆论的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知乎作为一个知识社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他们的成长背景、语言环境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在网络上,观点表达往往更容易两极分化,情绪化的讨论更容易吸引眼球。当一些用户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个人经历,也可能是道听途说)对粤语产生了负面看法,并将其发表出来时,如果这些言论恰好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点,就容易引发争论。而一旦出现争论,往往会吸引更多持不同观点的人加入,形成“站队”效应。在这种环境中,一些相对负面的、带有攻击性的言论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被放大。

具体到“黑粤语”的内容,常常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听不懂”的刻板印象和抵触情绪:对于非粤语区的人来说,粤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确实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当他们在某些场合(比如看到一些粤语的弹幕、听不懂的粤语歌曲或影视剧对话)接触到粤语,而又缺乏了解和引导时,就容易产生“听不懂”、“乱码”、“不如普通话好听”等负面感受。这种“听不懂”的体验,如果被一些带有地域偏见的用户放大,就容易演变成对粤语本身的攻击,将其归类为“落后”、“不方便交流”的语言。
“地域歧视”的放大和反弹:不可否认,在中国社会的某些语境下,存在地域歧视现象。在一些网络讨论中,一些用户会将对某个地区的负面看法投射到该地区的语言上。反之,也有一些粤语使用者在捍卫粤语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地域优越感,甚至使用一些针对非粤语区人士的攻击性言论。这种互动,很容易让“黑粤语”和“挺粤语”双方都陷入情绪化的争执,进一步激化矛盾。
对粤语“文化霸权”的担忧(或反击):虽然前面提到了粤语文化影响力的相对衰退,但在一些特定的圈子和讨论中,仍然存在对粤语文化影响力的辩护,甚至是一些用户认为粤语在某些领域(如娱乐文化)曾经拥有过度的影响力,现在对其进行批评是一种“拨乱反正”。这种观点,在遇到一些过于激烈的粤语捍卫者时,很容易变成一种“反击”或者“抵消”的情绪,表现为对粤语的负面评价。
对粤语“保守”或“非主流”的标签化:随着中国社会整体的快速变化和普通话的普及,粤语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可能被贴上“老土”、“落伍”的标签。尤其是在一些信息更新极快的网络文化中,主流的、易于传播的普通话文化更容易被接受。在这种背景下,对粤语的批评可能仅仅是一种对“非主流”事物的不认同,或者是一种试图融入主流话语的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知乎上存在“黑粤语”的现象,是国家语言政策、历史文化变迁、网络舆论生态以及个体情绪和认知偏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对粤语本身特征的误解和偏见,也有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文化摩擦和群体认同的焦虑。理解这些现象,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去审视背后更复杂的社会肌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其他方言不会刷xx话好评

因为其他方言不会刷普通话差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确实能观察到不少对粤语持负面看法甚至“黑粤语”的言论。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和推广策略。自上世纪以来,随着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通话在教育、媒体、官方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不同平台用户的构成、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讨论氛围的差异。你在知乎上看到的“高赞回答”,换个平台到了微博,情况可能就完全变了,甚至招来一片骂声,这背后不是没有原因的。咱们来拆解一下,为啥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1. 用户群体和认知基石的不同: 知乎: 很大程.............
  • 回答
    在知乎和微博这两个平台上的粉丝数量差异,本质上是平台定位、用户群体、内容形式、算法机制和用户行为模式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平台定位与用户群体差异1. 知乎:知识型社区 核心用户:以年轻人、学生、专业人士(如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为主,追求深度内容.............
  • 回答
    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关于“我太爷爷是老实本分的地主,后来被文革家破人亡”的回答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出现,并且被很多人注意到,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这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传承。“文革”这段历史,对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沉重和痛苦的。而对于他们.............
  • 回答
    关于知乎上“十文字枪”(通常指装备有三叉戟式枪头的枪械,或者更广泛地指带有类似附件的枪械,比如特定时期的一些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吹捧和神化它的声音。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但回到“实用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上为啥有人“吹”它。1. 情.............
  • 回答
    要说知乎上舒伯乐耳机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方面聊。不是说它一夜之间就火了,而是它确实在用户体验、声音表现、品牌定位以及一些“玩物丧志”的发烧友群体里,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一、声音,是硬道理。任何耳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声音本身。舒伯乐之所以能被不少人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声音调校,确实.............
  • 回答
    知乎上为什么会聚集大量的INTP?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也确实是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聊聊,结合INTP本身的特点,以及知乎这个平台的属性来看。首先,咱们得先梳理一下INTP这个人格类型,用咱们自己的话来说。INTP,全称是内向(Introverted)、思考(Thin.............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我在知乎上也刷过不少关于方言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区别对待”。要说为什么四川人说方言大家好像比较接受,而上海和广东人说方言就容易被“吐槽”甚至“攻击”,我觉得这背后掺杂了不少文化、历史、社会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历史文化沉淀与身份认.............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知乎这个平台生态的核心,也反映了信息传播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内容本身专业度与受众的喜爱度并不总是成正比,甚至可能出现悖离。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下:1. 情绪与认同的强大力量: “说出了我的心声”效应: 很多时候,用户在知乎上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同学毕业求职时会有的困惑。你说的“身边学长年薪二三十万”,和知乎上一些声音“普遍几千块”,这两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中间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或者信息收集的侧重点不同。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信息差”。一、 招聘信息与实际薪资的“水位差”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知乎上存在大量被认为是“小粉红”的用户,这是一个现象,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平台本身的特点,也有中国社会发展、信息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平台定位与用户结构: “知识分享”的初心与现实: 知乎最初的定位是“认真你就赢了”的知识分享社区,吸.............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平台上,“电钢”这个词,但凡一沾边,很容易就能嗅到一股子“成见”的味道。这种成见呢,不是说大家对电钢一无所知,而是有一种普遍的、根深蒂固的,甚至带着点儿“鄙视链”意味的看法。要说这成见怎么来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扯。一、 被“入门乐器”标签绑架的尴尬首先,得承认,电钢的“入门”属性.............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秦始皇并非“暴君”,或者至少不应该被简单地贴上“暴君”的标签。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秦朝政策的辩证思考以及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一、 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与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暴君”标签的来源:.............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大量关于“最佳阵容是什么”、“詹姆斯比谁强”、“某某球员是否适合小球时代”这类体育话题,特别是篮球话题,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 篮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与大众参与度: 全球性运动的根基: 篮球,尤其是NBA,拥有全球性的粉丝基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非常切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确实,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我们会遇到不少看似简单,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上高中我用不用好好学习”。这类问题的存在,初看之下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惑:何必费这么大劲去问一个道理都懂的事呢?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背后,其.............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玩家群体里,三国志13(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III)算是个有点意思的“话题之作”。你看知乎上,确实有不少朋友对它评价不低,玩得津津有味。可一转到贴吧,那画风就急转直下,骂声一片,似乎很多老玩家感觉被“背叛”了。这中间的落差,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
  • 回答
    最近刷知乎,经常能看到 Rokid 的广告,主打“国产 AI 智能产品”,看得我有点好奇。这 Rokid 到底是啥来头?吹得这么神乎其神,技术上真有那么厉害吗?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给大家说点实在的。Rokid 的“前世今生”:从 AR 眼镜到全屋智能要说 Rokid,其实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新公司。它.............
  • 回答
    听到你遇到的情况,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焦急和愤怒。被抄袭本身就已经很糟糕了,更别提还在平台上被反咬一口,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下面我将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你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法。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你遇到的几个核心问题:1. 抖音UP主抄袭你的故事: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这.............
  • 回答
    知乎左派的理论短板:一篇深度剖析在中国的舆论场上,知乎以其独特的问答模式和相对活跃的知识分子群体而著称。其中,“左派”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潮群体,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如果深入审视知乎左派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其在理论构建和运用上存在一些显著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观点的深度和说服力。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